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赵国和魏国对比

Abyss 2024-06-22 19:59:35
最佳回答
字太多分两段回答:一、(魏)战国初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皆有所长,可谓鹿死谁手难见分晓,而当时最强大的**并不是西方的秦国,而是地处中原的魏国。魏自前413年至前408年五年的时间里,连续攻秦,尽得秦河西之地,逼迫秦国退守洛水,夹河对峙。前408年至406年魏国遣大将乐羊越赵境灭中山。前404 年至前373年连续十一年伐齐,破齐长城,使齐内地震恐。前375年伐楚之榆关,前371 年攻占楚之鲁阳。   魏国之所以在战国初期国势强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三家分晋,魏得晋国上地,且又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才济济。法家李俚;兵家吴起;**家西门豹、公孙座;大将乐羊、庞涓、犀首皆一时之人杰也。魏文侯、魏武侯是素有声望的贤明之主,颇有王霸之志,纵览英雄、量才使用 、思贤若渴。魏之强大是得人和也。   魏所处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生产力先进,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路网纵横、交通便利所以天下物产云集从而使商业繁荣、制作业发达。战国时期最大的商业城市除了宋国定陶外,就数魏国大梁了。战国时,铁器以逐渐推广使用。当时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韩魏。魏国由以兵器制作业发达而称雄与当世。魏军以逐步采用铁制兵器代替... 字太多分两段回答:一、(魏)战国初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皆有所长,可谓鹿死谁手难见分晓,而当时最强大的**并不是西方的秦国,而是地处中原的魏国。魏自前413年至前408年五年的时间里,连续攻秦,尽得秦河西之地,逼迫秦国退守洛水,夹河对峙。前408年至406年魏国遣大将乐羊越赵境灭中山。前404 年至前373年连续十一年伐齐,破齐长城,使齐内地震恐。前375年伐楚之榆关,前371 年攻占楚之鲁阳。   魏国之所以在战国初期国势强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三家分晋,魏得晋国上地,且又地处中原,物华天宝、人才济济。法家李俚;兵家吴起;**家西门豹、公孙座;大将乐羊、庞涓、犀首皆一时之人杰也。魏文侯、魏武侯是素有声望的贤明之主,颇有王霸之志,纵览英雄、量才使用 、思贤若渴。魏之强大是得人和也。   魏所处的中原地区,开发较早,生产力先进,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由于路网纵横、交通便利所以天下物产云集从而使商业繁荣、制作业发达。战国时期最大的商业城市除了宋国定陶外,就数魏国大梁了。战国时,铁器以逐渐推广使用。当时天下的冶金中心均在韩魏。魏国由以兵器制作业发达而称雄与当世。魏军以逐步采用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史称魏军甲兵犀利。魏国选练武卒,均为重装步兵,披重铠、持戈配剑、背**、跨矢囊。可以说是装备精良**到了牙齿。可见如果没有强大冶金工业及兵器制作业的支持,以如此装备**到单兵是难以想象的。大凡得地利者,必有山川之险固,兼得物产之富饶。魏地处中原无山川之险,却得地力之饶以充军国之资,魏之强大不能说未得地利也,不过,由于无山川之险,魏国在地利方面残缺不全只得其末未得其本。(关于此点后文还将详述)   魏国是战国中第一个实施变法图强的诸侯国。魏文侯重用法家李俚、西门豹制定法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极大的激活了生产力,魏国社会转型较早,所以在战国初期优势非常明显,正是因为魏文侯的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才奠定了魏的强盛之基。后六国君主,借鉴魏变法强国的经验,纷纷变法自强。从某种意义上讲魏国在战国初期率先强大可谓得天时,是一个根基深厚的老牌强国。   在军事方面,魏国较早的进行了军事变革。建立了以精锐武卒为核心的常备军。魏军内部等级森然、分工明确。且数量庞大。