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李鸿章弟弟

?请叫我小半仙 2024-12-23 08:21:31
最佳回答
李鸿章出合肥县东乡。李鸿章在中排行,大哥李瀚章(1821年—1899年),后来也总督;三弟李鹤章、四弟李蕴章、五弟李凤章、六弟李昭庆 李鸿章的大哥李瀚章,生于1821年,大鸿章2岁,小曾国藩10岁。他在1849年先是弄了个拔贡,也就是从秀才中选出了优等生,后来因他父亲介绍到了北京,成了曾国藩的弟子。1851年李瀚章被分配到了湖南,在永定县当县官。如果没有大的变故,他或许就这样从基层做起,机遇好了就能一步步往上爬行,最终能弄个什么官位,那也很难说。但是,风云突变的时局打乱了正常的秩序,太平天**动的兴起,不但让他的老师曾国藩改变了人生的足迹,也让这位湖南小县官的工作有了意想不到的变化。曾国藩回到老家训练湘军后,就将李瀚章叫到身边,让他当上了湘军后勤总管。 李瀚章在学问与官位上虽无法与其二弟鸿章相比,可他的经济头脑却很厉害,特别会“抓钱”管钱,是个非常出色的管家。他在湘军内,依靠曾老师的关照与支持,积极活络地周旋于那些武人粗人之中,以扎实的工作作风,把个后勤部管理得滴水不漏。同时他还主动出击去筹措资金,为湘军提供军费支持。他知道军粮军饷就是**的生命,就是胜利的保障。为了替湘军筹集军饷,他在江西主持报销局,到广东兴办厘卡收税,都颇有成效,大大地充实了曾国藩的“钱袋”。曾国藩一再表扬他的忠诚,不时以把他的优秀表现专折上奏朝廷。 由于李瀚章为湘军立下汗马功劳,更由于他的老师的经常表扬与上奏清廷,为他说好话,所以这小子的官运也就自然不错,后为他一直截了当升到广东按察使、广东布政使、湖南巡抚、浙江巡抚、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的位置上,成为当时清王朝地方上一个重要大员,一时间可与他的弟弟鸿章相提并论。 李瀚章的经济细胞源远流长,他的后代中出了几个善于办实业的好手。别的不说,单是清末民初**最大的两家银行-——**银行和交通银行,就都是他的后代创办的。交通银行的第一任**是他的二儿子李经楚,**银行的第一任**是他的外孙孙多森(李瀚章二女儿的二儿子)。一家人占据了**两家最大的银行的首把交椅,也这在是牛的不轻。 李家老三李鹤章书读得不怎么样,没有什么大功名,但他也参加过**太平天国的战争,也在湘军和后来的淮军中统兵打过仗,也为朝廷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战后别人都**得赏,都升了官发了财,可他却只当了一个管粮食的小官,这让他很生气,他一怒之下跑回了老家,开始搞起了经营,做起了买卖,赚了不少钱,开始又搞起了房地产,盖了许多的房子,还开了盐业与茶叶的当铺。有了钱之后,李鹤章又造了一个拥有400多个房间的“李家楼”,还在合肥建了五进的豪宅,在安徽省的许多地方都有他的仓房与典当行。不过他不是一个扣门的人,发财之后的李鹤章为家乡做了不少好事,又是办学堂,又是建庙宇,还出资修府志。 李鹤章自己尽管在官场上没有 弄个道道来,但他的二儿子他李经羲后来官至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也算是给他露了脸。 老四李蕴章因为有眼疾,除了在他大哥的衙门里短期做过事外,基本上是在安庆全力以赴置办家业,是个安庆城里的大财主。此人眼虽不明,心却雪亮。据说他能两只手同时打算盘,要是造房子,只要背着手绕着地基走一圈,就能算出需要多少材料,需要多少工时了;要是买地,他只要到地边走一走,就能闻出地里的“地气”,知道那地出不出粮食。他先是开了一家盐号,那时经营盐业可不是一般人能干得到的,那需要官府有人才行,这一点对他不成问题,谁让他的两个哥哥都是朝廷的大官呢?后来又开了当铺、钱庄,也搞起了房地产。他买下了太平天国时期的英王府,也就是曾国藩收复安庆后的两江总督衙门,还买了遍布全城的几十处房子,其家业之大,即使其二哥李鸿章也望尘莫及。 老五李凤章对**和军事没有兴趣,早年曾在曾国藩手下干过后勤,此后全部精力都放在做买卖上,也是个“闷声发大财”的人,据说拥有了大半个芜湖,在李氏兄弟中算是首富。至于他如何成为首富?占了什么便宜有什么经营诀窍?却一直无人识得庐山真面目。另外,这李凤章虽是买卖人,但书法很不错,我曾看到一几张他的字却有一种另类的风骨,当代的范曾书法中有李凤章的味道。可能因他的家世与影响,加上他做了不少善事,他无意于官场,官府却找他上门,不时给个这个职务那个位置,都是些荣誉性质的。