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人员将怎样认定,救助,供养标准是多

Alicex 2024-11-30 09:43:53
最佳回答
**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2016〕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保障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民生安全网的重要举措,是坚持共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应有之义,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在党和**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先后建立起农村五保供养、城市“三无”人员救济和福利院供养制度,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2014年,**公布施行了《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城乡“三无”人员保障制度统一为特困人员供养制度,我国城乡特困人员保障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相关政策不衔接、工作机制不健全、资金渠道不通畅、管理服务不规范等问题,切实保障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现就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决策部署,以解决城乡特困人员突出困难、满足城乡特困人员基本需求为目标,坚持**主导,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在全国建立起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将符合条件的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切实维护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二)基本原则。坚持托底供养。强化**托底保障职责,为城乡特困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服务、疾病治疗和殡葬服务等方面保障,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坚持属地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统筹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分级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管理服务和资金保障,为特困人员提供规范、适度的救助供养服务。坚持城乡统筹。健全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管理体制,在政策目标、资金筹集、对象范围、供养标准、经办服务等方面实现城乡统筹,确保城乡特困人员都能获得救助供养服务。坚持适度保障。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学合理制定救助供养标准,加强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基本、全覆盖、可持续。坚持社会参与。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承接**购买服务、慈善捐赠以及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特困人员提供服务和帮扶,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的良好氛围。二、制度内容(一)对象范围。城乡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应当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具体认定办法由**负责制定。(二)办理程序。申请程序。申请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由本人向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说明劳动能力、生活来源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他人代为提出申请。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以及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及时了解掌握辖区内居民的生活情况,发现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人员,应当告知其救助供养政策,对无民事行为能力等无法自主申请的,应当主动帮助其申请。审核程序。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收入状况、财产状况以及其他证明材料等进行调查核实,于20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示后,报县级人民****门审批。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配合调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审批程序。县级人民****门应当全面审查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上报的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并随机抽查核实,于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予以批准,并在申请人所在村(社区)公布;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不予批准,并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终止程序。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村(居)民委员会或者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及时告知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由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审核并报县级人民****门核准后,终止救助供养并予以公示。县级人民****门、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在工作中发现特困人员不再符合救助供养条件的,应当及时办理终止救助供养手续。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满16周岁后仍在接受义务教育或在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三)救助供养内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可以通过实物或者现金的方式予以保障。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提供疾病治疗。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丧葬费用从救助供养经费中支出。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通过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等方式给予住房救助。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特困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教育救助。(四)救助供养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包括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基本生活标准应当满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所需。照料护理标准应当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和服务需求分类制定,体现差异性。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综合考虑地区、城乡差异等因素确定、公布,并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化情况适时调整。**、**要加强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制定工作的指导。(五)救助供养形式。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形式分为在家分散供养和在当地的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鼓励其在家分散供养;完全或者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优先为其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分散供养。对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经本人同意,乡镇人民**(街道办事处)可委托其亲友或村(居)民委员会、供养服务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提供日常看护、生活照料、住院陪护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提供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集中供养。对需要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由县级人民****门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则,就近安排到相应的供养服务机构;未满16周岁的,安置到儿童福利机构。