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钢下属企业有电厂吗?
摘了一段有关报道供你参考:(企业自备电厂待遇不如国有电厂好) 包头在历史上是祖国北疆边陲集镇,由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水陆交通而成为的一个重要的农牧产品集散地。 1949年时,包头人口不足10万人,无现代工业可言,唯一的包头电灯公司,也只有2500千瓦的装机容量,年发电量351万千瓦·时,设备年久失修,不能正常生产,有9.5公里配电线路,仅能维系一个面粉加工厂和皮革、铁木加工等小手工业作坊用电及少量市政生活用电,年用电量为211.9万千瓦·时。 经过九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包头市已发展成为自治区最大的重工业城市,也是全自治区用电量最多的地区,到2000年,包头人口达204.15万人。包头地区有公用火电厂3座,发电装机20台,总容量88.5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3座,装机总容量4.6万千瓦。110千伏输电线路55条947.93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15条483.53公里,用电量达67.68亿千瓦·时,约占西部电网的二分之一(不含向区外输出电量)。 一、包头钢铁基地建设拉开了自治区发展现代电力工业的序幕 1953年新**开始实施,决定在包头建设以包头钢铁公司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为包头钢铁公司和**第一、第二机械制造厂、包头铝厂等大型工矿企业服务的包头第一、第二热电厂,被列为“一五”计划期间**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从而拉开了自治区发展现代电力工业的序幕,这就为包头经济的兴起和高速度发展创造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给这两座热电厂建设提供施工电源,从1954年8月开始对1930年建成投产的包头发电厂(即现在的包头第三发电厂)进行扩建。**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先后指令东北电业管理局将沈阳发电厂1台0.3万千瓦、3台6吨/时锅炉和长春发电厂1台0.7万千瓦、1台0.5万千瓦、3台35吨/时锅炉调给包头发电厂。同时,将包头发电厂划归华北电业管理局领导。为了保证包头发电厂的扩建,成立了由华北电业管理局领导的包头新机工程处,稍后,1954年11月,燃料工业部电业管理**通知撤消包头新机工程处,成立包头电业局筹备处。1956年4月,电力工业部北京电业管理局决定撤消包头电业局筹备处,正式成立包头电业局,负责包头地区的电力工业建设。 在包头发电厂扩建新机组的同时,包头糖厂自备电厂于1955年建成发电,安装2台0.2万千瓦机组,总容量0.4万千瓦。1956年6月包头发电厂扩建工程竣工。此时,包头地区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15万千瓦,比1949年增加了7.6倍。与此同时,连接包头市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3个区和东河区到镫口地区两条35千伏输电线路也建成投入运行,初步改善了城市供电状况,并为包头新区建设提供了电源。 二、伴随包头工业基地加快建设,电力建设进入高峰 1958年,**“二五”计划开始实施,同时开始了“**”运动,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加快了速度,部分大型工矿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对电力需求日益迫切,促使电力建设进入高峰。包头第二热电厂一期工程于1956年3月动工兴建,2台2.5万千瓦机组在1958年7月和11月建成投产;包头第一热电厂一期工程于1958年3月破土动工,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使2台2.5万千瓦、1台1.2万千瓦和2台220吨/时锅炉均在1959年9月和12月投产发电,为包钢在国庆10周年庆典时流出第一炉铁水和其他工矿企业生产用电做出重大贡献。 随着包头一、二热电厂的投产,电网建设也迈出新步伐。由包头~白云鄂博和包头~2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共289.2公里),分别以3个月和2.5个月的工期,于1958年7月和10月建成投入运行,形成最初的呼包电网(即**西部电网)。 上述发电和输变电工程优质高效地建成,创造了当时电力建设新纪录,为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高温高压机组施工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和全国送变电施工现场经验交流会议上受到表彰。 1960年末,包头地区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8万千瓦,比1949年增长50.2倍;其中公用电厂12.4万千瓦,企业自备电厂0.4万千瓦;发电量达到99522.5万千瓦·时,比1949年增长282.5倍;110千伏输电线路7条211.08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11条116.536公里。保证了包头钢铁基地建设的用电需要,促进了包头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 三、包头电力工业在曲折中前进 在国民经济调整和“”中,包头电力工业经过了一段曲折发展的道路。 