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中有哪些不合理,不符合实际

-Zùlālé 2024-06-01 05:00:16
最佳回答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是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2011年最新会计科目分类: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成本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对于初入会计的人来说,完全不能理解其中的逻辑。要我说,要分类就按统一的分类分。网上找了一篇文章,详述了很多不妥的地方,文章有点老,但也能凑合看。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它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来设置。只有通过对会计要素内容的再分类,确定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才能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的记录和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信息。然而我国**统一制定的会计科目,在分类上同各会计要素的名称存在较大的差异,前后不能连贯统一,缺乏严密性、合理性。本文通过对二者差异的分析,进而提出协调二者的改进建议,实现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分类的统一,以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 一、二者差异 1.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而会计科目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五大类会计科目。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容和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分类内容没有差别,而其他三个会计要素的划分和相应的会计科目划分就有着很大的不同。除了名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外,在内容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会计要素中没有成本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有成本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会计要素中有收入、费用两大会计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收入、费用类会计科目,而是将二者合并划归为损益类会计科目;另外,会计要素中有利润要素,而会计科目中没有利润类会计科目这一项目。 2.成本类会计科目包括“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等科目,由于前者于期末应转入后者账户的借方,因此前者账户期末一般无余额。而后者期末余额表示尚未生产完工的在产品,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将“生产成本”账户的余额列入存货项目中,作为资产要素中流动资产的一部分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上。 3.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包含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会计科目,除了“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科目外,其他科目都和利润有关,如“盈余公积”是从利润中提取出来的,“利润分配”科目的余额反映的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也就是说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不仅包括所有者权益要素,而且包含利润要素,而会计要素中所有者权益和利润是并列的互不相容的两大会计要素,并且利润要素没有对应的利润类会计科目,这在概念划分上是很不明朗的。 4.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反映的是广义上的收入和费用,而《企业会计制度》中收入与费用两大要素,均是狭义上的收入和费用,仅指日常经营活动中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并不包括“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广义收入类科目所核算的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等广义费用类科目所核算的费用。前已述及,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的项目,因此二者界定的范围本应一致,而这几个损益类会计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这种会计要素的类别名称与会计科目表上的类别名称间的差异,使得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前后一条线互不连贯。 5.投资收益处境尴尬。《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其外延包含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但在表示内涵的界定上却使用了让渡资产使用权的定语,由于企业用资产对外债权投资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行为,这样对外债权投资收入就理应被包含在收入里,这显然与前面对收入外延的规定相矛盾。而企业对外投资收入是通过损益类会计科目中的“投资收益”进行核算,那么该科目对应的会计要素是收入要素,还是对应的会计要素缺位? 二、改进建议 为便于有关各方能准确地掌握和利用会计信息进行决策,消除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之间的以上差异,则既要对会计要素进行重新划分,又要完善会计科目的分类,实现二者的协调统一。 1.取消利润要素。理由如下:一是利润是广义收入与广义费用对比的结果,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实际上就是对利润的确认和计量,其数量可根据会计等式推算出来;二是利润其实质是所有者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净资产包含了实现的利润。所有者权益要素和利润要素之间在概念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不应划分为同级次的并列的会计要素,而且根据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来分析,收入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费用能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而利润是收入与费用对比的结果,是从属于收入和费用的衍生物;三是国际会计准则也未单独设置利润要素,应与国际惯例协调。当然也有人提出我国不能取消利润要素,认为利润是我国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诚然,结合我国国情,将利润作为重要考核指标,并非一定要保留利润会计要素。为兼顾国际惯例与国内实情,笔者认为利润可以作为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指标,不应成为与所有者权益并列的会计要素,而应成为所有者权益要素下的一个会计核算项目。而且现行的会计科目表中有关利润项目(如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已归入在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中。通过改进两者才能达到统一,便于会计科目的使用和账户的记录,也并不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 2.重新定义收入要素。收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会计理论界一般认为广义的收入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等,而狭义的收入仅指营业收入。