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朝为何灭亡

静雨是小可爱呀 2024-06-04 18:00:56
最佳回答
明朝灭亡的内因其实在明朝初建就形成了,历史上还没有哪个王朝像明朝那样建立之初就已经奠定了其灭亡的基础。就好比是按上了一个定时**,时间一到,必炸的粉身碎骨。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促其灭亡的内因。首先,皇权空前加强,在**,经济,文化,军事上发挥了很坏的影响。明朝皇帝不明白**平衡的必要性,简单地以为只要大权绝对在自己的手中,江山就会永固。殊不知不受牵制的权力必然走向**,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这一点上,不能不承认明朝是远逊于汉唐的。**上,皇权的绝对化,导致了法律形同虚设,大臣失去应有的气节。法律形同虚设,必然会使决策朝令夕改。官员与平民皆无所适从,全凭人主的主观想像与个人好恶。这就是为什么明朝反贪最严,却越反越贪;禁吏最厉,却越禁越猖。而且,每当皇位发生传接的时候,都会发生政亡人息的悲剧。太祖严防宦官,到了他儿子成祖的时候,却开始大量起用宦官。明代宦官专权,实源于成祖朝。明代也是对待大臣最为苛刻的时代,在这一点上,远远比不上宋代。由于对朝臣存有严重的不信任感,太祖朝就建立了特务制度,对朝臣实行最严密的监视。如此的怀疑,实非盛世之象。而明朝皇帝又生性残忍好杀,对自己不满的大臣就进行疯狂的**。一代又一代的**,杀尽了臣节,杀灭了大臣对皇室的感情与信任,只剩下对皇权的畏惧。那么,越到后来,越少治世之能才,越多混世之庸仆。而且个个对权力孜孜不倦,难免引起朋党之争。当皇帝勤政的时候,还可以维持基本的局面;而当皇帝殆政的时候,诺大的皇权就出现了真空现象。权力的空白总是要人去填补的,要么是权臣,要么是巨阉。但往往权力的天平总向宦竖倒去,因为他们是皇帝最亲近的人。经济上,皇权的绝对化,必然导致**权力对经济的干预,而这种干预又是带着消费目的的。这在封建时代是不可避免的,但因为明代皇权空前加强,基本不受其他**势力的牵制,所以表现的就更加突出,危害性也更大。明代设立了皇庄,与民争利。而早要西汉,贾谊早就看出了这种弊端,写出《论贵贮疏》上呈,终被文帝采纳;桓宽在《盐铁论》中更是激进,要求皇帝基本不要干预民间经济的运作。汉初,在经济领域,基本上是奉行黄老哲学,皇室大力鼓励农业生产,基本不干预经济—萧规曹随,才有了日后大汉的繁荣昌盛。而明代皇帝非但要与民争利,更过分的是贪恋金银,设内帑而弃户部;最典型的就是万历帝。三大役已经花光了户部的钱,而万历却不拿分文充实国库,一旦在发生内乱外争,这钱往什么地方拿?还不是到老百姓那里掠夺!如此竭泽而渔,民焉有不反?在加上各诸侯,上下官宦的残酷刻剥,**王朝在农民**军的喊杀中灭亡是迟早的事情。文化上,皇权的决对化,使士风更加的萎丧。唐代的科举有进士,有明经,有特科。特别是特科,成就了不少千古名相,如贤良方正,如能言直谏,使天下才俊尽入毂中矣!宋代除了在考试制度上悉尊唐制外,考试形式上还有策论,古文等。而明代科举,只设进士科,而且考试形式限死在八股上。其目的就是使天下士子无法自由发挥,不能妄议朝政。选**来的士大夫,只能成为皇帝本人的奴隶,沦为皇权的执行者,而不是社稷的建设者。用这样目的选**来的人才,有几个能有真才实学?用利益把学术结合起来,匡骗了天下的读书人,使其不能把精力用在真正的研究上,一个个沦为与国无益的腐儒。所以,终明一代,出现了金凤在野而乌雀在堂的可叹现象。这些所谓的“才俊”再到官场上去洗涤一番,就更加的臭不可闻了!军事上,因为皇权绝对化,叫皇帝把军权视为**子。这就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对**的绝对控制权,二是对战争的绝对指挥权。