包头第一热电厂一期工程原计划安装4台发电机组,总容量11.2万千瓦,设备全由**供应。在1959年完成了3台机组6.2万千瓦,准备安装第四台5万千瓦机组之际,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发生变化,**单方面终止援建合同,撤走了专家,停止设备供应,使该厂一期工程被迫修改计划就此而告终。水利电力部决定将永利宁电厂从**进口的1台5万千瓦汽轮发电机和2台220吨/时锅炉全部调拨给包头一电厂,作为二期工程。当时正值**经济困难时期,全国在压缩和投资,而包头一电厂二期工程仍列为**重点建设项目,1960年4月开工,经过一年多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于1961年8月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 由于包头地区冶金、机械、高耗能工矿企业的发展,用电量增长过快,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决定包头二电厂进行首次扩建,即二期工程,计划安装3台5万千瓦机组,正当**经济调整,大中型基建项目停缓建和“”的干扰,设备不能如期到货等,致使这3台机组从1960年6月提出计划,到1970年8月第三台5万千瓦机投产,前后历时10年之久,电力建设周期拖长,缺电局面愈演愈烈。1973年,包头地区用电供需负荷相差4.25万千瓦,供需相差20%。当时尽管采取了计划用电、节约用电、群众办电(后改为安全用电),调整企业生产班次,轮换周休和实行凭证用电等措施,但仍不能根本解决电力供需矛盾,致使部分厂矿以电定产。 为了解决包钢生产用电用热问题,1973年3月,**主持召开了包钢问题座谈会,会议确定由包钢建设一座中温中压热电厂,安装3台0.6万千瓦背压机组,4台130吨/时锅炉。同年6月,**建委、计委、冶金、电力、铁道、煤炭、一机部和党委、**在包头召开了解决包钢生产建设问题专门会议,会议历时10天,于7月8日结束。尤太忠、邓存伦、袁宝华、谢北一、孙有余、张彬、渠继英、孔勋、杨卫群在会上发表了意见,提出了要求。会议决定在包头一电厂扩建2台10万千瓦机组,经过筹建,于1975年11月动工兴建,1980年4月第一台10万千瓦机组建成移交生产,1983年3月第二台10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从第一台机组开始施工到第二台机组移交生产,历时7年整,建设周期确实较长,但它是自治区电力建设者们以强烈的事业心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排除种种干扰,第一次自行设计、安装的单机容量10万千瓦机组。包头一电厂双10万千瓦机组的建成投产,对解决包钢等企业生产用电乃至缓解西部电网缺电局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改革开放为包头电力工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促进了**地区工、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西部电网缺电情况更加严重,1984年曾对包头二电厂扩建2台10万千瓦机组进行可行性研究,因当时供水和等建厂条件不易落实,故停止。 “七五”计划期间,根据**计委和水利电力部初步安排,**西部电网增加装机容量只有乌拉山发电厂1台10万千瓦机组、丰镇发电厂保证1台争取2台20万千瓦机组,共投产30~50万千瓦,但仍不能解决包钢改建扩建后钢铁产量各增百万吨用电增长的需要。在“七五”计划期间不安排新的电源建设,势必影响包钢的改建与扩建,影响准格尔煤田和东胜煤田的开发。为此,**电管局编报了“包头二电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如果在二电厂扩建2×10万千瓦机组,分别在1988年和1989年投产,对缺电局面可基本缓解,并可为丰镇发电厂的电力东送至京津地区创造条件。”1986年8月,华北电管局在包头主持召开了“包头二电厂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会,会议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决定对包头二电厂进行第三次扩建,由**自治区地方集资兴建。1987年8月,**计委批准包头二电厂扩建工程设计任务书。与此同时,由于**第一、第二机械制造厂生产的发展,生产用汽和集中供热采暖面积越来越大,致使电厂生产抽汽和采暖供热设备超负荷运行,造成生产抽汽和采暖参数下降,严重影响了两厂生产用热和居民采暖。为此,决定在包头二电厂再扩建1台2.5万千瓦背压机。1987年3月主厂房破土动工,1988年12月和1989年12月两台10万千瓦机组分别建成投产,1990年2.5万千瓦机建成投产。至此,包头二电厂共装**台,总容量42.5万千瓦。 1986年,包头一电厂提出“包头一电厂扩建10万千瓦机组的建议书”,这个建议书得到自治区、包头市和**电管局领导的赞同,遂于同年10月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988年2月,**电管局主持召开了可研报告审查会,决定包头一电厂扩建第三台10万千瓦机组。同年6月,**计委批准包头一电厂扩建工程计划任务书。这台机组扩建是**计划外项目,其投资主要靠引进外资。1989年5月正式动工兴建,1990年12月移交生产。至此,包头一电厂共装机7台,总容量41.2万千瓦。 包头第一、第二热电厂在“七五”计划期间,共扩建3台10万千瓦机组和1台2.5万千瓦机组,实际建设工期是1年多建成投产1台,这种优质高效地建设速度在改革开放前是无法比拟的。