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生活习俗

办公室不无聊 2024-05-20 00:15:17
最佳回答
清朝是一个多民族时代。在这个时代,生活着50多个民族。满族是统治民族,被称为满清帝国。其社会生活习俗,必然对被其统治的各民族产生深刻的影响。但是,被统治民族尤其是经济文化发达的汉族的社会生活习俗,也对满族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因此说,清朝是我国社会生活习俗变革的重要时期。对此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本文仅对清入主中原后,汉满两族的生活习俗的一些变革做一番阐述。首先是强令剃发。清统治者使用强制手段改变汉族人民的一些生活习俗。汉人原是束发的,就是将头发向上一挽,再用冠或巾罩住,或把头发梳理整齐后,用一块帻巾把头发包起来,因而,束发就成为汉人的特征。辫发原是辽、金男子的生活习惯,他们将头发梳理后编成一根长辫子,垂在脑后。满族原是女真族,属东胡民族系统,其社会生活习俗深受辽金的影响,所以,满族亦尚习剃头辫发。剃发,就是将额角以上的头发剃去,把脑后剩下的头发编成辫子,耷在背上,或者盘在头上。剃发辫发是满族男子的特征。明朝后期,建州女真强大起来,统一了女真各部,夺取了明朝占有的辽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满洲贵族就强令其统治区内的汉族男子剃头辫发,作为归顺的标志。不肯剃发者要遭到惩处。顺治元年四月,清军人关。五月一日清军占领通州,摄政王多尔衮谕令通州官兵士民剃发。同月,清军攻占北京,多尔衮再下剃发令,令凡"剃发归顺者,地方官各升一级,军民免其迁徙。凡投诚官吏军民,皆著剃发,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有虽称归顺而不剃发者","显属抗拒,定行向罪,发兵征剿。接着又严令"俱即剃发","尚有故违,即行逐剿。这项剃发令的特点是恩威并重,剃则抚,不剃则剿。剃发改变汉人的民族习俗,从精神上征服汉人,遭到北方人民的强烈反抗,"三河县民为乱。清统治者与汉族人民的矛盾急速尖锐起来。当时,多尔衮鉴于全国大局未定,为集中兵力**李自成**,不得不暂时改变强令剃发政策,以缓和与北方汉族人民的矛盾,于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廿三日颁布暂缓剃发令:"自兹以后,天下臣民,照旧束发,悉从其便",剃发事实上就停了。其次,是改易服装。这是清统治者改变汉人生活习俗的又一措施,它几乎与剃头辫发同时推行。汉族的服饰基本上是宽衣大袖,清廷命令改易汉装,推行以箭衣小袖为特色的满族服装。清代衣冠服饰有严格规定,康熙时,平民、听差人及书吏,只准用匹绫、纺丝棉、细茧、葛芋、梭布、狼狐、羊皮等,不得用狐肷做皮帽,器饰上不能用金;奴仆、优人、皂隶只准用纺织棉等,不得用缎纱及各种精致皮衣。因此,清代官职高低,行业不同,其衣质和服饰亦各异,以此来标明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如果违制着衣,就要受到惩处。清代一般士人和商人穿长袍马褂,戴瓜皮帽,而商人的袍褂按规定只能用绢布缝制,表示**一等。农民一般穿棉织短褂,长工、奴仆夏天则穿背心,脚穿草鞋或麻鞋,有的则赤脚,头戴草帽或斗笠。满族普通妇女,穿长袍,长可掩足,极为宽大,袖口不用马蹄袖,平而较大,袖端、衣襟、衣裙镶缘各色边缘,领头较低,后逐渐加高,至辛亥**前夕长袍变为小腰身。长袍也是汉族妇女的主要服装。满族妇女常在长袍的上身加罩一件短的或长至腰问的坎肩(马甲、背心)。鞋底极高,普通为一寸多至二寸,后增高达四、五寸,鞋底上宽而下圆,形似一花盆,俗称花盆底。鞋为木底,底的中部凿成马蹄式,称"马蹄底。这种高底鞋多为中青年妇女所穿,年老妇女穿平木制作的平底鞋。清皇帝的礼服有朝服、衮服、龙袍(吉服)、端罩等。朝服是皇帝在祀典礼仪、殿廷朝会、外藩朝觐时穿用的,袍上纹饰以金色的龙纹为主,问饰彩色云纹,还纹饰十二章。十二章是指13、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宗彝、藻、火、粉米等十二种纹饰,分别纹饰在左右肩、衣和裳。它是最高权威的象征,是帝王专用的。龙袍又称吉服,是皇帝在一般礼节场合穿用的袍服,衣面为明黄色,袖作石青色,圆领,右衽,箭袖、两肩、前后身及衽里共绣金龙九条,十分精致,从前面看是五条,从后面看也是五条,恰成"九五之尊。前后身列十二章,下摆饰八宝平水纹,即在平列的水纹上呈现出山石宝物,如和合、鼓板、龙门、玉、鱼、松等物,表示四海清平,江山万代。