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抗战期间**为什么使用的都是德国装备?

曹__ 2024-06-26 14:14:51
最佳回答
一、魏玛共和国时代早期的中德关系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使德国从世界强国的位置上跌落下来,海外市场与殖民地被以英法为首的战胜国剥夺殆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于巴黎和会不顾**代表的强烈反对,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代表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共同不满,使德国积极谋求与**、美国等非凡尔赛和约**接近,试图重塑昔日的大国地位。1920年7月,德国前驻华总领事卜尔熙(von borch)作为**代表,来华与**谈判恢复外交关系、重建两国通商关系事宜。德国方面表示,尽管**未签署《凡尔赛和约》,德国仍将承认和约第128~134款中关于德国完全放弃前帝国在华特权的规定。1921年5月20日,中德两国正式签订《中德协约》,宣布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恢复友好和商务关系;德国放弃了在华领事裁判权,承认**的关税自主原则。 在**关系改善的推动下,中德经贸关系很快得到了相当的恢复和发展。到1925年,德国自**的进口达2.29亿马克,远远超过战前水平;出口为1.18亿马克,恢复到战前水平的90%,其中以**贸易最为兴盛。据**海关统计,仅1925年,德国船运来华的武器总价值就达1300万马克,超过全部外国武器进口值的一半以上,而这还不包括**和通过第三国转口的武器。德国公司也获得了一些兵工厂的建设合同,云南昆明兵工厂、沈阳化学兵工厂均是由德国人设计建立的。 1921年9月,德国拟在广州重开领事馆。副领事瓦格纳(wilhelm wagner)于9月25日对**作礼节性拜访,谈话中,**提出了与德国合作问题,希望能得到德国的承认和支持。尽管瓦格纳对**抱有好感,并对其联德思想十分感兴趣,但他认为:“从整体考虑,特别是考虑到同北京**的关系,对此我们要妥善处理。”卜尔熙亦认为,与**的南方政权只能保持非官方关系。对**在德国招募顾问和游说德国企业家等活动,德国也表示不会给予“官方支持”,以免引起“我们已经承认的北京**的误解”。 1921年~1924年间,**积极联德,三派代表赴德游说,并与前后三位德国驻广东领事反复交涉,却都收效甚微。德国官方一直未接受**的倡议,只是在非官方的框架内对其经济设想提供了有限的支持。尽管**的联德构想未获实现,但其这一主张却“为后来**领导下的**发展对德关系定下了基调,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二、20世纪30年代的中德关系 1925年2月28日,魏玛德国第一任**艾伯特因病去世。4月26日,兴登堡当选为魏玛共和国第二任**。1928年8月17日,魏玛德国宣布承认南京**。中德双方的关系亦从此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28年11月,德国陆军前上校马克斯·鲍尔(max bauer)率领一个由他组织的25人的顾问团来到南京,以私人身份受雇于****,协助**进行军事现代化建设。这个25人的顾问团包括10位负责军事训练的军官、6位军械后勤军官、4位警政专家和5位经济、市政管理、铁路管理、医疗、化工方面的专家,以“帮助**消灭各地军阀,把**变成德国的市场”。 从1928年鲍尔来华任职至1938年**德国撤回所有在华顾问为止,总共有135名德**事顾问受到官方的认可,被派往南京**任职,其中还不包括8名文职顾问和许多省级军事、技术专家。这些德**事顾问大多数是普鲁士帝**队以及后来的国防军参谋总部的军官,他们的在华活动与德国的经济、**领导集团利益紧密联系,在重新恢复德国自《凡尔赛和约》以后失去的在华经济和**影响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33年1月**上台以前,德国的对华政策还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因而当时军事顾问团的活动也没有完全同国防军或德国**的官方政策结合起来。第一任军事顾问鲍尔上校对于**的**现代化起了很大作用,在其建议下,南京**成立了一个教导队,辖有一个步兵队、一个重兵器队、一个炮兵队和一个通信队,装备德国兵器,并以德国顾问指导训练,是****中多兵种现代化部队的胚胎。教导队初建时为一个团,1930年扩为教导师,尔后又扩编为第八十七、第八十八、第三十六师,不仅武器,甚至连军乐队的鼓号都由德国提供,成为**嫡系部队的中坚力量。 鲍尔不仅在****现代化上做出贡献,还在德国钢铁和化学工业对华贸易的增长上起了重要作用。在鲍尔率领的顾问团中,经济与技术专家占据了核心地位。他在给**的“整理**陆军建议书”中就申明,**“必须先有完整的**工业、交通、电讯、邮政,甚至市政与卫生设施,缺乏任何一方,欲建现代化之**均将受其阻碍”。