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是哪个**的汽车公司?
福特汽车公司(ford motor company)(nyse:f)是一间生产汽车的跨国企业,于美国密歇根州的蒂尔博(dearborn,现公司总部所在地)由亨利·福特[henry ford]所创立,在1903年公司化。在其20世纪如日中天的时候,福特、通用与克莱斯勒被认为是底特律的三大汽车生产商。这三家公司统治着美国汽车市场。然而日本丰田公司的收入在2004年时开始超过福特。即使如此,福特公司依然是世界上收入排名前十的企业。亨利·福特引用了大批量汽车生产以及大批量工厂员工管理的方法,更别具匠心地设计了以移动式流水线为代表的新生产序列。他对高效率、高工资、低售价的结合对当时美国制造业来说是一次翻天覆地的改革创新。这套方法因此被称为福特制。目录[隐藏]
1 公司历史
2 旗下品牌
3 21世纪的发展(北美)
3.1“前进之路”
4 福特**
5 环球市场
5.1 欧洲
5.2 亚太区
5.3 南美洲
5.4 非洲和中东地区
6 另类能源汽车
7 福特赛车
8 参考资料
9 参见
10 外部链接
公司历史
亨利·福特(ca.1919)福特用来自十二位投资者的28000美金在一个原先制造马车的工厂里开始了他的事业。当时汽车的生产方式是以两到三个工人为一组,从零件制造到销售订单都是由一组工人负责到底。因此最开始的日子里,福特公司生产效率比较低下,每天只能生产几部车。1908年,福特汽车公司开始发行福特t型车(model t)。最早的一批t型车都是在piquette制造车间完成装配的,后来公司将生产部分移动到空间更大的高地公园(highland park)的车间来满足市场对于t型车源源不断的需求。在1913年公司已经发展出一套较完整的流水线和大规模生产技术。亨利·福特将原先的流水线装配法发展成为了由机械传送带来运输零件让工人进行组装。这个创新将原先装配底盘所需的12个小时30分钟的时间减少到2个小时40分钟。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大众普遍误认为流水线装配是亨利·福特发明,实际上流水线生产法最先出现在英国。在美国第一个使用流水线进行生产作业是工业家ransom olds而非亨利·福特。福特生产流水线(1913)机械传送带在当时并没有立刻取得成效,而且工人的失误率相当高,然而失误就意味着更多的生产延误以及更多对工人进行培训所需的额外支出,还有就是要使用干活较慢的工人。在1914年1月,通过将工资加倍(从2.5美金/小时到5美金/小时),缩短工作时间(每天工作8小时),并设立专门负责雇佣工人的人员后,困扰公司多年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员工失误率大幅下降,公司生产力也随之腾飞。随着制造车子的速度越来越快,每辆车的售价也开始快速下跌。福特不断地对他的汽车产品进行降价,由原先850美金一辆车的价钱降至360美金[2]。并首先发明了授权经销商的概念与体系,让那些经销商来为他大量销售这些便宜的汽车。截至1913年底,全美国有50%的汽车都是福特公司生产的。然而至1918年底,全美国的汽车有一半都是t型车。当时绝大部分t型车的颜色都是清一色的黑色,基本没有什么其他颜色可供选择。据传亨利·福特有一句名言:“顾客可以选择他想要的任何一种颜色,只要它是黑色。意思就是顾客只能够购买黑色的t型车。亨利·福特并不是对黑色有什么特殊癖好,其坚持黑色的真正原因在于黑色油漆干燥得快,可以使汽车在落地后第一时间能够被卖出去。这也算是亨利·福特追求生产效率的极端表现之一。1919年,亨利福特的儿子埃兹尔·福特(edsel ford)继承了他父亲公司总裁的职位,但是亨利·福特仍然可干涉公司的管理且始终具有其影响力。虽然高效率的生产使公司产品的价格一直较低,但由于公司内部不与时俱进的家长式管理以及对高端消费者市场的忽略,福特公司在美国开始逐渐失去汽车市场份额。通用汽车、克莱斯勒以及其他小型的竞争企业开始为消费者提供与t型车相比拥有更多豪华设备的汽车。比如说通用在当时就有各种价位的车型,将高低端市场一网打尽;另一方面,经济拮据的人也不再会直接从福特公司购买t型车,而是转而购买二十多甚至十多美金就能买到的二手的t型车。与此同时,这些竞争者又通过实行分期付款的形式使消费者能够在每个月只交一笔钱的情况下能买到原先支付不起的昂贵车辆。福特强烈反对这种消费方式,他认为这种消费最终将使**经济以及消费者陷入窘局。但福特最终还是做了让步,并在风靡一时的t型车生产至第一千五百万部时宣布停产该车型,转而生产全新的车型a型车(model a)。1925年,福特公司收购了林肯汽车公司(lincoln motor company),从而开始打入高档车市场。1935年,水星品牌(mercury)在埃兹尔·福特提议下成立,主要生产中价位的的汽车。[3]
亨利·福特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henry ford ii)在1945年至1960年期间担任福特汽车公司总裁,且在1960年至1980年期间担任公司董事长暨首席执行官。虽然福特公司于1956年上市成为美国公有制企业,福特家族仍通过占据大量b级优先股保持其在公司40%左右的控制权益,这在公有企业中是相当大的比率。2003年时福特汽车公司渡过其100年周年纪念,其现任董事长暨首席执行官是亨利·福特的曾孙小威廉·克莱·福特(即比尔·福特)(william clay ford,jr.)。
