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有很多的大侠的形象,真实历史上古代有大侠吗?

崔旭博 2024-06-03 11:33:10
最佳回答
有一种独特的生命美学,渔樵云海,断剑残阳,深藏功名,鸿雁孤影,令人遐想神往。这就是侠。 从春秋墨侠始,贯穿千年,几经变迁,时至今日,传承不绝。侠是一种行动文化,**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区别于儒释道。章太炎在《儒侠》篇中有云:“侠者无书,不得附九流”,一语便道出了侠的独特品格。侠是一种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常常救人于危难,诚信重诺,替天行道,匡扶正义,而且不求回报。侠是**人心中非常重要的人格组成,深深的影响着每一个**人,影响这**人的历史。侠是正义追求,是**人的情怀。李白豪放一生,常以剧孟自诩,有诗云:“半道谢病还,无因东南征。亚夫未见顾,剧孟阻先行。”王维一生礼佛,诗文也常见侠风:“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至于边塞派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更是创造大量诗篇,咏叹侠义。宋《太平广记》中《虬髯客》、《聂隐娘》等名篇讲述独来独往的潇洒剑客救人危难的侠义故事,彰显重诺轻财、不矜不伐、救人困厄的道义品格和侠义风范。至明清,不但出现大量诗文,侠义小说和评书更加丰富了侠义内涵,崇尚侠义的风气连绵不绝,而谭嗣同将这种侠义精神演绎到极致。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赞其“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足见侠在**人心中的崇高意义。1904年,梁启超**日本,面对日本人的羞辱,梁启超愤然激荡,作《**之武士道》。从孔子始,以朱家、剧孟、郭解终,追叙先秦两汉侠义之事,归纳侠士信仰的十五信条,并总结为一句话:“**重于生命,朋友重于生命,职守重于生命,然诺重于生命,恩仇重于生命,名誉重于生命,道义重于生命,是即我先民脑识中最高尚纯粹之理想,而当时社会上普通之习性也。” “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侯者也”——在古老的社会中,游侠是一群跳出了纲纪法度的存在,他们有着自己的独立观念和原则,行为虽然常常出入于律法之间,然而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可以为了毫不相干的人赴汤蹈火,也可以为了国之存亡劳苦奔波。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侠之小者,惩奸除恶”,无论“大侠”“小侠”,在古老社会的百姓心中,侠客已然成为了律法之外正义的化身。  10.王著  南宋时期,**软弱无能,连绵起伏的华丽江山在四方铁骑追逐之下只剩残山剩水。最终偏安一隅,江山为蒙古人取代。汉人和南人的地位一落千丈,蒙古的统治者们大多不通汉话,不懂律法,量刑随意,上级欺压下级,官员压榨百姓,元朝初期的惨状,说是民不聊生也不为过。  王著就生在这样的时代里,眼见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王著与僧人高和尚合谋,暗地里铸就铜锤,埋伏在权臣阿合马必经之路上,意图刺杀。然而,不知是天意弄人还是准备不足,刺杀失败,王著被捕,英勇就义。  9.黄衫客  在古代的侠客中,黄衫客是最为迷离的一个,他因李益与霍小玉的爱情传奇走入人们的视野,却也因传奇本身的扑朔迷离而难辨真假。  战乱中的长安,风雨飘摇,劫难之中诞生的霍小玉遇见了同为沦落人的李益,才子和佳人互相倾心,红烛为媒,美酒为约,许下了一生的誓言。只是山盟虽好,人事却常常不尽如人意,贫贱时的恩爱,等来的却是李益飞黄腾达之后的背弃。霍小玉相思成疾奄奄一息之时,春风得意的李益却正准备着迎娶名门之后的卢氏,途径长安的黄衫客听说了这个故事,感于霍小玉之情深,毅然将负心汉李益绑到了霍小玉面前。霍小玉在临死之前见到了惦念之人,故事最终以覆水难收作为结局,而成全霍小玉心愿的黄衫客却成了世间广为流传的义士。  许多年以后,有个叫蒋防的男子将这个故事大胆的演绎,《霍小玉传》成为了唐传奇的压卷之作,而黄衫客的名字也随着这个故事世代流传。甚至有好事之人感叹:“一代名花付落茵,痴心枉自恋诗人;何如嫁与黄衫客,白马芳郊共踏春。”  