鲍尔利用自己的顾问身份,多次与在华的德国法本化学公司、史蒂夫斯道夫辛迪加等著名大公司的代表直接会谈,商讨拓展两国贸易问题,并使德国大垄断财团直接与**取得了联系。1929年3月,德国工业家协会**、法本公司总裁杜伊斯博格来华访问,同**进行会谈,表示德国工业界乐于同南京**直接打交道,共同发展两国贸易。在鲍尔的建议和陪同下,**派出了陈仪为首的**考察团,专赴德国考察**、军事及军工技术,并与克虏伯、西门子等大公司签订购买了价值近100万德国马克的武器和军需品的意向性合同。 1929年10月开始的经济危机在美国首先爆发。美国在战后将大量资金借给急需经济复兴而资金匮乏的欧洲各国,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债权国。为了应付经济危机,美国开始从欧洲抽回资金,由此使得欧洲的经济基础产生了动摇。欧洲的经济危机便于1931年5月率先在严重依赖美国资金的奥地利和德国爆发。在此之前,德奥曾拟建德奥关税同盟以共同应付经济危机,但遭到法国的坚决反对。5月11日,占奥地利银行业务近2/3的奥地利信贷银行宣告破产;7月13日,德国三大银行之一的达姆斯达特银行宣布倒闭,至8月5日,德国所有银行均关闭。德国国内工人运动迭起,魏玛政权摇摇欲坠,极端**力量纷纷登场,布吕宁**被通货膨胀、财政崩溃和大规模失业等社会问题搅得焦头烂额,此一时期德国的外交政策带有较为明显的“保守合作,低调参与”的色彩,在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也刻意地保持了中立态度。10月10日,德国外交次长毕楼(bernhard wilhelm von bülow)在日内瓦对德国驻国联公使莫提乌斯(gerhard von mutius)说:“德国对待满洲事变的态度原则上应该在华盛顿九国公约的框架内,应尽量少参与。” 从艾伯特**时代起,魏玛德国对中日一直采取的是等距离外交的政策,不愿开罪其中任何一方,以保证本国利益的最大化。尽管德国**小心翼翼地在九一八事变后的国际舆论中保持中立,甚至通过舆论将公众支持**的思想导向中立,1932年初,日本各大报纸还是猛烈抨击了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参加了**方面一二八抗战的军事行动,使得德国**不得不在外交上讨好日本。 1932年3月1日,由日本关东军扶植的伪**建立,日本驻德国大使小幡酉吉多次造访德国**,在不同场合提议建立两国在满洲的纪念馆及合作关系。德国方面表示接受提议,但又“绝不采取任何特别的主动”,很显然,德国不想因承认伪满问题而得罪**这个从经济上来说更为有利的亚洲伙伴。以1930年来说,德国与中日两国的贸易总额分别是3.475亿帝国马克和2.34亿帝国马克,德国的油脂工业几乎完全依赖**满洲里的大豆出口。9月14日,小幡酉吉又向德国外长牛赖特(konstantin freiherr von neurath)提交了一份关于请求德国承认伪满的备忘录,牛赖特推说要经**商议才能答复,但此事随着巴本内阁的倒台而不了了之。 1933年1月,兴登堡**任命**为**,巴本为副**组成新内阁。随着**的上台,德国的内政外交亦有了新的变化。在自传式的作品《**》中,**提出要为亚利安民族争取“生存空间”、土地、资源,德国必须向外扩张,而扩张的手段就是对外战争。无疑,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的无战略构想的消耗战对德国是相当不利的,**设计了一种新的不同类型的战争——闪电战争。这种战争需要做两件事:迅速重整军备和把潜在的敌国一一孤立起来,利用暂时的军事优势来进行一场短期的对敌各个击破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将扩大德国的人口和工业基地,使德**队取得有用的经验,并把潜在的敌国吓唬住,从而加强德国,以便进行下一场这样的战争。 在**的战略构想中,**和日本均占有一席之地。**作为德国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原料供给者,是德国许多重要战略资源诸如钨、锑、锰、铅、大豆、棉花的来源,也是德国工业产品的重要市场,同时德国可以从对华贸易中得到其缺乏的大量外汇。而日本则是德国借以牵制**势力、吸引英国在远东注意力的重要**,德日双方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共同不满使得日本成为德国一个潜在的盟友。另外,**的外交重心主要放在欧洲,只要中日两国保持和平关系,德国与这两国的关系就不构成难题。因而在**掌权初期,德国对中日两国仍然实行魏玛**的“等距离外交”原则。 1933年夏,前德国陆军上将汉斯·冯·塞克特(hans von seeckt)访问**,随后又于次年4月受聘于南京**,担任****的局势总顾问。塞克特曾任德国国防军参谋长、总司令,在《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只能保有10万陆军的情况下保佑并整顿了德国国防军,并因此获得了“国防军之父”的称号。