衮服为石青色,套在龙袍外面。清代的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雨服冠等。如清皇帝的冬服冠,帽檐上折,呈圆形,由薰貂或黑狐皮制作,上缀朱纬,顶三层,冠名珠各一,皆承以金龙四,饰秉珠如其数,上衔大珍珠一。官员的帽上戴有不同色质的顶珠以区别不同品级,称为顶戴,也称顶子:一品红珊瑚,二品花红珊瑚,三品亮蓝宝石,四品暗蓝宝石,五品亮白水晶,六品暗自砗磲素,七、八、九品是金花或金花银(有纯金,也有包金的)。清代官员的帽后有一根孔雀翎,即所谓花翎。花翎分三眼、双眼、单眼。眼是指孔雀翎上眼状的圆花纹,一个圈即一眼,翎眼多寡反映了等级的差别。清代规定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驸,可戴三眼花翎;清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及和硕额驸,可戴双眼花翎;五品以上,在王宫服务的内大臣、前锋、护军各统领、参领,可戴单眼花翎。皇帝因大臣立功赐予戴花翎。这是较高的褒奖。后来,又出现了一种"蓝翎",是染成蓝色的鹳 鸟羽毛制成的,无眼,是三品以下官员所戴。清代汉人的婚姻仍与过去一样,父母包办,媒妁说合。同时仍通行娶妾。妾称为姨太太,或姨娘,或小婆。妾在家庭中地位很低贱,要像仆人一样服侍公婆、丈夫和正妻。妾的父母、兄弟姐妹一般不能与夫家往来,就是说不承认亲戚关系。妾不能上事宗庙,死后不能被祭,也不能与其夫合葬。妾的生活十分悲惨。满族的婚姻习俗,人关前有浓厚的民族特色,由八旗管理婚姻,同姓允许婚娶,也不论辈份。满族的婚礼也较简单。订婚时,男方给女方送马鞍箭。女方送新娘时,男方出外亲迎,然后设宴,赏赐金银绸缎。后来,随着满汉两族经济文化往来密切,满族的婚姻习俗在汉族的影响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废除了某些落后的婚姻习俗,如禁止婚姻不论辈分,严格辈分,讲究伦常。清人主中原后逐渐形成了一套适应封建**经济发展需要的、繁琐细密的婚姻礼节,大体上有以下几个过程:"相看-插戴(订婚之意,即下小定)-过礼(下大定)-婚礼-回门。相看,就是男家主妇至女家,问年龄,观容貌;插戴,即相看合意后,男家的长辈至女家,将首饰、珠玉亲手给新人插戴,意即订婚;过礼,就是女方送嫁妆,男方则送回礼。婚礼十分隆重,新房布置讲究,必须由全科人(父母子女俱全的人)的长辈妇女铺床,在被子四周放枣子、栗子、花生等果品,意为"早生贵子。婚期由新郎亲往迎接新娘。新娘上喜轿一般在夜里,一路吹吹打打送到新郎家,行合卺礼,设宴欢庆喜。新郎新娘人洞房。新娘坐床后,由新郎揭开罩在新娘头上的红布,叫做"揭盖头",旋即新夫妇一起喝"交杯酒",吃子孙饽饽、长寿面。至此,婚礼遂告完成。回门是在结婚后的第三天上午,新郎叩见岳父母,新娘拜见父母亲。婚礼中仍保留满族的一些民族特点,如喜轿射箭,即喜轿到了新郎家时,新郎手里拿着弓箭,向密闭的轿们连射三箭(实际上是射向轿底)。据说是为了赶走跟着喜轿而来的鬼怪。满族贵族的婚娶都讲究门当户对,不与平民结婚。但可以和蒙古、汉、**等族的官僚贵族联姻。此外,满族妇女比汉族妇女有较多的自由,未出嫁的姑娘可以随便出人庙会、戏院、市肆、茶楼。所有妇女均不缠足。清代重要节日有年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年节是清时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全国性的大节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千家万户都重视年节。节前要洒扫门庭,去尘秽,净庭户,理发洗澡,采购年货。蒸制年糕,杀猪宰羊,烧煮菜肴,缝新衣,备祭品,换门神,贴春联。清皇宫也挂春联。宫中对联多在腊月二十六张贴,正月初三撤除。除夕、元旦是年节的正日。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即阴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之意是旧岁到此夕而除,明日另换新岁。除夕要祭神祀祖,"每届除夕,列长案于中庭,以供百分。百分者,乃诸天神圣之全图也;同时悬挂祖先画像,供奉茶果、粉糍糕、烧香烛,全家依次跪拜。祭神祀祖是表示感激神灵祖先的恩惠,并祈求来年降赐吉福。除夕是全家团圆之夜,要吃年夜饭。这顿年饭,鸡、鸭、鱼、肉样样俱备,非常丰盛。《燕京岁时记》日:"年饭用金银米为之,上插松柏枝,缀以金钱、枣、栗、龙眼、香枝,破五之后方始取之。