8.虬髯客虬髯客,本名张仲坚,风尘三侠之一。提到风尘三侠,就不得不说起红拂女与李靖的故事。史载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豪强并起,虬髯客有济世之志,亦欲起兵以图天下,奔波图谋的路上,在一家旅店内与逃亡中的红拂和李靖邂逅,红拂本为杨素府中家伎,因慕李靖高才而夜奔追随,虽为女子,却风姿飒爽,聪明绝顶。虬髯客见之,便心生爱慕,然而佳人早已心有所属,红拂女机智过人,设巧计令三人结为兄妹,虬髯客便以兄长之心待其二人,后来在二人的劝说下与他们同行,一同投奔李世民,虬髯客见到李世民之后以为其乃“真天子”,于是便洒然放弃逐鹿中原之梦,并将全部家财赠与红拂和李靖,而后不知所踪。  在后来的野史和传奇故事里,有人说虬髯客入了扶馀国,杀其主而自立为王;有人说他本来是**的皇室,回了**为帝王……佳人不可得,后人似乎是为了补偿而为他杜撰出了帝王功业。只是观其心性,并不执著于功名利禄与佳人美酒,所求不得,即慨然放手,这份随性和洒脱,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7.原涉  原涉是新朝王莽时期的著名游侠,生于大姓豪族之家,却自小爱管闲事,怜悯孤弱。父亲去世时,他拒绝了南阳郡府的巨额丧葬费用,单身扶柩归葬父亲,并为父亲守孝三年,遂以廉洁仁孝扬名长安。为谷口县令时治理有方,又有“不言而治”的美誉。  原涉辞官后四处游历,广交天下英雄豪杰,遇人危难,或慷慨解囊,或拔刀相助,能力所及,从未敢辞。一次宴饮时,他见到友人邻居家**过世,因家贫而无法下葬,当即赠与钱财,并且将所需事物一一备齐,帮着安葬逝者。王游公进谗言陷害于他,他虽然愤恨报仇,却不伤及老幼无辜之人。原涉外表仁厚谦逊,性情却多少有些好杀之心,他率性而为,有仇即报,但不滥杀无辜,不慕荣利,对于钱财外物也看得十分通透,然而,侠客任性大意,却最终死于小人之手,令人叹息。  6.剧孟 剧孟是西汉时期洛阳一带著名的游侠,爱好打抱不平,扶贫济弱,喜欢收留无家可归和难容于世的豪侠义士,不问姓名,折节相交,甚至可以说是朋友遍天下,以致于他母亲过世时,前去送葬的车骑达千乘之多。不仅如此,剧孟还十分有才华,吴楚七国之乱时,条侯周亚夫为太尉,过河南而得剧孟相助,曾经极为开心的说:“吴、楚举大事而不求剧孟,吾知其无能为已”,吴楚七国起兵**,不曾询问剧孟,便知道他们目光短浅,不能成气候。周亚夫是西汉名将,他开口称颂的人自然也是当世大才。  5.朱家 朱家,秦汉之际的游侠,大约与汉高祖同时。齐鲁大地历来是礼仪之邦,即便是在春秋乱世之中,鲁国依然是保存周礼最完整的诸侯国,而出生于齐鲁大地的朱家却是以“侠”闻名。所谓“侠以武犯禁”,偏偏是在最保守的地方,生长出了最个性的任侠。朱家为人重义气,受他庇护得以免祸的豪杰能士数以百计,而助贫扶弱所救之人更是数不胜数。他救人于贫贱,自己粗茶淡饭,家无余财,衣不雕饰,助人富贵之后便不再相见;他助人于危难,季布被刘邦通缉,他不仅收留于他,还帮助他向刘邦进言,使季布得到赦免,待季布地位尊崇以后也未曾要求任何回报。根据《史记·季布列传》记载,季布是楚地人氏,年轻的时候以勇气任侠闻名。后来季布追随项羽起事,被项羽任命为将军。季布这个人军事才能出众,堪称一代名将,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率领的**多次挫败汉高祖刘邦领导的汉军(季布数窘高祖),给汉高祖刘邦留下深刻印象。后来刚愎自用的楚霸王项羽在与汉高祖刘邦的斗争中逐渐走向了失败,主力被韩信设计的十面埋伏彻底消灭,一代英雄楚霸王也在乌江边自刎身亡。项羽死后,刘邦统一了天下。当家作主以后,刘邦开始秋后算账了。因为季布当年在战场上得罪过刘邦,所以汉高祖登基以后马上签发了悬赏通缉令,在全国范围内通缉季布。根据汉高祖签发的通缉令,如果有人抓获季布就可以得到千金的赏赐,要是有人胆敢藏匿季布,就要“罪及三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季布当初站错了队,落到这样的下场也不奇怪。有趣的是这位帝国的敌人,后来在朱家的全力帮助下不仅最终逃脱了惩罚,而且摇身一变成功转型成了新政权里的**。话说当年季布被汉高祖的通缉令逼得亡命天涯,走投无路,只好逃到了濮阳一位姓周的财主家里。《史记》中并没有交代季布与这位周老板是什么关系,不过可以想象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季布能想到周老板,足以证明两人的关系不一般。事实证明这位周老板的确非常讲义气,他不仅没有告发季布,而且还冒着“罪三族”的危险想尽办法保护季布。