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什么照明

游学妈妈 2024-06-17 12:31:39
最佳回答
古灯,是古代以燃料燃烧所形成的火焰作为光源的照明工具,包括火炬、油灯和烛台。原始先民点燃的篝火是灯的雏形。外出则以火把、灯笼等照明。下面介绍古灯
一、“灯”字的起源
灯,繁体字写作“灯”,形声。从火,登声。本写作“镫”。本义:置烛用以照明的**。关于“镫”字的起源,和祭祀的礼器有直接的关系。“镫”在古代最初是当作“盛熟食的**”,“镫”成为照明**的称呼经历了一个转化的过程。《尔雅·释器》云:“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瓦豆谓之登”说法在《仪礼·公食大夫礼》以及郑玄的注、贾公彦的疏中都有记述;在《诗经》中也有明确的记载和注释。可见,古时瓦豆称为“登”。豆,形似高足盘,有的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河北省武安县磁山出土的7000多年前的陶豆是目前最早的实物证据。豆盛行于商周时期,多陶制,也有青铜制、竹制或木制涂漆的。最初是普通的食器,后来用作祭祀的礼器。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在祭祀时,增加了“瓦豆”,也就是“登”的功能,成为照明的**,并且沿用原来的称呼“登”。(木质的“豆”和竹制的“笾”由于易燃而不能点火充当照明**)于是,**最早的灯诞生了。后来,人们也用青铜的“豆”来当作灯具,于是产生了“镫”字。“登”与“镫”通用。秦代汉字发生隶变以后,创作了形声字“灯”作为照明**的对应文字,“灯”比“镫”表示的意义更加准确,因为此时灯有石、陶和金属等多种材料制作,青铜只是其中的一种,而“火”是灯的最基本特征,这样“灯”字就最终科学合理地定性了。战国一些青铜豆形灯名为“烛豆”,这证明了灯是由“豆”演变而来,而“镫”后来转为“马镫”(马鞍两旁的铁脚踏)的专属用字了。再后为了书写方便,将“灯”简化为“灯”。但是,“灯”和“灯”是有区别的。宋代的徐铉在解释《说文》对“灯”的字义时说:“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二者的区别在于:“灯”是神圣的祭祀礼器,而“灯”只是普通的照明**。古灯的量词“盏”,来源于唐宋的“茶盏”。当时饮茶、斗茶的小瓷碗叫“盏”。“盏”与“盏托”合起来和瓷质的油灯十分相似,故以“茶盏”类推,称为“灯盏”,所以,灯也可简称“盏”,并以“盏”为灯具的量词。二、烛火与古灯的定型
豆形灯是我国最早的定型化的灯具,其材质是先陶后铜,出现的时间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其实,春秋战国只是灯的名称和文字产生的时代,**古代的灯早已有之,只不过没有灯的称呼而已。春秋战国以前,人们对照明**的普遍的称呼是“烛”。但这不是蜡烛,蜡烛产生于西汉兴盛于晋代。春秋战国时期的“烛”(繁体字作“烛”)是指火炬。炬,本义是“火把”。本字原作“苣”。《说文》的解释是:“苣,苇烧。从**,巨声。俗字作炬”;“燋也。未爇曰燋,执之曰日烛,树地曰庭燎。苇薪为之,小者麻蒸为之。意思是说:没有点燃的火炬统称“燋”,用手举着的较小的火炬叫“烛”,放在地上较大的叫“燎”,立在门外的叫“大烛”,门内的叫“庭燎”。大的火炬用松枝和芦苇、小的火炬用竹麻等材料做芯,外面**植物柔软的纤维,浸满松脂混油脂。火炬照明持久方便,但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灯具,只能说是灯具的前身,而蜡烛和烛台则是标准的灯具了。三、古灯的燃料
古灯和火炬的燃油主要是动物油,以牛油居多,植物油主要是麻籽油、白苏籽油、乌桕油、油菜籽油、棉籽油、桐油等。油灯的灯芯是由火炬演变而来的。用麻去皮捆绑做成的灯芯叫“麻蒸”,特点是硬挺,可插在灯盏中心的支钉上。战国、秦、汉的油灯大都如此。云南出产的一种松软的灯芯草,绑在几根细细的竹条上就成了灯芯。棉纱灯芯产生较晚,因柔软不能插在支钉上,而置放于灯盏中心的小圆台上。宋元时期除上述光源燃料外,用石油当作照明燃料也已出现。蜡烛,是用蜂蜡制成中间有灯芯的柱状照明**,要配合烛台使用。蜡烛和油灯的区别是:前者的燃料是固体的,而后者的燃料是液体的。蜡的原料在古代有两种。一种是蜂蜡,也叫黄蜡,是工蜂腹部蜡腺的分泌物。另一种是白蜡,是白蜡虫的分泌物。东汉以前是以蜡代膏,把蜡在灯盘内融化后当油膏使用。据考古发现,我国在西汉已经有蜡烛和烧蜡烛的“烛灯”,但仅限于广东地区,直到晋代蜡烛才普及开来。由于蜡的取材面很窄,所以仅为贵族使用。明清时期,蜡烛的取材变得丰富,植物油成为制造蜡烛的原料,蜡烛逐渐普及到中下层社会。清代制蜡工艺进一步改进,特别是宫廷所用蜡烛,除根据场合和用途不同有大小之分外,许多蜡烛装饰盘龙和云龙等彩色花纹,使蜡烛成为一种工艺品。四、古灯发展的线索
