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这个姓氏的来历

菜呀 2024-06-18 00:04:58
最佳回答
一、姓氏源流 金(jīn)姓源出有四: 1、出自金天氏,黄帝之子少昊之后,简改为金氏。据《风俗通义》、《姓纂》、《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所载,相传少昊是上古五帝之一,是黄帝的己姓子孙,少昊死后被尊为西方大帝;按照古人的五行学说,西方属金,所以少昊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的后裔就有以金为姓的,世代相传,称为金氏。 2、出自汉武帝时,为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之后,被赐姓金氏。据《前秦录》载:“汉休屠王太子日磾事武帝,帝以休屠作金人祭天,赐姓金氏。”又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风俗通》所载,汉代,匈奴休屠王的儿子叫日磾,在汉武帝时,归顺于汉室。由于他曾铸铜人像(又称金人)以祭天,遂被赐姓“金”氏,称金日磾,从此,他的子孙就统统姓了金,称为金氏。 3、出自刘姓,为唐末五代时吴越国中的刘氏为了避嫌,改姓为金氏。据《吴越备史》、《元史儒学传》等所载,西汉时项伯受赐刘姓,其后裔在唐末五代时,吴越国(十国之一)开国之王钱鏐的“鏐”与“刘”为同音字,为了避嫌,便将吴越国中的刘氏改为金氏。 4、除上述三支外,还有七个来源出自赐姓、改姓或小数民族中有金姓: ① 出自南北朝时羌族中有金姓。据《姓氏考略》载:“苻秦时羌酋有金姓,见前秦录”;景颇族有复姓金劈氏、恒滚氏,达斡尔族有复姓索曲氏、三字姓德力根氏等汉姓为金氏。 ② 唐时新罗国有金姓。据《唐书》载,新罗国(今**半岛)王姓金。 ③ 金时女真族,今日回、蒙、土等族均有金姓。 ④ 元时有金覆祥,其先本为刘氏,后改为金氏。 ⑤ 明永乐年间,成祖伐漠北,蒙古王子也先土干,率妻子部署来降,赐姓金氏。 ⑥ 清代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本姓张,后改姓金氏。 ⑦ 清代爱新觉罗子孙中多有姓金的。★★★得姓始祖①:少昊。少昊是黄帝的儿子,也是黄帝的继承人,曾经在位84年,建都于曲阜。据传,他是黄帝和螺祖所生的儿子,最先以金德王,订立了后世重视金子的制度,所以他又有金天氏的称号,他有一支子孙,后来也就以金为姓,世代沿用至今。这一支具有黄帝血统的金姓,后来自山东曲阜的老家逐渐向南繁衍,并且成为彭城的望族。彭城,就是现在江苏的徐州。故金氏后人奉少昊为金姓的得姓始祖。 得姓始祖②:金日磾。金日磾本是匈奴休屠王之子,汉武帝初年归顺汉室。其侍帝数年,从未发生过失,深受武帝重视,从一个管马的小官升至车骑将军。武帝临死前,嘱其与霍光、桑弘羊等一起受遗诏辅政,成为功在汉室的辅国大臣。因其曾为武帝铸金人像祭天,遂被赐以金姓,后人有沿用此姓者,且以金日磾声望极高和始受姓氏之由而被尊为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 金姓姓源较多,发源地主要有山东和陕西及浙江、江苏间地。春秋时郯国(今山东省郯城北)即为山东金姓(少昊一支)所建,战国时被吴所灭,国人有向南迁徙者,后在彭城(今属江苏省)形成望族。西汉时匈奴人金日磾归附汉室,族人繁衍于陕西省西安一带,其二子俱任侍中,其弟一族亦任朝中要职,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为功臣世族之家。南北朝时,甘肃等地有金姓足迹。如北齐大都督金祚即安定(今甘肃省泾川县北)人。唐代时金姓即为益州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三姓之一,亦为汾州河西郡(今山西省临汾一带)四姓之一。可见,这一时期,金姓已是南北并齐发展,分布点日益广泛。五代是金姓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刘姓在吴越国本是大姓,为避开国之王钱鏐的“鏐”讳而改姓金,大大增强了金姓族人,特别是南方浙江、江苏一带金姓势力,后世南方金姓的发展,也大多以这一带金姓为繁衍源头。宋元之际,北方金姓有躲避兵祸而南迁者。明代洪武、永乐年间,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有山西大槐树金姓**。另有众多少数民族姓氏被赐姓金,萌发了更多新生支脉。清代从嘉庆年间开始,闽、粤金姓陆续有人入台,进而侨迁海外。