比如,1892年诰授光禄大夫,1894年赠荣禄大夫。 有钱之后的李凤章与他的三哥李鹤章一样,也做了不少公益事情,他退居芜湖后,时时博施广济,1876年庐郡发生饥荒,他先后购谷五千石,分给族戚邻里,以赈灾荒,三次灾凤章均如前赈济。1888年庐州旱荒甚大,凤章倡捐白米五千石归官赈济,捐米二千石分给族戚,筹谷万余石平粜各乡镇。就是1899年山东黄河堤决,他闻知后也捐万金助赈。 三 李文安最小的儿子,也就是老六名叫李昭庆,为什么其他五位哥哥最后一字都是“章”,而独他没有呢?别人都是讲究辈的人,他怎么就乱了呢?这一点我还没有看到解释,但我想肯定是有原因的,否则读书人李文安不会这样随意给儿子弄个名字。《庐州府志》一书上说李昭庆:“少通经史,博学能文,持躬端正,文章得雄直气。”由此可证,这老六也是个极聪明极有学问的人。他父亲对这个小儿子很是器重,也很是喜爱,曾写诗夸他:“小时诚了了,长大岂不佳?”对他寄予厚望。 可是人的命运往往并不是自己一人能控制的,他后来的命运的确不佳,仗打了不少,苦吃了不少,但官没当上最后命也丢了。其父去世的时候他刚20岁,天下正大乱,他的大哥、二哥、三哥或办团练,或在外当官,他就在家侍奉**。不久庐州府被太平军荡平,他的家乡被洗劫,他们兄弟只好陪着**逃往江西,投靠在曾国藩幕府中的大哥李瀚章,从此兄弟几个都先后聚集在老曾的麾下。 1862年夏天,李瀚章奉命去广东办理厘金的时候,也正是李鸿章率领淮军初抵上海,实施“以沪平吴”战略的时候。 李瀚章原计划是带着小弟一同前往广东的,他们先一起到了上海,准备从上海乘船去广州。这时瀚章鸿章与昭庆三兄弟在上海碰了面,哥仨商量对策,老大主张小弟弟随他南下,可老二要求小弟留在上海,跟随他,为他做事,因为他眼下正需要得力干将。就这样,李昭庆没有走,他成为他二哥淮军中的一员战将。不久他又奉二哥之命前往老家安徽招兵。在湘军攻打天京之战时,他负责专防守无为州城。后来在与江浙一带的太平军交战中,守常熟,打嘉兴,他都参与了前线的指挥作战;战事稍停,他也跟三李鹤章一样,得不到特别的奖赏。因为李鸿章为了避嫌,不便为自己的弟弟请赏,宁可奖励别人。这样李昭庆劳而无功,力气都白费了,自也是对二哥有一肚子的气。 打完太平军,北方又起了捻军,曾国藩先去**,结果失利,之后朝廷又派李鸿章的淮军前往。李昭庆在曾国藩与他二哥去**捻军时都是先锋官,他在战场上又立下不少战功,成为独挡一方的猛将。这期间,他已有了独立编制的武毅军和马队共万把人,整天奔驰在湖北、安徽、山东、河南广大的区域内,与捻军往返周旋,不得休息。每次鏖战,李昭庆“匹马斫阵,所向无前,虽盛暑寒冬,与士卒同劳苦”,也许就在那时已落下了病根。很不巧的是,那捻军首赖文光原先已是李昭庆的瓮中之鳖,可是在追赶了数百里后,赖文光跑到了扬州,却被留守扬州的吴毓兰部活捉了,功劳就是人家的了,到头来仍是“事不奏功”。年年辛苦不少,战后**,只得了一个记名盐运使,而且并无实授,只是个空衔而已,他当然闷闷不乐,向二哥坚决要求回家去,弄得二哥毫无办法,只好随他而去。 1872年5月,李昭庆有事到京城去,可病情发作,**不止。已是直隶总督的李鸿章得知情况后马上将其小弟接到天津,并找来名医为其治疗,但数月之后,仍“咳嗽日夜不绝声,先痰后血,血尽则痰,浓晦胶粘,医谓肺肾两经先绝”,最后因吐痰不出,手足俱动,哽咽气绝,年方38岁。据说他去世前还在生二哥的气,李鸿章去看他,他把头转到床里面去,不高兴理他。 不过民间对李昭庆之死却另有说法:说李昭庆因为长得身高马大,一表人才,非常英俊,到北京后进宫获慈禧召见,被留在宫中宴游数日,有人认为他得到“老佛爷”的宠幸,由此引起满朝文武背后议论纷。曾国藩得知此事后就责问李鸿章,而李鸿章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就害死了他的小弟。但是这件事显然不值推敲——曾国藩于1872年3月去在南京去世了,而李昭庆进京是在同年的5月,一个死去的人怎么会责问李鸿章呢?或许是民间出于对“弱者”李昭庆的同情,因为他没有沾他二哥多少光。在李家六兄弟中,老大老二都当大官,老三老四老五都发大财,而唯老六,相比之下却差了许多,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 但李昭庆的后代却很兴旺,他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因为他二哥直到40岁还没有儿子,故他的大儿子李经方过继给李鸿章当儿子,后来成为外交官,并跟随李鸿章到了日本,参与《马关条约》的签订。另一个儿子过继给李凤章。四个女儿都嫁得很风光,婆家都是有钱有势的主。 