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刘禅人物简介是什么?

?baby.YAOYAO? 2024-11-17 00:09:03
最佳回答
在世人的心目中,刘禅是平庸昏聩之君,在市井街头的平头百姓眼里,刘禅的形象始终是碌碌无为的的庸主一个,更有甚者称之为“**之昏君,丧邦之庸人”。因刘禅小名为阿斗,于是在我们国语的形容词中,又多了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有人预言,这个形容词将流传千年。阿斗真的扶不起吗?他真的是个昏庸、愚钝甚至有些弱智的君主吗?看看刘备和孔明都是怎么评价刘禅的:刘备给后主的遗诏提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诸葛亮不是一个阿谀承迎的大臣,刘备也不是徒好虚名的君主,他们是不会把一个平庸的人硬说成“智量甚大”的。事实上:“后主任贤相则为循理之君”。纵观历史,刘禅就任蜀汉皇帝共计41年,是三国时期所有董事长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其中,诸葛亮辅佐刘禅11年,在诸葛亮去世后,刘禅还在贤臣的辅助下做了30年的皇帝。在那个群雄割据的**时代,能执政这么久,刘禅肯定有其过人之处。有容人之量刘禅继承帝位时,年仅17岁。刘备临终前特意叮嘱:“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于是呼,“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所有的事情刘禅都“按丞相说的办”。对于大权独揽的诸葛亮,刘禅也做到了凡事谦让,“以父事之”。后来刘禅年纪渐长,按照汉代朝廷的常规,诸葛亮应当逐渐地将大权交还给刘禅,让刘禅顺利“转正”,彻底摆脱“见习”皇帝的命运。可是,诸葛亮仍紧握大权。诸葛亮的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刘禅没有工作经验,没有治国经验,所以才总揽全局。这让人不禁要问,刘禅现在是没有经验,你不给他实践的机会,他哪儿来的经验,他不是永远没经验吗?诸葛亮带兵出外征战,对已年满22岁的刘禅依旧不放心,特派心腹董元为侍中,统宿卫亲兵,“监管”刘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禅的口气和语感,简直犹如一个严峻的父亲在冷酷地调教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对这些,刘禅一让在让,不想引起国内的**混乱。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刘禅虽然不赞成,但还是为诸葛亮鼓劲加油。可以说,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充分领会并严格执行了刘备的教导以及对长辈的尊重,更重要的是他团结了内部领导班子,保持了领导集团的稳定,这样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老百姓。难怪有人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可见刘禅具有一个**家宽容大度的胸怀。刘禅不仅对诸葛亮宽宏大量,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比如魏延叛乱被杀,刘禅对于魏延没有一概否定,而是下旨:“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刘禅生活腐化时,学者周谯和老臣董允上书劝柬,刘禅最多也就是无可奈何,而不是一怒之下大开杀戒。后主刘禅可能是**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头脑清楚、知人善用刘禅不仅有容人之量,而且头脑清楚,知人善用,有很强的分析能力,绝对不是弱智。刘禅专用诸葛亮来治国,就是他聪明的地方,虽然诸葛亮有穷兵黩武的问题,但是他治理蜀国的措施确实给蜀国带来了发展。所以即便在孔明死后,刘禅仍然继续延用诸葛亮的措施,甚至重用诸葛亮所选拔的人。诸葛亮急于北伐,刘禅此时头脑非常清楚,他非常清楚魏蜀的实力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又不好直接反对,只能规劝诸葛亮说:“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尽管诸葛亮执意北伐,没有听从刘禅的劝告,刘禅还是全力支持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刻停止了空耗国力、劳民伤财的北伐。在**上,刘禅也表现出过人的一面。鉴于诸葛亮生前权力太重,刘禅废除了丞相制。以费祎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以蒋琬为大司马,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以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以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军政及内政大权不再同一人一把抓。这种新的**格局安排,意味着刘禅决不允许再次出现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而自己则大权旁落的尴尬局面。