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和黍有什么区别,现在市场上价格是多少?

民宿酒店top榜 2024-06-11 05:11:08
最佳回答
诗经》中常常黍稷连称,周族的祖先称后稷,稷成为百谷之长。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黍的出现次数很多,黄河流域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谷物遗存中又以粟最多。黍和稷到底是同一种作物或两种不同的作物?千余年来文献中一直争辩不休。以稷为粟和以稷为黍的,各自引经据典,互相辨驳,积累的文字,令人目眩,而且枝节横生,又有以稷为高梁的插曲,附和者都是经学**、训诂名家。除以稷为高梁已遭摈弃外,稷即粟和稷乃黍(穄)的争论仍未结束,就其影响来说,似还以稷黍(穄)说占优势。如果稷即穄(也即穄)是正确的,就不必浪费笔墨,再展开辩论,如果稷穄(黍)说是不正确的,总不能听其以讹传讹应该还其本来面目。稷总不能既是穄(黍),又是粟,任人各取所需,那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博物馆或展览会上介绍古代的农作物,说黍即稷或说稷是粟就会给参观者灌输完全不同的概念;写农业史的文章或教材讲义也会碰到这个问题。至于学术上探讨古代的作物起源、种类,编写**植物志之类的专书等等,都不能避开这个问题。所以澄清这个问题,并非钻牛角尖,还是有其现实意义的。笔者是主张稷即粟的,以下就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以就正于农学界。一、黍稷的植物分类地位、形态特性及其有关文字
前人辨黍稷的文章限于历史条件,不讲形态分类,一味地引经据典或辗转相引,重复繁琐,令人生畏。现在我们有条件,应该改变一下方式。首先,我们可以明确,“黍”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的“黍属”(panicum),栽培黍的学名是panicum miliaceum.“粟”在植物分类上属禾本科的“狗尾草属”(setaria),栽培粟的学名是setaria italica.二者是两个不同“属”(genus)的作物。但二者在栽培条件的需要方面非常相似,地理分布也很一致。古籍上有关黍和稷的名称(文字)很多,为了避免重复征引,现将它们简化列表绘图如下(表1)。表1 黍和粟的植物形态及其有关文字
黍 panicum miliaceum|粟 setaria italica
植物形态|甲骨文(图略)|甲骨文(图略)
有关文字|黍,穄,稷,*[原字麻下加黍],糜子,秬(黑黍),秠(一稃二米)|禾,粟,稷,谷,粱,粢,秫(黏粟),*[原字麻下加黍](赤苗粟),芑(白苗粟)、穧
上表及附图是本文的开场白,以代替繁琐的文字引述,目的在说明:(1)黍及禾(粟)从甲骨文起即区分得很清楚,争论的双方在这一点上完全认识一致。(2)问题出在稷上,主张以稷为黍的,把稷归入黍一边,以稷为粟者,把稷列入禾粟一边。(3)黍和禾粟各自还有其他的同义词、别称、类型称呼等,双方基本上也没有分歧。以下先就黍稷的历史作一些回顾。二、南北朝以前对黍稷的理解和现代对黍稷的理解
为了尽量减少引经据典,现将北魏《齐民要术》以前古籍上对黍稷的注释举例归纳成表2。表2 北魏以前对黍和稷的解释
朝代|作者|著作|主要解释
战国|孟子门人|《孟子·滕文公》|“礼曰;诸侯助耕,以供粢盛。东汉·赵歧注:“粢,稷。战国|—|《穆天子传》|“膜稷三十车。东晋·郭璞注:“稷,粢也。膜,未闻。西汉|戴圣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行冬令,…首种不入。东汉·郑玄注:“首种谓稷。西汉?《尔雅·释草》|“粢,稷。西汉·犍为舍人注:“粢,一名稷。稷,粟也。今江东呼粟为稷也。东晋·郭璞注同。东汉|许慎|《说文》|“稷,穧也。“穧,稷也。“穄,*[原字麻下加黍]也。“穧,穄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详见“种谷第三”:“谷,稷也,名粟。“黍穄第四”将黍穄同谷(稷)分开叙述
