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以种椰子吗?
Sam Yang?
2024-11-28 20:58:20
最佳回答
**椰子产业现阶段遭遇之问题与因应对策 中部办公室 张治国 一、前言 椰子为单子叶棕榈科大型乔木,分布范围涵盖热带多数岛屿及沿海地区,极限纬度在南北纬27度,理想纬度为南北纬20度(回归线以内最适合),**地区海拔高度在300公尺以下均能种植,而以海拔100公尺以下最适宜。人类种植椰子主要是将其当作食物、饮料、榨油、食品加工原料、庇护材料和燃料,亦为热带海洋景观树。椰子若用于生产椰汁供人饮用,于开花后7~8个月即可采收,一般栽培后第15年进入盛果期。清朝末年**即有引进椰子,惟早期数量不多,椰子之经济栽种主要是配合50及60年代在「满足国内军民供需并赚取外汇」之经济政策下,方有计画之引种及种植;**51年农复会与屏东县**组团赴东南亚采购椰实,开始试种繁殖,翌年在屏东、高雄、台东及台南一带开始推广种植44万株,所种椰株均于**60年**始陆续结果采收;随着政策之开放,民间种苗商推波助澜,陆续多次引进椰苗推广种植,遂使**地区椰子之栽培遍及13县市。目前椰子种植面积4,840公顷,年总产量4万9,341公吨,且大多数之椰子均已渐入盛产期。**椰园之经营多与其他作物混作,由贩运商雇工负责采收,椰农多只负责椰苗之栽培管理及椰园之除草、灌溉与施肥作业。近11年之平均椰子年进口量为1万6,308公吨,迄**91年进口椰子之数量约为近11年平均进口量之5倍,全年之中以8至9月之进口量最多。椰子自91年起因加入wto后由限制进口改为自由进口,致进口量大增,椰子产地价格下滑,椰子产业发展面临极大困难,亟待研拟相关对策,期以因应。二、椰子生产概况 **栽培之椰子多分布于嘉义以南之沿海一带与东部海岸兼作防风林或耕地保护林栽培,主要产区集中于屏东、台东、高雄3县,全年皆有生产,而以3至7月为盛产期。三分之二以上之椰园多分布于平地,坡地不及三分之一,且其种植之海拔高度多在200公尺以下。据农业年报之资料**79年面积为3,409公顷,种植85、8万株,产量2万1,225公吨,嗣后以**84年种植株数最多,达153、2万株,**85年种植面积最多为5,390公顷,而后呈递减趋势,迄至**90年种植面积为4,936公顷,惟其每公顷单位面积产量11、3公吨及总产量4万9,522公吨,均为近9年来之最高。我国自**91年加入wto后,屏东、台南、高雄、南投等县及台南市栽培面积减少,总栽培面积减少95、6公顷(减幅2%);可采收之结实面积除屏东、高雄、台南、南投等县减少外,其馀县市均增加,致全**可采收之结实面积增加约81、4公顷(增幅1、8%);每公顷产量减少0、2公吨(减幅2%),总产量减少180、9公吨(减幅0、4%);造成椰子栽培面积微减可能系为台南、高雄、屏东、台东等主要栽培县椰农为因应国外椰子大量进口,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淘汰生产力低下之椰株或幼苗所致;另花莲县种植面积增加20公顷、彰化县增加11、8公顷。**91年椰子每公斤生产成本11、1元,为近9年来之最低,显示大多数之椰子均已渐入盛产期。而近7年来(自85年至91年)国产可可椰子每公斤生产成本均呈现逐年下降之现象,可能系单位种植面积产量逐年增加及管理渐趋粗放所致。三、椰子生产之组织结构与经营** **地区生产椰子之农民团体主要为屏东县椰子生产合作社、达观椰子产业文化合作社与屏东、台东、高雄、台南、花莲等县所辖乡镇农会辅导之果树产销班,目前椰农年龄多为50岁以上,一般多只负责椰苗栽植、椰园除草、施肥、灌排水与椰株幼年期之病虫害防治等工作。至采果、除芽及施放**剂、搬运等工作,则由贩运商雇请采椰工负责。椰农经营椰园之方式可概分为小面积集约单作(约占15%)、小面积混作(约占15%)、大面积混作(约占30%)、大面积集约栽培(约占30%)与屋基栽植(约占10%)等。高雄县之椰农,大多零星且单作,个别农户栽培面积小。屏东县之椰农大多采混作及集约栽培,少数采屋基栽植,椰园若混植,多与槟榔、莲雾、金桔、柠檬、番石榴、木瓜等作物间作。