总之,明清之际,史册所载名人层出不穷,且多出自南方,说明这一时期金姓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鼎盛阶段,而南方又是这一鼎盛之典型。今日金姓分布以河南、浙江、江苏、湖北、四川和上海等地多此姓,这六省市金姓约占全国汉族金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金姓是当今**姓氏排行第六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一。三、历史名人 金 颜:邵阳(今属湖南省)人,宋代孝廉。性好施,孝友,人称“义门金氏”。精于著文,曾奉诏列举贤德之事,为天下第一。 金 銮:陇西(今属甘肃省)人,明代散曲家。通音律,工乐府,长于讽喻。著有《萧爽斋乐府》等。 金 农:清代书画家兼诗人。善诗文,精于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尤以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为“扬州八怪”之一。 金 和:江苏省上元(今南京市)人,清代著名诗人,作品多长篇,有散文化之特点。 金 榜:安徽省歙县人,清代学者,乾隆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其从江永学,宗郑康成,博采众长,著有《礼笺》、《周易考占》等。 金日磾:西汉时大臣。本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汉武帝时从昆邪王归汉,任马监,迁侍中。其后世代官宦,且多为侍中。历7世皇帝为内侍,与西汉大臣张汤后世并称“金张”,成为功臣世族的代称。他可以说是金姓历代名人中地位最显赫的人物。 金刚智:唐朝佛教**僧徒,南天竺人。来**传教,来**传教,曾译《金刚顶经》,与善无畏、不空唐玄宗时并称“开元三大士”。 金昌绪:浙江余杭人,唐代诗人。在《全唐诗》中,他只有一首小诗流传下来,可说是一位再小不过的诗人,但是他的这一首题为《春怨》的小诗,其艺术成就却令人叹服不已。“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初读此诗时,不仅要疑惑,这位闺中少妇,何以要迁怒树上的黄莺鸟,从树上赶走它,不让它鸣叫?原来是黄莺的鸣叫声将她从梦中惊醒,那么她做的是什么梦呢?何以惊醒她便生气,到了末句才明白,原来她做梦是要去辽西和丈夫相会,而黄莺的鸣叫,惊醒了她,使她不得在梦中与丈夫相会。短短二十字,把闺中思妇对丈夫的思恋痴情痴态,描绘得栩栩如生,不能不汉服诗人深厚的艺术修养与艺术表现的功力。全诗如剥茧抽丝,一层一层,渐次披露,可谓既引人入胜,又委婉曲折。由此可以看出唐人诗歌艺术的精湛。 金忠仪:唐代新罗人,德宗朝官将军。英勇机敏,巧捷过人。善绘画,且精妙细致传神。时人多仰慕。 金刚智:南天竺(今印度)人,唐代佛教**僧徒。来**传教,与善无畏、不空并称玄宗“开元三大士”,曾译《金刚顶经》等。 金履祥:兰溪(今属浙江省)人,宋末元初名儒。精研濂溪学派和洛阳学派理论,被朝廷召为史馆编校,后隐居著书讲学。撰有《大学疏义》、《中庸标注》、《仁山文集》等。 金朝兴:巢人,明初都督佥事。因果敢英武,深谋远虑受人称颂,常以偏师取胜,功出诸将之上。谥号“武毅”。 金幼孜:明朝官吏。多次随从明成祖北征。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又与胡广、杨荣共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宣宗时命修两朝实录,充总裁官。 金幼孜: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明代建文年间进士,多次随明成祖北征。曾参与编撰《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另撰有《北征前录》、《北征后录》等。 金圣叹:明末清初文学评论家,本姓张名采,后来才改姓为金。为文怪诞,性情狂傲,不求功名,以著述为务。评天下才子书有六:一《离骚》、二《庄子》、三《史记》、四《杜诗》、五《水浒》、六《西厢》,其评语流传甚广。据传,他为人狂傲而有奇气,博览多通,所作的文章更雅俗共赏。金圣叹最杰出的成就是他对于《水浒传》、《三国志演义》、以及《西厢记》等书的评论。据说,他对于这些名著的评论,立异标新,回出意表,被后世传诵不断。后来,在满清顺治年间,他以哭庙案坐斩,根据《柳南随笔》的记述,他在临死以前曾大叹:“绝头,至痛也;籍家,至惨也;而圣叹以不意得之,大奇!”并且一笑而受刑。像这样洒脱而透彻的话,恐怕也只有他这样的奇才,才能脱口而出了。 金之俊: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代万历进士,官至兵部侍郎。