而战争永远是强者的武器,弱者去统领它,只能是败坏**的**机器。明代皇帝善于招降纳叛,把原来的土匪草寇都收进自己的帐下,这就是“以兵息寇”法。如果是强者去统御,那不会出什么乱子,如果叫弱者去统御,又逢乱世,这些人就会沦为兵寇,其危害性是毁灭性的。太祖,成祖都是在战争中打过来的人,知道怎么与这些人打交道;而后世之君深居内宫,不晓战事,又怎么去**这些虎狼之师呢?所以到思宗朝,兵寇与民贼大炽,相交为患,烧灭了大明三百年的基业。同理,一个不懂战争的皇帝去指挥战争,只能导致**大祸。土木堡之变就是最好的例证。明代皇帝在这方面太缺乏必要的自知之明,不懂用人以利已的道理。其次,宦官专权与厂特制度的结合,并祸乱民间。前面讲说,皇权空断是宦官专权的前提,而明朝皇帝也大多不争气,经年累月的不问政事是寻常之事,这如果放到其他任何朝代,大概都算是很荒唐的事情;而在明代却变成了常理!这些宦竖站据司礼监这一风水宝地,可以待皇帝批答奏文,下行诏谕,实际是上把最高的决策权与行政权都拦为已有。而明代外戚与朝臣的势力又特别的弱,失去权力的应有平衡,大权自然被权阉所带理。再加上宦官掌握了东西两厂,握有司法与缉查大权,天下人自然敢怒而不敢言。权力有衍生的趋势,权阉手握最高权力,自然会向经济,军事,文化上索取更多的权力。但由于太监干政是违背常理的,在道义上得不到任何支持,所以纷争必然会在统治内部蔓延起来,最后烧到了民间。王振时代,斗争还停留在相关人物上;到了汪直时期,就把打击面扩大到了整个官僚系统,甚至连平民百姓也不能免祸。刘谨被称为立皇帝,魏宗贤被称为九千岁,这不得不说是历史的讽刺!明朝也在内部纷争中渐渐走向衰弱,走向崩溃!最后,**上的黑暗带来了风气上的败坏。由于明朝权力在各个领域的绝对化,导致了似欲的膨胀。大环境如此,却还要强调什么理学正统,这必然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客观地说,另一面也萌发了思想启蒙运动,王阳明的心学创立了出来。大禹治水,尚用疏的办法,而明朝统治者却在人性上用堵的办法,造成了人性的虚伪与**。民风焉有不坏之理?明儒强调正人纲,去私欲;暗底里却一个比一个肮脏堕落。表面上的道貌岸然,始终不能掩饰内心的龌龊渺弱。皇帝**,官宦**,百姓也**。一家一本**图,虽然夸张,实为写照。明代尚贞,却泛滥了**风,不得不给人一种**蛇尾的感觉。宋代曾有人总结国弱的原因之一是士大夫无耻,而明代的士大夫,可与宋代相比否?北宋灭亡,士人奋发图强,留有百年基业;而南明各小朝廷从上到下却醉生梦死,非但恢复无望,连偏安也不可得,被清军各各剿灭,悲哉!马士英之流,就是最好的典型;如此“中兴之臣”,焉有中兴之国?国之将亡,还损兵肥私,国之灭,皆常理!汉以国强而恒亡,唐以兵盛而主熄;而明,恰恰是以权独而遭祸!可怜了思宗,伤心地看着这破朽的马车摔下悬岩,自已也以身殉国,吊死煤山。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而哀后人也。明之亡,本朝实应鉴之。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关索改不改 都改变不了三国杀灭亡的事实
    • 2024-06-04 11:54:49
    • 提问者: 顾小汐?
    又一个被完全体关索制裁的可怜娃,三国杀本来就是过气网游,现在能捞一笔是一笔咯。不过关索并不属于失衡武将,我看他在恶心人的程度上比价格是他三分之一的陈琳差远了,主要还是土豪属性很多人不熟悉技能。主忠关索基本等于白板,反贼关索基本等于首跪,官方给他的定位是爆发,实战定位其实是保核。当内**倒真是贼拉6。zd基本都是关了这货的,因为方差太大,自己不想选也不想别人选。
  • 魏忠贤的死与明朝的灭亡有关系吗?你怎么看?
