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酸度) ph值反映水的酸碱性质,天然水体的ph一般在6~9之间,决定于水体所在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饮用水的适宜ph应在6.5~8.5之间。生活污水一般呈弱碱性,而某些工业废水的ph值偏离中性范围很远,它们的排放会对天然水体的酸碱特性产生较大的影响。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如so2、nox等也会影响水体的ph,但由于水体中含有各种碳酸化合物,它们一般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
ss灼烧后残留的悬浮物的重量则是固定性悬浮物,它代表了悬浮物中无机物的含量。可用一关系式表示为:水中悬浮物=水中挥发性悬浮物+水中固定性悬浮物悬浮物包括肉服可看得见的,粒径较大的颗粒物和粒径较小的颗粒物。前者的粒径通常大于0.1微米,这些悬浮物在重力或浮力的作用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可与水分离。而后者的粒径比较小,粒径在0.001~0.1微米之间,这类颗粒也称为胶体颗粒。胶体颗粒在水中比较稳定,会产生丁达尔现象,不易产生沉淀。通常胶体颗粒表面都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是水产生浑浊的主要原因。
有机物含量1)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生物化学需氧量简称生化需氧量,它是一个反映水中可生物降解的含碳有机物的含量多少以及排入水体后产生耗氧影响的指标。生化需氧量不反映具体有机物的含量,只是间接地反映出能为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的总量。在有氧的情况下,有机物生化分解好氧的过程很长,通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亦称碳化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为无机的co2、h2o和nh3的过程,碳化阶段消耗的氧量称为碳化需氧量,用bodu表示。第二阶段(亦称硝化阶段):主要是氨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进一步被氧化为亚**根和**根的过程,硝化阶段的耗氧量称为硝化需氧量,用nodu表示。一般有机物在20℃条件下,需要20天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20天的生化需氧量可以bod20表示。如此长的测定时间很难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目前世界各国均以5天(20℃)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所测得的数值以bod5表示。对一般有机物,bod5约为bod20的70%。(2) 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k2cr2o7或kmno4)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时,与消耗的氧化剂当量相等的氧量(mg/l)。如果废水中各种成分相对稳定,那么cod与bod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说来,codcr>bod20>bod5>codmn,其中bod5/codcr可作为废水是否适宜生化法处理的一个衡量指标。比值越大,该废水越容易被生化处理。—般认为bod5/codcr大于0.3的废水才适宜采用生化处理。3)总需氧量(tod-total oxygen demand)有机物中的主要元素是c、h、o、n、s,在高温下燃烧后,将分别产生co2、h2o、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tod的值一般大子cod的值。(4)总有机碳(toc-total organic carbon)有机物都含有碳,通过测定废水中的总含碳量可以表示有机物含量。总有机碳(toc)的测定方法:是向氧含量已知的氧气流中通入定量的水样,并将其送入以铂为触媒的燃烧管中,在900℃高温下燃烧,用红外气体分析仪测定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2量,再折算出其中的含碳量,就是总有机碳toc值。为排除无机碳酸盐的干扰,应先将水样酸化,再通过压缩空气吹脱水中的碳酸盐。toc的测定时间也仅需几分钟。
溶解氧(do-d**solved oxygen)溶解氧是指溶解于1升水中的分子氧的含量,用毫克(氧)/升表示。它是衡量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水环境监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指标。在没有污染的水体中,溶解氧是处于饱和状态的。例如,一个大气压下,温度为0℃的淡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是10毫克/升,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约为淡水溶解氧含量的80%。
氮、磷等植物性营养物质氮、磷等物质主要来自于人、动物的排泄物,以及一些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如化肥厂、食品厂所排出的废水中均含有氮、磷),属植物性营养物质,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氮、磷的污染问题我国制定了严格的排放规定。如从1998年开始,城市污水处理厂磷的排放量不得超过1.0毫克/升。此外,对各工业企业污水中磷的排放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有毒物质废水中的毒物可分为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三类。大量有毒物质排入水体,将危及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生长以及人类的健康。在各类水质标准中,对主要毒物均规定了浓度限值。
大肠菌群数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