一、我国古代财务管理产生的基本条件
我国财务管理究竟产生于何时?在什么条件下,人们有财务管理的愿望?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认为财务管理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第一,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产品有了剩余且被私人所占有,私人为了保护和利用其占有的财产(这里的私人也可以是利益集团,如部落等),就有了财务管理的经济基础。按照人类学家摩尔根的说法,蒙昧人的财产观念没有形成,财产数量微不足道,自然也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财务管理。不存在财产,不会产生占有财产的私有制,也就不会有财务管理。第二,有了剩余财产及私有制之后,部落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有了相互交换财产的愿望,这时候货币形成了,有了货币,财务及财务管理才得以确立和运行。二、我国财务思想、行为产生的前提
人类最早的财务思想、财务行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它产生于哪一个时期?其前提条件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答案,在财务学界有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一有了人类的生产行为,便有了财务行为;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最初的财务思想与财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按照第一种观点,财务的历史起点发生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约300万年前),但这一观点缺乏考古成果证实与立论依据。而第二种观点则符合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及其运行的客观实际,即财务产生于有了剩余财产和货币之后。我们围绕第二种观点展开分析。(一)社会生产发展是人类财务思想、财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
人类历史的发生、发展是由人类所进行的生产活动所决定的,社会生产活动决定着人类其他一切活动。自然,人类最早的财务思想、财务行为的产生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的结果。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第一历史要务。为了把生活资料的生产进行下去,为了合理安排生活资料的生产、分配与储备,人们也便自然而然地要去管理生活资料的生产,特别是当人们有了财产观念以后,部落之间生活资料的交换逐渐发生之后,于是围绕着管理生活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财务活动、财务思想便产生了。(二)维持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活水平是原始财务行为的基本前提
事实上,并非一有了人类的生产行为就产生了原始的财务行为。原始的财务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人类的生产行为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原始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在**,传说中的神农时代(母系氏族社会末期)有了关于原始社会交换关系发生的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许多考古成果也证明了这一点。人类原始的财务思想、财务行为不是从天而降的,它的发展也绝非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这种思维活动来源于客观环境,在于人们对社会经济环境的认识。在父权制取代母权制之后,私有制逐渐出现了。私有制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它促进了财务思想、财务行为的发展。人们,尤其是那些富有的人们,越来越关心他们掌握的财产,既关心维护这些财产的安全,也关心这些财产的不断扩大。为此,他们就要想办法对这些财产进行管理,于是原始财务管理产生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是后世“商业”的初始阶段,他在经济发展中频繁化,最终使“商业”成为社会大分工中的一次关键性的变革。而真正的商业又必须有货币与其相伴,这些又自然而然成为原始财务发生变革的历史机遇,他们最终促使原始的实物财产管理向货币财产管理的转变。货币的诞生,促使人们的储备观念发生了变化。从此以后,人们一般不再大量储备物品的自然形态,转而去储备具有稳定性的保存价值的货币了。也正是由此引起“富人—财富—货币—储蓄”这一种勾连环境的世俗观念的产生。在私人占有财产的现象未出现之前,人们进行的各种管理活动还不能称之为财务管理,可以看成是生产管理或公共管理,目的是为了部落的生存。在私人财产现象出现之后,奴隶主们都以占有更多的财产为荣。在进入文明社会后不久,便出现了两种财务:一是“官厅财务”,也可以称之为**财务或财政;一是“民间财务”,即后来的企业财务和个人财务。三、**古代理财思想
首先是一种**理财思想因为国是**古代社会中极其特殊的组织。史学界一般认为,国是随周初分封建国制度而产生的。周王朝初期,国是非常多的,大约1000多个。论面积一个国没有现在一个县大。立国的前提是分赐土地,赐邑和赐田是分赐的基本形式,没有土地就没有诸侯各国。从根本上讲,国所控制的土地并不属于国君或诸侯所有,土地的唯一所有者是天子。因此,**古时候的国不同于现在的国。《史记·公羊传·恒公元年》曰:“有天子在,则诸侯不得专地也。《诗·小雅·北山》有诗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分封建国确定了天子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封君与封臣之间的臣属关系,同时也确定了国的经济地位和组织功能。**古代的国类似于今天的大公司。国君类似于公司总经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国君向天子领取土地,有权在领地上经营;有权占有赏赐土地;有权部分地转移封地;有权占有绝大部分地租。历史学家将分封建国中这种所有和领有之间的关系界定为诸侯土地领有制,诸侯国土地领有权是有部分土地所有权意义上的占有权,是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总和,天子与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而是权利与义务的契约关系。诸侯承担贡纳赋税、率服兵役、随天子祭祀、定期朝聘等义务,享有从天子处领土受民,建邦立国的权利。这种契约关系将诸侯国在**上定位于一个半独立的**组织,在经济上定位于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土地领有权是国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赖以成立的经济基础。天子在分赐土地的同时,也连同分赐依附土地的农民,农民连同土地都因天子分赐变成国的财产。分封建国导致国与国之间激烈竞争和土地兼并,土地领有制是根本原因。经过兼并,到春秋时还有一百多国,到战国时只有七国了。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土地兼并进一步强化了**的理财功能,富国和强国是**理财的基本目标。综上所述,国自成立始,虽然不具有土地的经济所有权,但享有完整的土地领有权,完整地占有土地和农民两项基本财产,在经济上是一个独立组织,具备了作为经济组织发挥理财功能的内在要素。当然,国也有一定的**功能,作为政权组织,它有财政功能。我们这里研究的是国作为经济组织的理财功能。**古代**理财基本上是根据**治理的需要提出的,**理财思想也是建立在**治理框架基础之上的,不了解这一点,就无法理解**理财的本质,更无法系统总结**古代**理财思想及其基本规律。《周礼》集中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制度和经济管理思想,它反映了周王朝早期的**治理**,同时也奠定了我国后来的封建**制度和**治理**的基础,**理财思想是他的核心内容。《周礼》一半讲的是理财,是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理财著作。他详细地阐述了国治理土地、人民和财货等财产的原则和方法,各种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设市,笼天下利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国的收支管理和财务控制等各项制度和程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理财教科书。我国早期思想家关于**理财的思想都是建立在**治理框架之上的。早期的儒家思想带有明显的社会**色彩,说的是治人,目的是强国富天下。儒家**治理思想表现在先治人后治国两个方面,先讲仁、义、礼,后讲功利,治人决定治物。正如孔子所言:“君子所司也,名出以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大学》把治人与治物的关系说得更清楚:“君子先慎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儒家是关心利的,而且是关心**的大利。孔子有**大同思想,希望人人都能过上好生活,而且希望大家道德高尚。所以孔子强调:贵义然后贵利,“义以生利”,“见利思义”等基本的理财思想。孟子更是一针见血地提出:利有不同的主体,在**中不同的利益主体如果只为一己之利而奋斗,**就危险了。他说:“王曰,何以利君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孟子总结出治民理财中只讲一己之利而不讲义的“千取万,百取千”的历史规律,他说:“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因此,为国理财必先治民。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