四 大致说完那些兄弟之后,还是要回过头来重点说说李鸿章,他不但是他们李家的主角,也是**晚清时代的主角。 李鸿章的一生可谓丰富多采,既顺畅又坎坷,既得到了很高的地位很大的荣誉,又受到了很大很多的非议,在以往数十年的教科书中,他基本是一个被否定被批判的反面人物。在我学历史和我教历史的日子里,一提到李鸿章,人们马上把他同**贼、刽子手、甚至是大汉奸等名称划等号。最近几年,在思想解放的过程中,人们越来越理性地看待历史上的事件与人物,对包括曾国藩与李鸿章这样的所谓“反面人物”,也有了新的客观的评价,那种一味谩骂式的说法基本不见了,代之更多的则是清醒的公正的看法。 当下的**人从上到下都在说“梦”,说**梦,说**的梦与个人的梦,在我看来,李鸿章一生就在做着一个大梦,那个梦就是强国之梦。这个梦在他的晚年,特别是通过与外国打交道渐多之后,变得愈来愈强烈。只有理解了他的梦,或者说在他的这个大梦有前提下,才可真正去理解他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才可以看到他的苦心、努力、挣扎、无奈与无助。舍此之外,都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李鸿章的人生历程可以分那几个阶段: 从老家到北京读书交友、特别是拜曾国藩为师应为第一阶段。 这时候他心智早已成熟,在家乡苦读了很多书,加之他天资甚高、悟性又好,故到了京城之后又得名师指点,他如鱼得水,进步神速。后来他在一首组诗《入都》中曾有两句概述了那时的经历或收获:“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有他老爹的引导推介,尤其是有他曾老师那杆大旗在树着,他以其天生之灵活与聪明,自然是结交了云集于北京的许多名人要人,这一点他的确是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京师有道人”,当然首指曾国藩了,这位“有道人”早就入了他父亲李文安的法眼,心下明白曾氏是雄才大略,将来并非池中之物,必有大的作为,跟上这位湖南来的老曾,就肯定有了保障。 当年,李文安带着李鸿章去拜见曾国藩,让曾对其儿子进行教诲和照顾时,曾国藩正患肺病,暂居城南报国寺养病,闲暇之余常与经学家刘传莹等坐而论道。这座又名慈仁寺的著名寺院,曾是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的栖居所,住在这里,曾国藩有意感觉一下顾炎武曾经的气场。曾国藩一直有着大儒之风,面对内忧外患,他常常以顾亭林自喻。曾国藩毕生所考虑的,是在乱世之中,在西方文化与科技的强烈冲击下,如何推动有着千年历史的儒学向前发展。后来,他在桐城派姚鼐所提义理、辞章、考据三条传统的治学标准外,旗帜鲜明地增加了“经济”一学,亦即经世致用之学一条。而这些精深的义理与教悔,特别是曾国藩身上不怒自威的气度,都深深感染着年轻的李鸿章。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正因为曾氏的教导与影响,才让李鸿章迅速成长起来。 李鸿章的人生第二阶段应在他参与曾国藩**太平天**动期间。如果说在京城跟随曾氏读书,听他讲话,那还只是感受到理论与书本上的东西的话,那么到了战争中他则在具体的实际中不断磨练,他由原来的自负狂妄或急躁而渐渐变得沉稳冷静起来。曾氏与他都是读书人,可人生跟他们开了一个玩笑,时局逼着他们以书生之身投入到残暴的战争之中。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从失败中重新站起来,再总结再战斗,以百折不挠之精神去完成一种历史的使命,这是曾氏的责任,也是他的责任。作为秘书兼高级幕僚的李鸿章,并不是一味听从老师的安排,他起初的性格决定了他有话就说,不管是什么人,他都敢于直言不讳。湘军高层多为湖南人,而他一个安徽人在里面,多多少少是受着一点排挤的,曾国藩不说什么,可他手下的一些人对李氏还是多有不满。 李鸿章当时最怕面对的一个人就是左宗棠了。左宗棠为人狂傲,天分极高,目中无人。在曾国藩幕府中目空一切,称呼他人从来都是直呼其名,即使是对曾国藩,也以曾氏的大号“涤生”称呼。有一次,曾国藩与左宗棠在一起玩一种文字游戏,将各人的姓名列入诗中,自得其乐。曾国藩先出上联:“季子自鸣高,与吾意见常相左”,巧妙地将“左季高”三字嵌入联中。谁想左宗棠马上对出的下联却是:“藩臣身许国,问君经济有何曾?”左宗棠是直接将“曾国藩”大名三字纳入了。以字相称,本是尊敬,而左宗棠却直呼其名,就有点不恭了。