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冲破旧观念、旧机制的束缚,实行招商引资,多渠道集资办电,电力建设才能走出困境,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到电力先行。 在“七五”计划期间,企业自备电厂也有了发展,包钢热电厂扩建1台1.2万千瓦机组,全厂装机达4台,总容量3万千瓦。包头棉纺总厂新建1座热电分厂,安装1台0.6万千瓦、1台0.3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总容量0.9万千瓦。 包头地区电网建设也加快了步伐。1973年建成110千伏麻池变电站,同时建成麻池变电站~铝厂变电站、麻池变电站~包钢总降压站和乌拉山电厂~麻池变电站3条110千伏输电线路。包头地区形成了麻池变电站~铝厂变电站~包头二电厂~包头一电厂~包钢总降压站~麻池变电站的110千伏环网供电。随着包头一、二电厂的扩建,1988和1989年在包头地区新建和改建成220千伏输电线路4条共134.537公里,不仅增强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和灵活性,而且强化了传输功率,并使原呈“一”字形网络转变为辐射形,既向东西伸展,又向南北延伸。1995年达拉特发电厂投产后,新建了达拉特发电厂~麻池变电站双回220千伏线路。1998年包头二电厂~张家营变电站220千伏线路建成投运后,包头地区形成了张家营变电站~包头二电厂~古城湾变电站~麻池变电站~张家营变电站的220千伏环网供电,110千伏线路伸入市区。到2000年,包头电力系统有220千伏线路15条483.53公里,变电站4座,主变容量96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55条947.93公里,变电站28座,主要容量117.9万千伏·安。 五、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西部电网建设 由于包头工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在20世纪60年代末,**西部地区出现严重缺电局面,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从1968年开始筹建乌拉山发电厂,1975年7月和12月,2台5万千瓦机组分别投产发电,1987年扩建1台10万千瓦机组;装机总容量20万千瓦,成为**西部电网骨干电厂之一。乌拉山发电厂为包头工业基地建设提供了可靠的电源,在历史上做出较大贡献。它主要担负向包头地区、巴盟地区输送电力的任务,对缓解这些地区工业用电的压力和工农业用电的矛盾,促进工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乌海地区是包钢所需煤炭、石灰石原料的主要基地之一,随着包钢建设的发展,乌达煤矿、卡布其石灰石矿等矿产资源得到迅速开发,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有企业自备小型发电设备已远远不能适应需要。为了解决电力供需矛盾,在“二五”计划期间,**投资筹建乌达发电厂,由于种种原因三次上马,三次下马而暂停。1963年水利电力部决定,乌达煤矿所需电力由宁夏电网供给,并建设一条由宁夏石嘴山电厂~乌达矿务局教子沟变电站的110千伏(35千伏降压运行)输电线路,但因宁夏电网的限量供电,致使乌海地区缺电局面仍在继续发展,遂于1972年开始续建乌达发电厂,1975年2台0.6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并入宁夏电网运行。进入20世纪80年代,又进行两次扩建,1983~1984年扩建2台2.5万千瓦机组,1988年,乌海市列为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后,为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决定乌达发电厂进行第三期扩建,仍安装2台2.5万千瓦机组,分别在1989和1990年投产发电。至此,乌达发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11.2万千瓦。进入90年代,随着乌海地区经济的发展,电力建设也出现了新局面,1992年开始筹建大型坑口发电厂——海勃湾发电厂,规划装机容量180万千瓦,一期工程2台10万千瓦机组,采取股份制的方式进行投资建设,两台机组于1994年投产发电。到2000年,乌海地区发电装机容量达39.2万千瓦。与此同时,电网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经过大规模的线路建设和改造工作,乌海地区电网到1994年12月,全部与宁夏电网解列,并入**西部电网。在包头钢铁基地建设的带动下,乌海地区经过40多年的建设,已经由单一的采矿业发展为具有采矿、建材、化工、机械、电力等多种产业的新兴工业城市,是自治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包头电力工业的发展是西部电网发展的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前,西部电网的主要电源在包头,1970年呼包电网装机容量34.8万千瓦,其中包头装机容量32.4万千瓦,占全网容量的93%;1980年呼包电网装机容量69.8万千瓦,其中包头装机容量42.4万千瓦,占全网容量的60%;1990年西部电网装机容量152.3万千瓦,其中包头装机容量84.9万千瓦,占全网容量的55.7%。由于有了包头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西部电网才得以在各盟市地区延伸,才为西电东送创造了条件。1970年呼包电网110千伏线路从呼和浩特向东延伸到卓资山,1971年又延伸到集宁,在1976~1987年间,呼包电网在乌盟境内辐射到5个旗县。