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民俗有什么?

Jay Xu?? 2024-06-18 02:09:44
最佳回答
在浙江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永嘉昆剧为我国古老剧种之一,是在南戏即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吸取昆山腔优点而形成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在永嘉县,所以叫永嘉昆剧,简称“永昆”。昆剧源于南戏,南戏亦称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代流行的一种演唱形式)、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辞海》和《**戏曲曲艺词典》云:“一般认为是**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楠溪耕读文化中的农业用具、生产工具
古老而神奇的楠溪江,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水田园风光闻名天下。楠溪江是山水文化与古村落文化的高度结合,耕读文化与宗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无限默契。楠溪耕读文化中农业用具、生产工具显得异常的重要,在半耕半读或又耕又读的生存状态,耕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讲楠溪的农用**分为:
1.耕耘类
犁:是以牛力牵引翻土的工具。牛轭:套在牛的脖子,方便人们控制牛车。图1-1 犁 图1-2 割耙
割耙:犁田作业农家要把成块的泥土粉碎,大面积则用「耙」,以牛力牵引,人以左右脚分别踩在「耙」的前后横木上,增加重量使割耙刀片能深入切碎田泥。锄头:将成块的泥土粉碎的工具。蓑衣:古时雨衣,通常配合「龟壳笠」或「棕蓑」使用,「棕蓑」以棕榈树叶柄基处的网状毛—棕毛编制为上衣与下裙,耐湿又具保温功能。图1-3 蓑衣
2.谷物加工类
耙:主要晒谷时耙谷及禾叶用。风鼓机:稻谷晒干后,以「风鼓」来筛除不好的稻谷及稻草屑。水碓:利用水力发动的木头结构原始机器,经常作为磨粉、捣米的主要工具。笳橱:用来贮藏谷类,为体架及橱脚,可以与地面隔离以防潮湿。石臼:以前把米撞击捣精**。3.手工作坊类
油车:制榨桕油、桐油和菜油的工具。油车筒是用一段长约三米多的大樟树或大松树做成。中间是筒槽,将油料放入筒槽内,再**木砧,压榨油料,使油从车筒的横孔中留出。织布机:用于织布。纺纱机:用于纺纱。印染手艺:棉布麻布被靛青染成蓝色。酿酒:自古以来楠溪家家户户都有酒酿。许多富裕人家,还用储藏多年的老酒,再加入糯米饭和米曲,重新酿制成“美醴琼”,久存以待宾客。豆磨:用豆磨制作豆腐,是楠溪的一大特色。楠溪豆腐制作都是加盐卤,所以楠溪豆腐质坚硬而韧,味醇厚而美。“耕为本务,读可荣身”,楠溪人凭着自己智慧和汗水为改善生活而不断奋斗着,创造出了属于楠溪特有的文化底蕴。第二节 日常生活用具
楠溪江沿岸的古村落中保留着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具,它们淡雅却不乏精致,古朴却不失光彩,是我们了解楠溪文化很重要的一条途径。⒈瓷器类:东汉晚期,瓯窑已能烧制青瓷和黑瓷两类瓷器;窑址分布在今永嘉楠溪 江畔的东岸与罗溪等地。两晋南朝,瓯窑产品釉色淡青,晶莹滋润,被称为"缥瓷。⒊木制类
鹅斗:用于堆放要洗换的衣物,楠溪的人们经常用这提到小溪边清洗衣物。床:楠溪的床处处体现着楠溪人的勤劳与智慧,也体现着楠溪人独有的审美观念。挈情:楠溪人在“小定”时经常使用的,用来盛放订婚的东西。此外,楠溪江的日常生活类还有很多,比如,八仙桌、太师椅、脸盆架、衣架、梳妆盒、梳妆台、衣柜、挈情、等等,无不体现了楠溪人的精湛手工和爱美的天性。第三节 楠溪建筑、古村落
楠溪江古村落建筑形式简朴,用材自然,轮廓线亲和,构造合理,功能分明。建筑富于个性,但也不失建筑开间的尺度定数,与国内各地常见的内向院落式大不相同。与中、西南地区外向开敞的木构建筑相比较,其更具完整严谨的规划和浓厚的文化内涵。有较高的美学价值,首先表现在楠溪江人对山水审美与利用追求。这种追求的启蒙代表人物便是王羲之、谢灵运等。楠溪江是**山水诗及山水文化的摇篮和发源地,同时也培育了楠溪江人的山水情怀,千百年来默化着楠溪江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这种在优美的山水间养成又经过千百年陶冶的文化气质深深地渗透在村落的规划和建筑中。其次是表现在将人们对美的敏锐的鉴赏力,对自然的亲和感以及最平实的人际关系,显现在楠溪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上。第三是每个古村落入口设置与周围空间环境、建筑之间立面的处理均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楠溪的建筑**现在许多的地方,依稀可分的大体有:
⒈牌楼(坊)楠溪江古村落的入口处,往往有这些建筑物存在,古色古香。⒉寺庙 历史上的永嘉,是一个佛教昌盛之地。所以遗留下了许多寺庙。而寺庙的建筑也无不展现着永嘉的建筑美感。楠溪沿岸有名的寺庙有:孝佑寺(位于上塘镇浦东村龙山山麓。始建于唐朝,历经元、明、清扩建修缮,1997年先后又修建3月台、戏台、前后两厢、山门、头门、厨房、宫殿。惠日寺(位于枫林浦亭街北端,院始建唐玄宗先天二年(713),正是永嘉佛教名闻天下之时。寺院为四合院式木石建筑,南山门五间,北大殿三间,两侧厢房三间二屋。东有娘娘殿,西有关羽庙。陶公洞(陶公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位于大若岩山脚下,是一大型天然岩洞。⒊亭 作为山水诗的发祥地,亭子这一建筑物,比比皆是,但又很具特色。芙蓉亭,位于岩头镇芙蓉村,在村中心最大的水池芙蓉池上建成,是个两层楼阁式歇山顶式的方亭,因建在芙蓉村的芙蓉池而得名为“芙蓉亭”。孝子亭,位于枫林镇区浦亭街北向黄桥南侧。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为纪念宋林一龙的孝行而建。占地14平方米,西南墙壁立有碑记一碣,为著名书法家马公愚所题。南北面设美人靠供路休息。梁架结构为抬梁式,设八柱,平纂做成尖攒顶,亭顶成歇山。亭内有徐定超手迹:“匹夫之愚,不可训世;孝子之诚,慨然动人。此外,还有较有名的花亭。⒋桥 在楠溪最有特色的桥,就是碇步。既美观,又实用。⒌民居 民居是楠溪江古村落中最为重要、数量最多的建筑。丰富的石雕、木雕、砖雕艺术与建筑构件有机结合,更增添了古村民居的美感。⒍书院 在耕读风气弥漫盛行的楠溪江古村落,书院相当普遍,而且在村落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芙蓉书院处于芙蓉村最为中心的位置,东临芙蓉池,建筑形制古朴庄重。⒎戏台 楠溪江村村都有戏台,虽有精巧粗野之别,但大小、格局基本相似,或建于宗祠之内,或建于庙宇之中。第四节 楠溪习俗
⒈舞龙灯 每年元宵前后,本村舞龙队和外地来村舞龙队,争先到各幢道坦中演舞。⒉划龙舟 每年端午前后都有龙舟竞渡之举,“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河两岸人山人海,热闹异常。龙船船身绘画龙鳞,船上旗帜和划手服饰皆同一颜色,分为13档,每档2划手,加上挥旗、击鼓、拍板、桡手等共36人。竞渡时各“龙”齐头并进,煞是壮观。⒊看戏 在楠溪江两岸,为了增加节日气氛,丰富农村的业余生活,许多村庄,每年都有一定的演出。到时候,全村男女老少都自带椅凳前去观赏,而许多小贩们就会聚集在那里,这一切都成为小孩的天然**所。⒋满月 在楠溪江,孩子出生的一个月,都叫“满月”。旧时,家里人将设酒宴亲月好友来庆祝。外婆家要送礼,内有寿桃、红蛋、花生、福寿糕及四季衣物。至今仍保留此习俗。⒌婚礼 楠溪两岸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古时的结婚步骤,结婚步骤大致分为这么几步:一、合婚 男女双方都把生辰八字拿至占卜者处合婚。二、下聘 男女双方合婚顺利妥当,庚贴上写上男方的出生年月日时辰,媒人即往来谈聘金和妆奁多少。三、大定 此时,男方做糖糕或做大饼(**糍)和八合(鸡、蹄、松糕、猪肝、鱼、肉、面等摆八格)担到女方。女方将饼、肉分给亲戚吃。四、送日 以后男家择定结婚吉日,让媒人告知女家。五、嫁娶 男方到女家迎亲,嫁妆如被褥、锡器、衣柜、脚盂等以红绳扎好,插上万年青柏,贴上“双喜”;接到新娘后,摆喜宴,闹洞房。不论男女老少,尊卑行辈,皆无禁忌,有“三日无大小”之说。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厦门民间搬家有什么习俗
    • 2024-06-18 09:43:19
    • 提问者: 拓啊拓啊拓
    民间搬家的习俗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异。搬家时需要备齐各种所需物品,一般来说,以下几样不可缺少:1、米:用米桶,装八分满 2、红包:放于米桶上面 3、畚箕和新扫帚一对:上面需绑上红布条 4、水:用水桶装三分满 5、碗筷:双数较好,放在水桶中 6、火炉 搬家时必须先把以上物品放进厨房,其它的东西才可搬进屋子。如果有需要,还可以带些泥土过去,可避免水土不服。此外,新家门要贴上红对联,以求吉利。并把家中灯光...
