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年倪光南能掌控联想,那今天的**芯会是怎样?

拓啊拓啊拓 2024-06-07 04:03:56
最佳回答
谢谢您的问题。倪光南如果能掌控联想,联想技术研发一定会有所成绩,但是历史无法重演,更不要把芯片与个人联系。倪光南因理念差别离开联想。1994年,联想在何去何从上产生重大变化。柳传志和倪光南两大核心领导人物产生了思想分歧。倪光南认为技术与创新为先,柳传志认为生产与销售为先,这就是联想发展历史上著名的“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最终,倪光南离开联想作为结局,道不同不相与谋。直到今天,联想的精神深处还有当年“贸工技”的影子。联想对新品研发不感兴趣,认为半导体产业分工很细,采购高通、三星、英特尔等厂商芯片已经足够,不打算自主研发芯片。所以,联想本质还是下游企业、组装型企业,与倪光南的思想和主张,从根本上就不一样。所以,所谓的掌控都是表象,企业内涵和价值已经行同路人。联想发展史因倪光南离开而变。这里必须拉上华为比,因为两者都是科技公司。1984年,联想成立,前身是北京中科院计算所。1987年华为成立于深圳的破旧民房。与其对比,联想的出身十分高大上,而且在1995年前,联想“技工贸”领先于华为“贸工技”,华为的销售额只有联想的20%。倪光南离开后,华为的“技工贸”逐步追赶、很快胜出联想的“贸工技”。截至2018年,联想市值抵不上华为的1/50。假设历史没有意义。第一,联想以pc业务为主业,倪光南即使留下了,由于研发芯片需要大量的资源和长期的技术积累,以联想卖pc支撑研发,联想能否做出芯片是一个无解的问题。第二,联想成为今天组装厂,中间已经错过了很多技术转型的十字路口,不能说联想错误,联想也很“执着”,但倪光南即使留下了,以联想的气质与价值,未必会敏感于技术。第三,倪光南掌控联想的前提是与柳传志的思路一致。但是在柳传志心中,联想的目标是做大,而不是做强,这就是做技术和做企业之人的极端化差别。联想虽然收购ibm后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的pc厂商,技术创新却被华为长期碾压,但是杨元庆认为这没有什么问题,这是思路与理念的对抗。所以,倪光南掌控联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倪光南带领联想做强芯片更是“水中望月”。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