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神州》的那几个问题之一:词源与历史事实问题

二小姐 2024-06-28 16:49:26
最佳回答
文:时澜航**批评**编制的电视片《神州》那篇文章,之前我听说过,最近才看到。里边有我认同的观点,也有不认同的。现就我不认同的问题摘出来,探讨一二。那篇文章总的来说,有三个问题,一个是词源与历史事实问题,二是对《道德经》的解读问题;三是**教的功能问题。一,“神州”一词的历史渊源和字义1,“神州”一词的历史渊源。**说:五千年来,**人一直把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称作神州;**说:“神州”一词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才首次出现,里面记载战国齐人邹衍认为天下分九洲,**属赤县神州。方说,即使从邹衍算起,也不过两千多年。一个说五千年,一个说不过两千多年。看起来,探讨的价值好像很大。但价值在哪,是另一个话题。如果就词汇本身出现的时间而认真探讨起来,“神州”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一部古籍,甚或古籍中的哪一个人物之口,严格地说,不一定意味着之前从未有人提到和说起,只能说它是什么时候被书写下来的。历史上的**有过很多名字,但每一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哪一部古籍,比较谨慎的说法是,它是在什么时候被记录下来的,而不能说它在什么时候被命名的。否则那部古籍就侧重到文学创作的性质上,作者拥有对其中的人名和地名的原创性,如此便不能把作品当作严格的史料来看。即使作品中的人物确为历史上的某人,其所讲的话最早被写进某部作品,我们仍然只能说,此话至少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而不是此话最早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讲严谨的话,这样更符合求实的学术精神;讲写意的话,李白更夸张,他说:“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哪一句都经不起客观事实的检验。2,历史事件与历史叙事。如果再严格一点地说来,《史记》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相比而言,可说它的文学价值大于史料价值。有人提出过,《史记》是伪史之实。即使《史记》之外的其它史籍所记之事,写下来的历史事件都已成为历史叙事,而不是状态中的事件本身。被叙述下来的历史事件上面,不可避免地带有叙述者的主观价值,而个人的价值观又受时代、地区特性和自身处境等因素的影响。当被记录下来的历史事件出现了不同的版本,无论口传还是书写,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于今天的人而言,不过就是愿意相信哪一个版本罢了。这种选择也由各自的价值观决定着。而且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重要最正确的。3,“神州”一词的字义。**说“神州”的意思是“上帝的土地”;**说那个“神”字是泛指神灵,并非“上帝”。a,从属灵层面上说:看两者的对话,像是灵界里的争战,神和神的争战。甲说是这个神,乙说是那个神。可你又怎么知道是哪个神?神在灵界里的事情,你如何意测?所以,这个层面的事情如果争论不清,就暂且放下。b,双方的言论依据:**的言论依据是圣经对这世界的解释;**的言论依据,应该是他根据**人大体的精神状态而对**古现代书籍里提到的“神”作出的解释。圣经里说的上帝,在诸多语言中都被译作“神”,英语中的god,与希腊神话中的众神用的是同一个词,只是用于“上帝”这层意思时,首字母被大写,意思是他是创世大神,独一真神;中文翻译成“上帝”是**教最初以“景教”之名传入**时,中文借用了道教里的“上帝”为其命名,因为道教里有一位至尊的天王上帝。景教里的许多人名和称呼也就被冠上了当时在**盛行的道教和佛教里的名称,比如四福音书的《马太福音》被译成“马太法王”,《路加福音》被译成“路加法王”等。后来景教在**沉寂下去,直到以**教之名重新进入**,许多人名、地名也被重新翻译过了,“上帝”之名却被沿用。从中可以窥见一点当时**人对神的态度,似乎是试图将这些宗教合起来,把神看作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可见古时**人一直有神灵观念,无神论是解放以后的事情。由这个情况来讲,**说的“神”是泛指神灵就没有错,因为古代**人敬畏神灵,只是在神灵的名字上打转。由于人不解神道,便依凭己意为神设计功能,然后拜自己设计出来的功能,如此“神州”一词,最后索性用来表示人心里的一道愿望了,独被上天偏爱的愿望,再后来愿望随着上天被请出去,神州于是被解释为“神奇的土地”。 二,上帝的名字**说,“**”实际上并不是神的名字,是被**徒叫错了。希伯来文往往只写辅音,省去元音,在希伯来语圣经中,神的名字拉丁化后写做yhvh。中世纪的神学家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时,不知道该如何念神的名字(犹太人不敢读出上帝的名字),错误地将它拼成了jehovah,即**。