蒋琬死后,刘禅更进一步“自摄国事”。任官封爵,要刘禅同意;**,要刘禅同意;出兵征讨,要刘禅同意,几乎所有的大事,都要刘禅同意。刘禅**一切,直接掌管蜀汉政权达19年之久。这一系列举措,能是一位智商低能的人想得出和做得到的吗?《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的一件事:曹爽与司马懿争权被杀后,夏侯霸害怕受到株连而入蜀,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老将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足见刘禅绝非平庸之辈。作为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国君主,刘禅有自己的一套治国理念,绝对不是昏庸低能之辈。乐不思蜀≠没皮没脸历来各方专家对后主刘禅的评价一直囿于暗弱无能、贤愚不辨,其中最大的一个诟病就是不战而降、苟且偷安。“乐不思蜀”一个词语让刘禅彻底被定格为一个反面人物,被认定是个没皮没脸的窝囊废,从而对其进行口诛笔伐。话说曹魏兵围成都,刘禅心里很清楚要是抵抗,士兵的伤忙一定会很大,而且很有可能招致曹魏屠城,让百姓遭殃。为了保全子民,刘禅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开门投降。刘禅投降后,北上到达洛阳,被封为安乐公。这样一来,刘禅多了一个**的骂名,却保全了百姓的姓名财产,无论在当时老百姓来看,还是从当代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应该是一件好事。对于刘禅不战而降,实乃“全国为上之策”。刘禅这样注重国人现实利益的**家,与“打肿脸充胖子”的面子**家所不能同日而语,他没有为一己私利,而不断地鼓动老百姓为自己卖命。**之后,作为**之君,不仅刘禅自家生命,而且包括对蜀地百姓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某个西方的著名文学家说过:“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在刘禅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刘禅降魏后,司马昭在一次大宴蜀国君臣时,特意令人奏起了蜀地音乐,以观察刘禅的反应。蜀国旧臣听后无不现出悲慽之容,只有刘禅一人不悲反笑,开心得不得了,活脱脱是一个缺心少肝、苟且偷安的皮相。司马昭当时就跟人说,一个人没有心肝怎么可以到这种地步!后来司马昭又去问刘禅,说你还想念蜀国吗?刘禅马上回答:“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从此诞生。说完这个话以后,刘禅带来的一个旧臣就跑去找他说,不能这样说呀,这样说实在太没心肝了,下回司马昭再问你,你就说,先人的坟墓在蜀国,我没有一天不想,然后把眼睛闭起来。果然,不久司马昭再次问刘禅,说想念蜀国吗?刘禅说:啊呀,先人的坟墓都埋在那儿,我没有一天不想。司马昭说不对啊,这话我怎么听着不像你说的,像你某个大臣说的。刘禅马上把眼睛一睁:哎,对啊,就是他说的,就是他教我这么说的! 乍一看,刘禅的确是一幅没皮没脸的嘴脸,而且无耻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可细细一想,刘禅不如此回答又能如何?司马昭的阴险毒辣是出名的,不光专权夺势,且欲谋篡帝位,就连魏帝曹髦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若想杀刘禅,可谓易如反掌,身为阶下囚的刘禅,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想要保全自己的性命,就必须让司马昭觉得他懦弱无能、不足为虑,而“此间乐,不思蜀”正是刘禅所释放的一个**,给司马昭留下了:“我无忧矣”的好印象,成功地保住了性命。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堪称上上之策。在这个问题上,刘禅实在是一个能称得起大智若愚的智者。在“成者王侯、败者寇”的主导文化氛围里,人们不愿意接受失败的英雄,似乎只有干得轰轰烈烈的人才是英雄。刘禅投降后在洛阳的一段表演,为他博得了“全无心肝”的臭名,从此“扶不起的阿斗”的帽子就算牢牢地戴在了他的头上,甚至连他的名字刘禅(shàn),我们也经常错误地读成chán,可见世人对他的误解之深了。历史也好,现实也罢,你越是正着看,越看越是雾里看花,糊里糊涂;假若你颠倒过来,倒也能看出个一二来。在委蜀吴三个企业集团中,刘禅领导的蜀汉集团有限公司一直处于弱势,然而41年来,刘禅能知人善任,公司稳固发展,重现实轻面子,使百姓免受战争涂炭,要是阿斗真的扶不起,又怎能做到这点?  综上所述,蜀汉皇帝刘禅有容人之量、头脑清楚、知人善任,而且,乐不思蜀并不等于没皮没脸,所以,刘禅不是昏君。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坐禅谷的简介
    • 2024-11-17 01:50:22
    • 提问者: 未知
    有一个神秘的峡谷—坐禅谷,坐禅谷景区位于南阳市淅川县仓房镇的丹江口水库西岸,她融佛文化、山水文化、古山寨文化为一炉...空气清新,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10万...