1975年乌拉山发电厂投产后,通过包头麻池变电站~乌拉山发电厂110千伏线路并入呼包电网,1976年呼包电网从乌拉山向西延伸到五原,1980年从五原~陕坝、1984年从陕坝~炭窑口、1986年从陕坝~临河、磴口,呼包电网延伸到巴盟西部地区。1981年从包头麻池变电站向南至伊盟达拉特旗110千伏线路建成投运,达拉特旗~东胜、东胜~松定110千伏输变电设施分别在1986和1988年投运后,使伊盟东胜地区并入呼包电网。1988年12月由乌盟白音查干向北经朱日和~赛汉塔拉110千伏线路投运,1989年又延至边境城市二连浩特,使锡盟西部地区并入西部电网。为了强化主网结构,增强西电东送的传输容量,将原来由乌拉山~包头~呼和浩特220千伏输电线路于1988年由呼和浩特向东延至集宁,1990年又延至丰镇,并形成呼(和浩特)、集(宁)、丰(镇)220千伏三角环网。90年代以后,随着丰镇、达拉特百万千瓦级大电厂的建成投产,西部电网在继续增强220千伏主网架的同时,开始建设500千伏的主网架,到2000年,500千伏和220千伏西电东送的联络线各两条,以百万千瓦的输送能力向北京送电。 六、包头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 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电力工业的大发展。包头电力工业的主要特点是: (一)火力发电 包头周边煤炭资源丰富,北依石拐、杨圪楞、营盘湾等多处中小煤矿,南临神府东胜煤田,西连乌海煤矿。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包头电力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黄河流经包头,虽然落差小,不能搞水力发电,但为火力发电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交通方便,京包、包兰铁路横贯东西,具有发展火力发电的优越条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确定包头以火力发电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了资源优势,使电力工业得以迅速发展。 (二)电源点集中 包头三座公用电厂分别建在东河、青山、昆都仑三个区,布局合理,相距不足20公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靠近负荷中心,有两座超过4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一、二热电厂;到2000年,三座电厂装机容量达到88.5万千瓦,比1949年增长353倍;年发电量47.189亿千瓦·时,增长134.3倍。还有大中型企业自备电厂3座,装机容量共4.6万千瓦.全市发电装机总容量达93.1万千瓦。包头电力系统形成110千伏和220千伏环网供电,110千伏伸入市区,增强了安全供电的可靠性。到2000年,包头地区用电量达到67.68亿千瓦·时,比1949年增长3188.2倍。适应了包头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的用电需要。 (三)电热联产 在20世纪50年代,包头一、二热电厂建设初期,主要考虑向包钢、**第一、第二机械制造厂生产供热。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从节约能源、减少城市大气污染出发,根据**关于北方城市要积极发展集中供热,热电联产的文件精神,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向市区居民、企事业单位供热,首先对包头三座电厂的发电机组进行供热改造,在20世纪90年代,包头一电厂扩建1台1.2万千瓦供热机组,包头三电厂扩建2台1.2万千瓦供热机组。同时,建设集中供热管线,不断扩大供热面积。到2000年,全市供热面积达1219万平方米。 (四)工业用电比重大 包头是新兴重工业城市,重工业高耗能厂矿居多,经过“一五”和“二五”计划的实施,包钢、**第一、第二机械制造厂、铝厂等大型企业相续投产,包头工业基地基本形成,包头工业用电量剧增,到1960年,工业用电量达7.27亿千瓦· 时,比1953年278.7万千瓦·时增长250多倍。经过3年经济调整和10年“**”的曲折发展之后,从1980~2000年,包头地区用电量逐年递增,每10年翻一番,其中工业用电量的比重在85%以上。包钢是包头市重工业的龙头企业,包钢从1958年投产后,用电量逐年大增,1960年用电量为2.12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29%。20年以后的1980年,包钢用电量达到7.09亿千瓦·时,增长2.3倍,占工业用电量的45.3%,到1990年达到14.89亿千瓦·时,比1960年增长6倍,占工业用电量的47.4%。包钢、**第一、第二机械制造厂、铝厂、石拐煤矿、光华化学工业公司这6大工业用户用电量共25.22亿千瓦·时,占工业用电量的66.15%。到2000年,包钢用电量达到22.23亿千瓦·时,比1960年增长9.5倍。现代化大型工矿企业,由于生产的连续性和高度自动化,对电力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供电既要保质保量,更要安全可靠。 47年来,包头电力工业伴随钢铁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包头国民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包头工业基地建设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贯彻落实,包头将进一步发挥能源基地的作用,电力工业必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