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在美国经济大危机时的表现

糖嘞个糖 2024-06-04 04:54:43
最佳回答
1929年10月24日,发生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股灾,史称“黑色星期四”。此前,美国到处是一片歌舞升平、经济繁荣的景象,股市经历10年之久的大牛市后,居民们热衷于谈论和参与股票交易活动。在夏季持续的三个月中,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点上升到258点,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更是由268点狂飙至391点。在一片乐观的投资氛围中,“人人都应该富裕,”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如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股东。”**长信誓旦旦地向人们保证:“这一繁荣的景象还将继续下去。”胡佛**更是豪言:“我们正在取得对贫困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前夜,贫民窟即将从美国消失。” 9月5日股市出现波动,一位毫不起眼的投资顾问巴布森曾大唱悲调;但直到10月22日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费希尔仍旧在《**》头条表示:“我认为股票价格还很低。” 遗憾的是,两天后股市一夜间从巅峰坠入谷底,连股票行情自动显示器的刷新频率都差点跟不上股价数字下落的速度!至10月29日,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跌幅达22%,创下了有史以来单日跌幅最大百分比;华尔街上令人心悸的股价持续下跌的势头直到11月才最终止住。到1932年,道-琼斯指数较1929年的历史最高点下降了89%。股市**的危机直接导致5500多家银行倒闭,美国金融体系濒临瓦解,千百万美国人多年辛勤的积蓄付诸东流。 随之美国进入了持续四年的经济衰退的泥沼:生产严重过剩,物价持续下跌,商铺关门,86000多家企业破产,失业人数由过去150万猛升到 1700多万,占全部劳动人口的四分之一以上;农产品价值降到最低点,生产者将牛奶倒入大海,把粮食、棉花当众焚毁的现象屡见不鲜。gnp由危机爆发时的1044亿美元急降至1933 年的742亿美元,**整体经济水平倒退至1913年,社会经济一片萧条(后来便产生了great depression “大萧条”这个专有名词)。人们对未来充满疑虑,甚至有人惊呼“资本主义已经走到尽头了”。连前**柯立芝在1933年初去世的前四天仍在哀叹:“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一向处世乐观的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目睹马里兰银行顷刻倒闭,不禁惊呼:“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会不会倒塌?”。 这场持续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发生后,罗斯福取代了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临危受命的罗斯福**陷入了沉思,他说“如果我失败了,我就是美国的末代**了。”尽管在今天看来,**干预经济活动已经是很平常的宏观经济调控行为,而在当时却是对传统**体系和学术理论界冒大不韪的事件。 一直以来,美国**推行的是一种“小**大社会” 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主张**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充当经济组织相互间竞争的“守夜人”角色。被认为美国精神代表之一的享利?梭罗曾极端地表述:“人们都说‘最好的**是管事最少的**’,但其实还应当更彻底一点地说:最好的**是根本不管事的**!”在美国历届**中,明确宣布将这句话作为执政理念且有据可查的,最早的是第23届**共和党人哈里森。这种经济上“无为而治”的执政理念和**上不作为的方式一直延续至胡佛时期。那时,资本主义宏观经济学还没有形成,制定政策方面缺乏理论支持。 但是,严重的社会现实迫使美国进行历史转变,其时美国也需要为即经卷入战争提供及时的经济准备。罗斯福**怀着巨大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在就职演说中对全美人民说:“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随即大刀阔斧地投入到对这个庞大**的**与经济改革之中。这段美国经济改革史,被后世称之为“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主要内容可用“3r”进行概括,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改革(reform)。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个阶段,**整顿金融体系,充分恢复货币调节经济的润滑作用;同时,帮助就业,增加消费,刺激生产,实现均衡发展。 罗斯福**认为,整个商业生产链几乎完全依赖股市来维系正常的运转,趋利投机的共性使得人们热衷于炒股,在监管者缺乏有效管制和反应迟缓的情况下,自由市场机制无法自动均衡股市的供求关系,才出现投机者、券商和融资者相互勾结控制股价,造成股价虚高的假象。既然大萧条是由疯狂的股市**引起的金融危机而触发,新政就必须先从整顿金融体系入手,尽快恢复国民的信心。“非常时期当立非常之法”。他最初的措施是尽快让行动迅速的**取代美联储,担负起金融监管职能,激活现金流,“让钱转起来”。接下来,从1933年3月9日至6月16日,罗斯福**先后说服国会通过了70多项新政法案,其中制订的15 项重要法律中,有关金融的立法占 1/3。通过实施一系列旨在克服危机的经济金融措施,维持银行信用、实现美元贬值、维持农产品价格并规定协议价格以减少企业间的竞争等,致力于经济复兴,史称“百日新政”。 一个方面,通过重建与改造金融体系保障国民经济的全面复兴。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宣誓就职时,全国几乎没有一家银行还在营业,支票在华盛顿已无法兑现。他立即下令全国银行歇业三天,这相当于“中止支付”,使国内银行系统免于坍塌,公众舆论评价这个行动犹如“黑沉沉的天空出现的一道闪电”。3月9日通过《银行紧急救助法令》,采用个别审查颁发许可证制度,对有偿付能力的银行允许尽快复业。从 3月13日至15日,领到执照重新开业的银行有14771 家。 同时期,罗斯福**采取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措施加强黄金储备。3月10日,宣布停止黄金出口;4月5日,禁止私人储存黄金与黄金证券, 美钞停止兑换黄金;4月19日,宣布放弃金本位;6月5日,公私债务废除以黄金偿付等。 接着又通过《联邦证券法》成立证交会,集准立法权、执法权和准司法权于一身,对全国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商、投资公司等实施全面监督。其权威性在于该机构独立于一般立法、司法、行政部门之外,**一般也不能干预其行使职权。 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又称《1933年银行法》)。