魏襄王时期,魏有武卒(重装步兵)二十万;奋击(轻锐步兵)二十万;苍头(裹头巾的待选新兵)二十万;厮徒(军工、勤务兵、辎重兵)二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军事实力可谓雄厚。故苏秦语:魏乃天下之强国也。魏军精选武卒成为各代定制,魏武卒披重甲,持戈配剑,操12担之**,负矢囊内装**50枝,携三日口粮,半天能走一百里(荀子议兵篇)。可见魏军士兵正规化及军事素养极高,战斗力较强。   战国初期,魏联赵和韩并三晋之力,向外扩张。三晋合力,其人力物力占绝对优势且又占天下之枢,故所向披靡。诸侯莫甘当其锋。以至于后来得魏惠王追惜以往的强大发出了“晋国天下莫强焉”的感叹。 综合以上几点,战国初年,魏持人和,得物饶,仗变法之威,军力之盛、连三晋之势,兼弱攻昧,横行天下,终于在魏武侯时期,坐了中原霸主的宝座。   魏之强盛始于魏文侯,而终于魏惠王,历时三代70余年。魏惠王时期,魏倾其全力,力保霸主之位,但由于秦齐的迅速崛起。魏之霸业历经数次反复,尤其是齐国的强大对魏国构成了直接的威胁。魏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当数前341年的齐魏马陵之战了。此役,魏大将庞涓中伏战死,魏军十万精兵全军覆没,魏太子申被俘。这之后,在秦、楚两强的接连打击之下,骄横的霸主魏国从此**中衰、一蹶不振。以至于后来魏惠王凄凉的哀叹:东败与齐(马陵之战),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丢失河西之地);南辱于楚,失八邑,寡人耻之。   强大的魏国之所以衰落,愚认为主要有如下原因:一、自魏文侯、魏武侯之后,魏统治者忌才妒能、猜忌骨肉、刚愎骄盛、刻薄寡恩、轻视贤才,致使人和渐失,霸业逐废。   吴起、犀首乃魏之良将,屡建奇勋,却受魏主猜忌,一个南逃入楚,一个西奔入秦;公孙座临死举荐商鞅,而惠王不以为然;孙膑向魏王献兵书反遭刖刑;范雎出使齐国有功不赏,遭陷害下狱受刑,差一点惨死狱中。信陵君乃魏安厘王之弟,是战国末期优秀的贵族军事家,素有威望德才,曾率魏楚联军解邯郸之围两败秦军,反受魏王疑忌,数次被罢兵权忧愤而死。   魏国开国于中原腹地,四面强敌环司。其势犹如围棋里的“草肚皮”,围棋对弈中,非棋力过人者岂敢在腹心开局焉?立足中原而争霸天下者,非仗人谋,得人和不可。五百年后,立足于中原腹地而统一北方的曹操,曾言: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语可谓道出真谛。魏中原上国,人杰地灵,人才济济,可为人才大国也。吴起、犀首、商鞅、孙膑、范雎、信陵、尉缭皆魏之贤才,魏轻视之、猜忌之、排斥之、**之、致使贤才奔他国而建功立业,骨肉受猜忌后含恨而亡。魏之所作所为足令天下有识之士寒心矣!“得士则强,失士则亡。”这句话与魏国盛衰兴亡相始终。   二、魏强盛时,蚕食天下,兼并中原但主要战略方向不明,忽东忽西,忽南忽北,甚至于越境灭国,盲目扩张毫无方略可言。魏在最强时的疆域态势在其他诸侯国中也算绝无仅有的,可谓怪异。为何如此说,魏国之形势可比为哑铃型或扁担型,一根扁担挑两头,两头重中间轻。魏国西部是晋西南的河西之地,东部则是以大梁为中心的中原腹地,北部地区则是以邺为首的河内之地;另外还有隔着赵国的飞地中山。而东部的中原地区与西部的河西地区,受韩国所阻,仅凭上党的崎岖狭窄的战略走廊相连,且迁都大梁后,东重西轻之势以成,一旦河西有警,魏国从中原地区调兵经上党山地驰援河西,道路崎岖,既远且慢,难以应急。尤其是秦强大以后,对河西之地志在必得,以河西之军难抗秦倾国之师,且中原为魏之根本又是四战之地,魏之精兵多被他国牵制,难以赴援,即使魏军千里赴援,秦军占地利之近,以逸待劳,魏军远来未必能占上风。此反客为主之道也。后魏惠王割河西七百里之地于秦,并非其智力不济,乃鞭长莫及耳。   再看孤悬于魏国本土之外的魏之中山地区,原为中山国,前406年为魏大将乐羊所灭,魏在此地设将驻兵以守御。此地南联赵境,北接燕国,孤悬于外,与魏联系必越赵境,陆路交通受制于人,一旦有变,难以控制。(按:后中山趁魏国马陵之败,无暇北顾之际杀魏守将复国)可见魏国是举国三分,没有一块完整的国土,东西南北不得兼顾,正所谓张仪所言的四分五裂之道也!     魏国地理大势之所以造成如此不利局面,主要是因为魏初盲目扩张,素无方略、贪利受地所造成的。魏国强大之时,正是六**之际,魏可谓是得其时也。魏国在夺取了秦河西之地后,对秦国已构成侧翼包围与高屋建瓯之势,如能趁秦国内部政理不修,国穷民弱之际,安抚各国,审时度势、鼓行向西,一举灭秦不是没有可能,即使不能灭秦,也可尽夺秦之泾渭平原,独霸秦川,之后魏对韩可造成四面合围之优势,韩国四面受敌,虽有三川之险,然其境不过千里岂能长久。韩与魏同赵与魏不同,赵与魏互为**,唇齿相依。韩国对魏国而言则是将魏国一分为二,阻其东西相顾的腹心之祸。魏和韩势难长久,从长远来看,韩不灭则魏不强,其势然也。魏国如能削秦灭韩,使其国土东西相连成为一体。