因为是游戏,曾国藩也不好说什么。左宗棠对曾国藩尚且如此,而对新来的后生李鸿章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局面中,肯定会受很多窝囊气。或许两人的的梁子就是这个时候结下的,在后来的日子里,两人虽都是朝中重臣,可意见总是和,你说海防重要,我说边疆更重要。曾氏去世后,左带兵收复了**,一时间声望高于李。 李鸿章对左法宗棠有几分惧意,因他年岁比自己大,学问厉害,反应特快,与他争斗得不到半点好处,可对湘军的其他人,年轻力盛的李鸿章却并不买帐。有一次,曾氏主持会议之余,一群幕僚在一起吃饭闲聊,话题转到安徽人身上。曾国藩手下的一员大将彭玉麟因为其父亲早年在合肥一带做过小吏,期间颇不得志,所以吃饭进就带头说安徽人的不好之处,跟随的一帮湖南人在言语之中对安徽人有些讥笑的成分。李鸿章虽奋力辩白,但孤掌难鸣,一直处于劣势。他忍无可忍,恼羞成怒,竟然动了粗,一拳打向彭玉麟。彭玉麟也忍不住还击,两人搂在一起,直到摔在地上,还是你一拳我一拳。大家拼命拉架,才没有引起大事端。 尽管湘军中的一些人对李鸿章这个安徽人有那么一点地域是的排挤,但他的才干得到了包括曾国藩在内的湘军将领的一致公认,无论是奏稿还是批示,他都写得条理清晰,严丝合缝,让曾国藩省了不少心。不仅如此,李鸿章还弥补了曾国藩的很多不足。曾氏生性“懦缓”,沉稳厚重,而李的作风则明快果断,反应快捷,每有大计,往往得李在旁数言而决。李鸿章在此期间为曾国藩出了不少好主意,其中最有名的是曾国藩几次战败后,给朝廷上了一封奏折,给自己请罪,说自己“屡战屡败”。写完之后,交给李鸿章看,李鸿章改“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结果,朝廷不仅没有怪罪曾国藩,而且还大大地表彰了曾国藩一番。曾国藩曾经考虑将湘**移到四川,以避开太平军锋芒。李鸿章就不赞成,李鸿章在分析形势之后,主张曾国藩坚守长江一带,决不退却,耗去太平军锐气之后,给予打击。从后来的情况看,李鸿章的这些谋略都堪称正确。曾国藩感叹李鸿章有过人之处:“将来建树非凡,或青出于蓝,亦未可知。” 所以,这一阶段,李鸿章也算是为他的老师出了大力立了大功,他自己也从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练与提高,为他以后独立担当大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应是他独立担当淮军及在洋务运动的表现,这一时期是他更为成熟与眼界更为开阔的时期,也是他与其曾老师并驾齐驱、甚至在对外认识上超过其老师的阶段。 有了在湘军的历练,李鸿章的各方面都得提以提升,他知道如何带兵打仗了,也懂得如何去驾驭和管理**了,所以他训练了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基本组成人员都是以安徽人为主,他着力培养了一批来自家乡的骨干,如后来赫赫有名的刘铭传与丁汝昌等都是他的得力干将,也都是在**近代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在参与**太平天国的后期,他在上海就开始与洋人接触,领教了洋枪洋炮的威力,自此他对西方的船坚炮利有了真实的感受,并从此坚信**也只有走那条道路才是唯一的同出路,他崇尚洋物,并不满足于简单的购买,他还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开办近代的军工企业,生产出全新**物资来。为此,他开办了影响巨大的江南制造局,同时也在其他地方兴办了许多近代厂矿。在接受欧风美雨熏陶的时候, 他固然的思想的深处格守着**的传统文化,或者以其为主导,但他并不像张之洞那样过份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比其他清廷的官员更有开放的意识与主动向往西方的倾向,这一点也是他区别于其他官员的重要方面。在1872年曾国藩去世之后,李鸿章就是公认的汉人在朝中的代表性人物,人们多以李忠堂称之。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他人生的后期,他走出国门,眼界进一步开阔,但在国内他又不得承担着收拾残局的重任。他欲有所为而又无能为力,他在努力挽救大清将要灭亡的命运,他想做一个中兴之功臣,但他的一切努力都成为徒劳的挣扎,最后自己弄了个身败名裂。