四、椰子销售通路及进出口情形 **地区椰子之主要供作饮料消费,其年产量及年消费量均呈现逐年增长之趋势,其中以90年之产量4万9,522公吨为近11年来之最高峰,椰子之销售方式主要由贩运商收购运至各地行口商、传统市场、路边摊等处贩售,约占总产量之80%,另20%送至果菜批发市场交易。近11年年平均国人椰子消费量为5万6,370公吨,平均批发市场销售总量占国内产量之21、76%,其中以**88年4万4,297公吨占批发市场总交易量28、**%最高,加入wto后(**91年)全**可可椰子之年消费量6万8,274公吨,为近11年来最多。国外椰子进入国内果菜批发市场交易之数量以91年之1841公吨(其中剥壳椰子占6、5%)为历年来最多,占国内果菜批发市场销售率之18、38%。**91年进口椰子为近11年平均进口量之1、2倍,但据业者估计4 粒剥壳椰子之重量约为1粒未剥壳椰子之重量,因此**91年进口椰子之数量约近11年平均进口量之5倍。**地区椰子之价格随季节温度之变化而变动,夏冬两季的市场需求量悬殊,价格差异极大,主要系国人以食用椰子汁为主;销售量深受消费习性影响。至农场价格经统计以80年20、4元/公斤最高,91年 5、4元/公斤最低。近7年椰子之平均批发市场交易价格14、5元/公斤,以85年17、6元/公斤最高,90年10、6元/公斤最低。都市零售价格以82年51、7元/公斤最高,91年28、3元/公斤最低。无论是农场价格、批发市场交易价格、都市零售价格自85年起几乎均呈现下跌之趋势(表3/)。造成椰子通路交易价差之主因系都市零售商需负担自果菜批发市场至消费者间之运输费用、废弃物处理费用、残货风险及赚取行销利润等。**椰子之进口,主要来自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越南等国,加入wto后(**91年)进口量1万8,950公吨,为加入wto前(**90年)进口量8,123公吨之2、3倍;其中以泰国1万5,925公吨最多,占全年进口量之84%,而以马来西亚进口每公吨价值6,025元最便宜,进口贸易额2亿1,896万元,较加入wto前(**90年)1亿4,424万元增加52%(表4/)。**地区椰子之进口时期以8、9两月最多,分别为3,504公吨、3,626公吨,而以1月进口563公吨最少。五、**椰子产业目前遭遇之问题(一)经营规模小 **地区椰子栽培面积达50公顷以上之乡镇仅有21个,规模较东南亚诸国小,造成经营管理工作效率低落。(二)单位产量低 **地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椰子经济栽培之最北极限,由于夏秋间的台风及冬春季的低温寒潮,对椰子之生长、发育、产量影响颇大,平均单株产量仅约东南亚**的二成。(三)人力老化 国内椰农多为高龄老农,若无采椰工分担其采收搬运工作,则产业即无法维持运作;然全**地区采椰工计约60人,年龄均为31~50岁,由于采椰费工且风险极大,致目前 30岁以下之年轻人均不愿担任,若采椰劳力问题无法解决,则10年后采椰工年老体衰,胜任采椰工作人数锐减,产业将随之萎缩。(四)生产成本偏高 虽然国产椰子生产成本较国产其他大多数果品生产成本低,但东南亚**椰子之生产成本仅约**之三成,国产椰子与外国进口之椰子相较极无竞争力。(五)国外大量进口 我国加入wto后,虽采关税配额保护,然东南亚诸国挟地利之便,大量进口,且原订椰子配额进口量8,000公吨因进口商进口之椰子已磨除外层椰壳,使进口量约为原配额进口量之4倍,造成国内椰子总供给量增加,致使销售价格降低。(六)国产椰子无特色又具易替代性 椰子鲜果在**之消费属性为可而易替代性之产品,并非每人每日均必需食用,近7年来年平均国人椰子消费量约59,588公吨,月平均消费量为4,966公吨,且消费者对国产椰子与国外进口椰子之偏好并不明显。又国人以饮用椰子汁为主,加工制成之罐装椰汁饮料商品有替代性。(七)相关支援产业未结合发展 **地区椰子之核心产业组织结构,主要包含椰农、采椰工、贩运商,缺乏食品加工厂、民生化工及美容保建等相关支援产业之键结,科技研发人力及经费的投入又付诸阙如,导致长期以来多停留在一级产品之藩篱,产业组织结构之纵深化与横向发展不足。