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皇后:裕隆皇后资料?

低调的走 2024-06-08 11:34:47
最佳回答
裕隆太后(1868-1914),清末民初,光绪帝后。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慈禧强制立为光绪帝皇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同逃往西安。1902年初回北京。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幼儿溥仪为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尊隆裕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并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编辑本段相关事件  光绪十三年(1887年),叶赫那拉氏19岁,是年适逢光绪选妃,叶赫那拉氏成为后妃的候选人。经过层层筛选,在体和殿上,叶赫那拉氏终于见到了未来的丈夫,她的表弟光绪。光绪当年17岁,比叶赫那拉氏**岁,长得白净瘦长,书生模样,让叶赫那拉氏顿生爱意。 和叶赫那拉氏一起备选的还有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以及礼部右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虽然那些姑娘都很美丽,最后光绪还是选中了容貌并不出众的叶赫那拉氏作为皇后,其实这是慈禧的意思。光绪十四年(1888年)十月初五,慈禧太后下懿旨宣布光绪帝选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德馨家的女儿被送出宫,只留下长叙家的两朵姊妹花,大的封为瑾嫔,小的封为珍嫔。光绪十五年正月,清王朝举行了隆重的光绪大婚。 但在大婚之夜,光绪对叶赫那拉氏却是异常的冷淡,客气得根本不像新婚夫妻。叶赫那拉氏后来才知道光绪本来就没看中自己,他看上的是德馨家的二女儿,只是畏惧慈禧的威严,光绪才不得不选了她这个表姐。光绪连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只能把怨气撒到皇后叶赫那拉氏身上。因此,叶赫那拉氏自大清门抬进皇宫以后,虽备受慈禧宠爱,却得不到丈夫的半点青睐。婆媳之情同夫妻之爱本来就不是一回事。尽管光绪皇后的桂冠令人羡慕,却无半点乐趣可言。   光绪眼睛里只有珍妃,即使没有珍妃,光绪也懒得搭理皇后,因为他很清楚这位表姐就是老佛爷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 慢慢地,长期受冷落的皇后,内心深处也开始失去平衡……实际上光绪皇后的命运早就由慈禧决定了……她是知道姑母的厉害的,对于慈禧的命令,她只能绝对服从。慈禧太后对亲了政的光绪是一百个不放心,夹在太后与光绪之间的皇后必须做出选择,要么站在太后一边,对付皇帝,要么尽量讨光绪的喜欢,成为名副其实的夫妻。利益的权衡以及光绪对珍妃的宠爱,最终使皇后匍匐在慈禧的**威下。她是皇后,就得在珍妃面前摆皇后的谱,以至狐假虎威、撺掇慈禧惩治珍妃。一次,叶赫那拉氏竟在光绪面前数落珍妃的不是,忍无可忍的光绪一气之下打了叶赫那拉氏,叶赫那拉氏又跑到太后那里去告光绪的状,至此,皇后已经完全倒向太后的一边,命中注定她要守一辈子活寡了。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接受袁世凯温柔一刀终结清王朝的帝国皇后   这是一位“处世无奇但率真”的帝国女人。她敢于冒着骂名、冒着屈辱地宣告**,以此了断了南北对峙。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勇气,还是一种深怀母性之光的宽容。   1912年的焦点人物   1912年,是**改朝换代,实行**制的新纪年。   这一年年初,是历史上处于最为尴尬的年月:既是**(元年),又是清朝(宣统三年)。   谁来打破这“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尴尬年月?   裕隆。   裕隆是当时的焦点人物。一个举国瞩望的人物。   裕隆太后(1868-1914),清末民初,光绪帝后。满洲镶黄旗人。叶赫那拉氏·清芬,小名喜子、喜哥,桂祥的长女,慈禧太后侄女。1889年(德宗光绪十五年)慈禧强制立为光绪帝皇后。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随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一同逃往西安。1902年初回北京。