在这一时期,他在与洋人打交道日渐增多之后,骨子里自觉不自觉地就有些惧怕洋人,所以在中法战争中,在****取得胜利之际,他却急令停战签约,导致**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他一手创建的北洋水师,本是亚洲最强的海军,拥有世界上先进的舰队,可一场甲午战争,堂堂的大**竟败在了**的手中,他又不得不去赴东洋与人家谈判。面对屈辱的条约,他也曾抵抗过不满过,也想拒签,但伊滕博文制造了一场枪击事件却让他魂不守舍,彻底失去了退路,加之混蛋**的朝廷的意思,所以他只好在那条约上签了字,由此他也被看成是**的罪人,他的声望一落千丈,回到国内他一度曾不敢出门。紧接着八国联军来了,那个更加屈辱的《辛丑条约》还是由他来签字,这时他离去世已经没有多少时日了。至此,他的人生也该划上一个句号。 五 但是,也就是在生命的最后几年,“老佛爷”念他对大清有功,特批准他出去散散心,顺便考察一下西方列强的情况,这样他有机会出访欧美许多**,他是西方人在他们本土看到的最大的一位**官员。从1896年3月28**乘船离开上海,到同年10月3日回到天津,他在历时190天里,经过四大洲,横渡三大洋,水陆行程达九万里,出访了包括俄罗斯、德国、荷兰、法国、英国、比利时、英国、美国、加拿大八个**。他的到来也曾引起过那些**的一时轰动,包括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美国**格利夫兰、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等要人都会见过他,都举行过隆重的仪式给予他热烈的欢迎。俄罗斯的**大臣维特曾回忆说:李鸿章是“卓越的**家。 他与已退职的前德国宰相俾斯麦的谈话,最能透视出他内心的世界。他问俾:“怎样才能在**进行改革?”俾说:对**的情况我不了解,我不敢断言。李又说:在我们那里,****都有给我制造困难、制造障碍的,我不知怎么办?俾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完全站在你的这一方,有许多事情你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你就无能为力了。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在这个对话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内心的纠结,他是想改革的,可又深知有人会反对他。俾斯麦的告诫也可看出同在**体制下生存的人,不管他多么的英明,都难挣脱那体制的局限。李鸿章何曾有过反朝廷的想法?他不会那样做,也不敢那样做,他的曾老师没有这样做过,他岂可这样呢?况且,在他的晚年,早就不复当年曾氏打下天京后的势力与威望了。他想在体制内进行改革,但不可能突破体制的束缚。 李鸿章考察欧美八大**,亲眼看到了人家的强大,看到了人家的富国强兵,可他看到了人家的**与自由的制度了吗?他感受到了天赋**的思想了吗?我看这一点,他或许有些感受,但又不能说出。他在考察期间,也曾发表过演讲,在一次演讲中,他大声呼吁:“五洲列国,变法者兴,因循者殆!”所以,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他回国后正赶上轰轰烈烈的维新变法,他也曾慨然以“维新同志”自许。变法失败后,清**下令追杀康梁余党,那时他正任两广总督,他却敢说“我决不做刀斧手”的硬气话,这也实在是难能可贵,至少表明他骨子里是同情维新志士的,与保守的僵死的满清王朝的一些官员相比,他还是清醒的。 李鸿章兄弟与曾国藩兄弟有点相似之处,哥弟兄都多,也是有的当大官,有的发大财,基本上都弄了个功名,都在乡里有了脸面,都在**晚清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家是靠曾国藩这杆大旗,李家是靠李鸿章这杆大旗,一个在家中是老大,一个在家中列老二。他们都荣极一时,延及后代。但就家教的严正与厚重来看,曾家强过李家。曾氏独家的家训,不仅智惠及其后人,也结**社会的读书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曾家后人中多出官员与学者专家,李家后人中搞实业与金融者为多,这也看出曾国藩与李鸿章本人的不同之处。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李鸿章为清朝忙碌一生,为什么死后还被人骂?
