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倒闭与货币供给的关系

爱彼力求婚策划公司 2024-06-26 08:40:28
最佳回答
对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要素的分析 通常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析,把重点放在研究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和中介目标以及最终目标上。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是近些年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大进步。但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不能过分高估中介目标的合理性。没有利率市场化,就没有能判断货币供给合理与否的真正尺度。这里我不讨论货币政策目标问题,想重点分析一下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那些承担传导任务的机构和经济变量所出现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有六方面的问题: 1、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机构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大银行病”,是“动脉硬化”。 90%以上的存款在向大银行集中,投资环境不好,贷款风险大资金很难贷出。因此,一度时间,大银行不用央行的再贷款反而还再贷款;大量购买国债不愿卖给央行,胀肚子,消化不良。基础货币投放萎缩,集中反映为大银行上不能吐,下不能泻。结汇渠道和贷款渠道两条大动脉出现体制性萎缩,货币供应自然就下降了。这种情况导致的效应,与美国30年代因银行倒闭而出现货币供应收缩是一个道理。总之,这是货币流动主渠道有了病。从国民经济角度看,就是储蓄持续增长,而投资持续不振,形成了资金的负缺口。二是“小机构病”。基层金融机构困难重重,活力不足,可称之“毛细血管大片溃烂导致失过量失血”。这里既有大商业银行将省市分支机构贷款权力回收,信贷活动越在基层越显单薄。更有一大批城乡金融机构,如城市银行、农村信用社、各种基金会,正在整顿,问题不少。确实是“毛细血管失血”,使县及县以下的经济活动缺乏活力,忙于“救火”,金融支持和服务很难真正有效地开展。 2、传导机制的客体即企业存在活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整体经济尚没走出供大于求的困境,因此,相当多的企业缺乏生机,甚至不少奄奄待毙,需要重组或者关闭、破产。作为货币政策的微观基础,货币供给的主要接受者,这样一种状况,大大降低了对货币需求能力,大大降低了银行贷款的信心。现在金融界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国有企业信用等级呈走低趋势,贷款存在“资金陷阱”问题。客观上讲,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转轨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并不完全是自已的过失,但并不能因此而不付出改革的成本。为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要求国有专业银行对国有企业给予贷款支持。虽然《商业银行法》的**和金融风险加大,迫使行政性干预有较大收剑,但以各种名义下来的政策性倾斜贷款,仍然不可能根本上杜绝。而且,越是大型企业,越是贷款大户,行政性干预就越难拒绝。其中,相当部分的企业用贷款去维持和解决生存问题,比如发工资,或者还欠款。这种情况使金融机构行为变异,也使货币政策效果很少达到预期目标。 3、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过窄。这里有三条路径可以考虑。一是基础货币投放路径。这是央行与国有大银行关系为主线的,也是与结汇和贷款情况相关的。去年以来,在再贷款上有所作为,使这个路径上基础货币投放有所扩大。面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贷款增量占基础货币比重上升的态势,进一步设计央行的相关举措,进一步引导好大银行的认同,是很重要的。二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这也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发达**经验证明,金融市场是否发达,对货币政策传导很有影响。但现在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反映出来的不是对货币政策的正向响应,而是没有反应,或不正常反应。这与我国金融市场现状有关。比如,前两年,银行同业折借市场有行无市,自然缺乏应对货币政策的传导的相应行动。在证券市场上,也多次出现对货币政策比如调利率的无反应,或逆向反应。其中问题还是出在体制上。又如,保险市场银行利率下调后保险公司上存商业银行的保费收入因受到利息降低影响本应减少存款,但实际上不降反升。这些情况,反映了进一步完善贷币和资本市场的必要性。三是财政渠道。当基础货币投放通过金融渠道确实困难时,可以考虑动用财政渠道。财政通过特种融资形式,代替了央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直接将货币供应到社会上。(注:请参考我去年在《财贸经济》第8期《通货紧缩、需求不足与政策思路》一文)当然,相对于货币传导其他路径,这是辅助性的路径。同时,这只是货币传导路径,而不是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 4、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下降。如果继续用血液循环系统的比喻,那么,在这里出现的是“血粘稠”问题了。反映在货币流通速度,就是相对的下降。我们常用gdp与m2的比例(gdp/m2)作为判断货币流动性的一个指标,这个指标从1996年以来一直在下降,1999年上半年,这个指标为1991年以来最低点。人们持币倾向提高,往来减少,资金沉淀,资金的流动性严重不足,使货币供给量大大下降。这方面,已有若干文章专门进行过论证,这里就不再重复。 5、货币政策传导的动力和信号有失真问题。执行积极的货币政策,除了直接调控时的手段外,间接调控手段往往存在着利益引导机制。当货币政策传导的动力不足或信号失真,由此会引起“血压偏低”现象。以利率为例,现在利率没在完全市场化,重要金融产品流通没有价差或价差过小,就形成不成有力的流通,也就表现为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不力。这两年这个问题有所缓解,1998年央行扩大了商业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1999年将县以下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由20%扩大到30%,不久前央行又批准**银行调高外币存贷款利率等,但利率市场化远没完成,最重要的金融产品如存贷利率,也必须市场形成,才能真正形成货币政策的良好反应机制。其次,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信号,起着调节供求的作用。在调节资金供求过程中,就会出现无效调节、逆向调节或过度调节的问题。从这一角度看,可以说在货币传导机制中,还存在“神经系统紊乱”的问题。 6、货币政策传导的环境不容乐观。首先是经济形势的大环境,这是最关键的。相对而言,当经济活动旺盛时,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也大大加快;当经济偏冷时,比如出现市场疲软时,货币政策传导速度也大大下降了。这就好比,天热了,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了,反之,就会慢一些。究其原因,经济大环境对经济主体的决策和投资选择影响很大,进而会影响到各类经济主体对货币流的态度,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的速度。比如,1999年大环境比较偏冷,既使有货币,但贷出并不流畅。而今年经济形势有恢复迹象,在向回暖的方向前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似乎就通畅一些。其次,是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服务的关系。