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看,科大讯飞的千亿估值更像是昙花一现,短时间内再难回复估值高峰。2017年11月22日,科大讯飞盘中股价创下74.76元的最高价格,市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但峰回路转,近段时间内其市值甚至难以维持800亿。6月19日科大讯飞早盘股价大幅下跌5.04%,创3月新低,报33.72元/股,可见比之千亿市值高峰,如今下跌超50%。造成如此现状,外部、内部因素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一则,科大讯飞已经长时间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数据显示,2013-2016年科大讯飞净利增长速度分别为52.75%、39.57%、12.63%和13.73%,可以说是一路走低。刘庆峰等高管在回应外界对2017年业绩的质疑时,表示其实去年新增了十个多亿的毛利,如果投入没有增加的话,这些都应该变成利润。据悉,销售费用增长了71.31%,研发费用的增长了61.5%,这些投入用来加强市场渠道的布局、交互服务体系的建设。照此说法,在人工智能技术尚未大规模商业应用之前,看似科大讯飞在这两方面的投入依旧会持续,也就是说,增收不增利的现状可能还会持续。所以资本市场对科大讯飞的信心估计还会走低。二则,人工智能寒冬论甚嚣尘上,科大讯飞这些人工智能企业难免受此波及。前段时间,计算机视觉和 ai 领域专家 filip piekniewski 在他的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名为《ai winter ** well on its way》的文章,认为深度学习的衰退已经临近,ai 寒冬必将到来,由此引发了业内一阵热火朝天的讨论。虽然很多大佬否认这一观点,但这次激辩可能意味着外界对ai前景的质疑将越来越多,在长时间无法将其进行商业落地的情况下。总而言之,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营收问题,科大讯飞要想重回千亿市值,除非其在消费级市场有重大突破,又或者ai再次站在资本风口。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