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立醇亲王载沣的3岁幼儿溥仪为皇帝,改年号为“宣统”,尊隆裕为皇太后,实行“垂帘听政”,并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   与此同时期的焦点人物是**和袁世凯。   **已于1912年1月1日(实际是阴历年十一月十三日。当日**通电各省废除阴历,改用阳历)宣布在南京就任**临时大**。南京《中华报》、广州《广州共和报》、《大公报》、武汉《共和报》、北京皇族内阁办的《内阁官报》,均刊载了**就职宣言:   中华缔造之始,而以不才担任临时大**,夙夜戒惧,深恐有负国民之望。******之毒,特别是二百余年来更加厉害,一旦国民全力以赴起来**,不过数旬,就光复了十余行省,这是自有历史以来,成功未有如此快速的事。国民以为于内无统一之机关,于外无对待之主体,建设之事,刻不容缓,于是以组织临时**之责托付给我。以推功让能的观念来说,我实在不敢担任;但如果以服务尽职的观念来看,则是我不敢推辞的。   我的看法是,彻底扫除**的流毒,确定共和,普利民生,就在今日……   然而清廷**在袁世凯的统辖下,正纷纷开赴前线。   在强大的清军面前,南方各省**委实难支。   于是,形成南北对峙之局。   对此,南京临时**大多数国会临时议员要求与清帝议和。**不同意议和。吴玉章在《辛亥**》一书写道:汪精卫甚至对**先生说,“你不赞成和议,难道是舍不得**吗?”在各方面的包围下,**先生也就不再坚持己见了。于是,和议继续进行。南京方面向袁世凯提出:和议成功后,保证推举他为大**。   时任内阁**的袁世凯,在取得南方****许诺他就任大**的保证之后,便逼迫清帝退位,在列强使节的支持下正式逼宫。外国商会也纷纷致电摄政王载沣、**大臣奕和袁世凯,要求清廷立即接受共和政体。所有的外国舆论机构都被调动起来,用来为促进清帝退位而服务。英国公使朱尔典认为,这样做,使清帝退位一事变得轻而易举。   京师的衙门和街巷,黎民百姓也都在谈论清帝退位。**临时**实业总长张謇献策袁世凯,请袁世凯指示段祺瑞、黎元洪出面,以南、北方军人的公意,即**相威胁,逼迫清帝退位。   裕隆接受温柔的一刀   袁世凯的逼宫,其实是温柔一刀。这也是千古未有的逼宫,不像过去史书上说得那么冷酷。也许,袁世凯从内心里面感激裕隆,因为风传光绪临终前在她手上写有“杀袁世凯”四字。在众人皆喊杀时,唯她独可怜。时袁世凯正患足疾,便借故辞归老家养病,裕隆也居然恩准,并对载沣等说:“此人不可杀。”据说,知情的张之洞也赞同裕隆的看法。   裕隆虽然是个没有权术的人,但在那“进亦忧退亦忧”的窘境之下,还是有着处变不惊的气度的。   当袁世凯带着一副沉重的面容、痛心疾首的样子来到紫禁城养心殿后,便跪在裕隆太后的脚下,满脸是泪。   裕隆缓然说道:“我也是赞成共和的。但若说到要我们清室退位,目前阻力还很大,袁**,你有什么两全其美的至善之策么?……”   关于裕隆召见袁世凯这一幕,据长大后的宣统皇帝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有着这样的回忆和描述:   在最后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事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裕隆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满脸泪痕。   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如果别人没有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太裕隆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问题。从这次召见之后,袁世凯就借口东华门遇险的事故,再不进宫了。   接裕隆受了袁氏的温柔一刀。   袁世凯在那天已和裕隆达成清帝退位的协议。他当然心安理得,可以不再进宫了。   后裕隆来和宗室商议的结果是:以放弃政权的形式由宣统宣布逊位,但当时溥仪皇帝还只是不足6岁的毛孩子,恐怕他小孩子家说话难以算数,因此,裕隆出面,叫宣统以太后命逊位。   其实当时清廷还有一人也有资格下逊位诏书,那就是光绪的生父、监国摄政王载沣,然他一则与裕隆在用人行政之权上有矛盾,二则不赞成共和,三则也不想顶戴骂名,故拒下诏书。宗室载润在《裕隆与载沣之矛盾》一文中说:   裕隆连日召开御前会议,抱着溥仪潸然泪下道:“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再不同意共和,不同意逊位,恐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何况今已到了国无宁日,生灵涂炭的地步,敢问于心何忍?”那时载沣对于共和,本无定见,但由于内有隆裕赞同,外有奕(劻)、那(桐)挟制,个人又无良策以应付时局,唯坚决表示自己决不下此诏书而已。