从表2可见,在北魏以前,汉晋的注释家都释稷为粟,并无分歧。但是试看现代辞书中对黍稷的解释却迥然不同,变成了黍即是稷(表3)。黍稷问题并不限于国内,近年来国外发表的论文中涉及黍稷的,也多有类似的纷歧(详后)。将表3同表2比较,可见在两汉时期认识一致的稷即粟,到了现代的工具辞书中,变成稷黍是同一作物了。表3中1~8代表国内外不同类型的辞书工具书,它们对稷的解释都一致,其根据也都相同,主要来自《本草纲目》(直接或间接的)。9~11这三种辞书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办法,即作黍解,不加判断,但都倾向于稷黍在前,稷粟在后。表3现代辞书中对黍和稷的解释举例
序|辞书名称|对黍稷的解释和主要根据
1|《**高等植物图谱》(第5册,1976,科学)|panicum稷属panicum miliaceum黍,稷,糜子setaria italica 小米,粱,粟,谷子(据2)
2|《经济植物学》(胡先骕著,1953,中华)|以稷为黍,称散穗型的黍为稷型;侧穗型的黍为黍型,密穗型的黍为穗黍型。主要据《本草纲目》
3|《英汉拉丁植物名称》(1961年,科学)|broom corn millet为黍,稷,学名p.miliaceum
4|《植物名汇》(日)|以稷为黍,p.miliaceum据《本草纲目》
5|《植物图鉴》(日)|以稷为黍,p.miliaceum据《本草纲目》
6|旧《辞海》(中华,1939)|以稷为黍,p.miliaceum据《本草纲目》
7|《当代汉英词典》|译稷为panicle millet,相当于黍
8|《英汉农业科技词典》(农业出版社,1976)|译broom corn millet为黍,稷,学名为p.miliaceum
9|新《辞海》(中华,1979)|释稷为:(1)黍的一个变种,据《本草纲目》;(2)粟的别称,据《尔雅》孙炎注;(3)一说高梁,据《九谷考》
10|《中华大词典》|释稷为:(1)穧,穧即穄,一名粢,又谓之糜;(2)粟,据《尔雅》犍为舍人注
11|《新华字典》|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是黍属,有的书说是粟(谷子)。三、以稷为穄(黍)的文献概况
李时珍是历史上的伟大植物学家,《本草纲目》是权威的著作,后人引用并相信《本草纲目》对黍稷的解释是容易理解的。但是李时珍以稷为黍并非他的首创,他也是有来源和依据的,这就有必要把历史上以稷为黍的诸家观点加以回顾,为避免冗长摘引,仍采用列表的方式如下(表4)。表4:历史上以稷为黍的观点
朝代 作者 著作 主要依据
梁 陶弘景《名**别录》(原书佚)“稷米亦不识,书记多云黍与稷相似。唐 苏恭《唐本草注》(原书佚)“稷即穄也,今梦人谓之稷,关中谓之糜。“陶引诗云:稷恐与黍相似,斯益得之矣。南唐 徐锴《说文系传》“穄即稷,一名粢,亦作*[原字齐字下二横改禾]…”
宋 苏颂《图经本草》(原书佚)“稷米,今所谓穄米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稷,乃今之穄也,齐晋之人谓即、积皆曰祭,乃其土音,无他义也。宋 蔡卞《毛诗名物解》“稷,祭也,所以祭,故谓之穄。宋 寇宗奭《本草衍义》“稷米,今谓之穄米。宋 郑樵《通志》“稷,苗穗似芦…今人谓之穄。尔雅以粢为稷,误也。宋 罗愿《尔雅翼》“然则稷也,粢也,穄也,特语音有轻重耳。宋 王应麟《急救篇》补注“稷,又名为穄。据徐锴说文系传
明 陈嘉谟《本草蒙荃》“稷米亦甚香美,苗蔖与黍相同…南人名穄。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稷与黍一类二种也。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可作饭,黍可酿酒。另外,专有一段文字描述黍(稷)和粟的形态区别。明 **星《上**本草》“稷,一名穄,又名粢。明 王圻《三才图会》“稷米,今所谓穄米也…关西谓之糜,冀州谓之*[原字麻下加黍],皆一物也。明 王象晋 **“稷,一名穄,一名粢。清 方以智《通雅》“穄即稷”据梦溪笔谈。清 汪灏《广**》“稷,一名穄,一名粢。清 查彬《采芳随笔》“稷,一名穄,同声,实一物也。清 张伯烈《正字通》“穄音霁。稷别名。齐晋人读即积为穄,呼稷为穄,语言虽殊,实一物也。清 高承炳《本草简明图说》“稷名穄,亦曰粢…南人谓蔗穄是也。清 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稷则通呼为糜,亦曰穄…与唐本草符。** 丁惟汾《释黍稷》“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稷不黏,故又谓之穄。黍稷本一名,因其有黏有穄,遂别之为二名矣。