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按照产权清晰的要求企业应拥有什么权

互相关注,互相点赞 2024-05-17 07:31:05
最佳回答
国企改革核心仍然是产权改革、建立治理结构、加快股改步伐、保护股东利益、减轻政策性负担。 工业**以来近代经济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我们所称的“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发展过程。当今西方的发达**,在早期工业**的推动下,由中世纪的封建经济制度逐步过渡到近现代的市场经济制度。在这个过程中,尽管不同的**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呈现出过渡的差异,例如,由于**介入程度的差别而有所谓的“美国式道路”和“德国式道路”的区分,但在总体上,自由企业制度和主张自由竞争、****过多干预的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具有“自然发育”的特点。十月**以后特别是二战以后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批**,在其初期则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其中的一些**,如**和东欧**,此前资本主义经济曾经获得过一定程度的发展,另一些**如**,整个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发展,更大范围内则处在萌芽状态。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初期和中期,这些**曾有过工业和经济的高度增长,但体制内部不可克服的矛盾,最终促使这些**以不同的方式开始了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自然发育”的**,市场的扩展显示了从商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轨迹。 为生产服务的金融制度虽然也在发展,但证券市场的兴起和大规模发展则直接受到大量融资和企业间购并需求的刺激。而我们属于“转型”**,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工业基础,建立在有些领域已达到很高的、可与西方发达**相竞争的水平,工厂制度不仅确立,而且具有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与“自然发育”不同的是,这些工厂不是在市场扩张的刺激下成长起来的,而主要依赖于**的计划安排。所以,它们是“工厂”而不是“企业”。在这样一个起点上,如何实现这些工厂的市场化“转型”,“转型”中依据何种顺序和逻辑,就成为我们面对的问题。 不论理论和政策上采取了何种“说法”,**国有企业改革从开始实际上就是“市场导向”的。改革之初,企业对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按什么价格出售无法自主决定,**计划“管得过多,统得过死”,被当成是企业体制上的一大弊端而需要改变,因而要求企业“面对市场组织生产”。企业首先进入的是商品市场,在商品市场中则首先进入的是消费品市场。决非偶然的是,价格改革构成了80年代经济改革的重点,首先得以放开的是大多数消费品价格,尔后通过“双轨制”的调放结合,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又放开了大多数投资品价格。**国有企业首先经受了商品市场的竞争洗礼,产生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1、明确并初步学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2、刺激了供给增加和买方市场的形成。 3、产品和企业的分化加快,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脱颖而出。 4、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涌现出一批企业家。 总之,商品市场的一个时期的发展,使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生了某些实质性变化,那种完全指靠**吃饭过日子的企业已少见了(尽管不能说完全没有)。对国有企业改革来说,商品市场所带来的变化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了不可缺少的前提。这里我们关注的是前面述及的市场发展的顺序问题。理论上可以假设资本市场先于商品市场发展,或者二者同步推进,但资本市场上的经营者很快将会发现企业不会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和销售产品,不知道那些企业能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获利,并成为优势企业,不知道企业重组中谁去兼并谁,也不知道哪些企业领导人是真正的而非冒牌的企业家。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市场能有什么样的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在商品市场取得重要进展、解决了一些问题的同时,它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越来越显而易见。这些问题有些是根源于传统体制的老问题,在新的形势下趋于明朗和尖锐,有些是随着商品市场发展而引出的新问题。概括地说,它们集中表现为几个重要矛盾。 第一个矛盾是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与市场竞争对所有者作用要求提高之间的矛盾。所谓“所有者虚置”不是说没有法律上和形式上的所有者,而是指这样的“所有者”不能切实负起应有的责任。这是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但在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新环境下,对所有者的要求提高了,所有者的“质量”不同,企业竞争的后果便会有大的差别。这一点经常被用来解释国有企业经营不善、持续亏损等现象。分析近年来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原因,人们甚至有理由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是否存在明确的盈利动机表示很深的怀疑。这是一方面的情况。 在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以及其他公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经营者的行为呈现出复杂状态。在企业扩权的背景下,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从差到好的老企业,改革以来“从无到有”的“新国企”,高层经营者实际上掌握了大部分剩余控制权和部分剩余索取权。这些人已不同于改革前的企业经理人员,也不同于西方**老一代企业家打下江山后雇佣的支薪经理,他们不同程度上具有创业者的性质,对他们掌握的剩余控制权和索取权,人们似乎多少持一种默认态度,认为“人家搞起来的企业,应该有一份合法权益”。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些经营者已是某种程度上的“风险承担者”。但现有的正式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并不全部承认并保护他们这种事实上的权利。与此同时,市场化过程使企业经营者损害法律上的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职工)的利益,有了比计划经济时期大得多的空间,从在职消费到转移资产都可能发生。于是,合理的不承认,非法的管不住,经营者行为陷入了矛盾、扭曲的状态,确实有人完全是“吃”、“挖”公有制,也有人是“正路”不通而走“邪路”的。公有制的所有权可能落不到实处,经营者作为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从来都是实实在在的,如果既有制度不承认、不保护它,它就会以与既有制度相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近年来一些知名企业家“出事”,以及普遍存在的“穷庙富和尚”现象,仅仅用个人品质显然是无法解释的。对具有**特色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应有更切合实际的说明。无论如何,我们面临着一个能否创造出有利于企业家稳定、长期发展的制度环境的问题。 第二个矛盾是国有资本事实上的部门、地区所有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之间的矛盾。国有资本名义上或法律上归**所有,大多数实际上是部门、地区所有,已是不争的事实。在非市场化的环境中,国有资本要有运营的实际可能性,“条块分割”是无法避免的选择。对“条块分割”的弊端,已有诸多分析,如人为割断生产经营内在联系、重复建设和地区封锁等。