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供养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办理法人登记,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务管理等制度,为特困人员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送医治疗等基本救助供养服务。有条件的经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批准可设立医务室或者护理站。供养服务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对象人数和照料护理需求,按照一定比例配备工作人员,加强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合理配备使用社会工作者。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其托底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切实担负起资金投入、工作条件保障和监督检查责任。**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重点加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日常管理、能力建设,推动相关标准体系完善和信息化建设,实行特困人员“一人一档案”,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社会救助工作的绩效评价,将结果送组织部门,作为对地方**领导班子和有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卫生计生、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其他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要依据职责分工,积极配合**门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相关工作,实现社会救助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发展改革部门要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纳入相关专项规划,支持供养服务设施建设。**门要做好相关资金保障工作。(二)做好制度衔接。各地要统筹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符合相关条件的特困人员,可同时享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险和高龄津贴等社会福利待遇。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不再适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适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的残疾人,不再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三)强化资金保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要将**设立的供养服务机构运转费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省级人民**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并重点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任务重、财政困难、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倾斜。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从中安排资金用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各地要完善救助供养资金发放机制,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四)加强监督管理。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的重点内容,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加强对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挤占、挪用、虚报、冒领等**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公众和媒体发现揭露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并公布处理结果。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因责任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纪依法追究责任。(五)鼓励社会参与。鼓励群众团体、公益慈善等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鼓励运用**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大**购买服务和项目支持力度,落实各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等政策,引导、激励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力量举办的养老、医疗等服务机构,为特困人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六)加强政策宣传。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不断提高社会知晓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特困人员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重大情况及时向**报告。**将适时组织专项督查。**2016年2月10日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消费欺诈的认定标准是怎么样的
    • 2024-11-30 20:01:42
    • 提问者: 未知
    消费欺诈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出现的,在消费者投诉受理中,消费欺诈占了相当大...及债权债务纠纷、应收帐款管理、对外合同签订、对外投资和融资等外部经营风险的预防和纠纷解决。...
  • 成都首套房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 2024-11-30 15:28:48
    • 提问者: 未知
    若贷款已还清,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借款人偿付能力、信用状况等具体因素灵活把握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8、夫妻两人,一方婚前有房但无贷款记录,...它们的税率又是多少呢?...
  • 是首套房认定标准是怎样的
    • 2024-11-30 15:28:47
    • 提问者: 未知
    一、最新“首套房”认定标准2014年9月30日,央行、...2016年宁波住房公积金贷款家庭住房套数认定标准是怎样的呢什么情形下才执行首套房贷款标准呢根据宁波公积金管理中心的...
  • 认定标准是什么
    • 2024-11-30 18:16:15
    • 提问者: 未知
    骗取贷款**承兑金融票证罪认定标准是什么 华律网根据你的法律疑问精选多位律师优质答案。
  • 贫困医疗救助申请
    • 2024-11-30 13:49:48
    • 提问者: 未知
    在家庭比较贫困的时候,如果有家庭成员生病了,这种情况下可以申请医疗救助的,因为在申请医疗救助之后,可以很好的帮助家庭的一些经济情况,那么具体应该怎样申请?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
  • 呼和浩特二套房认定标准是什么
    • 2024-11-30 13:12:54
    • 提问者: 未知
    如其人均住房面积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再次向商业银行申请住房贷款的,可比照首套自住房贷款政策执行,那么 呼和浩特 二...贷款 人查实诚信保证不实的,应将其记作不良记录。...
  • 单位犯罪中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怎么认定的,认定标准是...
    • 2024-11-30 20:28:01
    • 提问者: 未知
    同意徐耀国律师意见 
  • 特困供养人员能否申请相关医疗救助
    • 2024-11-30 13:12:55
    • 提问者: 未知
    特困供养人员能否申请相关医疗救助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医疗救助是指**和社会对那些因为贫困而没有经济能力进行治病的公民提供专门的帮助和支持。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使经济困难群体可以...
  • 我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定: - -是对特困供养人员按其个人应缴费金额?
    • 2024-11-30 06:46:04
    • 提问者: 未知
    我国,,我国城乡,局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规矩定,是对特
  • “双困”人员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 2024-11-30 21:47:59
    • 提问者: 未知
    一、双困人目前认定的双困人员是业困难且生活困难人员认定条件1、本街道户籍的失业、协保和农村富余劳动力2、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有劳动能力的,且承诺服从安排3、就业特别困难(年龄大男50岁、女40岁以上,登记失业周期在一年以上,其他原因造成就业特别困难的)4、生活特别困难(正在享受民政低保救助的,家庭成员中有双失业、双协保且未就业或一失业一协保无固定收入来源,家庭成员的月收入低于500元,因客观原因造成...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