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民币国际化会对美国有利?
在人民币国际化问题进入美国人视野之前,中美在财经领域的矛盾和冲突主要集中于贸易、汇率领域。前面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都是这方面的专家。2002年,美国对**的贸易逆差第一次突破1000亿美元,此后贸易逆差规模不断刷新纪录,对**逆差在美国总体逆差中的比例也不断创出新高。2002年,中美贸易逆差为1031亿美元,占美国全部逆差的22%。2015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3672亿美元、49%! 截至2016年6月,新世纪以来**对美国的贸易顺差累计金额已经达到3.8万亿美元。多年来,中美双边就贸易纠纷、汇率政策等发生的争执,与这个大背景密切相关。双边的贸易逆差、国际收支失衡,在每一次双边重要会谈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保留节目。这方面的较量,甚至上升到了国际贸易新规则的角逐。暂时切换一个话题: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此后,英国女王在访问伦敦经济学院时发出疑问, “为什么没有人预见到这次危机?” 这个问题在经济学界引发了广泛讨论。有的研究者从微观金融市场的角度,从金融产品的过度复杂、高杠杆操作、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监管缺位等方面对危机的发生做了分析。也有研究者从宏观角度,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负有责任。与此同时,次贷危机前后,一种代表性观点就将美国的金融危机归咎于持续多年的全球失衡,并且将这种失衡归咎于全球储蓄过剩、以及相应的资本大量流入美国——换句话说——都怪那些外国人借了太多的钱给美国。1997年之前,美国的贸易逆差长期维持在2000亿美元之下,之后迅速上升,进入新世纪很快就突破了4000亿美元,并在2006年第一次突破8000亿美元。一方面是巨额贸易逆差,一方面是各国都在追求安全资产、大量的外国资本流入美国。2002年至2007年期间, 外国机构对美国国库券的净购买量, 在其净发行量中的占比一直大于60%,整个这段时期, 外国净购买量占到其净发行总量的8 1%。 对于这段时期的全球失衡,欧洲经济学家普遍认为:这主要是由美国储蓄行为导致的,或者说,美国国内储蓄率大幅的下降,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出现趋势性上升。不过,美国经济学家不同意这种观点,2005年,伯南克提出了“全球储蓄过剩”假说。他认为,这种失衡主要不是美国这方面原因导致的,而是源于其他**净储蓄的增加。这正是硬币的另一面。其他**的储蓄过剩,导致这些**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迅速上升。同时,为了寻求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资产,这些顺差国大量投资于美国金融市场。这种资本的长期流入,必将压低美国的长期利率、压低美国国内金融资产的风险溢价(caballero and kr**hnamurthy, 2009)。而这又进一步推动了杠杆操作和金融市场的冒险行为,并最终导致了次贷危机。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是哪些**存在储蓄过剩?这些**为什么长期、大量持有低收益率的美国国债?美国经济学家alan m. taylor的研究发现,近20年,尤其是2000年以来,储备货币的需求迅速上升。但储备货币需求的上升主要集中在新兴市场**。1990年,新兴市场**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只有4%,到2011年则上升到了20%,总量上则上升了整整60倍!与此同时,发达**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一直稳定在4%。事实上这些外汇储备大增的新兴经济体**,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那这些新兴经济体对储备货币的需求为何有如此巨量的增长?如果观察时点我们就知道,1998年发生了东亚金融危机,血的教训历历在目。新兴市场**的金融体系相对脆弱,在资本外逃的风险面前始终如履薄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经历更是刻骨铭心。这些**的未雨绸缪之举,同时导致了储蓄率上升、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高企,以及对美国安全金融资产的巨大需求。即使上述说法成立,那这种矛盾也是特里芬难题的一种变形。在美元独强、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公共稳定机制的背景下,这是必然的结果。在此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对美国就是一件好事。从**自身来看,人民币如果能够成为国际货币,这可以使**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推动中美之间的国际收支走向再平衡。从全球角度来看,人民币国际化也能够为其他新兴经济体**提供更多的安全资产选择(当然,人民币要真正成为安全货币尚待时日)。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将由储备货币的需求方转变为供给方,这本身就将对美国产生有利的影响,减少美国“被迫”借太多钱的压力,并对全球失衡的再平衡做出贡献。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