拥山河之险,控天下之枢,尽地利之饶、东向以争诸侯,既无西顾之忧,又可避免两线作战,魏国霸业可成。魏国计不出此,是为丧天时也。   三、三晋势分后,魏国轻外交伐谋,又地处中原骄横于世,树敌过多。魏自持强大,攻赵、伐韩、防秦、迫齐、逼楚。魏虽称雄一时,但无地利之险可为屏障,且四面受敌,一直未能摆脱内线作战的不利态势,魏国为维护霸主地位,两个拳头欲击天下之人,魏是四战之地、四战之国,岂能长久。尤其是齐秦两国相继崛起,对魏国已构成东西夹击之时,魏不合与齐,齐攻其东,魏不合与秦,秦攻其西。以魏国一国之力而与二强争衡,魏军穷于奔命,故此失彼,并力于西则东虚,并力与东则西虚,几个回合下来,魏国就招架不住,一败涂地了。这一点,倒有点同二战中的德国有些相似。五、一个**统治集团的野心往往同这个**的实力增长成正比。有吞并天下的实力才能有吞并天下的野心。战国初年魏国虽说强大,但似乎还不具备整合天下的实力。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无论向那一方向扩张,都将面临强大的阻力,弄不好将使自身成为天下众矢之的,促成各国合纵之势。魏是典型的内线作战的态势。魏国地处中原腹地,无险可凭,地理大势是非常不利的。那麽,怎样才能摆脱这种不利的局面呢?魏国要想摆脱内线作战的局面,必须要审视度势,正确的确定自己的主要战略方向。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赵楚两国不会对魏国构成太大的威胁。魏国无南北之优,却有东西之患,齐秦两国的强大对魏国已造成东西夹击之势。魏国的主要对手应是秦齐两国,主要的战略问题应是向东用兵(攻齐),还是向西用兵(攻秦)的问题?   在确定了主要的战略方向及主要的打击对象之后,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一、在打击主要对手的同时,要对次要战略方向上的次要对手进行安抚,必要时要不惜做出让步。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得充足的战略回旋时间,避免陷于两线作战。   二、在打击主要的对手的同时,要留有一定的兵力对次要对手实施严密的监视,并制定稳妥的紧急预案。不恃人不犯我,而恃我之不可犯。   三、依靠**扩张所得到的领土,必须要有充足的实力与决心保有它。实际上,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是“拓土容易,守土难。”   在前408年秦国商鞅变法之前,魏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应是向西用兵,不断的打击并消弱秦韩两国,以解西顾之忧。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业已强大,控山河之险,急难图之,客观上,魏国已经丧失了灭秦的最佳时机。前408年后,魏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应是向东用兵,重点打击齐国,灭齐后魏可西向与秦争天下,这样也可摆脱内线作战的不利态势。由此可见,面临内线作战又无战略纵深,战争持久力不足的**,统治者如不能充分合理的使用力量与谋略,是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驾驭**的命运的。   四、由于战国初年,魏军纵横中原50余年无对手已成骄兵,魏统治者和领兵大将目光短浅,骄傲轻敌,在具体战役指导上,顾前不顾后,只知螳螂捕蝉不知黄雀在后。魏处四战之地、无险可守而倾其精兵锐卒伐韩攻赵,虚国远征,以犯兵家大忌,以至于孙膑伐魏引兵疾走大梁,攻其所必救。成功的调动了敌人,围魏救赵,败魏军于桂陵;退军设伏,斩庞涓于马陵。致使魏丧师辱国,霸业中衰。   其实齐魏两**力对比,仍是魏强齐弱,魏国处置得当,并不见得非败于齐不可,如若,魏国把形势估计的复杂一些,在攻赵伐韩之时,保留一部分精兵于国内,作为战略预备队以防不测。齐军来攻,则闭城自守以敝齐军,齐军远来其意在于偷袭救赵,并无攻坚之意。大梁暂时无危险。魏军回援主力可兵分两路,一路循循渐进救援大梁以诱齐军(此其利有三:一,魏守军少,而齐军多,可为守军之外援,以坚其心;二可避免迅速回援中齐军之埋伏;三、可诱使齐军继续逗留魏境,为切断齐军退路赢得时间。)一路迅速直插齐军之后,断其归路,阻其粮道,齐军远来、势难长久,闻归路将被断,必引军自退,齐军若退,魏军前堵后追三路击之可获全胜。而魏军主将庞涓骄傲轻敌,战役指导上呆板机械,只知寻找齐军主力硬碰硬地进行决战,魏军将骄兵悍一味穷追猛打,不钻到孙膑的伏击圈里誓不罢休,怎能不败?   综上所述,战国中后期的魏国,失人和、丧天时、无地利、轻外交、少伐谋、在具体战役指挥上,简单机械。原先称霸的有利条件均已不复存在了。对魏统治者而言,昔日的荣耀已化为一场中原残梦,留下的只有一段无可奈何的回忆。魏国霸业被他国所取代,终是在所难免之事了。 展开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和周王朝到底是何种关系?
