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的五代书法

尘埃 2024-06-17 08:23:35
最佳回答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
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五代之际,在书法上值得称道的,当推杨凝式。他的书法在书道衰微的五代,可谓**。杨少师之外,还有李煜、彦修等有成就的书家。至此,唐代平正严谨的书风已告消歇,渐变入欹侧纵肆,以后北宋“四家”继之而起,又掀起了新的时代波澜。(873-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他的雅号。他能吟诗,多杂诙谐,尤善于书札。杨凝式的字多写在墙上,笔法纵逸遒放。黄庭坚至洛阳遍观僧院壁间墨迹,他说:“杨少师书,无一字不造微入妙,当与吴生画为洛中二绝。又说:“有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此后,书坛以“颜杨”并称。杨凝式留下的墨迹已不多,著名的是《韭花帖》。杨凝式变晋,唐楷行书匀密成法,黄庭坚有诗指出:“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后人以为善评。杨凝式的行草书也奔放奇逸,有《卢鸿草堂图跋》,气势雄浑,极似颜真卿《祭侄文稿》。狂草《神仙起居法》纵横恣肆,《海岳书评》说其“如横风斜雨,落纸云烟,淋漓快目”。他有一首《题怀素酒狂帖后》诗,可视为他自己书法创作的经验总结:“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草圣未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全唐诗》卷七一五)
他的书风直接影响北宋书坛,是由唐入宋的一大枢纽。其主要作品:韭花帖
楷书,麻纸,可视为杨氏楷书的代表作。明人董其昌曾为此帖题跋,称此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以此视帖,我们会发现不仅字体,用笔有萧散之感,更重要的是《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拉开至极限,然而其行气纵贯而舒朗空灵,因此在行款上独树一帜,为前代未有。仅此一点,便使它独立于古代各家的名作之林了。此外,《韭花帖》在单字结体上独出机杼,或戴高帽,或左右分离,或重心偏移,或轻头重脚,妙趣横生。又似出于自然,并无造作之感。神仙起居法帖:小草书。麻纸本。《宣和书谱》说杨氏“尤工颤草”,此帖草法,可窥一斑。《神仙起居法帖》在草书中,还时时夹入一些行书,后人称其为“雨夹雪”。此法始于颜真卿稿书,而杨凝式能融会贯通,使人望之无迹可寻,几入化境。黄山谷曾评此帖为“散僧入圣”,米芾则称其“天真纵逸”。初看似粗头乱服,其实在用笔上轻重、缓急,结体上纵横取势都十分讲究,并于一气贯注之中,显示出其控制韵律节奏的高超技艺。北周衰微之际,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自立为帝,建立赵宋王朝。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混乱局面至此结束,**复归统一。从公元960年至 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宋太宗赵光义留意翰墨,购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迹,命侍书王着摹刻禁中,厘为十卷,这就是《淳化阁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赐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所以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这种辗转传刻的帖,与原迹差别就会越后越大。所以同是宗王从帖,宋人远逊唐人。所以一些评家以为帖学大行,书道就衰微了。这是宋代书法不景气的原因之一。其次如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米芾分析说:“李宗锷主文既久,士子皆学其书。肥扁朴拙。以投其好,用取科第,自此惟趋时贵书矣。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如此者。在这种风气笼罩之下,书法家能够按自己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去继承,革新的就不太多了。此宋代书法不十分景气的原因之二。总之,帖学大行和以帝王的好恶,权臣的书体为转移的情势,影响和限制了宋代书法的发展。宋代为后世所推崇者有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四大家。四家之外,宋徽宗赵佶独树一帜,亦堪称道。其著名代表书家有: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赵佶。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官至端明殿学士。《宋史·列传》称他:“襄工于手书,为当世第一,仁宗由爱之。宋四家中,他年龄辈份,应在苏、黄、米之前。宋四家中,苏、黄、米都以行草、行楷见长,而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的,还是蔡襄。他的书法学习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浑厚端庄,雄伟遒丽。苏东坡说:“君谟天资既高,积学至深,心手相应,变化无穷,遂为本朝第一。蔡襄为人忠厚正直,字识渊博,他的字“端劲高古,容德兼备”。《颜真卿自书告身跋》得鲁公笔法而修于鲁公书,可为楷则。沈括说他善于“以散笔作草书,谓之散草,或曰**,其法皆生于飞白,自成一家。这说明蔡襄这位稍欠改革精神的书法家还不是泥古不化的,他也在追求古趣,力创新意。其主要作品:
蔡襄尺牍:其楷书的代表作之一。字字端雅,雍容大度,一笔不苟,似乎全用颜法,只是结体略扁。郊燔帖:行草书札的代表作。笔画浑雄敦厚,婉转有致,运笔飞动自如。此帖取法于《伯远帖》,又参以章草笔法,使之有机的融为一体,形成蔡襄独特的草书风格。蒙惠帖:行楷作品。取法《兰亭序》而又参以颜鲁公敦厚沉稳的成分,继而宏大了宋代行书尺牍书法的艺术内涵,使书法艺术发展到一个新时期。陶生帖:草书翰札。潇洒劲逸。结体欹正大小,重轻疏密,随心所至,一气呵成。黄庭坚说:“君谟真行简札甚秀丽,能入永兴(虞世南)之室”是很正确的。(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以诗文称着于世,世称“三苏”。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他在对书法艺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传统技法去进行书法艺术创造,在书法艺术创造中去丰富和发展传统技法,不是简单机械的去模古。他在执笔方法上运用异于常人的特殊方法,还注意书写工具的改革。其代表作有《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春帖子词》、《爱酒诗》、《寒食诗》、《蜀中诗》、《醉翁亭记》等。其主要作品有:黄州寒食诗帖、罗池庙碑、赤壁赋、丰乐亭记、黄州寒食诗帖。黄州寒食诗帖:纸本,25行,共129字,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州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罗池庙碑:行楷。罗池庙,原为纪念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庙内立有韩愈撰写,沈传师书写的《罗池庙碑》,其石久佚。此碑据苏轼所书原碑文末篇的“迎享送神诗”真迹上石,刻于宋嘉定十年(1217)。楷书十行,字大四寸。清人书:“《罗池庙》健极,本唐人法而变其方整,本晋人韵而偏侧取势,摆宕有姿,大小长短,随其结体。此碑笔力扛鼎,结体雄健,似乎从颜鲁公《东方画赞》化出,肥而不肿,厚而不软,实为苏字大字之冠。赤壁赋:苏轼真迹精品的代表作。纸本,行楷书。其书法丰腴劲秀。明董其昌对它评价很高,认为此卷书法“全用正锋,是坡公之兰亭也。每波画尽处,隐隐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嗟乎!世人且不知有笔法,况墨法乎。这正是由于他的文学修养深厚,书法传统功底坚实。结字在方整中有流动的气势,特别是用墨虽浓,而灵活不滞,看去平平正正,但令人玩味无穷,被称为宋代第一,并不为过誉。丰乐亭记碑:
楷书。《丰乐亭记碑》欧阳修撰文,原石刻于北宋元佑六年(公元1091年),已佚。明嘉靖年间重刻。此碑是苏轼晚年书法力作之一。前人称“体度庄安,气象雍俗”,确为恰当,字体楷中稍见行意,有“笔圆而韵胜”的特点。明人王世贞评论他“自颜真卿,徐浩,结体虽小散缓而遒伟俊迈”,在此碑中可以得到印证。(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頫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我们看他的《花气诗》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请上座帖》“笔势飘动隽逸”更是稀世佳作。其主要作品有:花气熏人帖、黄州寒食诗卷跋、李白忆旧游诗卷
花气熏人帖:草书,纸本。黄庭坚的草书在“宋四家”当中应该说是水平最高。他“学草书三十余年”,从张旭、怀素处窥到了笔法的堂奥。后人评价他的草书高于他的行楷书。此帖第二行还斤斤于行草之间,似觉拘谨,从第三行开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大注意,而极得天然之妙。黄州寒食诗卷跋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与原帖合称“双璧”。《寒食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本艺术特点。《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其长笔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在布局上,《跋文》常从欹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最后不无得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李白忆旧游诗卷:草书墨迹。洋洋洒洒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字。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卷为黄庭坚在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草圣'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祝允明评论此帖说:“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此诗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当代十大书法名家
    • 2024-06-17 15:34:44
    • 提问者: YuD.