从表4的材料看,最早怀疑稷非粟的是南朝的陶弘景,但他只是怀疑,并没有提出论证,到了唐代苏恭才首先提出“稷即穄也”,并引陶弘景的话来肯定自己的论点,而陶弘景并没有肯定稷即穄,经苏恭这一引,把陶弘景也说成稷即穄了。此后,如表中的徐锴、苏颂、沈括、蔡卞等都只是重复稷即穄的话而没有增加新的论证材料。郑樵进一步说《尔雅》以粢为稷是“误也”,可并没有说出误的道理。直至明代李时珍,以他广博的植物学知识对于稷即穄的论点加以展开、补充。首先,李时珍提出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的区别,成为后人引证的依据。其实,谷类作物的籽粒有黏(即秫或糯)和(非糯)的区别早在《诗经》中已经提到。黍当然也有黏和不黏的类型,黍属于黏性是《诗经》和甲骨文中就明确的(酿酒),问题不在黏与不黏,而在于不黏者到底是穄或是稷?李时珍只说不黏者为稷,不提穄,骤一看,给人以区分有理、较之以前的文献有耳目一新的印象。所以这一观点便成为后人引用的“有力”依据。同样,李时珍又从植物形态上对黍(包括穄、稷)和粟的区别作了详细的描述(文长不俱引),[1]因为他所描述的黍(穄、稷)即相当于p.miliaceum,粟相当于s.italica(参阅表1附图),所以黍和粟的区别一清二楚,毫不混淆,这又成为后人引证黍即稷的权威材料。胡先骕的《经济植物学》正是依据李时珍的论证再加以引伸(详下)。殊不知稷既然已戴上黍穄的帽子,站在黍穄一边,以此作形态上同粟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把稷放在粟一边,粟(稷)同黍穄的区别同样是毫不混淆的。问题不在黍和粟的区别,问题在于稷到底是粟或是穄?后人引用《本草纲目》时,忽略了这一点,实际上成为先入为主,以稷为黍,来论证与粟的区别,自以为论证正确。表4中从清代至**主张以稷为穄的论点。大抵重复沈括、苏恭、李时珍等人的稷穄同音说,没有什么新的发展。四、宋以后重申稷是粟的文献概况
自从苏恭首先提出稷即穄以后,历明清至现代附和的很多,已见表4举例。但是情况并非一边倒,重申稷应是粟的文献也不少,这里也举例列表如后(表5)。表5中徐光启、陆陇其、崔述、邵晋涵、沈维钟等人辩稷即是粟非黍的论点是相当明确有力的,但对比表4中的人物,则可以看出除徐光启外,表5中的人物在学术地位声望上不及表4中的人物远甚,表4中的陶弘景、苏恭、李时珍是本草专家,社会影响大,郑樵、罗愿、王象晋、吴其浚等都是名著流传的知名人物,而徐光启又晚于李时珍,《农政全书》问世较迟,其流布也不及《本草纲目》之广。凡此种种,虽然重申稷是粟的论点甚强,影响却较微弱,主流仍旧是黍稷(穄)同物异称。这就是表3现代辞书中为什么大多数采用以稷为黍的历史根源。胡先骕是现代植物学家,胡氏在其《经济植物学》中把西方对黍的三种类型的学名给以中文的译名如下:
(1)panicum milaceum var.effusum稷型
(圆锥果穗之枝向四面开张)
(2)panicum milaceum var.contractum 黍型
(圆锥果穗向一面微俯)
(3)panicum milaceum var.compactum穗黍型
(圆锥果穗紧密而且粗厚)
[这三种类型(或变种)在我国作物栽培学的书籍中分别称作(1)散穗型(2)侧穗型(3)密穗型,较以上译名为清楚]
胡氏这一译名的创拟显然受李时珍和吴其浚的影响。因为李时珍主张稷即黍,且其对黍和粟的形态描述完全与现代黍、粟的分类学名一致;而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绘有稷图,作散穗之黍,绘有黍图,作侧穗之黍,[2]故胡氏以effusum为稷型,以 contractum为黍型,对于compactum则创为“穗黍型”。现代植物学辞书或专著中为什么都以稷为黍,译panicum稷属,显然系循胡先骕氏的观点。表5 宋以后重申稷为粟的文献举例
朝代|作者|著作|主要依据
宋|邢昺|《尔雅》疏|“粢者,稷也。然则粢也,稷也,粟也,正是一物。元|畅师文|《农桑辑要》|转引《齐民要术》以稷为粟
元|鲁明善|《农桑衣食撮要》|转引《齐民要术》以稷为粟
明|胡侍|《真珠船》|“余谓稷即粟米不须疑,本草误也。(引郭璞文)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古所谓黍,今亦称黍,或称黄米。穄则黍之别种也。今人以音近,误称为稷。古所谓稷,通称为谷,或称粟。穄之苗、叶、穗与黍不异,经典初不及穄,然世农书辄以黍穄别称,故穄者,黍之别种也。清|陆陇其|《陆稼书文》黍稷辨
(1)|真定府志:“今俗...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