包括丘吉尔在内的很多人认为,战后德国的大裁军事实上是欧洲安全的一个隐患,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德**队的精英化,而塞克特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塞克特同德**界、政界和经济界上层人物关系密切,他将****的重整工作交给自己的副手法肯豪森(alexander von falkenhausen)处理,本人则致力于军事工业及**贸易,在其1933年6月30日递交**的《陆军改革建议书》中就大肆鼓吹武器的作用,但**兵工厂目前提供的装备远不能满足需要,“在欧洲**公司的帮助下”,**将能顺利建立起**工业。1934年5月,**做出决定:今后将只购买德**火,并授权塞克特与军政部工兵署署长俞大维磋商决定购买**的种类和数量。不久,塞克特将德国在华**商汉斯·克兰(hans klein)引荐给**,有意使其作为援华建军计划的执行人。 1934年1月24日,克兰在柏林创办私人有限公司合步楼(hapro,“工业产品商贸公司”handelsgesellschaft für industrielle produkte的德文缩写),总资本20万马克,克兰独资19万马克,主要贸易对象是发展同**的**和战略性原料贸易。早在与****就合作问题谈判之前,克兰已经就**贸易与粤系军阀陈济棠签署了《中德交换货品合约》和《浥江口各兵工厂建筑物承建合约》,分别价值5490800港币和657000港币。事实上,合步楼公司的成立是得到德**政部(后改称**)的暗中支持的。一个间接的证据就是,随着《德华信用借款合同》的签署,克兰及其合伙人将合步楼的全部股权转让给军政部,同年,德国超越英、法、日,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 8月23日,经过历时4个星期的谈判,克兰与**代表孔祥熙在南京秘密签订了《**农矿产品与德国工业品互换实施合同》,开始了以德国的工业产品、武器装备、机器设备、技术、人员等换取**农矿产品和原料的易货贸易。但由于克兰与陈济棠的秘密协约引起了**的不满,在1936年3月底德**政部停止向广东当局运送军备后,中德双方遂于4月8日在柏林签订了《德华信用贷款合同》,德国**给予**以货物信用借款1亿马克,并且规定德国**将1亿贷款交由德意志银行与**中央银行执行双方货物互换的付款业务。从此,南京**由资源委员会筹集钨、锑等矿产,中央信托局筹集桐油、生丝等农产品,来交换大批的德**火、兵工厂及重工业设备。 中德易货贸易对德国的意义是深远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疆界内,煤炭是德国唯一能够自给自足的战争原料,85%的石油、80%的铁矿、70%的铜、90%的锡、95%的镍、98~99%的钨和锑,以及20%的粮食来自国外。随着德国于1933年10月相继推出国际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扩军备战的意图也日趋紧迫,为了赋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缺乏的那种经济持久耐力,必须对**的生产能力进行有计划的、长期的动员,并为应付一场突发的持久而“全面”的战争贮存原料,而《**农矿产品与德国工业品互换实施合同》的正式实行则为德国达到了这个战略目的。合同签订之后,**通过塞克特致函向**转达谢意,德国经济部长沙赫特、**长布隆堡也致函**等人表示祝贺。自此,中德关系进入了所谓的“蜜月时期”。英国报纸对此评论道:“同其他列强关系相比,**同德国关系更加密切,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关系上,德国人都独占鳌头。”30年代晚期,英国**一位官员这样评论德国的对外贸易: 德国用计帐结算方式从瑞典买进一千吨铁砂,来炼出五百吨铁。德国用易货方式从**买进十吨钨,又用计帐结算方式从土耳其购进二十吨铬砂。德国用这些没有花一分钱现金买来的材料炼出五百吨优质钢。德国用本国的辅助原料、燃料、电力、劳力和技能造出(譬如说)十辆坦克、两部涡轮机和一百台打字机。坦克投入现役;德国(因为它的坦克几乎已足够了)就把去年型号的四辆坦克调出来供出口。其中两辆卖给**,两辆卖给土耳其;德国人不仅付清了钨和铬的价款,而且还换得十大捆棉花和一百吨黄豆。涡轮机卖给瑞典,抵偿了铁砂的价款之后还有余。九十九台打字机在英国出售,得二百英镑,用以购买无法用记账结算方式购得的较少量原料,如椰仁等。这样一来,德国陆军就获得十辆崭新的坦克,以替换四辆过时的旧坦克;德国工业获得十大捆棉花、一百吨黄豆、一架打字机(困难时期,力求节约)和二百英镑的椰仁,买了这一切而不损失任何外汇。诚然,德国就不需享用土耳其软糖和**燕窝汤,因为土耳其棉花和**钨对德国更为重要。但它增加了六辆坦克,能使一千名工人有两个月的工作;既然瑞典要收取铁砂的代价,就不得不购进德国的涡轮机,而瑞典也许更想买英国的涡轮机。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中德**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往来也为**的抗战准备做出了贡献。德国的军事顾问团帮助**整军建军,加快了**军事现代化的步伐,增强了****的军事素质,提高了****的综合作战能力。