    展开全部-**当代十大书法名家:欧阳中石、沈鹏、王镛、石开、陈锦城、言恭达、林岫、张海、张旭光、王冬龄。**当代十大书法名家艺术简介:欧阳中石,1928年生于山东省泰安市肥城。著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书法教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委员、**书法家协会顾问、**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欧阳中石既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教育家。上个世纪50年代初,年轻的欧阳中石考取...
  • **书法名家 唐宗安书法作品多少钱一尺
    • 2024-06-17 21:07:44
    • 提问者: 董新尧工作室
    唐宗安算**书法名家吗?你不问我还听都没听说过。何应辉、胡秋萍、刘洪彪…这些真正的书法名家咋没人问他们的作品多少钱一尺呢?唐宗安的作品是大白菜是棉布啊,可以像超市的百货论斤、论尺卖?
  • **有哪些书法家
    • 2024-06-17 21:13:51
    • 提问者: 万州新娘跟妆-燕子
    这个问题好大,其实要把这些名人说一个遍,也就是书法史的脉络了。以下陈列了一些,另外我猜你是书法爱好者,写书法我觉得毛笔很重要,还有字帖,所以这里两篇文章值得找来读读,一篇是《**十大毛笔品牌(附毛笔的挑选及保养方法)》,里边讲了很多关于毛笔的知识,二是《初学书法应该怎么选择毛笔字帖(附46种经典碑帖名称)》,这个文章主要讲的是历代名家名帖,通过这些字帖去学习书法至少不会跑偏,最后祝你书法进步,生活...
  • 书法中墨的几种写法
    • 2024-06-17 04:45:41
    • 提问者: Mr.lee
    1、楷书写法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
  • **当代著名书法家
    • 2024-06-17 16:14:06
    • 提问者: 北京装修界达人
    沈鹏,张海,苏士树,王阔海,邹德忠,尉天池,孙晓云,田英章,王光政,欧阳中石,王胜利,言恭达,李铎,范曾,等等。
  • **现代书法家姓赵的有谁
    • 2024-06-17 03:14:54
    • 提问者: 孫温柔?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颜是颜真卿,柳是柳公权,赵...
  • **现代著名书法家
    • 2024-06-17 02:33:42
    • 提问者: 萍萍
    徐荣双,笔名研摩,号腾龙斋主,**当代著名书法家。1957年生,河南滑县人,系**书法家协会**张海先生的入室弟子,**书法家协会会员,现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书画联谊会**, 河南省省直书法美术家协会**,河南少林书画院副院长,河南省硬笔书法协会**,中南书画社副社长,国际慈善总会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等。徐荣双先生自幼酷爱书法,七岁投师读帖习字至今,后师从当代...
  • 书法的历史用途
    • 2024-06-17 16:10:37
    • 提问者: 苏小花的刘先生
    **书法的历史和**文字使用的历史一样悠久。自从甲骨文发明以来,**书法的字体经历了由 篆书到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产生了数量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这些书法家和书法作品构成了**书法的深厚传统。**书法在古代已经是一门成熟的艺术,有丰富、完整、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很多理论著作是书法家艺术实践的总结,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书法学习和创作。
  • 我国书法一书中所说的“欧体”指谁的书法
    • 2024-06-17 00:40:50
    • 提问者: Wedding Bus 官方
    欧阳询--欧体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 **书法五千年的栏目简介
    • 2024-06-17 08:23:35
    • 提问者: 木哥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的8集文献片《**书法五千年》。央视原创文献片目,2013年1月2日起,每日19点15分播出。该片力求超越故事串讲或娱乐化叙述,力图还原**人的“书写史”如何与民族文化共生,与民族精神同长。《**书法五千年》每集45分钟左右,以篆、隶、草、行、楷**文字五大书体为主角,挖掘它们的来龙去脉,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八集文献片《**书法五千年》以**文字五大书体篆、隶、草、行、楷这五...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