成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5万美元以下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以避免公众挤提的事件再次发生;同时该法案严格限制金融机构经营范围,不得同时从事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摩根银行正是因这个法案不得不一拆为二。这一分业格局直到六十多年后的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才寿终正寝。 1934年1月10日,宣布发行以**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促使美元贬值40.94%。通过美元贬值,强化了美国商品的对外竞争力。 以上措施,对于稳定局势,疏导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循环系统——金融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罗斯福**还竭力促使国会先后通过了《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尽快恢复国内生产。这两部法律制定出商业主体遵守的“公平竞争”规则,订出各企业生产的规模、价格、销售范围,从而限制了垄断;给工人们订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减少和缓和了紧张的劳资矛盾等。在取得大企业的勉强支持后,罗斯福随之又尽力争取中小企业主的支持,他认为大企业接受工业复兴法固然重要,“而产生丰硕成果的领域还在于小雇主们,他们的贡献表现为,每个小企业都将为1至10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小雇主实际上是**骨干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新政计划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同时,罗斯福**加强了对外**经济活动,改变美国过去在国际上“孤立的”自由主义**形象。 另一个方面,通过**的救济工作和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在凝聚与稳定人心的同时,也加强了国内基础建设。 罗斯福执政初期,全国1700多万庞大的失业大军全靠州**、市**及私人慈善事业的帮助和施舍维持生计,生活物资高度紧缺,财产与**犯罪加剧。他认为,只有**才能解决这一复杂高危的社会问题。 1933年5月,罗斯福**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专门规划、筹集、经营与管理救济物资,合理划分**和各州之间的使用比例,将各种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地方**用来直接赈济贫民和失业者。 为了给失业者自力更生的机会和自尊心,第二年又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全国设有名目繁多的工赈机关,综合起来大致分为两大系统:公共工程署(**先后拨款40多亿美元,以建设长期工程为主)和民用工程署(投资近10亿美元,以民用工程为主),给失业者提供从事社会工作的机会。到二战前夕,总计雇佣人数达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2以上。此举不仅为技师、非熟练工人和建筑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还为成千上万失业的工艺艺术家提供了形形**的工作。**支出的种种工程费用及数目较小的直接救济费用达180亿美元,也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在新政的第二个阶段,罗斯福**在经济全面复兴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涉及各个层面的改革,为建立福利社会和**政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1935年伊始,罗斯福**在新政第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与《公用事业法案》等专门法律;1938年6月14日又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又称《工资工时法》),保护工人的权益。 为了解决社会保险制度的联邦经费来源问题,罗斯福**破天荒地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少来计征的累进税率:对自然人5万美元以上的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计征比例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计征比例为75%;过去公司税一律是按13.75%计征,而按1935年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降为12.5%,5万美元以上者增至15%。 前述这些法律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强烈愿望,受到国内绝大多数人的欢迎和赞许,也赋予了工会和企业主讨价还价的权力。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巨大成功。从 1935 年开始,美国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1936年底,美国工业总产量超过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生产也有较大恢复。到1939年,gnp增至2049亿美元,失业人口减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 这是一场资本主义的体制改良运动。罗斯福在整治危机的过程中,摒弃了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在宏观层面上运用**政权干预经济,促使在微观层面上较大地调整产权关系、生产方式和生产管理体制。 新政内容促进了凯恩斯主义的成熟,新政实践推动了凯恩斯关于**干预经济思想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可以说,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在世界史上头一次大规模的创造性的成功预演。 当然,罗斯福新政的某些措施也有不足之处,每每成为政敌们发难的理由,“新政”实施过程中利益受损的阶层也曾予以**和诽谤,甚至作为新政初期重要内容的《工业复兴法》及另外两项法案,也在时隔两年后被最高**裁定为违宪。其他方面,比如对银行业的利率限制,不能完全制止银行间的恶性竞争,也无法避免利率外的非价格竞争手段等等。这也说明罗斯福**当时对充分就业、货币政策、赤字预算和动态财政预算平衡的理解是比较表面的,尚不完全明白“只有实实在在地花钱,才能战胜大萧条”这一真谛。 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生产和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只要产品能被售出,则生产和就业就可以增加,当社会整体需求总量因国民收入下降不增反减,就可能发生危机,主张应通过**直接干预经济,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充分就业等政策措施。