    • 2024-06-04 16:27:53
    • 提问者: Wedding Bus 官方
    魏忠贤的死 直接导致了东林党一家做大,皇帝下达的政策大多数不到位。虽然有影响 但明末的各种危机 也有小冰河 女真人的崛起 各种农民**等等
  • 汉朝梁王
    • 2024-06-04 05:59:14
    • 提问者: 大众点评结婚指南
    汉文帝嫡二子,景帝亲弟,生母窦太后。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前168年,梁宣王刘揖薨,无嗣,刘武继嗣梁王。前161年就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疼宠和梁国地大兵强欲夺景帝之帝位,未果,前144年十月病逝,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三十五年,为梁王二十四年。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
  • 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明朝建立以后使者怎么去北元朝贡?难道经过明朝地盘吗
    • 2024-06-04 01:02:05
    • 提问者: 陈佳景biu
    亲 你想的太多了吧!元顺帝自己都自顾不暇了还想着云南的梁王去上贡?再说梁王一直在云南抵抗着明军的进攻,我想他也没精力去北元进贡吧!你说来往倒是有可能,秘使什么的还行,大张旗鼓的就不现实了。梁王好像也没蹦跶几年就被朱元璋灭了,所以应该是不会去上贡,就更别谈走不走明朝地盘了。
  • 在明朝,帝王用的东西记录在什么书上?
    • 2024-06-04 19:16:36
    • 提问者: Lina
    起居注吧
  • 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 灭亡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 2024-06-04 20:28:52
    • 提问者: 邢昭林工作室
    夏的亡因是东夷 商 部落的进攻。商的亡因是西戎 周 部落的进攻。周的亡因是秦人的征战。秦的亡因是秦军主力一南一北,内部中原地区空虚,加上原先六国的人不习惯秦人的制度以及秦始皇死后留下的那套班子已经散掉了。大将老得老死。汉的亡因是皇权被架空。**崛起,各路诸侯都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和财政。所以东汉末期基本上就是各大军阀混战,最后的强者胜出。晋的亡因是无法集中资源,内部权力斗争厉害。隋的亡因是还是地方军阀...
  • 明朝货币值
    • 2024-06-04 22:43:48
    • 提问者: 晴天?
    在明代,朱元璋学习元朝发行纸币,但是纸币没有准备金的支持,所以和废纸差不多,不计入此范围(上面印着1000两的纸币,不可能去国库提取1000两)按照清代初年的描写,在明朝主要有以下几种货币:金、银、铜钱一两金=十两银=一千文铜钱(根据不同时期,银换铜的比率不一定,但是基本稳定在1:1000左右)(答案为转载,希望能帮到您)明朝因为开国的时候印刷发行纸钞,可是纸钞又没有等价物进行对比。属于泛滥,导致...
  • 如何在佛堂为亡者立牌位
    • 2024-06-04 18:51:42
    • 提问者: 猫的公主。
    首先你家供有地藏王菩萨。然后可写一条符,有逝者名字和关系。受香烟即可。
  • 清朝为何连续三代皇帝都绝后?
    • 2024-06-04 23:32:34
    • 提问者: MIA桌游会所
    说近亲结婚,那大概是受清初现象的误导。说到三位皇帝,除了隆裕太后与光绪外,其余如阿鲁特氏、郭布罗氏此前都未有后妃出现。即使光绪帝,也有他塔喇氏(珍妃、瑾妃),并不存在近亲结婚的制约。说到三代皇帝无后,主要还是后宫**日趋黑暗,特别是随着宫闱斗争与朝政黑暗日益纠结的时候,帝后之间的矛盾使得皇帝的继承问题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同治帝以阿鲁特氏失欢母后,宁可沉迷于烟**巷。光绪帝被软禁十载,太后怎肯令瑾妃等...
  • 如何辨别明朝,清朝,**,现代的宣德炉?
    • 2024-06-04 21:39:42
    • 提问者: Mr.余
    宣德炉就是明朝宣德三年所铸祭器铜炉。为添补祭器而铸炉本是平常事,却因铜质晶莹、宝物融杂,造型艺术、王气十足,假皮奇巧、遇温善变,尤如活物却与色无关。后朝臆造所铸铜炉,铜材杂出、氧化色众,造型丑陋。若与宣德炉混为一谈者便是无知无耻之人。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