古灯由于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城市规模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传统的哲学观念紧密相连,所以一经产生便迅速发展,在战国、秦、汉时期呈现了初步的繁荣。由于青铜器的发达,所以青铜古灯独领风骚,较早诞生的陶灯退居第二,而玉、石、铁等古灯则凤毛麟角。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历经隋唐、五代、宋、辽、元、明、清,古灯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陶、瓷、铜、锡、银、铁、木、玉、石、玻璃等古灯数量大、品种多,造型更是丰富多彩,争奇斗艳。由于皇家的需求和不惜工本的财力支持,导致宫灯兴盛,质量精美,造型新颖,艺术价值极高。五、古灯经典介绍
陶灯—古灯之王。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灯是浙江出土的原始社会的陶灯,其形状是无盖的豆。两汉时期,青铜灯具继续盛行,陶质灯具以新的姿态逐渐进入主流。除人俑灯和日用器形灯之外,出现了动物形灯、多枝灯等。俑形灯以东汉的灯为代表。多枝灯以河南洛阳出土的十三枝陶灯为代表。此灯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的底为一大圆形灯盘,盘中蹲一龟,龟上竖圆柱形灯柱,柱上分两级各伸四根曲枝以承托灯盏,灯盘上亦立有各承一灯盏的四根曲枝,灯柱顶端放置一朱雀形圆灯盏。在灯柱、曲枝、灯盏和盘沿上,有羽人、龙、蝉以及花叶等立体雕饰。下部是一大喇叭状的圆足灯座,外形似群峰环抱的山峦,自下而上分层堆塑各种形象的人和动物。此类灯亦称“陶百花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陶灯大量使用。唐代陶瓷业发达,陶灯出现了灰陶、釉陶和三彩的品种。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以白、绿、黄褐为主。如三彩狮子莲花灯座,造型呈狮子站立,背负莲花形盆,形象生动。灯身施赭黄、绿、白色釉,显得柔和滋润。南北朝以后,由于瓷灯的大量应用,陶灯逐渐地衰落了。宋代仍有三彩陶器,名为“宋三彩”。河南出土的宋代三彩陶灯,腹部贴印莲瓣纹,莲瓣圆肥,层层叠压,颇为精美。元代以后,陶灯完全退出了古灯的主流。铜灯—古灯皇后。殷墟出土的一件盂形铜器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古灯。人俑灯是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如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银首人俑灯,湖北省江陵望山出土的人骑驼铜灯,山东省诸城发现的铜人擎双灯,河南省三门峡上村岭出土的跽坐人漆绘灯。器物形灯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动物造型灯,有龙、凤、鸟、牛、羊、猪等造型。如秦朝的雁足灯,形制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环形灯盘,上有三个灯柱,可同时点燃三支烛。植物造型灯,以河北平山县出土的十五连枝灯为代表,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十五个灯盏,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玩猴等,情态各异,妙趣横生。从用途上可分为座灯、行灯和吊灯。堪称经典的是以长信宫灯为代表的带烟道式座灯。行灯是一种没有底座和立柱,只在灯盘下设三矮足,而在灯盘一侧装有扁把手的器形灯,便于用手把持行走,故亦称“拈灯”。吊灯发现较少,以长沙出土的人形吊灯为代表,由灯盘、“人体”和悬链三部分组成。三国、两晋、南北朝,陶瓷灯盛行,青铜灯逐步减少,但没有消失。连枝灯、行灯仍有制造,但与当时社会的发展相适应,铜烛台成为古灯主流。如河北曲阳出土的北魏的铜烛台,设计灵巧,使用方便。隋、唐、五代金属缺乏,青铜灯具极少。河南出土的铜灯,器身呈浅碗形,一侧有曲柄,柄端呈凫头形,下有三足,制作精良。宋元的铜灯,与豆形灯相似,惟烛插加长。**库伦旗出土的一件铜灯,其灯台、灯座为双层覆莲,下层九瓣,上层六瓣,灯柄作灯节状,分为四节,长短不齐的六瓣莲花作为灯盏,造型美观。