由于针对季布的通缉令是汉高祖上台以后签发的第一批法律文件,因此引起了当时汉朝司法和执法系统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皇帝的仇人就是帝国的头号敌人,如果连皇帝的仇人都抓不到,相关领导的官位恐怕也保不住了。就这样追捕季布成为了当时帝国的一号督办案件,整个帝国的司法和执法人员都被动员了起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排查、大搜捕。风声越来越紧,周老板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季布的至交好友,周老板当然不能在朋友落难的时候落井下石,出卖朋友虽然可以换来自己的安全,但是过不了良心这一关。然而帝国显然不会轻易放过得罪了皇帝的季布,这样追查下去,帝国的侦探们早晚会发现季布的踪迹,到了那个时候不仅季布难逃一死,就连周老板自己的全家也要搭进去当陪葬。陷入两难困境的周老板灵机一动,想到了当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朱家,只有朱家才有能力保护季布,也只有朱家才有热情和兴趣来完成这个“轻生死、赴困厄”的任务。于是周老板向季布摊牌了,他说:“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刎。”当时汉朝追捕季布的形势非常紧急,而且似乎很快就要排查到周老板家里。所以周老板想到了一个办法,如果季布愿意接受,周老板才敢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季布不愿意接受周老板的建议,周老板只好自刎了。周老板表达的意思非常明白,如果季布愿意委曲求全,周老板一定鼎力相助;如果季布不愿意,那么周老板只好陪着季布一起死了。季布走投无路的时候来投奔朋友,如果真要是把朋友逼得在自己面前自刎,那么季布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呢?周老板表态以后季布已经没有了选择,他必须接受周老板的建议。后来按照周老板的计划,季布首先改变了自己往日潇洒的将军形象,简而言之就是剪了一个很傻、很朴素的发型,然后换上了普通劳动者的粗布衣服。“人靠衣服马靠鞍”,经过一番精心打扮,一代名将很快就变成了佣工。周老板把改变了形象的季布送上了马车,然后和自己家里几十个年轻的家童一起,送到了鲁地,最后来到了朱家所在的地区奴隶市场贩卖。从《史记》的这段描述来看,汉朝还存在大量的奴隶制社会残余,当时买卖奴隶非常普遍。这就是让周老板难以开口的建议,为了让季布摆脱帝国侦探的追捕,周老板干脆把季布当成奴隶卖掉了,而买家就是在江湖上以“藏活豪士”著称的朱家。这就是周老板难以启齿、以死相逼的原因,季布接受周老板的建议就要完成从将军到奴隶的悲惨转型,这对于习惯了八面威风的将军来说实在是很大的挑战。如果季布是一个把面子看得比生命更加重要的人,周老板的建议只好免谈。幸运的是季布不是那样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大丈夫能屈能伸”。当然周老板把季布当成奴隶卖掉并不是打算让季布从此变成一个真正的奴隶,因为他知道季布这样的人才到了朱家那里不仅有可能起死回生,而且还能得到真正的尊重,甚至有可能得到再次出人头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随着季布被当成奴隶卖掉,周老板的三族终于保住了,周老板只是卖掉了一个奴隶,而不是藏匿了一个帝国的头号通缉犯。当朱家接手这群奴隶的时候,他一眼就认出了混在当中的昔日名将季布。季布的眼睛暴露了他的身份,那不是一双奴隶的眼睛,即便此刻他被当成奴隶一样买卖,但是当买家与这双眼睛对视的时候丝毫没有感受到作为主人的优越感。如果一定要说季布是一个奴隶,那么他也是一个很有气质的奴隶。在此之前,朱家已经了解了周老板出售这批奴隶的真正目的,有爱心并不等于糊涂,著名社会活动家朱家可不是容易让人蒙骗的。朱家首先挑中了季布,朱家不是奴隶主,他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慈善家,所以那天他带走了一个看起来最不像奴隶的奴隶。朱家把季布带到了自己的农场,并且把季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他交代儿子:“田事听此奴,必与同食。”季布当年指挥千军万马,如今虽然落魄了,但是他的管理才能不该被埋没。