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山与块状硫化物矿床同生的伴生型金矿床(点)统计资料表明,以“双峰式”火山岩系为主要含矿岩系的海相火山沉积岩分布区内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点)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含有金等贵金属矿化(表4-1)。金元素主要呈自然金、银金矿、金银矿等独立金矿物存在,有的包裹在主金属矿物里,有的呈不规则集合体嵌布在矿物晶隙间,有的呈微网脉状充填在金属硫化物细微的裂隙中,分布普遍但不均匀。在不同矿石类型中表现为块状矿石金含量最高,浸染状矿石次之,黄铁矿矿石呈最低的富集规律,这与主金属元素cu、pb、zn富集程度基本吻合。就某一矿体而言,凡在其分布连续、集中、厚大的部位,金的品位相对较高,反之则贫,这表明块状硫化物矿床中伴生金的富集规律与其主金属元素关系密切,其含量随铜、铅、锌总量的变化而变化,其分布也严格受主金属矿体的控制。
表4-1 主要矿床金银品位统计
从目前已知金矿床的分布来看,其中已达规模的矿床多为伴生型金矿,它们相对集中于东部白银厂—老虎山地段(小铁山、折腰山、火焰山、银硐沟、猪嘴哑巴等大、中型伴生型金矿)、中部的门源—天祝地段(红沟小型伴生型金矿,以及浪力克、直河、银灿等伴生型金矿床(点)等)及中西部的金佛寺—祁连县(下柳沟—弯阳河—下沟中型伴生型金矿床(图 4-1)及郭米寺-尕大坂、九个泉、石居里等伴生型金矿床(点)等)三个地段。明显的群聚性向人们揭示了此类矿床有成群产出的特征,同时也为在北祁连地区勘查开发与块状硫化物矿床伴生型
图4-1 青海下沟、弯阳河、下柳沟矿床地质略图(据邬介人等,1994)
1—矿体及推测矿体;2—蚀变带;3—黄铁矿化次生石英岩;4—硅化黄铁矿次生石英岩;5—含白云母(硬绿泥石)绢云母片岩;6—流纹斑岩;7—流纹岩;8—流纹质粗凝灰岩;9—流纹质细凝灰岩;10—流纹质沉凝灰岩;11—流纹质火山角砾岩;12—中、基性火山熔岩;13—中基性火山凝灰岩;14—中基性火山角砾岩;15—含蓝闪石、石榴子石绿泥片岩;16—中新生界;17—不整合界线;18—断层;19—剖面线;20—钻探工程
金矿床的研究中开拓了思路。因此,在北祁连地区预测、区划和寻找贵金属矿产时,应将伴生型金矿与多金属矿化蚀变带找寻独立型金矿床(体)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尤其对那些尚未开采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点),如阴凹槽铜锌矿床、扎麻什克东沟铜矿床(南火山岩带);香子沟含铜黄铁矿矿床,铁矾沟、哈熊沟、白柳沟等铜多金属矿点和小东索铁铅矿床(中火山岩带);九个泉、浪力克铜矿床及直河、银灿铜多金属矿床(点)和银硐沟、猪嘴哑巴铜矿床(北火山岩带)等成矿区带,进行二次性开发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在叙述块状硫化物伴生型金矿的同时,还必须补述下列内容:①黄铁矿化带及硫化物矿床氧化带金(银)矿比原生伴生金(银)矿要富得多。青海锡铁山块状硫化物(铅、锌)矿床,西安地矿所修泽雷(1984)对此作过专题研究,查明了伴生金(银)矿在表生条件下叠加的迁移、富集规律。白银厂地区采金活动始于元朝,明朝洪武年间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过“人上三千,日产斗金”的繁荣景象,这首先与白银厂折腰山—火焰山大型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和大铁帽有关,“金矾沟”这一名称就可作为佐证。小铁山zu-pb-cu型(大型)矿床的发现,与不大的“小铁帽”有关,经后来的研究表明它不仅是指示深部半盲矿体(床)的标志,而且其本身已构成金(银)矿体。小铁山及四海沟地区众多的小铁帽体分布,不同程度含金,有的沿片理化出现密集自然金片。这样的金矿化类型可称之为铁帽型金矿,均为原生矿床或含矿岩系改造过程中叠加或重新迁移、富集的产物,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直接而重要的找矿标志。②产于寒武系火山穹窿(火山活动中心)的晚期中酸性小岩体成矿,以白银厂小外围黑石山郝泉沟金矿床为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内的石英脉与构造蚀变岩中,一般以明金状态产出。与北祁连中西段的拴羊沟金矿点有许多相似之处(见后述)。③白银地区西湾金矿产于下白垩统砂、砾岩中 王长宪(1990),甘肃西弯金矿地质特征及富集规律,西北地质,第1期。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