北方过年节吃饺子,饺子内包一小钱,吃到者谓有福,至今农村仍流传。南方则吃年糕,谓年年升高。江南等地有守岁之俗,除夕晚,室内点燃红蜡烛,直燃到次称守岁烛。在明亮的烛光照耀下,人们通宵不眠,叙旧话新,展望未来。爆竹声亦通宵震如雷响。年节中,清代各地流行"压岁钱",意谓终年有钱。压岁钱有两种:一是"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二者"尊长赐小儿者,意谓之压岁钱。后者一直流传至今。京师除夕《燕京岁时记》有过生动描述:"京师谓除夕为三十晚上。是el清晨,皇上升殿受贺:庶僚叩谒本管,谓之拜官年。世胄之家,致祭宗祠,悬挂影像。黄昏之后,阖家团坐以度岁。酒浆罗列,灯烛辉煌,妇女儿童皆掷骰斗叶以为乐。及亥子之际,天光愈黑,鞭炮益繁,列案焚香,接神下界。和衣少卧,已至来朝,旭日当窗,爆竹在耳,家人叩贺,喜气盈庭。转瞬之间,又逢新岁矣。元旦是正月初一,一年之首。一般百姓都要穿新衣,几乎每家要挂"桃符"(即画的"门神"),放鞭炮,焚香拜天地,祭祖宗,互相拜年,拱手互祝"恭禧发财",庆祝新年之喜。清皇帝在元旦"清晨,到奉先殿、寿皇殿,在列祖列宗神位、御客前上香行礼。回宫后,进早膳,吃煮饽饽和团圆饼,煮饽饽即水饺,其中有一**银锞,放在碗面上,若一下箸得之,则为吉利。京师元旦盛况《帝京岁时纪胜》有过详细叙述: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肩舆簇簇,车马辚辚。百官趋朝,贺元旦也。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乎朝野,彻夜无停。更间有下庙之博浪鼓声,卖瓜子解闷声,买江米白酒击冰盏声,买桂花头油摇唤娇娘声,卖合菜细粉声,与爆竹之声,相为上下,良可听也。士民之家,新衣冠,肃骊带,祀神祀祖;焚楮帛毕,昧爽阖家团拜,献椒盘,斟柏酒,饫蒸糕,呷粉羹。清代其他重要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大体上沿袭唐宋元明等朝习俗,不过亦有变化。元宵节,清代规定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为灯节,"惟十五日谓之正灯节",比明朝缩短了五el。元宵各色灯具,冰灯最具有时代的特点。冰灯是由东北传人中原的。千姿百态的冰灯,构成了五光十色的冰灯世界,使人留恋忘返。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el,在每年公历4月5 el前后,夏历三月上半月。清代清明节几乎家家户户要省坟祭祖和踏青。江南杭州等地有插柳之俗,将柳枝插在门上,以b一年雨水多少;男女皆戴柳枝编的冠或柳叶环,据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端午节在阴历五月初五el,又名"端阳"、"重午。清代习俗与前代变化不大。这天家家采昌蒲、白艾挂在大门两旁,食粽子,喝雄黄酒。南方的龙舟竞渡清时规模宏大,盛况空前。中秋节,清代又称"八月节"或"八月半",其俗与前代相仿。《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古京师谚日: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急,胡蜂的生活习性
    • 2024-05-20 09:31:20
    • 提问者: Wedding Bus 官方
    总的来说,这是一类益虫,会捕食多种害虫,防治危害蜜蜂的周边种群就行了,过度消灭会使害虫大爆发,影响农林业的。胡蜂** wasp亦称纸巢黄蜂。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胡蜂属(pol**tes)昆虫的统称。分布全世界。令人见而生畏。长约16公厘,触角、翅和跗节橘黄色;体乌黑发亮,有黄条纹和成对的斑点。螫人很疼,但毒性不如常见的大胡蜂(大胡蜂属〔vespa〕)和小胡蜂(...
  • 野生大青鱼生活习惯
    • 2024-05-20 04:47:01
    • 提问者: 蟹小妹儿??????
    我国特有的四大家鱼:鲢鱼、鳙鱼、青鱼、草鱼鲢鱼又名白鲢、水鲢、跳鲢、鲢子。体侧扁、稍高,呈纺锤形,头大吻短,口宽、眼小,鳞很细,体呈银白色,腹部有肉棱。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1)鲢鱼属中上层鱼。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2)属于滤食性鱼类。主要食物:鲢鱼终...