    • 2024-06-22 00:31:39
    • 提问者: 未知
    和 很多神话 共工(姜姓)和祝融(芈姓)之争,还有楚帛书里面的神话记载大禹 伯夷 祝融治水等等,其实都反应早在...现在这股东夷风其实**时期已经学者掀起的过度疑古之风...
  • 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和简历?
    • 2024-06-22 15:35:30
    • 提问者: 未知
    春秋战国任务志-牛人一大堆,喜欢的入。先说几个**的,老大们.周平王 周幽王之子,名宜臼,幽王正妻申后所生。初立为太子,后为幽王废而改立宠妃褒姒子伯服为太子。幽王死...
  • 许昌是春秋战国的历史发源地这句话对吗
    • 2024-06-22 06:32:36
    • 提问者: 未知
    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许昌,又称莲城,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之一。...
  •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上活动的713人...
    • 2024-06-22 16:59:32
    • 提问者: 未知
    2001年6月15日,“航天晨光”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陈孟荦《“晨光”改制与改革》 材料...材料一 自唐代中叶以后,海上丝路取代陆上丝路而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 战国时期,"赵女"是不是充满各国后宫?有何依据?
    • 2024-06-22 20:44:46
    • 提问者: 未知
    好恶 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的统一并未 改变寒暖燥湿,水土风气,故音声之差,习尚趣味之别也无法彻 底改变,不可能形成统一的模式.《淮南子?形训》:"土地...
  •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哪国人?
    • 2024-06-22 22:31:38
    • 提问者: 未知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曾经学习儒术,因不满其...孟荀列传》中记载:墨子为 宋国的大夫,善于守御,或生活在孔 子时代,或生活在孔子以后。...
  • 春秋与战国的划分标准是?
    • 2024-06-22 06:29:57
    • 提问者: 未知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公元前475年究竟出了什么重要事件,大家都把它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分界时间?《史记•六国年表序》:“田常杀简公而相齐...
  • 春秋时期的秦国也是大国,为何孔子没有去秦国周游?
    • 2024-06-22 01:55:21
    • 提问者: 未知
    大家从后来商鞅入秦相关的文献中可以得到再一次的印证。...以春秋时期的交通程度当时孔子周游列国的壮举大概和现在周游世界一样,比较那时候全是靠脚力,现在环球一圈也就几个...
  • 如何理清春秋战国的历史?
    • 2024-06-22 18:22:34
    • 提问者: 未知
    那时,周幽王正在和他的女朋友褒姒愉快地玩耍,把朝政全权交给了虢石父。虢石父这货,不仅贪,而且奸,…
  • 春秋战国时期用的货币是什么?
    • 2024-06-22 09:54:52
    • 提问者: 未知
    这里面有好多, 概括起共分:铜币, 金币两大类.其, 铜币又包括:布刀币、圆钱、贝币四种. 布币主要于韩、赵、魏三晋地区、刀币主要流行于齐、燕、赵三国。圆钱主要流行于周、秦及赵、魏两国沿黄河的地区,铜贝则主要流行于楚。另一类黄金货币主要流行于楚,分饼金和金版两种,金版多标印记.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