而在这个理论之前,罗斯福新政事实上就是这个思路。不过因为没有理论支撑,底气不足,罗斯福做起来束手束脚。比如赤字财政问题,罗斯福只敢谨慎地突破古典经济学的“财政预算年度平衡”的信条,尚不敢明确地说:赤字财政理所当然是一种经常性政策。 新政后,随着竞争者的减少和社会总产量的降低,大垄断集团在不断壮大后,对资源配置的控制权扩大了,**调节功能日益下降,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管制失灵”、“滞胀”、通货膨胀、越南战争、石油危机以及伴随而来的股市持续低迷,再度令美国人对经济前景感到迷茫。一位作家写道:“如果说贪婪与恐惧是华尔街上仅有的两种心理的话,那么,我想现在是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 罗斯福新政是人类在20世纪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反危机案例,而且也应该说它是成功的。我们承认新政缓和了“大萧条”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中下层民众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还打击了美国的极端主义组织,稳定了资本主义**政体,使危机中的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其开创的“福利**”至今仍不失为垄断资本调节劳资矛盾、巩固资本统治的重要手段。新政的很多政策与法律也为构筑现代美国**经济体系夯实了坚实的制度框架基础。新政为美国投入二战及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腾飞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战后,美国先后爆发了八次经济危机,尽管从规模与破坏性上看都没有达到当年“大萧条”的程度,但历届美国**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效仿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不同重点和形式的**干预经济的政策;其他西方资本主义**,也纷纷采取类似“新政”的措施,来避免或渡过经济危机并发展经济。 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43任**,但真正被美国人铭记在心的为数很少。富兰克林?罗斯福是对美国有巨大功勋的**,而其首功就是上述的新政,美国人认为他是亚伯拉罕?林肯以来最值得记忆的**。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美国经历过多少次经济危机
    • 2024-06-04 12:30:27
    • 提问者: 未知
    目前为止,美国已了十二次经济,具体情况: 第一次经济危机:经历一战发大财之后的经济调整,主要源于“外需”的减弱,从1920年开始至1921年底结束,大约2年时间(工业下降从1920年7月至1921年4月最低点),危机期间,工业生产下降了25%,机器制造、煤炭、钢铁等都曾下降70%左右;农业生产总指数下降11.4%,其中主要农产品价格最大下降70%;失业率最高达到23.1%。 ...
  • 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很严重么
    • 2024-06-04 21:58:44
    • 提问者: 未知
    卢布贬值的厉害。 6月初 1美元=23卢布 12月初 1美元=28卢布 ---------------------- 刚刚大概算了一下,用人民币打个比方:你6月初10块钱,在12月初只值7.7元。 也就是,每10块钱,要损失2.3块。 如果10000块钱,你损失2300元,这可不是个小数。 随着油价下跌,卢布贬值可能进一步恶化。到时10000元钱,赔3000元都很有可能。 总而言之,在俄罗斯做生意...
  • 美国经济大萧条和经济危机的原因
    • 2024-06-04 12:37:02
    • 提问者: 未知
    原因就是经济危机,为什么经济危机呢,当然是大家口袋里没有钱,而生产出来的商品又太多,于是成为恶性循环,企业越来越没利润,于是大家手里的工资越来越少,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economic cr****)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
  • 以现在俄罗斯的经济体系,在美国的高压下可以支撑多少年?
    • 2024-06-04 04:37:05
    • 提问者: 未知
    感觉现在俄罗斯的经济十分脆弱,就像一碰就垮一样。
  • 美国次时代经济危机的原因
    • 2024-06-04 08:38:44
    • 提问者: 未知
    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金融政策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共经历了4次大的金融危机,包括上世纪80年代的国债危机、借贷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和去年爆发的次级贷款危机,此次次贷危机很可能是破坏性最强、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危机,而美国**的金融政策则成为次贷危机滋生的温床。  浮动房屋利率政策难辞其咎  美国长期宽松的货币和金融监管政策,一方面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变革和产品创新,另一方面也因...
  • 美国历次经济危机和当时在位的**是谁
    • 2024-06-04 08:32:12
    • 提问者: 未知
    经济危机1837年,马丁·范布伦升任**后,情况愈来愈糟,各家银行纷纷因失去 信 用而倒闭,成千上万的人失去了自己的土地,美国由此进入了连续5年的经济危机。
  • 美国什么时候爆发经济危机?
    • 2024-06-04 11:17:31
    • 提问者: 未知
    1929
  • 罗斯福新政对拯救经济危机有过积极作用吗?
    • 2024-06-04 06:50:50
    • 提问者: 未知
    看了好几遍,我都以为题目想问的是“罗斯福新政对拯救经济危机有过消极作用吗”。比较准确的估计是,mach…
  • 俄罗斯现在的经济如何啊?
    • 2024-06-04 09:53:43
    • 提问者: 未知
    2000年之前,俄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主要是由于税收过重,且每年有20%的通货膨胀率,卢布大幅贬值,债务超过了**外汇储备量,近一半俄罗斯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今天的...
  • 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遏制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2024-06-04 13:47:49
    • 提问者: 未知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没解决而且 他的做法虽然名义上搞社会主义但是**体制 是没办法改变的除非 美国发生重大** 彻底改变这种政体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