所以朱家决定让季布领导自己的儿子管理农场,主持农场的农业生产工作,为了表示对季布的尊重,朱家安排季布和自己的儿子享受同样的伙食标准。虽然季布得到了朱家的妥善安置,但是让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当生产队长插队务农实在是浪费人才,在朱家看来人才的浪费是最不能容忍的浪费。于是朱家立刻让手下套好了牛车,然后出了一趟远门。对于牛车来说,这次出行路途实在有些遥远,朱家坐着牛车从今天的山东中部来到了河南洛阳。低调的朱家衣着简朴,路上的行人并不知道这位坐着牛车的中年男人就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侠朱家。朱家抵达洛阳以后,来到了汝阴侯夏侯婴的府上求见夏侯婴。夏侯婴不仅接见了朱家,而且还热情款待了这位草根大侠,“滕公留朱家饮数日”。(点评:朱家身为一介布衣为何能让开国元勋夏侯婴如此厚待,《史记》中并没有交代,用笔朦胧却突出了朱家的传奇之处。)汝阴侯夏侯婴是沛县人,他不仅跟汉高祖刘邦是同乡,而且私交颇深。夏侯婴追随刘邦参加了反抗秦帝国残暴统治的**,随着刘邦向着最终的胜利迈进,夏侯婴的地位也稳步提高,被封为昭平侯。刘邦统一天下称帝以后,夏侯婴被任命为太仆。在汉朝建立以后,夏侯婴又屡立奇功,先后在平定**和英布的叛乱中“陷阵却敌”,夏侯婴最重要的业绩建立在白登突围的时候。当时汉高祖在白登需要从匈奴的重重包围中冲出来逃命,夏侯婴率领敢死队成功地完成了殿后掩护的任务,立下了临危救主的大功。由于立下了一系列的汗马功劳,夏侯婴最后被封为汝阴侯,享有六千九百户的食邑。就是这样一位与汉高祖保持特殊关系的帝王密友,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居然可以随时接见草根大侠朱家,而且还热情地留下朱家痛饮数日,朱家当时的活动能力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不过朱家大老远赶着牛车来找夏侯婴可不是为了喝酒蹭饭,而是肩负着帮助季布改变命运的重要使命。后来朱家在和夏侯婴喝得酒酣耳热的时候,趁机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季布犯了什么大罪,皇上这样急迫地追捕他?)夏侯婴说:“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季布数次为项羽卖命让皇上受困,皇上怨恨他,所以一定要抓住他。)朱家又问:“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您看季布是什么样的人呢?)夏侯婴说:“贤人也。”看到夏侯婴肯定了季布的人品和能力,朱家切入了正题,开始了对夏侯婴的游说:“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这意思是说,臣子各为其主所用。季布当时为项羽所用,这是他的职责所在。项羽的臣子们难道能都杀光吗?现在皇上刚得到天下,仅仅为了个人的私怨而追捕一个人,这不是让人觉得皇上太狭隘了吗?况且以季布的贤能遭到汉朝如此紧急的追捕,他如果不向北边投靠胡人就会向南边投靠南越。把壮士逼得投靠敌国是最忌讳的事情,这就是伍子胥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陵墓的缘故。您为什么不找机会劝告皇上呢?夏侯婴在汉初诸多名臣名将之中算不上才能最出众的人物,但是毫无疑问他是当时情商最高、最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大臣之一。精于人情世故的夏侯婴马上听出了朱家的弦外之音,夏侯婴猜到季布很可能就藏在朱家的家里,否则这位名满江湖的大侠不会大老远跑到洛阳来托自己为季布说好话。不过难得的是,这位汝阴侯非常乐意成全朱家和季布,于是他当场答应为季布向汉高祖求情。过了不久,夏侯婴就把朱家向自己陈述的道理转达给了汉高祖。刘邦能够战胜项羽夺得天下的确有过人之处,刘邦有一个项羽不具备的优点就是善于反省、勇于改正错误。朱家说的道理非常明白,当时已经拥有天下的汉高祖为了当年的私怨而公开大肆搜捕季布的确很不光彩,让天下人觉得非常小心眼。普通人小心眼可以理解,当了皇帝还小心眼,臣子和老百姓可就没有安全感了。如果一个皇帝不能让臣子和百姓感到安全,那么这个皇帝很难成功。为了江山社稷,汉高祖勇敢地放弃了自己的小心眼。后来汉高祖不仅赦免了季布的罪过,而且公开召见了季布,提拔季布当了郎中。(点评:朱家之所以能说服汉高祖赦免季布是看透了皇帝的内心需要,伟大的游侠首先是伟大的心理学家。)