这也是大环境中的周边环境建设问题,是金融系统运行中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协调得不好,不论是那方面位置畸重畸轻,都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忽视金融服务,货币政策就传导不下去;忽视金融监管,货币政策传导中就会出现过度反应,出现过热。就当前存在的倾向看,现在似乎这样讲比较有针对性:没有贷款的增长,不良资产化解难以收效;只有在经济发展中,金融风险才有可能化解。 最后,还有一个货币传导的规模问题需要讨论一下。对货币数量规模判断人们多用m1或m2,并把它们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这个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了。我这里只是想指出一个问题,即在发达**信用工具极为发达和方便下的标志,短期和定期存款,可以视同货币供给。正如西方人身上携带的各种存款**,就可以直接当货币使用。而在我国,**并不流行、普及,使用起来也没有那么方便,因此,存款额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表现为可以随时使用的货币。简言之,存款增长就是存款增长,很难直接成为货币供应量的标识。正因为如此,虽然经常我们借用m0、m1和m2比较好的增长,说明货币供给量合理时,却往往会发现,与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反应经常不一致。过去两年情况就说明,真正使人们发现货币供给不足的,还是基础货币这一指标。当然,货币传导规模还有一个放大机制问题,即货币乘数问题,指金融机构通过派生存款机制放大倍数地向社会供给现金和存款货币。这里也不展开讨论了。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经济与货币价格之间的关系
    • 2024-06-26 23:40:54
    • 提问者: 未知
    近年来,**为了保证我国的出口商品保持竞争力,特别是在价格上保持优势,这样**的rb和**用devaluation,也就是让人民币一直在forex 市场保持在较低的位置。这也就是**一直买入他国国债的原因。美国紧逼人民币升值,但是短期内**不会放弃出口优势和capital control,因为这会直接降低**gdp增长率,增加失业率等等。很多经济学家把**经济称为老虎经济,也就是马上会走入奔溃边缘...
  • 银行会倒闭吗?**有倒闭的银行吗?
    • 2024-06-26 00:03:22
    • 提问者: 未知
    是的,我也看到这个情况了,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我不能替你做决定。我也很担心,银行倒闭了,我们的钱也没了,怎么办?今天我也想了很多问题,但是想不到解决的办法。后来,...
  •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 2024-06-26 08:45:14
    • 提问者: 未知
    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的手段是:  一、法定存款准备率:  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效果:  ① 即使准备率调整的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②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③ 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超额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④ 即使存款准备金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
  • 供应商与客户的关系
    • 2024-06-26 02:31:36
    • 提问者: 未知
    供应商与客户系 一:如何选应商1:供应商选择标准a:质量合规格要求、保存期、便于使及其他标准要求)b:配送(按时按量交货,配送对生产计划的实施起到关键的作用)c:能力(指供应商应维持和提高生产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d:财务的稳定(要求供应商的财务状况良好,否则可能由于**不灵而严得威胁到供应的可靠性)e:供应地点(当需要高频率运送时,或要求对生产的变化快速反应时,供应地点越近越好)2:选择供应...
  • 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到底是什么关系?
    • 2024-06-26 08:36:05
    • 提问者: 未知
    展开全部(1)利率决定理论2113。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5261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4102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
  • 货币供给量与超额准备金之间的关系?当超额准备金率上升,货币供给量上升还是下降?
    • 2024-06-26 18:00:35
    • 提问者: 未知
    理论上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大,部分资金贷出困难或贷率下降,将入中央银行,形成超额存款准备金,使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反过来,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上升,是货币供应量增加的表现形式。 超额存款准备金也是一国金融市场是否完善的标志,如果一国金融市场完善,各种货币资金都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即使货币供应量增加,也未必会使存款准备金上升。
  • 数字经济与数字货币的关系
    • 2024-06-26 06:34:12
    • 提问者: 未知
    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推动人类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智慧经济形态转化,所以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科技发展的...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 货币需求与利率的关系?
    • 2024-06-26 05:39:34
    • 提问者: 未知
    首先,根据可贷资金理论,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利率升高,则存款收益增加贷款成本增加,人们愿意把…
  • 货币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关系
    • 2024-06-26 06:27:19
    • 提问者: 未知
    货币收入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年薪、月薪、周薪,是你拿到的人民币(或者美元)。实际收入就是你拿到的钱的购买能力。比如你月薪2000元不变。一月大米价格2元/千克,一月你的...
  • 侧供给改革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 2024-06-26 07:04:10
    • 提问者: 未知
    侧供给改革与货币政策之间,区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处于供给侧的另一端。 但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是互补而非对立的关系,二者在实践中应当协同实施。政策总的基调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今后一段时期,国民经济管理重点将向供给管理侧重,但这并不是对需求管理的否定。供给侧与需求侧其实是国民经济运行的一体两面:短期内,繁荣与萧条的更替源于总需求围绕总...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