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脸君思密达
2024-12-02 19:08:36
最佳回答
此病的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基本表现,大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常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乳房肿块是诊断乳腺病的主要依据,多数为多发,肿块大小不等.质地硬或硬韧,肿块不与皮肤粘连,肿块表面常不光滑,触之有颗粒感.除以上症状外,部分患者有**发痒,溢液及口苦肋胀,胸闷,厌食,月经紊乱等全身症状. 1)“乳腺增生”临床表现: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接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本病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国内30岁以上妇女患病率为38.6--49.3%,40--49岁为发病高峰,其癌变率大约为20%左右,被认为是癌前病变. 1. 乳房疼痛:一般或两侧乳房胀痛,刺痛或隐痛不适,疼痛严重不可触摸,行走,疼痛以乳房肿快为主,可向腋窝,胸胁,肩背,上肢放射,也有的表现为**疼痛或瘙痒,疼痛随着情绪与月经周期变化而波动,常于月经前或生气时,郁闷时加重,月经来潮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 2. 乳房肿块:一侧或双侧乳房,单个或多个肿块,好发于乳房的外上方,呈片块状,结节状,颗粒状或条索状,以片块状多见,肿块边界不清,中等或稍硬,活动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可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砂粒,大者可超过3--4厘米.乳房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来潮后缩小变软. 3. 伴随症状:病人常感觉情绪不畅或心烦易怒,可兼见痛经,月经前后不定期等,少数患者**溢出棕色或淡黄色液体. 2)“乳腺增生”诊断标准: 1. 临床上有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肿块,多数伴有周期性乳房疼痛,且多与情绪及月经周期有明显关系,一般月经来潮前一周左右症状加重,行经后肿块的疼痛明显减轻,且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 2. 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 3. 临床检查乳房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之不规则结节,质韧,多位于外上方,结节与周围组织不粘连,可被推动,常有轻度触痛,腋下淋巴结不大. 4.利用钼靶x线,b超,热象图等辅检测手段,必要时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及局部活组织病理检查以排除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等其它良,恶性疾病. 3)“乳腺增生”自我检查: 1. 视诊:对着镜子自己查看乳房的外形,皮肤,有无分泌物.可以抬起手或弯下腰,观察乳房的边界.用左手检查右侧乳房,右手检查左侧乳房. 2. 触诊:采取仰卧的姿势平躺在床上,四指并拢后,顺时钟方向揉压乳房,仔细查找有无肿块.如果摸到有散在的颗粒状物,就应该去请教医生. 3. 自检时不能用手去抓乳房,以防把普通的乳腺腺体当成乳腺增生或肿瘤.乳腺增生与女性的情绪,精神状态有很大的关联.情绪不好,心情烦躁是众多乳腺增生患者的通病.如果情绪不稳定,卵巢的排卵功能就会受到抑制,出现孕酮减少现象,引致雌激素增高而发生乳腺增生.可以说,保持心情舒畅,乐观情绪是预防乳腺增生的天然屏障. 4)“乳腺增生”防治措施: 1. 保持情绪稳定,减少精神刺激.据统计,85%的病人在患病前有不良情绪改变,精神刺激可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内分泌紊乱. 2. 注意劳逸结合:普查中知识分子集中的单位发病率较高,根据这一点,知识女性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另外坚持母乳喂养可减少发病,因为哺乳可降低乳腺增生的发病率,还可减少流产次数,也可降低发病率. 3. 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证明中药治疗效果很好. 4. 手术:对乳腺增长病来说,局部切除手术不能达到治疗目的,更多地在于排除乳房恶性病变,对于肿块较硬,难以与乳腺癌鉴别时,行手术治疗以明确诊断是必要的.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近绝经的妇女随着绝经的到来,增生部位会逐渐萎缩,但年轻的女性患乳腺增生一定要抓治疗.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