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在**曲线上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以使产品市场均衡;而在lm曲线上又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以使货币市场均衡。但能够使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却只有一个。该组合点就是**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可以通过图4-13来说明这一问题。在图4-13中,**曲线与lm曲线相交于e点。e点表示,产品市场的供求与货币市场的供求,在相互作用下两个市场同时达于均衡状态时可行的国民收入为y0,利息率r0。因为e点既是**曲线上的一点,也是lm曲线上的一点,因而表示在该点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二、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调整(一)宏观经济的非均衡状态1.一个市场均衡,另一个市场不均衡图4-14显示了一个市场均衡而另一个市场非均衡的情况。a点位于**曲线上,表示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此时,l<m,而i=s。b点位于lm曲线上,表示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此时,i<s,而l=m。c点也位于lm曲线上,同样是产品市场非均衡而货币市场均衡,但此时i>s,而l=m。d点位于**曲线上,表示产品市场均衡而货币市场非均衡,此时,l>m,而i=s。 r lm ·a b· o ·c d· ** o y 图4-14 一个市场的非均衡2.两个市场同时非均衡图4-15显示了两个市场同时非均衡的情况。除了e点之外,任何一点都不是一般均衡点。可以将图4-15分为四个区域,并分别标为ⅰ、ⅱ、ⅲ、ⅳ。这四个区域所代表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都不一样。可以将四个区域的非均衡情况归纳列表如表4-1。表4-1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区域产品市场货币市场ⅰⅱⅲⅳi<s 有超额商品供给i<s 有超额商品供给i>s 有超额商品需求i>s 有超额商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l>m有超额货币需求l>m有超额货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二)宏观经济非均衡状态的自我调整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出于均衡状态是一种特例,不均衡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当一个经济处于失衡状态时,市场机制会自动进行调节。可以用图4-16来说明这个调节过程。 r ·a lm b · c · e** o y图4-16 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过程(三)宏观经济非均衡状态的**调控虽然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可以使经济实现均衡,但常常需要较长的时间,其成本也较大。因而,需要**对宏观经济的非均衡进行调控。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当国民经济处于失业或出现通货膨胀时,**才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干预的目标是使均衡的国民收入(y)水平尽可能保持在即无失业也无通货膨胀的水平上。**主要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节。三、**—lm模型的运用(一)一般均衡的变动虽然经济在**曲线与lm曲线的交点实现了暂时的均衡,但当经济受某些因素的影响后会导致均衡发生移动。比如,lm曲线不变,**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右上方移动;相反,如果**曲线向左平行移动,均衡状态将随之向左下方移动。如果**曲线不变,lm曲线向右边水平方向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右下方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边水平方向移动,均衡状态也将随之向左上方移动。如图4-17所示。(二)财政政策效果1.**曲线、lm曲线的斜率与财政政策效果尽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会使国民收入增加,但国民收入增加的多少即政策效果的大小则会因**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不同而不同。从**--lm模型看,lm曲线的斜率不变时,**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相反,**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可用图4-18来进行说明。图4-18(a)和(b)中,假设lm曲线的斜率相同,初始均衡收入y0和利率r0也相同。现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曲线右移,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由于**曲线斜率不同,国民收入增加的多少会有所不同。如果**曲线的斜率不变,则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则**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相反,lm曲线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可用图4-19来进行说明。图4-19中,lm曲线逐渐由平坦变陡峭,其斜率由小变大。由图中可以看出,在lm曲线比较陡峭的阶段如由**2到**3的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少,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较小;而在lm曲线比较平坦的阶段如由**0到**1的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国民收入增加较多,说明财政政策效果较大。由上可以看出,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会对财政政策效果产生影响。除此以外,支出乘数也会影响财政政策效果。2.凯恩斯主义极端如前所述,如果**曲线越陡峭或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而在**曲线垂直或lm曲线为水平线的极端情形下,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则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如图4-20所示。在图4-20(a)中,在lm曲线的水平线阶段,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收入增加到y1,而利率保持不变,仍然为r0。在lm曲线水平线阶段即“凯恩斯陷阱”中,即使**曲线不垂直而向右下方倾斜,**实行财政政策也十分有效。见图4-20(b)。如果**曲线为垂直线,说明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则即使利率发生了变化,投资也不会发生变动。也就是说,即使lm线不为水平线,**的货币政策能改变利率,收入也不会受到影响。如图4-20(c)所示。3.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所谓“挤出效应”,就是指**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所引起的私人消费与投资减少的经济效应。可用图4-21来说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图4-21 挤出效应在图4-21中,假如最初宏观经济处于均衡状态a点,均衡国民收入为y0,均衡利率r0。但此时还存在失业,根据估算,充分就业的均衡国民收入水平假定为y1,在货币供应量不变的条件下,**为此要加大采购开支或采取减税政策,由于加大了总支出,宏观经济处于新的均衡状态,总需求就会随之上升,货币需求量必然加大,**会右移到**’,均衡利率也会攀升到r1 。这其中包含着一个挤出效应,由于利率由r0提高到r1,移动后的**’曲线上对应r0利率的投资应当在b点,由于利率提高,人们会减少投资,b点向新的均衡点a’逼近,货币需求量(md)上升,私人投资被挤掉一部分,造成投资(i)下降,减少的部分即为y1y2,就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财政政策的效果。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个影响因素: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第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第三,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第四,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在上述四个因素中,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三)货币政策效果1.**曲线、lm曲线的斜率与货币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的大小同样取决于**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的大小。lm曲线斜率不变时,**曲线斜率越小,**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曲线斜率越大,**曲线越陡峭,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就越小。可用图4-22来进行说明。如果**曲线的斜率不变,lm曲线的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相反,lm曲线的斜率越小,lm曲线越平坦,则货币政策的效果越小。如图4-23所示。2.古典主义极端当lm曲线为垂直线、**曲线为水平线时,货币政策十分有效,而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古典主义极端。如图4-24所示。在图4-24中,当lm曲线垂直时,说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等于零,人们不愿意为投机而持有货币。这时,如果增加**支出或减税使利率上升时,私人投资会大大减少,挤出效应会非常大。这说明,在古典主义极端的情形下,财政政策完全无效。但是,如果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则效果会很大。 (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如前所述,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既可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也可以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使用。一般而言,只要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购买债券,货币的供给量就会增加。如果在**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债券的同时,中央银行同时在证券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已发行的旧债券,财政赤字就被货币化了,这时已不再是纯粹的财政政策,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综合性宏观政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的数量恰好等于****新发行的债券数量,债券的总供给量不变,利息率也会保持不变,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使货币总供给量增大,货币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赤字开支一同增长,这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不变时**与私人投资者争资金的情况,挤出效应就会因货币供给与赤字的同步增长而被完全消除。可用图4-25来进行说明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