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环境电磁学的历史,则可上溯至19世纪。最早出现的电干扰现象是单线电报间的串扰。希维赛德于1881年写了一篇“论干扰”的文章可算是最重要的早期文献。但这类干扰现象在当时并未引起干扰者和被干扰者的重视,随着电气运输的出现,在一根通信线与不对称的强电线之间有较长的平等运行,干扰问题的日益严重,这样在1887年柏林电气协会就成立了全部干扰问题委员会,成员有赫姆霍尔兹和西门子等。紧接着英国邮电部门在1889年研究了通信干扰问题。美国“电世界”杂志也登载电磁感应方面的文章。20世纪初期索末菲在这方面进行了卓越的研究。以后人们对电磁感应影响的研究日益深入,其中波拉切克、卡尔生、哈波兰德、尚德、克留威、柯列、韦特、柯斯琴科、米哈依洛夫、拉茹莫夫等学者的工作都很突出。直至目前,此类干扰问题仍为国际电信联盟(itu)第五研究组及第六研究组在各研究期的主要研究课题。除了上述的感性、容性及阻性等耦合方式引起的干扰外,人们还对国辐射性干扰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在早期这些工作进行问题:什么是emc?emc是什么意思?得还比较零散,但以后逐步走向正轨,各国陆续建立起相关的科研机构。在美国并早已出版有关射频干扰的专门刊物“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报导了不少科研成果,直至1964年,专刊业务范围不断扩大,改名为emc专刊,并沿用至今。**在1984年即已制订了“工业无线电干扰的极限容许值标准”并颁布施行(1954年曾进行了一次修改),有很多研究单位从事抗干扰的研究。其他**也已相继加强了射频干扰的研究工作。斯密施、摩尔、费奇、万斯、康达、迈尔、贺宾、亚诺、皮尔斯东、韦特、卡登、克里莫夫、谢昆洛夫、凯赛、格罗德涅夫、荒木庸夫、酒井洋、佐藤、赤尾等学者在这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目前国际上除emc专业学会外,还有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c**pr)等组织从事与emc有关的高频干扰课题的研究。美国自1945年开始,颁布了一系列电磁兼容方面的**标准和设计规范,并不断地加以充实和完善,使得电磁兼容技术进入新的阶段。60年代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向高频、高速、高灵敏度、高安装密度、高集成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其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正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把人类带入信息时代,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和高速计算机技术成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水平主导技术,同时也由于航空工业、航天工业、造船工业以及其他国防军事工业的需要,使得emc获得空前的大发展,放眼未来,emc还将在信息安全和生物电磁学等方面获得较大的进展。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美俄等国加紧研究对付核电磁脉冲影响的方法。最近十年,美国科研部门集中力量研究保护通信网和某些**飞机不受高空核**影响的方法。美国前**里根1982年在宣布美国战略部队现代化计划时说,五角大楼将大力加强它的通信系统。为此拨款近20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以对付“电磁脉冲(emp)”的作用。欧美还有一些**也已投入力量从事这类科研工作。我国开展emc工作较晚,陆续颁布了一些emc设计要求、测试方法等**标准和****标准,但具体的设计规范仍很缺乏。电磁兼容工作渗透到每一个电气电子系统及设备中,只有通过总体设计部门管理协调,才能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我们在长期工作中的组织管理没有投稿足够的人力物力做深入的研究,这些经验往往不能很好的积累、提高和推广,形成不了设计规范,emc设计更多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这种局面有待改变。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