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的研究表明,牙周翻瓣术的治疗效果与患者自我菌斑控制的水平及牙周维护治疗的依从性密切相关。对于菌斑控制良好,且坚持定期牙周维护治疗的患者,通过翻瓣术消除口内深牙周袋,可有效防止牙周炎病情进一步恶化,并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疗效的稳定。rosling 和nyman 等学者的一项对照研究表明,经过牙周翻瓣术消除深牙周袋的患者,在2年的观察期内,未坚持按照牙周维护治疗者,其平均牙周探诊深度(用来衡量牙周袋深,进而判断牙周炎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越大表明牙周炎越严重)恢复至术前未治疗时的水平,而坚持规律牙周维护治疗的病人,大多数牙齿位点牙周探诊深度持续下降,牙周炎显著好转。lindhe 等学者对经过牙周翻瓣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长达5年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菌斑控制良好的患者,较菌斑控制不佳的患者,其疗效更为稳定。
有关翻瓣术与闭合刮治术(即在不翻瓣的情况下对龈下牙石进行刮治、根面平整等治疗)这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选择,除了要考虑上述翻瓣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等因素外,还应把不同牙位的不同探诊深度作为选择判断的一项依据。lindhe 等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切牙、前磨牙,当经过牙周洁治后尚有大于6~7mm的深袋时,采用牙周翻瓣术效果优于闭合刮治术,而对于磨牙,当经过牙周洁治后尚有大于4.5mm的牙周袋时,翻瓣术的效果就已经优于闭合刮治术了。这主要是因为磨牙通常有多个牙根,当牙周病变累及根分叉区之后,即使探诊深度并不深,也很难通过闭合刮治术等牙周基础治疗完成对病变的彻底清除,因此选择翻瓣术的袋深标准应较切牙和前磨牙为低。
对于某些导致牙槽骨吸收的牙周炎,牙周翻瓣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骨再生,填补骨缺损,从而使牙周炎病情好转。lang 等学者综述了近年来15篇相关研究显示,经过牙周翻瓣术治疗后,523个骨缺损平均获得了1.5mm的骨再生。
由于手术切除了牙周袋壁,或龈瓣被根向复位,术后牙龈组织的炎症水肿消退,这些均可导致龈缘位置向根方移位,牙根面暴露,造成牙龈退缩。becker 等学者的研究表明,治疗前牙周袋较深的位点,在接受了翻瓣术较基础治后牙龈退缩大。但lindhe和nyman的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异会逐渐减小,牙龈边缘也渐向牙冠方向移位。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