故其辞去监国摄政王之职,而由出裕隆面下逊位诏书者,乃实不得已也。   帝制下的最后一份退位诏书   我平生喜欢看历代**时的退位诏书。因为读**帝王的退位诏书,是件很快乐的事。   但对当事者来说,那就是很痛苦的事了。   史载:“在大清帝国建国267年后的1912年2月12日,裕隆太后流着泪,在这养心殿中宣告清帝退位诏书。”   在整个**历史上除十六国之外,通过皇帝退位改朝换代,并有官方正史可查的退位诏书,仅见十份。隆裕颁布的退位诏书,是最后一份。在世袭制社会中,一个特殊存在的禅让制度,集中存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个较长的大**时期以及该时期前前后后的时间内。   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王司马昭卒,长子司马炎继承王位,迫魏元帝曹奂退位,魏国历时46年。司马炎称国号为晋,改元泰始。   曹奂的退位诏书记载于《晋书》武帝本纪,此诏书并非皇帝亲自降诏,而是命太保郑冲持诏书献于晋王司马炎。书中阐明了历史上天命的传承经过,曹奂自己用“我不敢知”掩盖了曹魏王朝的建立,只是称赞司马懿功勋卓著,对曹魏王朝的贡献,然后大讲天命,强调皇位传承的轮回。   裕隆太后宣布的退位诏书,是由著名的立宪派领袖张謇的幕僚杨廷栋捉刀。杨廷栋,清末举人,留学日本。归国后,以其知识渊博、思维敏捷、文笔流畅,而为张謇所器重。杨廷栋受命起草诏文后,经张謇润色,再由袁世凯审阅后交与隆裕太后宣读的。《退位诏书》的大意是:   奉旨朕钦奉裕隆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各省回应,国内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派人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但是两月以来,还没有议出妥当的办法。国体一日不决,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将领,也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我又何忍因一姓之尊荣,而有违广大人民之好恶?今天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今派袁世凯**大臣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的来说,是期待人民安居,海宇平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这样,我与皇帝也好退处安闲,优游岁月,受国民之优礼,亲见大治之告成,这正是我们乐意看到的安定局面。   该退位诏书是**十大诏书中写得最为酣畅、淋漓尽致的。   历史学家阎祟年在评论这一诏书时说:“一代皇朝之终结,说得如此之轻松,如此之清雅,极致文思,颇为得体,可谓大格局,亦为大手笔!”   在隆裕代表大清王朝颁布皇帝退位诏书的同时,由任北方议和的全权代表唐绍仪(后任袁世凯**第一位国务**)草拟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的文书也一并公布于世,优待条件一共有8款,其中主要的内容有:溥仪辞位后继续保持“大清皇帝”的尊号,享受**对待外国君主的待遇;皇室每年费用400万两由**拨付;皇帝暂时居住紫禁城和仍可役使太监宫女等。   我们**,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皇帝,到宣统三年(1911年),共有皇帝,有人统计是492位,溥仪就是最后一位。历史学家阎崇年在《正说清朝十二帝》里提出了一个涉及裕隆的问题,他说:   这清史很奇怪,第一个巧合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在抚顺,清朝的末帝爱新觉罗·溥仪,战犯管理所就在抚顺,这当然是历史的巧合了;还有一个巧合,清朝的第一个皇后叶赫那拉氏,就是努尔哈赤的妻子,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二回有一段,说努尔哈赤要修堂子,挖地基挖出一个石碑,上头写了几个字:“灭建州者叶赫。”我可以郑重地说,满文材料、汉文材料、**文材料没有这个记载,纯属于蔡东藩先生编的历史故事。但是有一点很奇怪,清朝第一个皇后是叶赫那拉氏,清朝最后一个皇后就是光绪的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宣统他没有皇后,因为他结婚的时候已经不是皇帝,因此不算了。所以,清朝最后一个皇后是叶赫那拉氏,第一个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从这个角度来说,蔡东藩的话也还有点意思,这也还是一个历史的巧合,有人说这是天意,还是人意?