在企业规模扩大、分化加剧的新形势下,“条块所有”至少又带来了两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条条”和“块块”越来越难以对迅速扩张的优势企业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特别是直接融资的支持,同时对在竞争中失败的劣势企业越来越难以在自己的行政势力范围内予以消化。二是“条条”和“块块”在自己的行政范围内越来越难以提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称职的企业家人才。撇开其他问题不论,这意味着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原有的所有者在货币资本和人力资本上都出现了“短缺”。如果说西方**曾存在私人、家族及合伙人资本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的话,我们的经济中目前也出现了明显的“条块所有”与生产和资本经营日益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两种情况虽然在具体国情和所有制性质上有很大差别,但所有制形式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上却有类似之处。在西方**,矛盾一定程度上通过企业股权结构的“公开化”、“社会化”,即通过对外扩股包括企业上市加以缓解的。我们所面临的“条块所有”所带来的矛盾,也需要而且只能通过股权结构的开放和流动得到解决。 股权结构的这种变化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即为政企分开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条件。对此依然可以从比较的角度得到理解。西方**的所有者职能与部分经营者职能的分离,虽然不排除股权依然封闭状态下雇佣职业经理的情况,但多数是在股权“公开化”以后出现的。“公开化”一方面使企业的股权不再等同于(一般应大于)原有所有者的股权,另一方面由于有了多个所有者,使所有者(投资者)能够相互竞争和流动,形成了资本市场,以及在资本市场上产生的便于所有者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基本信息。这些变化都使所有者和经营者职能的分离成为可能。对我们所面对的政企分开问题而言,在坚持国有制的前提下,**作为事实上的所有者具有逻辑上的必然性,在**之外寻找其他国有所有者是徒劳的。但是,如果一个企业只有一个作为所有者的**部门,而且这种隶属关系有着很长的“历史性”,要实现所有者与经营者职能分离意义上的政企分开将是很难的。积极的变化只有当引入了新的所有者,而且新老所有者具备了流动性,并且能够以某种方式提供关于企业经营状况信息时才能开始。 第三个矛盾是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与随着市场竞争的扩展而出现的“市场失效”问题之间的矛盾。准确地说,在改革前和改革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2024-05-17 03:06:32
    • 提问者: 未知
    方法: 一、深入贯彻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66265落实党的**对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部署,关键是进一步学习领会**同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思想,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
  • **2015年对企业改革有什么政策
    • 2024-05-17 10:44:11
    • 提问者: 未知
    国企的重组,主要是合并,创业版股票的支持,中小企业弱化审核加强辅助,部分京外央企反腐换领导班子。
  • 国企改革中两权分离的争议有哪些
    • 2024-05-17 23:05:16
    • 提问者: 未知
    我国国企改革中的“两权分离”理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两权分离”理论,作为国企改革的理论基础,历史上对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可以说它是我们今天认识国企改革本质的重要认识铺垫。历史的讲,如果没有“两权分离”理论,那么我们国企改革实践或许还徘徊在“扩权”状态。诚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两权分离”理论也逐渐暴露出其历史局限性。可是,我们也必须懂得国企改革就是一...
  •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 2024-05-17 16:18:48
    • 提问者: 未知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关于国企改革的目的。《坚》文指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目的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
  • 国有股如何在新三板转让?是否要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程序履行?
    • 2024-05-17 19:30:20
    • 提问者: 未知
    主要原因是,国资管理不认为新三板的公司是上市公司,仍视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对待。补充一下,政策依据中还应当有2000年**的股份有限公司国有产权管理规定。
  • 钢铁企业国企改革主要是改革什么
    • 2024-05-17 08:21:15
    • 提问者: 未知
    钢铁行业2015年中期投资策略:重视改革与转型两大方向,重点关注改革、特钢与深加工核心观点  一、供需矛盾加剧导致盈利改善不及预期  (一)国内需求整体低迷,出口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钢市需求总体疲软,下半年随着稳增长政策**,预计需求依然会有结构性增长,新增长点主要来自基建、深加工、特钢等。受含硼钢出口退税取消影响,2-4月份钢材出口有所下降,但前5个月同比增长28.23%。“**”战略将为钢材出...
  • 知识产权被侵权,企业应如何维权取证?
    • 2024-05-17 13:40:38
    • 提问者: 未知
    而知识产权侵权行为隐蔽性强、证据容易灭失,这给知识产权侵权认定及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调查取证带来了诸多困难。被侵权后如何取证,一直是人们很关注的问题。根据工作经验...
  • 试述我国国有企业应如何进行现代化企业改革
    • 2024-05-17 20:03:58
    • 提问者: 未知
    我国企业改革是公共组织改革最显著的,对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影响最大的。笔者作为一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拟从三个对这一改革进行探讨。一、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基本情况近十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进行的改革是**为了调整经济结构,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做出的重大制度变迁举措。我国有企业改革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第一阶段:从一九七八年底至一九**月。这是扩大企业自**的试点...
  • 国企改革之前为什么说产权不明晰,不是**的吗?非要量化到每个人才叫产权明晰
    • 2024-05-17 09:06:31
    • 提问者: 未知
    国企改革之前为什么说产权不明晰?主要是把国有等同于国营,认为**所有必须由**经营,因此国有企业本身连经营权都没有,这样的国有产权事实上既不是全体国民所有,也...
  •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改革形势?求解答
    • 2024-05-17 20:44:50
    • 提问者: 未知
    黄群慧 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解决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重点、难点问题的“攻坚”阶段。这些问题具体包括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和规范、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因为是国企改革的难点、重点问题,所以也就不能期望这些问题在一两年...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