至抗战爆发前夕,全国大约有30万**经过德国顾问的训练和重新**——其中绝大部分是**的直属部队,其中又以在塞克特建议下组编的“德式中央军”(germantrained chinese central army)最为精锐,其余176个师团大多仅由轻步兵组成,装配的武器也仅有**、**和迫击炮。在**战争中,这些新式部队构成了**战争正面战场的主力和中坚力量。 另外,德**队事顾问直接为**抵**本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战略和战术提议,并部分参加了**的对日作战。尤其是亚历山大·冯·法肯豪森上将,对**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5年8月20日,他不顾德国**的反对,专门写成《法肯豪森关于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呈送**,对****提出了若干建议。甚至在1938年5月德国**勒令所有在华的德籍顾问返国时,他也拒不从命,直至****以其在德国境内的家人安全为要挟,才于同年7月离华。 最后,德国对华输出的大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武器装备落后的状况,增强了**的抗战实力;德国还为**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建设提供了机器设备、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为**持久抗战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三、七七事变后中德关系的转变 1936年11月德日签订《**产国际协定》一事曾经引起**的强烈关注和不安,**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多次向德国询问德日协定中是否有关系到**的秘密条款,并得到德国方面的保证,即德日协定仅仅是防共反苏性质,不会影响中德贸易和合作关系。1936年12月28日,德国**长布隆堡还专门致电**,祝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37年6月孔祥熙访德时向**否认**存在**主义威胁的说法,**向前者表示德中之间仅是商业关系,德国在远东没有任何**上领土上的目的,德国唯一的愿望就是开展商业活动。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在这一**上,德国事先没有得到日本方面的任何消息,因而感到十分困惑和震惊,一时在外交政策上无法达成一致。最初,德国附和英美,发表声明指责日本违背了《非战公约》,希望中日两国尽快谈判,解决争端。7月20日,德国**公开宣称对中日战争采取中立态度,并且私下对日本直言“不要期望德国会赞成日本的行动”。就这一问题,德国**内部也有分歧。大致说来,**长布隆堡、**长牛赖特和经济部长沙赫特是亲华的,里宾特洛甫及其所辖的“里宾特洛甫办事处”是热烈亲日的,对外政策部的兴趣只集中于阿富汗,****外组织部对这一问题甚至没有明确的倾向和方针,戈林本人是同情日本的,但又对在华贸易的巨额利润很感兴趣,因而举棋不定。就**本人来说,他对日本毫无预兆地同**开战感到恼火。德国不愿支持日本,尤其在**向德国表示了坚定的**决心之后,**害怕偏袒日本会把**推向**的怀抱,从而增强后者的力量;而如果中日战争变成一场持久战,则无疑会减少日本对德国的价值,西方诸国和**就有可能在欧洲自由采取行动。此外,德国也不愿因为支持日本过早地同英美发生冲突,因此仍寄希望于双方通过协商解决冲突。 7月22日,日本再次向德国提出停运**来华并撤回在华军事顾问,德国**则表示这些贸易和雇佣关系都是私人身份的,**无法阻止。德国官方向**表示,德日《**产国际协定》与中日冲突没有任何关系。8月10日,沙赫特在柏林对再次来访的孔祥熙说,“只要中日部正式宣战,中德间的所有合同继续有效”。 8月13日,日本进攻上海,中日间的全面冲突不可避免,德国开始意识到调和政策无济于事。但此时德国内阁中,牛赖特、布隆堡和沙赫特等人均认为德国挑起世界大战的时机尚未成熟,公开联合日、意对抗英美苏法未免失之过早。因此**的对华政策尽管有了调整,但在远东仍继续推行中立政策。8月16日,**在会见牛赖特与布隆堡时表示,他“原则上坚持同日本合作的观点”,但将继续对**提供武器,由**用德国所急需的原料和外汇来偿付。据统计,抗战初期**对日作战**的80%左右来自德国。 1927年8月21日,**主动与**缔结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成为在抗战初期唯一公开援华**的**,它给****以物资、技术、人力等方面的**援助后,**对****表示了热诚欢迎和赞誉。中苏的接近使得**极为恼火,同时也同日本合作的观点更加坚定,因为“远东问题并非首要,德国也没有必要冒险支持**,得罪日本”。9月3日,孔祥熙直接致函**,为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进行解释,声明此举只是****战略的需要,**绝不会倒向**主义。但是,这番解释没能打动**。 