降清后曾建议清廷编置牌甲,以巩固统治,后累官至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太傅。 金德辉:江苏省苏州人,清代著名昆曲演员。曾邀集江南各地昆曲名演员成立集秀班,享誉一时。其擅演《牡丹亭·寻梦》等剧。 金仲山:浙江省桐乡人,著名新闻工作者、国际问题专家。曾参与创办《世界知识》、《大众生活》等报刊,积极参加**救亡斗争。建国后,从事新闻工作,后任上海副市长等职。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彭城郡:西汉地节元年改楚国为彭城郡。东汉章和二年改为彭城国,治所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南朝宋改为郡。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三国辖区改为京兆郡。 2、堂号 丽泽堂:宋朝的时候金履祥最长濂洛之学,皇帝召他任国史馆编修,没到任就死了。他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所以称“丽泽堂”。 此外,金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以:“彭城堂”、“京兆堂”、“鸿文堂”、“怀德堂”、“追远堂”、“世耕堂”等为其堂号名的。五、宗族特征 1、金字意延坚韧不拔、真金不怕火炼,这也正是世代金姓追求的高尚品质。 2、金姓多改姓及少数民族同化而来,充分体现了中华大一统的历史必然性。 3、金姓名人荟萃,尤以明清二朝为最。 4、金姓字行排序严谨,字意韵长。如清代金润祥所修《金氏家谱》,内有山东金姓一支字行为:“尚祖承宗,安学绪业,宝家润华。”============================================================【金姓宗祠通用对联】〖金姓宗祠四言通用联〗源自少昊;望出彭城。——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金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仁山理学;翁叔勋员。——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元代学者金履祥,字吉夫,号次农,学者称仁山先生,兰溪人。曾在严陵钓台书院教学,后专心著述,晚年又曾在丽泽书院讲学。撰《尚书表注》,对《尚书》中的一些篇章表示怀疑;又撰《论语集注考证》,对未熹的《集注》加以核实补充;另著有《孟子集注考证》、《仁山文集》等。下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磾,字翁叔,匈奴休屠王的太子。武帝时跟从昆邪王归附汉朝,历官马监、侍中。昭帝即位,他与霍光、桑弘羊等人同受遗诏辅政,因揭发莽何罗谋反有功,封秺侯。麞侯世爵;仁山隐君。——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磾。下联典指元代学者金履祥。绩垂秀水;学宗仁山。——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金学坚,秀水人,贫而能守,不为豪势所屈。下联典指元·金履祥,一代名儒,学者称“仁山先生”。醉乡作记;庐墓生光。——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是孙典指北宋乐平人金极,字克中,绍圣年间进士,官分宜宰,曾上书请求斩“六贼”之首的奸相蔡京。后自号市隐,筑庐名“醉乡”,并作《醉乡记》。下联典指南宋兰溪人金景文,字唐佐,双亲去世后,他在墓帝筑庐守孝,夜里见五彩天光照射墓上,人们以为是他的孝感所致。咸淳年间,被祀于三贤祠。勋名翁叔;理学仁山。——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蝉(前134-前86),字翁叔。与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政有功。下联典指宋末学者金履祥(1232-1303),字吉父,元兰溪(今属浙江)人。学者称其为仁山先生。他学以朱熹为宗,一生穷究义理,致力著述,为一代名儒。秺侯世爵;仁山隐居。——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金日磾封为秺侯,子赏袭爵。下联典指元金履祥,宋末以史馆编修召,未及用而宋亡,隐居仁山不仕。彭城世泽;少昊家声。