季布发达了,朱家出名了。不过从此以后朱家与季布形同陌路,为了坚持“侠”的“不矜能,羞伐德”的原则,朱家极力回避自己对季布的大恩大德,在朱家后来的岁月当中他坚决谢绝与季布见面。就这样,两位汉朝的名人一个高居庙堂,一个游走江湖,暗自惶惶相惜,最后相忘于江湖。《史记·游侠列传》:“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当时朱家的江湖地位和社会声望达到了有史可查的属于草根侠的第一个顶峰,在函谷关以东的广大地区,江湖上的人物争相与朱家交朋友(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交焉),在当时的江湖上是否认识朱家是衡量一个人江湖地位的硬指标。  4.郭解  郭解、剧孟、朱家是史书中最早被承认的三位侠客,而郭解相比于剧孟和朱家来说却显得十分另类。郭解是西汉时人,他的父亲便是游侠,汉文帝时被诛。或许是因为父亲的遭遇,郭解其实算不上好人,他自小就好勇斗狠,而且性格残忍,常有作奸犯科之举。及至年长才开始自我反省,以德报怨,厚施薄望,救人性命,不恃功劳;他的侄子因逼人饮酒而丧命,他查清原委之后却承认错在侄子,将凶手放过;有人拦路,先反思自身德行不够,而对拦路之人不加苛责,并且免其徭役……郭解逃亡之时,明报自己是逃犯,却还是有人愿意收留他,甚至为了保护他而付出生命,也足可见他在当时的威望和名声之高。  只是,盛名往往招来祸患,郭解最终还是因为声势太大、处事太过而被朝廷诛杀。  3.侯赢  侯赢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年已七十,还做着看守小吏,满腹韬略,却始终以隐者自居。他为人所熟知是因为信陵君,侯赢不过是门人小吏,信陵君慕其名而拜访,让尊位于侯赢,并为其亲自驾车,终于使得侯赢对他俯首,侯赢感于信陵君知遇之恩,向信陵君举荐了大隐隐于市的朱亥。  前257年,秦军攻赵,包围邯郸,赵向魏求救,魏王本来派了大将晋鄙率十万大军救赵,却因中途受到秦国威胁而停滞不前。信陵君欲救赵国于危难,侯赢阻止其飞蛾扑火之举,并献计窃符救赵,并在事成之日,**谢罪。侯赢  侯赢身怀利器,却不自矜,对于赏识自己之人不惜以性命相酬,以意气相上,能为人所不敢为,不仅以智慧流芳,更因为其将“士为知己者死”六个字演绎到了极致而为后人敬仰。  2.鲁仲连  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他高风亮节,深有大才却不愿为官,以游侠的身份周游各国,多次以智慧化危难于无形。鲁仲连游历赵国时恰巧遇到秦国**邯郸,魏国表面相助,暗中却作壁上观,并且游说赵王尊秦昭王为帝,鲁仲连与魏国将军辛垣衍据理力争,最终使其放弃尊秦王为帝的想法,平原君以千金相谢,鲁仲连却言:“所贵於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贾之事也,而连不忍为也。”  鲁仲连口才超群,谈锋机警,且不尚空谈,只为事而辩,不似当时许多士人将口才作为炫耀的技能和资本,他言出必行,以自己的辩才帮助田单收复失地,光复齐国。而功成之后,潇洒离去,不求功绩,不为名利。连高傲的李白都要赞一声:“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1.墨子  墨子,名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墨家学说在战国时期与儒家学说同为“显学”。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出身农民的哲学家,他出身低微,亲身体会过下层百姓之苦,因此,在战火纷飞的乱世里,他带领着他所建立起的墨家学派穿梭于各国之间,帮助弱国,抵御强国,消弭战祸,求取和平。楚国攻宋,墨子派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持守城装备帮助宋国,又以机智交锋,迫使楚国退兵而去,使弱小的宋国得以保全。  在混乱的时代里,墨子以他并不宽厚的肩膀承载起了“铁肩担道义”的使命,风尘仆仆,来去奔走,追求着乱世里最难能可贵的和平,兼爱、非攻,墨子不只是张张嘴轻巧的吐出自己的学说,唇枪舌剑战个面红耳赤,更是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践验证着自己的理论,在那个并不温暖的夜空里,闪耀出夺目的光芒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求好看的古装武侠电视剧!!!