  • 陕西的民风民俗
    • 2024-06-18 09:35:36
    • 提问者: 玻璃心
    这些多你来说应该有用。十大陕西风俗习惯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
  • 藏族有什么风俗、传统?
    • 2024-06-18 17:20:03
    • 提问者: 篮球DJ小磊
    **族饮食文化 藏族特色饮食主要有糌粑、酥油茶、青稞酒以及风干的牛羊肉和奶制品等。如今,**城乡居民的饮食结构向多样化发展,大米、面粉已被城市居民所接受,还增加了蔬菜、酒类、糖果、糕点等消费品。 主、客可多食、少食或不食,但首道和最末一道非食不可,前者象征吉祥,后者表示圆满。
  • 简述民俗的特征。
    • 2024-06-18 19:05:10
    • 提问者: 胜者为王
    1、民俗文化活动的集体性: 任何一种民俗无疑是一种文化,称之为民俗文化。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民俗培育了社会的一致性,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2、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性 :  民俗是习得知识,需要在一代一代中传递,具有时间传衍的连续性,民俗是时间的连续体。是一个地方区域内长期人文积淀的一种客观反映,它是一个地方文化的象征,是古老文化的传承,所以传承民俗文...
  • 蒙古族人民有哪些风俗习惯?
    • 2024-06-18 14:45:47
    • 提问者: *^若水微香^*
    1、背弓挎箭,蒙古族的婚俗之一,**蒙古人娶亲时,新郎要佩带弓箭,跨骏马启程。到女家后,摘下弓箭,放在蒙古包的西南方。次日走时再挎上。2、刁帽子,也称抢帽子。通常是送亲者想方设法把娶亲者的帽子抢过来,挑在马鞭上,或者扔到地上,迫使新郎下马去拣,以影响其行速。娶亲者彼此掩护,而不让送亲者抢去帽子。一路上,你追我赶,互相嬉戏。3、献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
  • 藏族的民俗风情
    • 2024-06-18 04:54:44
    • 提问者: -小黄
    **自治区是**人口最少,...**不仅有世界屋脊奇异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别具一格的社会人文景观,仅寺庙在历史上最盛时就有2700多座,还有不少宫殿、园林、城堡、要塞、古墓、古碑等。...藏族民间流传着“北斗七兄弟”的故事:古时从东方来的七兄弟,为了帮助平民百姓抵御风暴的袭击,一夜之间他们砍树搬石盖好了一座高大的楼房,让百姓居住。后来,七兄弟又被请到天间去替天神盖楼,他们也就成了北斗...
  • 义乌的所有风俗是什么?
    • 2024-06-18 12:32:35
    • 提问者: Miss Chen
    尊敬的提问者,很荣幸为您解答。饮食习俗 义乌民间,每逢婚嫁、乔迁、寿辰、升官、升学等喜庆时节,亲朋好友总有请客送礼和回礼的风俗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但请客送礼在贫富之间,差别甚大,富者场面很大,筵席丰盛,菜肴丰富,甚至拿“十六汇签”招待来客贵宾。穷者,实在没有办法,只能以简朴的家宴应付了事。真的有“富人一席酒,穷人半年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对“十六汇签”名菜佳肴,我们也只有耳闻,没有...
  • 永嘉县有哪些村?
    • 2024-06-18 02:15:54
    • 提问者: 琦琦❤️
    83个行政村(前村、后村、中村、浦口、浦东、横溪、敬仁、水碓塆、下塆、三元堂、立新、云加山、石阶下、绿峰、河底、绿嶂、绿上、下堡、渭石、嶂岙、龙翔、上桥头、西后、西前、金塘、前一、前二、前三、郭山、应山、溪了头、大了埄、中联、中西、中兴、麻山、仁堂、外山、李家村、粟-、金平、东山下、中埄、马兰坦、岭山、山节、金元埄、十二盘、上庵、江北田、枫树下、阮家埄、李家坑、牛角门、下庵、大亨、朱岙、塘山、路口...
  • 南京有哪些多姿多彩的民风民俗
    • 2024-06-18 11:40:28
    • 提问者: 非洲我最索
    不少,我就说几个比较有南京特色的:1、春牛首秋栖霞,就是说春天去牛首山踏青,秋天去栖霞山赏红叶。2、夫子庙秦淮灯会,南京的旧俗每年正月13开始上灯(现在夫子庙改为初一),这一天要吃元宵,正月15被称为“小年”,这一天有提灯逛城墙的的习俗,18落灯,这一天要吃面条。3、每年端午节要吃“五红”,具体是哪五“红”,说法不一,我们这一带是:红苋菜、烤鸭、咸鸭蛋、小龙虾、黄鳝。
  • 打春有什么习俗?
    • 2024-06-18 02:09:44
    • 提问者: 叶小嫚
    立春习俗我国自古为农业国,春种秋收,关键在春。民谚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旧俗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天子要在立春日,亲率诸侯、大夫迎春于东郊,行布德施惠之令。《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