明清的铜灯多为仿古造型,如骆驼灯、羊灯、凤鸟灯、圆盘灯。此时的青铜灯已经变成古玩艺术品,装饰和观赏成为了主要的功能。瓷灯—古灯王子。商代中期已经出现原始瓷器,经过1000多年的发展,东汉时完美的瓷器已经形成,取代了价格昂贵技术复杂的青铜灯的地位,使用广泛而年代久远,获得“古灯王子”的殊荣。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瓷灯成为古灯的主体,造型发生较大变化,小巧、简易、实用,盏座分离,盏中无烛扦已成为灯具最基本的形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青瓷烛台十分盛行。烛台的特点是带有便于插蜡烛的管状立柱。有的瓷灯既可燃油,也可插蜡,故也被称为烛台。浙江余姚的越窑卧羊烛座,在羊头正中有一圆形洞,用来插置烛把。隋、唐瓷灯主要有青瓷和白瓷两种。如唐代末期的钵形灯,腹部和圈足绘有精细的褐彩卷云纹和莲花纹,笔法娴熟,色彩鲜明,显示了唐代釉下彩绘的水平。宋代是瓷灯的繁荣时期,省油瓷灯被广泛使用。此时辽、金的瓷灯也在发展,特别是辽代的瓷灯工艺水平高。如摩羯灯造型生动,装饰性很强。元代的瓷灯也很发达。明、清由于景德镇瓷器的兴盛,瓷灯是实用灯具的主流,精品迭出。书灯十分流行。灯盏做成小壶状,壶直口,带圆顶盖,短颈,腹扁圆。前带管状长流,后一弓形把,立于带矮圈足的宽边圆盘中央,灯芯从壶嘴**壶中。此灯具有实用、美观、省油、清洁的特点。瓷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明永乐流行八方烛台,正德烛台常饰青花回纹,嘉靖烛台常用宽把豆托底,万历烛台造型分大小两个承盘、支柱镂空底座,柱顶烛盘内有一尖状高烛插。彩绘和镂空并用,最为精美。宫灯—古灯公主。宫灯,南朝已有记载,既是照明工具,又是建筑装饰艺术品,主要是指以细木为骨架镶以绢纱和玻璃,并在外绘各种图案的彩绘灯。虽然历朝历代王宫中都有宫灯,如最著名的长信宫灯,但现在“宫灯”的概念是指达到辉煌时期的明清宫灯。宫灯与宫殿建筑相辅相成,互相映衬,达到完美的统一,是我国古灯的瑰宝,豪华典雅,具有公主的风范。从质地看,宫灯大部分以红木、紫檀、花梨、楠木等贵重木材作为立柱,也有骨刻、铜铸、烧蓝、雕漆等作为立柱的。纱灯用竹子劈削成篾条,糊扎成椭圆形,然后裱上纱绢而成。云南首创的玻璃灯又称料丝灯。在形状上除圆形的外,还有六角形、八角形、十二角形的。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大下小。宫灯的骨架,由近百块大小不同并刻有花纹的木片粘合而成。灯顶雕龙凤等图案,灯的各面绘有精致的山水、人物、花鸟、虫鱼、文玩以及戏剧故事等图画,每角上都悬挂各种色彩的缕穗,灯底坠红黄流苏。宫灯里照明燃料全是蜡烛。从用途来看,宫灯可分室内灯和室外灯两大类。室内灯有客厅礼堂用的吊灯、桌上使用的桌灯、座椅两旁的戳灯、墙壁悬挂的壁灯、宫殿内悬挂的彩灯、供结婚使用的喜字灯和供祝寿使用的寿字灯等。室外灯有庭院使用的牛角明灯、用于道路照明的“戳灯”和“插灯”,专门用于祭祀的庙灯,还有手持可移动“提灯”等。宫灯豪华典雅,在古灯史工艺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古灯的文臣武将—其他材料的古灯。玉灯数量极少。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战国勾莲纹青玉灯应是突出代表,浅盘,细葫芦形的把,喇叭口形底座,系由三块玉料琢成后合为一器。灯盘腹凹,盘心一个凸起的五瓣团花座,整体有亭亭玉立的感觉。两汉时期,出现了铁灯和石灯。河南洛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铁灯,高73厘米,下部有一圆形底座,中间有一灯柱,沿柱向四外伸出三排灯枝,每排四枝,共十二枝,每枝枝头都有一圆形灯盏,在灯柱顶上站立一展翅欲飞的瑞鸟,堪称铁灯的代表。汉代青玉的神牛提梁灯极为珍贵。高22厘米,长17厘米。神牛站立状,双目平视,嘴微张,尾卷曲。牛背呈桶状与灯连接,灯镂空雕龙、凤和熊,灯框两侧出廓雕双兽,灯伞雕莲瓣纹,上提梁连接于牛头上,造型优美,工艺精湛。魏晋南北朝至宋元时期,汉代始见的石灯,随着石雕工艺的发展也开始流行,另外,铁质、玉质灯具和木质烛台也有使用。陕西博物馆藏的一座唐代的石灯,高193厘米,灯分九层,以类似博山炉的群山做底座,四条蟠龙构成灯身,用丰满的莲座承托灯室和盖顶。各层布置错落有致,结构精巧。明清两代是**古代灯具发展最辉煌的时期,最突出的表现是材料和种类更加丰富多彩。除金属、陶瓷、玉石、木质外,出现了玻璃和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古代四大发明,**还发明了什么呢?