    • 2024-06-03 21:18:49
    • 提问者: 未知
    经典电视剧 武侠片 天蚕变之再与天比高【经典】 **独孤求败【经典】 雪花神剑 孙子兵法之孙武篇【郭晋安】【经典】【贝贝追孙武 逗】 楚汉骄雄 新少林五祖【经典】【元华】 挞出爱火花【元华】 剑啸江湖 碧血剑 2000版 洪熙官【少林寺】 精武门 倚天屠龙记【吴启华版】【马景涛版】 侠客行 ...
  • 在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中,有哪些江湖人士在历史上确有其人?
    • 2024-06-03 06:43:36
    • 提问者: 未知
    此答案巨长,慎入。众所周知,金庸小说里时常有历史人物跑进来客串,光是皇帝就有成吉思汗、忽必烈、康熙…
  • 武侠小说为什么会没落?
    • 2024-06-03 23:17:26
    • 提问者: 未知
    禁止转载。自己认为武侠小说除了有名的作家写的,网络上发布的也算,那么—你去看看晋江,起点,爱奇艺…
  • 求推荐有仙气的仙侠小说?
    • 2024-06-03 13:59:18
    • 提问者: 未知
    待我伤势好的差不多时,再也坐不住了,直接去到顾如卿的仙居。我特意画上浓妆掩饰我苍白的气色,着一滇红华服,一副尊贵绝美的气派,想让那蛮荒之地的上古神族公主自愧不如...
  • 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最没用的武功是什么?
    • 2024-06-03 19:23:46
    • 提问者: 未知
    烂大街的太祖长拳被一众高手鄙视,但在萧峰手中却有倚天屠龙之效。雪山剑法睥睨天下,遇上金乌刀法只能扑街。冲灵剑法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俩人你能指望他们生死搏杀吗?...
  • 历史上少林寺是否如武侠剧中那般厉害?
    • 2024-06-03 18:22:26
    • 提问者: 未知
    历史上丐帮的问题,有些地方的乞丐是有组织的,我没特别查书,但印象中好像江南地区有组织的乞丐比较多,有点像武侠书里讲的那种样子,比如说一个旅游地区的“行乞权”会由...
  • 武侠小说里的大侠都是靠什么谋生的?他们靠什么挣钱?
    • 2024-06-03 17:55:16
    • 提问者: 未知
    金庸笔下的大侠,谋生之道?其实门派组织就是最大的经济来源。少林武当有香客,华山嵩山有弟子,丐帮明教有业务。部分武者高手会到军中、官府打工(玄冥二老等)其实仔细来看,书中独行侠极少。...
  • 求主角开始就无敌的武侠小说
    • 2024-06-03 18:06:24
    • 提问者: 未知
    柳残阳的小说都是一出场就所向无敌,武功盖世,没有那些什么掉进山洞是摔下悬崖得到奇遇学成无敌武功的描写。他的书不兴这一套,主角从头到尾就是无敌高手。比较好看的有《断肠花》、《银牛角》、《大煞手》、《星魂》、《血斧》、《枭霸》、《枭中雄》、《大龙头》、《七海飞龙记》等等。
  • 武侠小说中厉害的掌法有哪些?
    • 2024-06-03 09:24:34
    • 提问者: 未知
    降龙十八掌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创作的武功,招式名称取自《周易》。原名「降龙廿八掌」,后由萧峰用自身所感及义弟...28.游身八卦掌 八卦门之武学,脚踏先天八卦,捷如脱兔 ...
  • 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去客栈里吃饭经济来源是什么?
    • 2024-06-03 21:55:51
    • 提问者: 未知
    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去客栈里吃饭经济来源是什么?不工作,整天行侠仗义。武侠世界里那些江湖豪客几乎个个都是仗义疏财之辈。但凡义之所至,就算舍命也在所不惜,何尝金银这些身外之物?...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