我说就是历史的巧合……”   阎崇年的讲法实在说得有些暧昧,他完全掩饰抑或忽视了一个事实:家天下是没有出路的了。   隆裕是位理性的人物,她在两难境地中,选择放弃,这符合母仪家天下的角色。   从帝制的角度来看,皇后、皇太后在平时依附于夫君、儿君,但在非常之时,君主或无能为力,或力不能及,她们就负有为**、朝廷救危解难的责任。此时此地,她们是独立的,所以必须独立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有些是凭着能力,化险为夷;有些是迫于身份,出面承认事实。   隆裕,她是样样都兼顾了。   空前绝后的殊荣   我们这位因不堪重负而背驼(姑且戏言之。据阎崇年说“既瘦弱,又驼背”)的女人,当她将清室退位诏书一公布,全北京沸腾,街巷楼阁遍悬**的五色旗。   人们真的相信,一个全新的共和时代,已经到来。全国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之中,到处是表达喜庆和欢悦的鞭炮声和锣鼓声。   裕隆在宣布清帝退位之后,史书说她“长期忧闷,以致积郁成疾,竟于1913年2月22日凌晨,病逝于长**。年仅46岁。”   裕隆尸骨未寒,她的皇嫂们便积恨怒发。《龙之婚恋》的作者余启新写道:   辛亥**成功后,这时宫中改由瑜、瑾等四妃当家。四妃和隆裕素来不睦,甚至四妃长期屏于“冷宫”。及隆裕一死,四妃以溥仪的四位“皇额娘”的身份抬了头,甚至瑜妃曾指着裕隆的死尸狠狠说:“你也有今日!”对裕隆于既如此,对于生裕隆前最宠信的张兰德当然更不用说。据说那时张兰德正在给隆裕穿孝,因见到瑜妃时,未得到好颜色,他心中一怕,立时回屋换上了便服溜出“神武门”不辞而去了。   那时虽然已成立**,“清室”的威令早缩限在南自“乾清门”北到“神武门”的一隅之内,但张仍恐四妃对自己不肯甘心,便在张勋辫子兵的“保镖”下逃到徐州,暂在其把兄弟张勋处避避风险,不久见四妃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才由徐州到天津英租界去做“寓公”。   另据载裕隆,死时,身边只有宣统帝溥仪、临时**袁世凯、内务府大臣世续和两三个宫女。隆裕死前曾对世续说:“孤儿寡母,千古伤心,睹宫宇之荒凉,不知魂归何所。”又对溥仪说:“汝生帝王家,一事未喻,而国亡。而母死,茫然不知。吾别汝之期至矣,沟渎道途,听汝自为而已。”   3月31日,溥仪尊谥裕隆皇太后为“孝定裕隆太后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对隆裕的去世十分重视。**袁世凯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三日,文武官员穿孝二十七日。参议院除下半旗外,于二月二十六日休会一天。二月二十八日为祭奠之期。   袁世凯臂戴黑纱,举哀致祭,并出赙金三万元。国务员荫昌奉**之命到皇极殿几筵前恭代致祭后。国务**赵秉钧等**要员一一前往皇极殿吊唁。   许多军政要员纷纷致电清室,对裕隆太后的病逝表示哀悼。副**黎元洪在唁电中称赞隆裕“德至功高,女中尧舜”。山西都督阎锡山在唁电中说:“皇太后贤明淑慎。洞达时机,垂悯苍生,主持逊位,视天下不私一生,俾五族克建共和。盛德隆恩,道高千古。”参议院议长吴景濂也对隆裕献上敬挽:“隆裕太后以尧舜禅让之心,赞周召共和之美。值**帝运之末,开东亚**之基。顺天应人,超今迈古。”   在吴景濂的倡议下,三月十九日在太和殿召开了国民哀悼大会。灵堂上方悬挂着“女中尧舜”的白色横幅,灵堂正中摆放着隆裕像,所有外露的梁柱均用白布包裹着。殿堂内摆满了挽联、花圈。穿着清式丧服和现代**的仪仗队在灵堂前左右站立。   能享有如此空前殊荣,且具有如此现代特色的**皇后,这是绝无仅有的。   裕隆太后虽然在突围之后香消玉殒,但她无异于获得一种圆满的解脱。据《清史稿》和《清末宫廷女宫德龄回忆录》形容:“裕隆太后皇后个性温和,也不爱管事,对史书颇有涉猎……”“但是听说是个貌寝(即面貌难看)……光绪宠珍妃,从此不入皇后寝宫。”另据金易《宫女谈往录》载:“一天,皇后进见完毕,皇帝吩咐她‘请跪安吧’,连说三次,皇后不肯,于是光绪暴怒了,奋起身来,用手一抻皇后的发髻,让她出去,把一双玉发簪子都摔碎在地下了。这是光绪临死前十几天的事。可以说,至死他们两个人的仇恨也没有解开。”然而,面对国难当头,坚忍的隆裕竟能说出“悔不随先帝早走!”面对“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之际,竟然敢挺起胸膛,把几千年来所形成根深蒂固、固若金汤的家天下,以**家的眼光,和平地拱手相让了。尽管她是“乃实不得已也”的,可毕竟是个石破天惊的、泰山石敢当的壮举。   裕隆太后,不仅成全了清室保留帝号,成全了袁世凯,也成全了**。在她去世不到半年,袁世凯脱下前朝的官服,穿上现代化制服荣登**正式**宝座了。   其实,裕隆太后是位以“率真”自许的人。