旗下品牌
05款福特野马gt当下福特汽车公司的主要品牌是福特、林肯与水星。福特曾分别在1955年及1958年推出雷鸟车型(thunderbird)及埃兹尔(edsel)品牌,后者在惨淡经营27个月后停产。值得一提的是福特1988年推出的默克(merkur)亦遭遇了埃兹尔的同样命运。1960年福特公司携其新车型福特猎鹰(ford falcon)卷土重来,又在1964年推出了日后对公司意义重大的跑车品牌—野马系列(mustang)。1967年福特欧洲总部成立,3年后亚太总部成立。福特公司的收购策略相当具有侵略性,自1979年开始至今,已先后收购了日本的**(收购33.4%的股票)、英国的阿斯顿马丁(aston martin)、美洲虎(jaguar)、陆虎(range rover)以及瑞典的沃尔沃(汽车分支)(volvo)。
21世纪的发展(北美)
福特公司现任董事长比尔·福特(时代杂志2006年1月号封面)2000年,在现任董事长比尔•福特宣布公司将把其旗下所有轻型货车(包括所有suv)的平均行驶寿命在2005年底前提高25%[4]。这个消息震惊了汽车业界,但同时也讨好了在美国社会的环保论者。遗憾的是在2003年,福特又宣布说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条件以及来自技术与成本方面的挑战都使公司无法完成其既定目标。2005年福特在其燃油效率项目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推出了风靡一时的油电混合动力车—ford escape,其姐妹车水星水手()亦在急切的市场需求下于2006年比原计划提前一年推出,同属福特旗下的**tribute以及其他福特车型也可通过选装而具备其油电混合的动力传动系统。福特随董事即再接再厉,用沃尔沃的品牌接连推出xc70以及xc90两款suv。2006年秋,福特宣布不日将推出2007款ford edge,lincoln mkx,mazda cx-7三款车。这些车型都已在2006年北美国际车展展出。在研发下一代油电混合系统的同时,福特亦正在研究可由燃料电池产生动力的电子动力传动组,并已展示了其氢气内燃机技术。福特公司若能在世界范围内成功推广混合动力车与燃料电池车,将能相当有效地减少地球的空气污染与噪音污染。在福特混合动力车广受欢迎的同时,福特其它小型车的市场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具有“外国车(尤其是德国、日本车)比美国车更优秀”的普遍心理。
“前进之路”
“北美的汽车市场正象全球其他的市场一样发生剧变,越来越拥挤和**。为了迎接这个挑战,我们正在加紧强化福特、林肯和水星的品牌,为消费者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创新产品,并且在这样一个全球竞争的时代创立一个使我们能够参与竞争和赢得市场的商业结构.为了保护福特公司的遗产和我们的未来,我们将做出痛苦的牺牲。比尔·福特
2005年5月,福特汽车公司的债券被美国两大信用评级机构降级,成为所谓的“垃圾股”。此次债券降级是由于福特公司对其suv销售盈利的依赖以及其对老化劳动力支付的昂贵的**疗保健费用。与此同时,油价的上涨使suv的销量降低,又要面对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使福特深陷窘境。福特现有的年生产能力是450万辆汽车,但是2005年只销售出320万辆左右的汽车,这意味着福特北美地区的装配车间生产力仅仅发挥了79%。福特在2005年的亏损高达16亿美元。为扭转亏损并在2008年时恢复盈利,2005下半年,董事长比尔·福特要求福特美洲区总裁马克·菲尔兹(mark fields)制定一套能使公司盈利能力的公司重组计划。菲尔兹在2005年12月7日在公司董事会上推出了该计划,并将其命名“前进之路”("the way forward")。该计划内容包括:在北美地区进行裁员以及关闭大量工厂,停产一些不赚钱的车型,降低材料成本,专注研发交叉车型、混合动力车、小型车,以及巩固原有的福特-林肯-水星三大生产线。已知即将被关闭的工厂分别位于圣路易斯、亚特兰大,密歇根州wixom、俄亥俄州bat**ia和加拿大温莎。其他工厂的名字目前还没有被透露,它们都将在2012年前停止生产。计划中指出,在北美的高达三万名员工(福特28%的职工人数),无论是装配工人还是管理层白领(尤其是中层管理),在六年内将都将被公司裁减。此次公司的“瘦身”行动与先前通用汽车的裁员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亦可从中看出福特洗心革面的决心。这是福特4年来在北美地区实施的第二次重组计划。在2002年1月的首次重组计划中,福特关闭了5个工厂并裁减了3.5万名员工。[5]
福特**
环球市场
