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农信社如何深化改革
本文试图就转型时期农信社所涉及的部分问题,做出探索性思考。 清醒面对困难和问题 客户群日趋缩小。2005年底,全国农信社统一撤销了村一级机构——农信**站。部分**员被邮储银行聘为协储员,不仅带走了部分农信社存量存款,也带走了村一级潜在的存款增量市场。2006年,县级农信社统一由县、乡两级法人改制为一级法人。县级联社集中了信用社财权和部分贷款审批权,使得一批乡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很难得到贷款。2010年上半年,推广贷款新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后,一批账簿不全、财务管理不规范及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也开始不能得到县级联社的贷款。虽然以上改革有助于农信社防范风险,但县级联社在空间上离乡村远了,办理业务离农民远了,加之严重的人员不足,必然是“择大弃小”,丢失了一部分**。 农信社管理基础差、不良贷款多、案件高发的社情,也使得省级联社在“抓发展”和“控风险”当中更侧重 “控风险”。目前,农村信贷人员中存在着因为害怕责任追究而将客户拒之门外的现象。农信社过去基本上“独霸”农村市场,现在竞争加剧了,自己仍习惯于“以我为中心”的“坐商理念”,是客户群日趋萎缩的根本原因。 宏观调控影响日益增大。笔者认为,“十二五”前两年将有可能是**实行相对紧缩金融政策的时期,调控的力度会加大,虽然有些调控政策对农信社实行了“区别对待”,但实际影响不能小视。 监管部门防范金融风险的压力和把合作金融改组改造成股份制银行的部署,也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挑战:贷款投放领域会受到限制;贷款投放的标准和条件将进一步提高;资格股全部退出后,农信社的资本金补充渠道将会更为单一。股份制改造不仅有大量工作要做,且改制后的管理难度会增大。 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农村信用社面临的形势将更加严峻。“十二五”期间可能既是农信社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是充满变数和压力的时期。 省市两级机构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晰。目前,省级联社的职责被定位于“承担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后三项职能比较好界定,而“管理” 职能的内涵却难以把握。我认为,标准只有一个,即是否通过省联社的管理推进了县级联社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省级联社制定政策,却不很了解县级联社的实际情况,造成市、县在一定程度上把政策“变通”后执行。省联社及其派出机构——市办事处现在怎么管、将来怎么改,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