目前椰乳、椰汁、椰果食品加工厂商或代理商有18家、椰纤家具厂商有3家、日常用品有5家、美容保健厂商有1家、园艺栽培资材有1家,共计28家,惟相关厂商基于成本及原料代替性考量均采用进口,未与国内椰子产业联结,使椰子产业一直无法获得发展。(八)椰园转作不易且废园造林意愿低落 少数较年轻之椰农,依劳力分配与比较利益原则转作莲雾、番石榴等,人力不足经营之土地则继续栽种椰子。大部分椰农不愿转作之原因,主要为椰子栽培管理容易(劳力需求较低,可粗放栽培),农村人力不足且老化,适合老农栽培,且已习惯其栽培管理**,改种其它作物需再重新适应该作物之栽培**与技术,且转作需承担风险却未必能增加收益,而椰子为多年生作物,经济收获期长,平均每株至少每年可采收一次,且大多数椰株之椰龄已逾10年,正值丰产期,又较其他作物省工。**椰农多勤于栽培技术之提升,却不善于产品行销,为免「市场机能失灵」无人敢推荐较佳之转作作物,在未寻获较佳转作作物之际,继续种植椰子。另辅导椰农废园造林已推广5年,椰农配合意愿向均低落,其原因错纵复杂,主要系农民栽培椰子以农地保值(土地投资)为主,椰子生产收成为副且种植椰子之土地大多属高价值可耕地,农民不甘良田废园任其荒芜,而造林又担心地价贬值,不利土地交易,加上现行造林领取之奖励金偏低。又平地造林年限太长,造林补助规定限制过多;况且需兼顾邻园农**愿,复以造林所需时间颇长,林木生长势必影响邻园光照,且因其深根之特性亦会影响邻近排水系统,房屋地基及环境品质,致农民多踌躇不前。(九)椰子废弃物处理困难 随着国内椰子产量及国外进口量之逐年增加,椰子消费后椰壳之废弃量亦随之增加。由于国内环保意识抬头,贩运商及零售商需负责处理椰壳等废弃物,此增加之成本负担每美转嫁到生产者与消费者,致影响其收益。六、因应对策(一)调整产业结构 **地区椰子之产业发展应配合时代之趋势与产业脉动进行调整;虽然椰农对椰子废园造林意兴阑珊,至少应**耕地土壤适栽性等级评估三、四级或产量低落之椰园优先列为推广废园造林之首要地区,又为增加椰农配合意愿废园造林工作可考虑优先砍伐高龄椰株,或采间伐育林,以顾及水土保持及改变单一林相之缺点,又实施「椰园废园造林」砍伐之椰株残株亦应妥为处理,使「资源再生利用」并减少废弃物处理量,期达到「物尽其用」,增加椰农收益。(二)提升产业经营层次 利用「知识经济」之力量,将相关「支援产业」进行整合,创新产品并使之商品化,使产业蜕变、升级,以创造「市场区隔」之功效。例如奖励相关单位将「椰油可治顽癣、椰浆能乌发、椰子汁能怯热消水肿」等知识结合生物科技与生化分析技术,开发技术困难度高之产品,进而辅导农民团体委托相关厂商制造使之商品化,借以降低生产成本及投资风险,提高获利率与增加就业机会。(三)发展观光休闲旅游文化产业 近年来国人休闲风气日盛,虽然椰株高大采果不易,但可利用高屏地区气候环境特色及椰子所形成之特殊景观,转型为休闲农业,改变以果实为唯一收入之产业结构,初期宜慎选椰园地理位置交通方便、面积腹地足够、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而有意愿之椰园进行小面积试办。**地区椰园发展观光休闲宜善用各项资源,结合当地之人文、建筑、特产、生态等,使旅游充满知性、感性,让游客体验椰园农村生活,认识椰园生态。将来若发展椰林(园)观光休闲旅游产业可赴印尼之北苏拉威西省爱马笛笛(airma-didi)等地考察了解椰林(园)观光休闲旅游之规划,收集相关资讯,撷其菁华并营造**优质椰(园)林休闲文化,与东南亚旅游产业形成市场区隔,而将有意愿之椰农加以经营理念之灌输,再透过学者专家协助规划,创造合乎美学与自然和谐又经济实惠之环境;提供游客享受「朝出椰林听鸟鸣、品椰浆;午晌林涧戏潮蟹、饮椰汁;夕漫椰径观彩霞、用椰餐;夜宿椰屋赏椰雕、沐椰浴。之情境,返归家园,引伴再结游。七、结语 **地区椰子生产成本较国外高,产业竞争力薄弱,未来产业发展空间极其有限,亟待调整产业结构,逐年缩减种植面积,改变经营型态,开发相关产品,才能维持椰农收益。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