随着战争的持久化,日本迫于形势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企图利用外交手段押赴**。10月21日,日本外相广田弘毅会见德国驻日大使狄克逊,表示愿意同**谈判,并希望德国能从中斡旋。于是,从1937年10月下旬到1938年1月中旬,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在中日之间奔走,充当“传信人”的角色。在陶德曼调停期间,日本先后三次提出所谓的和平条件,而与此同时却并没有放松对华的军事侵略。不仅如此,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如内蒙自治、华北特殊化、上海交由国际共管等均严重损害****。对此,德国**不仅没有表示任何异议,反而力劝**接受。1937年11月26~29日,陶德曼接连三次会见孔祥熙,劝说**接受日本条件。12月2日,他又亲自会晤**,劝其投降。另一方面,德国也遣使赴日,提醒日本适可而止,不要采取过急行动,以配合陶德曼的劝降。 但是,日本的态度随着其在战场上的胜利而相应变化。他们最初提出的条件在上海陷落之后出乎意料地于12月3日被**同意作为谈判的基础,但在南京的进一步胜利促使日本更进一步提出令**无法接受的条件。具体条款如下: 第一条,**应放弃容共和反**“满”政策,与日“满”合作,共同实行防共政策。 第二条,设置非**地带,并在必要区域成立特殊政权。 第三条,在日“满”华之间签订密切的经济协定。 第四条,**向日本作必要的赔偿。 没等陶德曼和**的进一步商谈得出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日本方面便于12月16日发表了一份官方声明说谈判已经结束。东京方面对德国“提供的斡旋”正式表示感谢,并且撤销对**的承认,因为日本已经在华北建立了一个“临时**”,在南京扶植了一个“维新**”。此后,虽然日本方面又于次年1月装模作样地提出了第三次和平条件,陶德曼调停中日战争的努力实际上已告失败。 在陶德曼调停期间,德国的政策已经明显倒向了日本,**希望通过压制**做出巨大牺牲,部分满足日本的侵略要求,结束中日战争,实现两国和解,以维持德国的远东利益。调停期间,日本屡次向德方提出承认伪满、撤回在华军事顾问、停止向**提供军事物资等要求,德国**均未付诸实施。 陶德曼调停失败后,德国**必须在**和日本之间做出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实际上是不难做出的。此时,东西方局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在远东,中日战争将继续下去。随着日本**的不断扩大和**大部分国土的沦陷,德国认为**在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及德国在**的经济利益已变得无足轻重,相反,进一步发展同日本的经济、**关系却显得越发重要了。 另一方面,在欧洲,**于1937年11月5日召开“领袖会议”,要求三军将领迅速做好战争准备。自从1936年9月实行四年扩军计划以来,德国的军备已经日趋强大。丘吉尔早就注意到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他写道: 根据德国官方材料所公布的数字,从1933年3月底到1935年6月底的主要账目开支是:1933年接近50亿马克;1934年接近80亿马克;1935年接近110亿马克——总共240亿马克,大约20亿镑。请看这些数字,三年中的比数是5:8:11。这些数字很准确地给你提供充分发展**生产所常有的支出累进情况。 同时,与西班牙佛朗哥政权的“友好关系”使得**能从西班牙得到他所需的铜、钨、铅、锰等战略原料。**已经做好向东扩张、并发动世界大战的准备,在此时,日本的价值亦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1938年2月5日,日本外相广田召见狄克逊,强硬要求德国停止一切对华军事合作,否则日本将考虑废除《**产国际协定》。为此,**于1938年2月对德国**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原**长布隆堡因与一名“身世可疑”女子的婚姻而被撤职,由**自任**长,布劳希契任陆军总司令,里宾特洛甫代替牛赖特任**长。至此,德国**中以布隆堡、牛赖特为首的亲华派全部被替换或排挤,**为他的新远东政策消除了一切障碍。 2月23日,德国承认伪满。4月22日,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接到柏林的指示,必须终止在**的工作,立即返回德国。5月3日,德国**下令对华实施**禁运。21日,德国**正式下令,所有受雇于**的德籍顾问一律返国,否则以叛国罪处理。7月5日,全体德**事顾问离华返国。中德合作至此宣告结束,两国关系基本破裂。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为什么二战前,欧洲各个**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的发展,都无法超越战一战战败国德国?
