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鉴定一下,大约什么时代,多少价值

Star土耳其旅游 2024-11-30 15:43:17
最佳回答
第一个好像是石锛,磨制石器的一种。长方形,单面刃,有的石锛上端有“段”(即磨去一块),称“有段石锛”。装上木柄可用作砍伐、刨土。是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
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对昙石山文化的了解仅限于闽江下游昙石山的中、下层。这是一处典型的贝丘遗址,遗址中有大量的的海生蚬类贝壳和少量的蛤蜊壳堆积,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300年左右。此文化的生产工具中有很多石锛,尤以一面扁平,另面有人字形纵脊的石锛最具有特色,还有少量的有段石锛及石镰、陶网坠、石镞、骨镞等工具。

第二个是玉璧,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因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或外周不圆,或厚薄不均匀,壁面不平,或留有切割痕,或两面宽度不一致,或穿孔打偏,孔边有斜坡。红山文化玉璧肉的边缘呈薄刃状,天然沁较轻,沁色也较少,仅有红褐色、水锈和灰黑等色;良渚文化玉璧外缘薄,内缘厚,沁色多为雾状的灰白色。这一时期的玉质一般是青玉、绿玉、灰白玉、淡黄玉,特征大多是素面无纹,打磨较光亮。
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为贵族专用礼器。这时期的玉璧尺寸小于新石器时代,均为圆形,壁面平滑,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商代玉璧多素面无纹;西周大壁无纹,小壁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题材主要是龙、凤、鸟纹。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壁面纹饰,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形状,纹饰弧线较多,线条自然流畅,动造型柔美,所用玉材多为**青、碧、白玉及南阳玉、岫岩玉。
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开始被大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多采用**青、白、碧玉。佩带的壁直径一般在10厘米以内。不殓葬用或作为礼器用的壁直径则在15~25厘米之间。春秋壁壁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战国壁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中区保留传统谷纹。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这时期出现了出廓玉璧等创新制作,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结合法,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刀工锋利挺拔,刀痕较深,转角尖锐。谷纹乳突饱满匀称,谷纹是在乳钉纹上加刻阴线而成。
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壁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到了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仿战国、两汉的玉璧随之出现。玉璧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谷钉稠密模糊,谷纹旋转力度不够,谷尾呈圆脊形,与战国谷纹用细阴线不同。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
元代玉璧多仿唐代,小型居多,大壁少,主要供佩戴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壁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无规律。壁面雕动物的,动物具有元代工艺的风格特征。元代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有出廓现象,镂雕也不乏精美之作。
明代玉璧数量较前三代为多。多选用青、白玉,也有少量碧玉。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蟠螭纹,也有不少谷纹和云纹。乳钉纹颗粒圆而大,略扁,往往留有管形钻套钻的痕迹。明代玉璧主要为佩戴之用。刻工比较随便、粗犷。
清代玉璧小型较多,壁身较厚,穿孔较小,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壁。玉璧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这一时期无论朝廷、官方、民间,都很流行系壁。乾隆时仿古玉璧逼真,而且十分精美。到了清晚期,玉璧的质料较差,做工粗糙,雕琢没有章法,只求形似,不求工精,工艺水品大大下降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