    • 2024-12-23 22:32:46
    • 提问者: 未知
    2.以轮船招商局为起始,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李鸿章先后创办了河北磁州煤铁矿、江西兴国煤矿、湖北广济煤矿、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11、1901年9月八国联军《辛丑条约》。...
  • 晚清四大重臣
    • 2024-12-23 13:58:40
    • 提问者: 未知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主要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6364、张之洞。1、曾国藩 太平天**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
  • 晚清名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谁对**贡献大?
    • 2024-12-23 08:25:22
    • 提问者: 未知
    对**对民族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只不过,贡献这种东西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无法量化,也无法被分解成具体的指标体系,没有办法...行胜于言,说的少做得多,而且执行力超强。...
  • 同为晚清重臣,张之洞与李鸿章为何老死不相往来?
    • 2024-12-23 12:21:35
    • 提问者: 未知
    李鸿章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李鸿章建立了**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因其尽忠辅清,才干了得而闻名。李鸿章曾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皇家维多利亚勋章。曾经代表清**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
  • 我弟弟因网上**
    • 2024-12-23 15:34:39
    • 提问者: 未知
    要求借款人提供担保,以保障贷款债权实现的法律行为,贷款担保一般需要考察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抵押资产情况、纳税...今年以来,在扩大试点的号召下,**公司如...
  • 如何评价晚清人物李鸿章?
    • 2024-12-23 20:41:52
    • 提问者: 未知
    当记者问到对华投资时,李鸿章认为,在华投资是双方互利的事,并表示清**非常欢迎任何资本前来投资,建立当代工业...他同时说:“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我们自己控制。...
  • 如何正确评价李鸿章?
    • 2024-12-23 11:43:40
    • 提问者: 未知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作为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鸿章的一生,是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
  • 李建成是太子,有父皇李渊和弟弟李元吉还有魏征等大臣的支持,为什么还会败给李世民?
    • 2024-12-23 00:50:45
    • 提问者: 未知
    唐初的历史总是会让后人津津乐道,其中李渊、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父子四**力纷争更是让后世唏嘘不已,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杀兄囚父,夺取了皇位。但这结果与其说是李建成败给了李世民,不如说是李世民的惊天豪赌赌赢了这一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对比分析一下这两兄弟的实力就知道了: 皇位之争,李建成先天优势巨大,几乎是必赢之局。 首先,李建成是**太子,皇储之位。也就是说,李建成...
  • 李嘉诚有多少同胞兄弟
    • 2024-12-23 12:58:27
    • 提问者: 未知
    李嘉诚的兄弟姐妹有:弟弟李嘉昭(已故)、妹妹李素华(已婚)。李嘉诚父亲:李云经,母亲:庄碧琴。
  • 亲弟弟欠钱不还
    • 2024-12-23 05:30:15
    • 提问者: 未知
    即使是亲弟弟 也需要还钱的,这笔钱是你个人辛苦的血汗钱,可以先和你弟弟商量,他是否有经济还你的钱,如果有可以分为分期还或是一次还,再不用感情来还,要是没有经济还你,需要讲你们兄弟之间的感情,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父母在世,询问一下他们的意见也是非常不错的。亲兄弟明算帐和手足之情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