    • 2024-06-17 10:16:07
    • 提问者: 大魔王吃垮厦门
    谢谢邀请。除了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有许多毫不逊色的其他发明,以下仅列举其中几项:汉字:从最初的陶文、甲骨文、金文,一直到汉隶、宋楷等等,汉字的创造和衍变,它的音、形、义的构成,都自成一格,和世界上其他的文字迥然不同,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十进位值记数法:这个记数法原理很简单,就是逢十进位、以所在位置定该数之值。**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经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和作四则运算了,这是...
  • 古代的墨是用什么东西做成的?
    • 2024-06-17 16:06:31
    • 提问者: yumi
    根据原料,主要分为松烟墨和油烟墨两种。松烟墨以松枝烧烟配制,乌黑而无亮光,胶轻质松,渗化力强。所谓烧烟,指烧木头或者油料,以取得碳粉,又称烟煤、烟炱(tái),也就是作为黑颜色的碳黑。最早时,这种碳黑是直接使用的,用的时候磨出来一点,加点水,就成了墨汁。到了春秋时期,已经有“墨丸”,就是把漆烟、松煤加在一起,再加入胶质(一般都是动物胶),搓成一个个小丸子。墨丸显然更便携,用的时候加水磨开,就成了墨...
  • 明清古代吉祥花钱为什么都有个”桂“字
    • 2024-06-17 16:49:17
    • 提问者: 侯???
    取桂的音译,贵
  • 古代石斧照片
    • 2024-06-17 19:42:23
    • 提问者: 开普敦老船长
    这个就很清晰。
  • 古代明钱,值多少钱?
    • 2024-06-17 17:55:13
    • 提问者: Jason Tu
    康熙通宝铜钱正面铭文「康熙通宝」四个汉字,背面一律铸有当时全国各地不同铸币局的地名简称,分别用汉满两种文字对照,汉文在右,满文于左。康熙初期和中后期,由于中央政权的重视和经济迅速发展,制币业持续发展,从开始十四个地方制币局发展到廿一个局。这廿一个局所铸造的廿一种「康熙通宝」便是完整的康熙套子钱。为了便于记全廿一个铸币局的所在地,人们还将其中的二十个局地名押韵编成顺口歌诀: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
  • 古代女人绾头发用的簪子有什么?
    • 2024-06-17 23:55:35
    • 提问者: 我不喜欢吃辣
    簪子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簪子这种传统饰物,颇具东方古典神韵,挽簪的女子带着夏季的清凉、摇曳的风情,宛如从宫廷壁画上走来,摇曳婀娜如夏荷,不由得让人想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想起江南采莲女,“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象一幅水墨山水画,如旋转的乐拍,让人回味悠长……都市中几...
  • 古代铜钱用的是什么铜
    • 2024-06-17 17:15:57
    • 提问者: 董新尧
    **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铜合金(copper alloy )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历代古钱币大多数是以铜合金形式铸造的,方孔钱(铜钱)是古代钱币最常见的一种。**古代铜钱以青铜为主,后来青铜和锡等金属混铸,到了明代嘉靖通宝以黄铜为主,因为嘉靖通宝是...
  • 古代用什么字代指珍珠
    • 2024-06-17 03:28:10
    • 提问者: The Glade 花艺设计
    瑸 注音 [pián] 解释一种珍珠名
  • 古代用什么词指代珍珠
    • 2024-06-17 15:20:26
    • 提问者: 小黎枝
    古人称珍珠是“真朱、珠、真珠、蚌珠、珠子、濂珠、隋珠”等。
  • 古代晚上用什么照明 说说古代没有灯晚上干什么
    • 2024-06-17 06:27:19
    • 提问者: 时艳艳~
    油灯或者蜡烛,没有灯就早点休息,睡不著就在屋外乘凉之类的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