——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金氏为省昊金天氏之后。-----------------------------------------------------------------〖金姓宗祠五言通用联〗万花烘锦绣;七叶耀簪缨。——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西汉金日磾。寿门多国宝;若采有才名。——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兼诗人金农(1687-1763),字寿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善诗文,精鉴别金石、书画。工隶书。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50岁开始学画,造意新奇,其作品为国宝。为“扬州八怪”之一。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吴县人。喜批书,有才名。有诗选。-----------------------------------------------------------------〖金姓宗祠六言通用联〗汉室忠勋素著;义门孝友流芳。——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大臣金日蝉(前134-前86),字翁叔。与霍光、桑弘羊一起受遗诏辅政有功。下联典指宋代孝廉金彦,邵阳人。力学善属文。好施与,淳孝友,郡人号“义门金氏”。后奉诏举孝廉,为天下第一。王母曾称西母;女仙亦号金仙。——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王母”,即西王母。下联典指睿宗二女出家,一封为金仙公主。-----------------------------------------------------------------〖金姓宗祠七言通用联〗身行百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清·何廉昉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何廉昉赠金粟香联。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天上碧纱笼。——金龙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画家兼诗人金龙自题联。-----------------------------------------------------------------〖金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雨入花心,自成甘苦;水归器内,各现方圆。——金圣叹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叹自题联。玉册载勋,武毅功名为烈;银章受卷,文靖温裕有容。——佚名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初都督佥事金朝兴,巢人。沉勇有智略,所至以偏师取胜,功出诸将上。谥武毅。下联典指明代建文进士金幼孜,名善。新淦人。永乐初累迁谕兼侍讲。从幸北京,帝北征,所过山川要害,辄命记之,有旨属起草,据鞍立就。宣德时卒,谥文靖。德业文章,百善之端惟孝;风霜雨露,四时之感在心。——郑三俊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至县金家村金氏宗祠联。支分雷水、宅卜松山,三十年谱牒重新,切毋忘祖德宗功,缔造一番基础;姓锡彭城、声传江夏,六七面规章依旧,须辨别左昭右穆,发明万代渊源。——金绍宪撰金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望江县松树山东祠岭村金氏宗祠联。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纪姓氏来源谁知道
    • 2024-06-18 02:24:45
    • 提问者: 未知
    一、姓氏源流 jǐ)姓源出: 1、出自姜姓。据《姓纂》,《通志.氏族略-以氏》所载,西周初年,追念先圣先王的功德,封炎帝的一个后代于纪(在今山东i省寿光县东南),建立了纪国,春秋时,纪国被齐国所灭,纪国王族子孙就以国名为姓,世代相传姓纪。 2、1、上古有纪族,伏羲氏之臣有纪侗,即其族。舜未为帝时,有师名纪后,也是古纪族后人。 二、迁徙分布 纪在**未列入前一百大姓,但是在**是第七十一大姓。纪姓是...