  • 你对《三国演义》中的刘禅(阿斗)有什么评价(语言要文明)
    • 2024-11-17 17:42:28
    • 提问者: 未知
    一楼的复制别人的话,很不赞同 以简洁的语言来说吧,据我说知的阿斗也就是绝大部分都是从三国演义里面呈现出来的 确实是暗弱无能之辈,宠信宦官导致诸葛亮2次攻打魏国功败垂成(虽然不一定成功).刘备当时跟诸葛亮说,若能辅佐则辅佐,不能则君可自取之,虽然历史上是有这句话,但是其真正的含义未必如此,最后...
  •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最后都是怎么死的?
    • 2024-11-17 11:56:39
    • 提问者: 未知
    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加上又思念关羽、张飞于章武三年在永安宫病死,寿六十三岁。诸葛亮:六伐中原时,由于劳累过度在五丈原病死,寿五十四岁。关羽:荆州一役中吕蒙诡计被...
  •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最后都是怎么死的?
    • 2024-11-17 20:37:27
    • 提问者: 未知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还军洛阳。当月,病逝在洛阳,终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他临死前留下《遗令》。 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汉朝,自立为皇帝,国号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章武二年(222年)春季,刘备派遣黄权督江北**,自率陆军进军,秋七月,被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打败,将军冯习、张南等战死。刘备退至永安。孙权...
  • 三国时期真实的刘禅是一个怎样的人?
    • 2024-11-17 22:07:10
    • 提问者: 未知
    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在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汉政权就像一家现代化企业集团,董事长刘禅完全信任总经理诸葛亮,下面的分公司,也就是各方势力:以...
  • 《三国演义》里最被低估的三国真实人物是谁?
    • 2024-11-17 23:14:21
    • 提问者: 未知
    1)先从深谙权谋人心开始。鲁肃初见孙权,孙权私下请他在一张床(榻)上吃饭,鲁肃为孙权分析天下大势,史称“榻上策”。前几...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
  • 刘文才的人物简介
    • 2024-11-17 18:48:04
    • 提问者: 未知
    刘文才,出生于甘肃.张掖,现居北京,从一个穷乡僻壤的农村孩子,成长到**终端营销领域专家,著名品牌战略专家,他用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著名的企业咨询顾问,是当代**最具责任和影响力的企业咨询培训导师,被誉为“营销神童”之美誉。最擅长以幽默风趣又发人深思、闲话家常又切中...
  • 三国演义中三个**的主要人物详细介绍
    • 2024-11-17 05:30:31
    • 提问者: 未知
    1、曹操,魏国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黄巾军**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197-211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2、司马懿,魏国 司马懿字仲达,东汉...
  •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简介
    • 2024-11-17 12:33:18
    • 提问者: 未知
    曹操认为:自己制定法令,自己却违反,怎么取信于军?即使我是全军统帅,也应受到一定处罚。他拿起剑割发,传示三军:“丞相踏麦,本当斩首号令...2.投资核算的主要内容简介 ...
  • 三国演义人物的绰号(全部)
    • 2024-11-17 12:39:22
    • 提问者: 未知
    227年2月,驻守新城(今湖北房县)的将领孟达有叛魏归蜀之意。孟达本为蜀将,是叛变之后归附...为替关张二**发兵出击东吴,被陆逊在夷陵火烧连营,因此惨败使汉国元气大伤。...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