现代的圣经学者一致认为,正确的读法应是yahveh(亚维),只剩了两个音节。1,yhvh不是两个音节前面一段的多数信息是对的,但需要指出的是,yhvh不是两个音节,虽然中间的h不发音,但并非它没有音,而是发不出音,或者说它发出的音不明显,这个音节却是不能被忽略的。正如希伯来原文只写辅音,有几个辅音字母,几乎就等于有几个音节,真正不发音的是最后一个h,这种例子在整个希伯来语、**伯语和印度语中有许多。2,拉丁语与拉丁语系的圣经翻译拉丁语是古罗马人和早期意大利人使用的一种语言,中世纪的神学家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之后,圣经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整个拉丁语系大量翻译,包括英语圣经的翻译。整个拉丁语系中的语言很相近,但有差别。同一个希伯来语的词汇到了不同的拉丁语里面,如果保留原来的读音,就会用不同的元音字母表示。正如**所说,希伯来文的元音是省去的,但只是书写省去了,读音里却有元音。英语也是来自拉丁语的一支,里面保留、融合、吸收了许多拉丁语和世界其它各种语言,所以它的读音不像拉丁语那么规则整齐,对比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等就会发现,英语的e在拉丁语里就是a的长元音读音ei,而yhvh中间的h如果不被省略不读的话,其后被书写所省略的元音在读的时候也就不能被省略,虽然读起来几乎听不出中间有个音节。另外,h在不同的语言里也有不少别的读音或说音变,英语表男性第三人称的he与表女性第三人称的she,之所以总被**人在口说的时候弄混,是因为不少**人把这两者都读成汉语拼音里的xi音。3,“夷希微”是否“**”这二者是否有对应关系或相等的关系,我不能像黑格尔那么确定,也不能像**那么自信地否定。我能做的,只是比较这二者是否真有什么相同之处。一是从两个名字的读音上,一是从他们的品性特点上。无论这三字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在《道德经》第十四章对“道”的形容有几句是对这三个字的描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说,看见他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他而不明白,叫做“希”;摸索他而不可得,叫做“微”。“夷希微”三者,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又复归于没有物象。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的源头,追随看不见他的末了。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三、**汉字的形成与解字。 **用汉字解字法对应圣经里的几个故事,比如,“婪”字是二木之下一女,贪婪与树有关,与女人有关,令人想到夏娃受蛇诱骗偷吃**;“禁”字是二木之下一个示,与树有关,有神有关,令人想到当初上帝向亚当示明,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所以那果子又叫“**”;“船”是舟加八口,令人想到挪亚方舟上的一家八口;大洪水之后,挪亚及其子孙们用羔羊献祭,后来**也被称为上帝的羔羊,使一切信他的人得以称义。《神州》说,**祖先以“我献羔羊,羔羊盖我”为义字,竟维妙维肖地将整本《圣经》的精义见证了出来。”**引用《说文解字》对这几个字的注解,说它们都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婪”和“禁”中的“林”,“船”中的“八口”,都是没有意义的,只表示读音的声旁,而不是表示树木、八口人;“义”是“仪”的古字,本义是威仪,引申为容貌、适宜,繁体字从羊从我,因羊性温和、肉味鲜明,所以在造字时用羊旁表示美好、善良,除了“义”字,“美”、“善”两字都是如此,跟献祭和神扯不上关系。究竟如何?我们不妨也从文字学的古代汉语部分开始探讨。 1,**汉字的形成: 汉字源于图画,由原始的图画演变而成。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有3000多年历史,世界上另外两种最古老的文字,一种是距今5500多年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一种是距今约4100多年发源于埃及的象形文字。它们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已很发达,记录了古苏美尔王朝,古埃及帝国,巴比伦王朝,古波斯王朝等的历史故事。汉字是独立形成的,还是随着人们的迁徙来自两河流域,之后又有了独立的发展?目前都没有更充分的证据去支持这两种说法,疑问却在逐渐增多。疑问一旦形成,就意味着探索的开始。这无论是对**人的起源来说,还是对汉字的起源来说,都提供了一条再研究探索的道路,或说方向。我们期待着一个更明确的考古结果,来确定我们的身份。