  • 姓氏靳的由来
    • 2024-06-18 13:57:20
    • 提问者: 未知
    靳姓  一、姓氏源流  靳(jìn)姓原出有二:  1、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战国时候,楚国有个大夫叫作“尚”,为人随和,很得楚怀王和王后的宠爱。后来尚被分封到靳(今湖南省宋乡县一带),采食于靳水,称为靳尚。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又是楚怀王的亲戚,很有贤能,受到靳尚的妒忌。后来靳尚死后,他的后代以封地作为姓氏,称作靳姓氏,世代相传。在古代,靳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西。  2、五胡十六国时,匈奴族有靳...
  • 沈姓的姓氏名望
    • 2024-06-18 13:32:22
    • 提问者: 未知
    展开全部《**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沈姓历代名人466名,占总名人数的1.0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十七位;沈姓的著名文学家**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68%,排在并列第十位;沈姓的著名医学家**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65%,排在第十四位;沈姓的著名美术家**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13%,排在第十位。沈姓出名...
  • 有谁知道“南”姓的家谱?还有姓氏的来源?
    • 2024-06-18 19:45:42
    • 提问者: 未知
    起源山西姓氏介绍(二十六)----南姓 按姓氏人口统计,南姓居全129位,共有20024人。南姓以地名为姓者,出自春秋时晋国。晋国有高士,隐居南乡,其后裔遂以南为姓,是为南姓。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为姓者;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在周初时为大夫,此为南姓主源;春秋时卫国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
  • 谁能告诉我姓氏乔的来历和历史?详细!!!
    • 2024-06-18 08:52:14
    • 提问者: 未知
    乔姓出自姬姓,为桥姓所改,是一个以山命名的姓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子孙中有留在...
  • 百家姓中的两个姓氏出了上百位皇帝,是哪个姓氏?
    • 2024-06-18 12:17:47
    • 提问者: 未知
    公元23年赵敬肃王曾孙刘林诈称算命先生王郎是汉成帝刘鳌之子刘子舆,拥立为帝,建都邯郸。黄河以北地区多闻风归顺。次年(公元24年),...东汉初年安定三水(今宁夏同心东)人。...
  • **那么多姓氏,哪个姓氏多名人最多?
    • 2024-06-18 09:32:00
    • 提问者: 未知
    答主姓杨,关于我杨氏起源。看了下面那些高赞的回答,我也是心有动容呀,其实在小学期间我就想过姓我这个姓的名人有多少个了,还在本子上面写过。我的姓因为是比较常见的“杨”,今天就给大家列举一下,我杨家有多少名人吧。 杨氏之子,小学学的课文应该大家都知道把,就是那个很聪明的小子。 杨万里,就是那一个每一个人都会误会“爱情柔”了,现在想象小时候真是可爱。 隋文帝,杨坚的评论可是与...
  • “李”这个姓氏为什么经久不衰?
    • 2024-06-18 08:54:02
    • 提问者: 未知
    李姓在历史变迁长河中,滋生繁洐,人材辈出,及临近代,遍及海内外,人口众多,已为氏族大姓。身为李氏门人...文利wenli 陕西海潮实业经理 文化领域创作者 06-26 09:42 关注 ...
  • 姓氏刘的由来
    • 2024-06-18 14:22:57
    • 提问者: 未知
    姓氏刘的由来:据史记《汉书》、《通志·氏族略》和《**姓氏》所载,刘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1、最早的一支来源于祁姓,是帝尧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河南鲁山。祁姓之刘有同出一源的两支:一支直接出自刘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刘累后裔士会,形成于春秋...
  • "贠"这个姓氏的由来
    • 2024-06-18 23:04:09
    • 提问者: 未知
    源自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员”。更早的源头可追溯至芈姓。贠氏的姓源为:舜→尧→帝喾→颛顼→芈→熊→楚→伍→贠(员)。据许多学者的考证:“贠”和“员”本是同一个字,写法不同,异字多音,当作姓氏是由伍子胥伍贠(员)而来。“员”字在简化字之前一直写作“貟”,贠...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