  • 老鹰的生活习性
    • 2024-05-20 06:26:32
    • 提问者: 西瓜精选
    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类群,通常在峡谷内觅食。老鹰和一般鸟类的不同点在于,老鹰属于猛禽类,一般鸟类属于杂食类。老鹰性情凶猛,肉食性,以鸟、鼠和其它小型动物为食;有些种类喜食尸体,如秃鹫。两翼发达,善于飞翔,一般多在昼间活动。多栖息山林或平原地带,如苍鹰、雀鹰(鹞子)等。老鹰中雕体型**,翅及尾羽长而宽阔,扇翅较慢,常在近山区的高空盘旋翱翔,能捕食野兔,蛇之类的小动物幼畜等大形哺乳动物,也嗜食鼠类。鹰科...
  • 坑鳗的生活习性
    • 2024-05-20 14:48:00
    • 提问者: 寰空亮宇_
    山坑鳗学名花鳗鲡,属**ⅱ级保护野生动物。花鳗鲡最大的可达四五十公斤,最长的可达2米多长,此时其体型与巨蟒无异。它在海洋中刚出生时是一种白色薄软的叶状体,浮游生物都可将它吃掉,待回到淡水河中长大后,却是性情凶猛,体壮有力。它白天隐伏于**及石隙中,夜间外出捕食鱼、虾、蟹、蛙及其他小动物,也吃落入水中的大动物尸体。最奇怪的是,山坑鳗虽然与泥鳅差不多,无足无爪,却能爬到水外湿草地和雨后的竹林及灌木丛内...
  • 鸡的生活习性
    • 2024-05-20 17:38:29
    • 提问者: 全威
    生活习性:1.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2.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3.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
  • 金刚虾的生活习性?
    • 2024-05-20 19:56:55
    • 提问者: yanttong
    你好,金刚虾习惯昼伏夜出,休息时喜欢钻入泥中。最适水温25℃-33℃,耐低温能力差。适应性广,生长盐度适应在5-30‰ph值最适区间为7.8-8.4。
  • 离石的春节习俗
    • 2024-05-20 17:50:34
    • 提问者: 笑笑
    为你整理了一下离石的春节习俗:1.祭灶、吃灶糖2.扫尘3.做豆腐、赶乱岁、接玉皇4.割年肉5.宰鸡6.贴窗花7.祭祖8.贴门神、守岁、给压岁钱(小辈就是领压岁钱了)9.开门炮仗、拜年10.祭财神还有一首儿歌,希望对你帮助。二十三,祭炤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灌(买)酒;年三十,吃扁食(饺子),大年初一穿新衣戴新帽。二十三,糖瓜儿...
  • 蒙古族的习俗
    • 2024-05-20 21:51:58
    • 提问者: 董胖胖∵⊙.⊙∵蓝·气球
    如吃牛羊肉、喝羊奶茶、吃奶皮子、吃奶酪、吃奶豆腐、住蒙古包、摔跤、骑马、射箭、开那达慕、搬家(要搬在有河有敖包的地方)、穿蒙古袍、放牧、吃炒米、唱长调、唱呼麦、拉马头琴、弹古琴、热情好客、好给客人献上哈达、挤奶等。我现在只能想到这些了,如果想知道更多,欢迎找我!我知道这些是因为我爸是蒙古族!
  • 蒙古族的生活习惯
    • 2024-05-20 11:05:57
    • 提问者: 我是你的小仙女✨✨
    见面要互致问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问好。平辈、熟人相见,一般问:“赛拜努(你好)”;若是遇见长者或初次见面的人,则要问:“他赛拜努。”(您好)。款待行路人(不论认识与否),是蒙古族的传统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讲究礼节和规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时,一般在将羊的琵琶骨带肉配四条长肋送给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则以一块带肉的脊椎骨加半节肋骨和一段肥肠送给客人。蒙古族是**北方古老的游牧民族,以畜牧业为主,兼营...
  • 巢湖银鱼的生活习性
    • 2024-05-20 00:15:17
    • 提问者: 王爱笑
    著名淡水鱼类,巢湖珍贵鱼种,冬季产出的银鱼,叫枝头银鱼。春季产出的银鱼叫海条银鱼。冬季产出的银鱼肉厚,要比春季产出的银鱼味鲜美。每年2月、3月、4月和秋季,是巢湖银鱼的自然繁殖期。幼鱼生长一两个月便可成熟。巢湖银鱼每年有两个捕捞季节,分别为5月中旬至6月申旬、9月中旬至10月申旬,以春秋之交为捕捞旺季。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