initially,ford models sold outside the u.s.were essentially versions of those sold on the home market,but later on,models specific to europe were developed and sold.attempts to globalize the model line h**e often failed,with europe's ford mondeo selling poorly in the united states,while u.s.models such as the ford taurus h**e fared poorly in japan and australia,even when produced in right hand drive.the **all european model ka,a hit in its home market,did not catch on in japan,as it was not **ailable as an automatic.the mondeo was dropped by ford australia,because the segment of the market in which it competes had been in steady decline,with buyers preferring the larger local model,the falcon.one recent exception ** the focus—the european model has sold strongly on both sides of the atlantic.
欧洲
image:ford.cortina.red.750pix.jpg
1970 ford cortina mark 2at first,ford in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built different models from one another until the late 1960s,with the ford escort and then the ford capri being common to both companies.later on,the ford taunus and ford cortina became identical,produced in left hand drive and right hand drive respectively.rational**ation of model ranges meant that production of many models in the uk switched to elsewhere in europe,including belgium and spain as well as germany.the ford sierra replaced the taunus and cortina in 1982,drawing critici** for its radical aerodynamic styling,which was soon given nicknames such as"jellymould"and"the sale**an's spaceship".
increasingly,ford motor company has looked to ford of europe for its"world cars,"such as the mondeo,focus,and fiesta,although sales of european-sourced fords in the u.s.h**e been d**appointing.in asia,models from europe are not as competitively priced as japanese-built **,nor are they perceived as reliable.the focus has been one exception to th**,which has become america's best selling compact car since its launch in 2000.
in 2001,ford ended car production in the uk.it was the first time in than eighty years that ford cars had not been made in britain,although production of the transit van continues at the company's southampton facility,engines at bridgend and dagenham,and tran****sions at halewood.development of european ford ** broadly split between dunton in essex(powertrain,fiesta/ka and commercial vehicles)and cologne(body,chass**,electrical,focus,mondeo)in germany.ford also produced the thames range of commercial vehicles although the use of th** ...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