前已述及,《企业会计制度》中对收入要素所下定义,其内涵与外延不相符,建议将其定义为“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即收入要素中剔除让渡资产使用权等形成的对外投资收入,也不包括营业外收入,仅指营业收入。3.增设利得、损失要素。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利润”不严谨,由于我国会计要素中的收入、费用要素的均是狭义所指,收入中排除了利得,费用中排除了损失,而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该式左方仅指营业利润,而右方利润所指不明,会计要素之间本应存在的勾稽关系受到了破坏。更为严重的是,该会计要素体系无法为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和一些广义费用的确认与计量提供应有的理论依据。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因其他企业违约而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等。损失是与赚取营业收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企业违约而支付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对外捐赠等。。增设利得、损失要素,一则使会计等式更科学,即“收入+利得-费用-损失=利润(不是会计要素,是一指标)”,二则使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等会计科目的设置“名正言顺”。 4.取消成本类会计科目,将其并入资产类科目。企业生产成本是按一定产品来归集生产费用,产品成本项目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工资和制造费用,而这些生产费用在生产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物质形态,逐渐转变为产成品和半成品等存货资产。将“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成本类科目并入资产类科目,使资产要素和资产类会计科目相统一,有利于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充分发挥会计报表的作用,为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 5.取消损益类会计科目,增设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损失类会计科目。通过对会计要素的重新划分,我国会计要素可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七大要素。为保证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的协调统一,应取消损益类会计科目,增设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损失类会计科目,各要素相应的会计科目则分别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利得类和损失类七大类。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新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哪些会计科目
    • 2024-06-01 16:42:27
    • 提问者: 未知
    新会计准则中取消和变更的会计科目如下: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了“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4.“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可以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按新准则《应用指南》的...
  • 侦探小说中有哪些不符合现实的情节?
    • 2024-06-01 04:00:30
    • 提问者: 未知
    前段时间,被安利了一部名叫《**娇妻》的侦探小说,三观炸裂,脑洞清奇。故事梗概:男主和妻子都是**…
  • 会计政策有哪些
    • 2024-06-01 05:55:18
    • 提问者: 未知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00:00 00:00 100%用户鉴权失败,请先注册成为百度云用户 百度云
  • 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有哪些区别
    • 2024-06-01 11:25:53
    • 提问者: 未知
    会计制度是以特定部门、特定行业的企业或所有的企业为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或事项)或...
  •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区别
    • 2024-06-01 21:13:11
    • 提问者: 未知
    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是什么?简单:准则和制度的发布为了规范会计行为,因此两者在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样,前者是属于原则导向的,而后者则属于规则导向的。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是完全可以二选一的,而我国之所以即有准则,又有制度,正是因为当初没有确定采取那一种理念来制定我们的制度。因此,**本次采用原则导向的“准则”,以实现会计国际趋同化,而不再采用规则导向的“制度”,这本身也是一次...
  • 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要素分别是什么?
    • 2024-06-01 08:49:49
    • 提问者: 未知
    1、国际会计准则 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e68a84e8a2ad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63537、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2、美国会计准则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
  • **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大吗
    • 2024-06-01 21:21:03
    • 提问者: 未知
    **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追问:在**证交所上市的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是应该按照**会计准则还是国际会计准则还是两者都可以呢?谢谢 追答:**的就可以了
  • 高级财务会计中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原则有何不同
    • 2024-06-01 10:28:11
    • 提问者: 未知
    在高级财务会计中,对于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的话,主要是这样的区别,因为会计估计只是一种估计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并没有实质的发生,所以只是对未来的一个出于谨慎性或者是合理性的预判,所以基本上是不数据以往的,也就是从改变会计估计的的方法之后才来做变更,不不会追及以往, 而作为会计政策的话是指的一种核算方法的变更。所以一般会计政策变更总会涉及到追溯以往,需要通过追溯调整法来改变。
  • 符合计划生育政策规定
    • 2024-06-01 03:11:23
    • 提问者: 未知
    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二)再婚夫妻,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或再婚前双方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离婚协议确定子女随前配偶,
  • 为什么我国的会计准则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
    • 2024-06-01 09:07:25
    • 提问者: 未知
    无论如何追根溯源,最本质的原因就是欧盟和美国不承认**的市场经济地位,所以**对外出口贸易赚的那一分一毫就被这些资本主义列强告我们倾销,要对我国出口的商品征收高的关税,让我国出口的...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