    • 2024-06-26 01:40:02
    • 提问者: 未知
    以一战后法国为例,法国在一战中伤亡了数百万人,北部工业区变成焦土,还欠着美国160亿法郎的外债,本来打算靠着德国...1939德国的工业总产值按照当时的汇率来计算,为190亿...
  • **借抗战胜利提高了多少实力?
    • 2024-06-26 12:37:12
    • 提问者: 未知
    有美国援助,收缴投降日军,到处拉壮丁,但也死了不少人 和抗战前到底实力是增强还减弱了?
  • 为什么全**使用的都是北京时间 不像美国是按一个州来的?
    • 2024-06-26 05:07:54
    • 提问者: 未知
    先说一下,美国一共有四个时区,并不是说一个州一个时区。再就是**是一个跨经度大的**。“”**在东五区至东九区(即东五、东六、东七、东八、东九区共五个时区。但为了使用上的方便,全国统一使用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东经120度的地方时),即“北京时间”。(来自百度百科。全国...
  • **时期各战区司令长官
    • 2024-06-26 12:23:56
    • 提问者: 未知
    1937年8月20日(抗战)国民**军序列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参谋总长 程潜;副参谋总长 白崇禧 第一战区(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兼)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宋哲元;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 刘峙;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晋、察、绥,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 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 *...
  • 二战德国在战争时期攫取的大量黄金战后都什么去向?
    • 2024-06-26 01:56:59
    • 提问者: 未知
    二战德国在战争时期攫取的大量黄金战后都什么去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从占领国攫取的黄金不计其数,据英国**1996年发表的一份名为《**黄金》的报告显示,“1:-攫取,战后,...
  • **战争时期**军民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有哪些
    • 2024-06-26 05:58:13
    • 提问者: 未知
    抗战史实: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喜峰口大捷.
  • 德国人为什么认为是犹太人造成一战战败的
    • 2024-06-26 00:53:53
    • 提问者: 未知
    德国人将一战战败原因归咎于2113犹太人,一是一战5261时期欧洲反犹主义盛行,德国4102要为一战战败塑造一个共1653同敌人以团结德国群众;二是马克思主义带来的十月**中,布尔什维克的核心里有大量犹太人,而布尔什维克主义在一战时影响了德国内部团结,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德国的战败。为了将...
  • **战争胜利后,**为什么要发动内战?
    • 2024-06-26 05:54:35
    • 提问者: 未知
    1946年1月,双方召开**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协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现**。然而在这个时候双方因政协宪草问题和东北接收问题发生激烈**摩擦。二中全会的宪草修改提议案引起**激烈反应,4月**就东北接收问题的讲话更引起**报纸攻击。同时,双方在东北的军事冲突逐渐扩大。1946年4月15日,**在**红军撤走长春一个小时内突袭长春机场并占领长春,随后其紧随撤退的**红军占领哈尔滨,齐齐哈...
  • **的不抵抗政策的评价
    • 2024-06-26 00:14:03
    • 提问者: 未知
    在“七七”事变前六年,1931年,盘踞在**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采取所谓“逆来顺受”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军只用了三个半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这是日本**实行其早已确定的先占“满蒙”(即**的东北和**),然后入侵华北,直至占领整个**的侵略计划的第一步。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史学结论。不过,从他悉数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个人资料文件、包括口述历史看来,事实并...
  • **第一个民间收藏的抗战博物馆在哪里?
    • 2024-06-26 11:47:03
    • 提问者: 未知
    2005年7月7日,坐落在腾冲和顺镇的“滇西抗战博物馆”举 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因为该博物馆的三大特点,所以引起了海 内外有关方面的关注。第一,腾冲地处滇缅抗战要地,而滇缅抗战 是世界反...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