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的英文名: internet of things(iot),也称为web of things。被视为互联网的应用扩展用创新是物联网的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2005年,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1990年物联网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乐公司的网络可乐贩售机——networked coke machine。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会议上提出物联网这个概念;是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提出了结合物品编码、rfid和互联网技术的解决方案。当时基于互联网、rfid技术、epc标准,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等,构造了一个实现全球物品信息实时共享的实物互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物联网),这也是在2003年掀起第一轮华夏物联网热潮的基础。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在**,同年11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第二届**移动政务研讨会“知识社会与创新2.0”提出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代表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形成,并带动了经济社会形态、创新形态的变革,推动了面向知识社会的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下一代创新(创新2.0)形态的形成,创新与发展更加关注用户、注重以人为本。而创新2.0形态的形成又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健康发展。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当年,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2009年2月24日,2009ibm论坛上,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此概念一经提出,即得到美国各界的高度关注,甚至有分析认为ibm公司的这一构想极有可能上升至美国的**战略,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ibm认为,it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且被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 在策略发布会上,ibm还提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的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ibm希望“智慧的地球”策略能掀起“互联网”浪潮之后的又一次科技产业**。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期定律”。1965年前后发生的变革以大型机为标志,1980年前后以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为标志,而1995年前后则发生了互联网**。每一次这样的技术变革都引起企业间、产业间甚至**间竞争格局的重大动荡和变化。而互联网**一定程度上是由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所催熟。20世纪90年代,美国克林顿**计划用20年时间,耗资2000亿-4000亿美元,建设美国**信息基础结构,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今天,“智慧地球”战略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当年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被他们认为是振兴经济、确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该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