这可以从她在长**过着短暂的“退处安闲,优游岁月”的郁闷时光里写下的条幅上,窥见她那时候的心境:   传家有道惟存厚,   处世无奇但率真。   裕隆太后是一个有德操、母仪天下的帝国女人,也是一位能够焕发永恒母性之光的人。   她敢于冒着骂名、冒着屈辱地宣告**,了断南北对峙,这对她来说,不仅仅是勇气,还是一种宽容,一种千古绝唱的帝国女人的宽容。   今后的历史,再也无法重现或者模拟这样一个“处世无奇但率真”的人了,而且,当“率真”的心灵被日后接踵而至的**割据后,宽容在**从此便旷日持久地缺失了。   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也已然成了帝国女人的奢望。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有几位保险皇后
    • 2024-06-08 08:31:26
    • 提问者: 未知
    **有几位保险皇帝和保险皇后
  • 雍正皇朝都有什么官职。。说明关系。。比如。。皇上----皇后(妻子)之类的。。
    • 2024-06-08 05:54:27
    • 提问者: 未知
    清朝廷的官职主要分九品十八阶。不再重复。主要说说皇室成员的吧一、皇帝的长辈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老佛爷!相当于名誉董事长。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皇帝如果不是上代...
  • 李隆基后面的皇帝是谁
    • 2024-06-08 17:57:21
    • 提问者: 未知
    唐肃宗(公元711-762年)李亨,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马嵬驿兵变后玄宗西逃,他继位,在位6年,在宫廷**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葬于建陵(今陕西省醴泉县东北18里的武将...
  • 清代的科尔沁部落出了几个皇后?
    • 2024-06-08 20:05:18
    • 提问者: 未知
    为了发展壮大,努尔哈赤选择与蒙古科尔沁部落握手言和,结**之好以稳定联盟。蒙古科尔沁统治者是成吉思汗...这就是日后东道蒙古中“兀良哈三卫”、“科尔沁部”的起源之祖。...
  • 南芳皇后的晚年生活
    • 2024-06-08 08:52:47
    • 提问者: 未知
    1947年,**党夺取越南北部政权之后,皇后及其子女移居到法国坎城附近的château thorens,那里有她的外祖父在20世纪初购买的产业。1949年,前皇帝受到平民**的邀请回到越南南部,成为**元首,但在1955年再度遭到吴廷琰的驱逐。1955年她与丈夫分开,当时越南**宣布没收皇族的个人财产...
  • 乾隆皇帝活了多少岁?
    • 2024-06-08 20:47:37
    • 提问者: 未知
    乾隆皇帝是清朝第6代君主,在位60年,活了89岁,是历代皇帝中寿命最长者。他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4朝,享受了七代同堂的天伦之乐。乾隆皇帝为什么能独享高龄呢?...
  • 皇佳售后电话是多少
    • 2024-06-08 01:15:24
    • 提问者: 未知
    “皇佳”牌地毯是专为星级酒店、高档写字楼、豪华住宅等重要场所量身打造的高端地毯品牌。“皇佳”地毯*公司位于素有“京东门户”之称的北京市...皇佳的售后电话不是很清楚。
  • 皇明和力偌瑞特的资料
    • 2024-06-08 04:18:02
    • 提问者: 未知
    力偌集团确实厉害,这个不用多说,但是皇明更胜一筹,因为明年皇明集团举办世界**大会,并且现在皇明集团董事长随**赴哥本哈根参加会议,这更说明了皇明的科技是最高的。因为有了皇明集团,德州市成为****。
  • 乾隆皇帝生平简介?
    • 2024-06-08 08:02:57
    • 提问者: 未知
    乾隆皇帝生平简介:2113 清高宗爱新5261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4102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1653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
  • 戏说乾隆 程淮秀与皇帝最后怎么结局的?
    • 2024-06-08 04:26:56
    • 提问者: 未知
    一、结局:她没有随乾隆入宫,而是选择了一个生她养她的地方。而后乾隆离开江南,大家送行,唯有淮秀没有出现,她默默地在一个地方目送乾隆的离开,最后终于四目相对,那份...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