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四大特征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特征。
(1)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不需要现实的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货币必须具有完全的排他性;为了用货币来衡量和比较各种商品的价值,货币自身的量必须能够计量,在技术上规定了固定的货币计量单位,即价格标准。
(2)流通手段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是现实的货币,货币以通货或支票的形式充当交易的媒介用来对商品和劳务的支付;不需要是足值的货币,可以是货币符号。
(3)价值储藏
价值储藏是指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即货币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
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
(4)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不是交换的媒介物;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可以购买别人的商品先于售**的商品,而作为交易媒介,只能现出售自己的商品换货币,再购买他人商品。
扩展资料: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的物品;
(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
(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
(4)购买力的暂栖处;
(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
(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
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
参考资料:货币(一种关于交换权的契约)_百科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