2,**汉字的注释:(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归纳的六书中说,象形字就是实物的简图,如日月二字;指事法在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序》中被描述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用符号表示没有肖像性质的事物;形声字在许慎的《说文解字.序》中为“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将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一个意思,如武信二字。“武”从止从戈,上有兵器下有脚;“信”字是人言,真实可靠;“诬”字是巫言,巫者说的话不可信;再如“酒”,以酿酒的容器“酉”与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形声字大致由表意的形符(意符)加上表音的声符构成的。(2)会意兼形声字。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似乎清楚明白,然而极多的形声字,声符同时兼有意符的作用,形声与会意甚至象形不分,如“功”字,既可说是“力”与“工”相合而成的会意字,也可说是从力工音的形声字;“趾”字从足止声;但“止”在甲骨文中也是脚趾的形状,因此“止”不仅是声符,也是象形的意符,“趾”既是从足止声的形声字,更是从足从止的合体象形字。这种声符表义,或者既形声又会意的汉字极多。宋人王圣美的“右文说”[1]是针对类旁在左,义旁在右,义上又有声的形声字所进行的归纳和规律探索;清人段玉裁称这些字为“形声兼会意”字[2],认为古人先有声音后有文字,是故九千字之中从某为声必同有某义。现代学者沉兼士统计《说文解字注》解说右文的地方共有六十八条[3]。段玉裁举出五条声训条例,即:声义同源;凡字之义必得诸字之声;凡从某声者皆有某义;凡同声多同义;凡形声多兼会意。形声字不兼会意者,有四种状况:状声之字,声不示义,啁啾是也;译音之字,声不示义,佛陀是也;方国之名,声不示义,琅邪是也;假借之文,声不示义,如柄。丙之初义为插旗帜的磐石,从丙声无义,当从秉声,假借为丙。秉,象手执禾,持也。王宁在他的 《汉字构形讲座》中也说:“从早期声字的来源看,它们不但不是表音性的产物,而且明显是汉字顽强坚持表意性的结构。用加声符来强化象形文字的方法之所以很快就不再使用是因为这种做法没有增加信息,与表意文字的性质不相适应。而其他几类形声增加的都是意义信息,声符是因为加义符被动转化而成的。所以,形声字是以义符为纲的。当形声字的声义结合的格局形成后,也有一些字是由一个义符和一个音符合成的,这种形声字也是以义符为纲的,以音符作为区别作用的。”[4](3)从解字法看造字法。造字的结构能体现一个字的本来意义。先人造字之初,根据事物的一定意义来造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解释汉字的形成过程:“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清代王筠在《说文释例》中说:“许君之立说也,推古人造字之由,先有字义,继有字声,乃造字形,故其说义也,必与形相比附。”(4)学术辩诘,以及穿凿附会的价值。我们由此知道,汉字的形体、读音和意义,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神州》电视片里提到的那些字,并非像**所说“它们都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婪’和‘禁’中的‘林’,‘船’中的‘八口’,都是没有意义的,只表示读音的声旁。”不过,像这样因“右文”的解字法而发生的绕舌事件,早在古人那里就发生过。如王安石解字曰“波者,水之皮也”,苏轼反驳曰“然则滑者,水之骨耶?”“滑者,水之骨也”我是认同的。骨指在水中的滑行物,如船、人或别的东西,比起水来都是硬物,所以:滑,水中之硬物也,硬者如骨,水之骨也;波者,水之皮也,皮即皮肤、表层。解字是一件有趣的事,既然字已被古人造出来也被使用了,质疑古人的造字构思,不如给古人造字的构思一个合理性,谁都想通过文字去探寻古人在造字过程中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及思维建构。从这些学术辩诘中可见,认为“右文说”牵强附会的,不仅**一个人,这方面自古就有两大学术阵营,反对派的理由通常说这种解字规律并不适合所有声旁相同的形声字,今人大量举例,如苞泡抱刨庖,前三个都有包裹的意思:苞是花草之包裹,花蒂上包着未开花朵的小叶片;泡是水之包裹,以水包裹冲浸;抱是手之包裹:用双手合围、搂持。后两个字就有人质疑,刨能解释为刀之包裹吗?庖能解释为房屋之包裹吗?问得当然有理,站在我们有限的经验里而言。但有木工经验的人一眼看到这个“刨”字,便很会意。早期木工用的刨子,刀片被嵌进一大块方木的中心有孔的位置,刨木板的时候,木工推着这个刨子向前滑行,被刀片削下来的碎木片更是从前后左右及中间的孔中飞扬起来又落在刨子上,令人只见得木头纷飞根本看不见刀片。所以,刨这个字,应是刀被包裹。而前面几个字,若都用“被”字解则更显而易见:苞是被草包裹;泡是被水包裹;抱是被手臂包裹;庖在《说文》解为“厨也”,做饭的地方,用现代眼光看,自然是被房屋包裹。类旁“广”原为“厂”,本义岩石,段玉裁说是山石之厓巖,用以建屋。还有很多像这样被举出来的反例,用今天人们的经验没办法解它们,或用某地区人们的经验没办法解它们。也许把形声字视作“形声兼会意”的解字理论确实是穿凿附会的,但也有人说,联想和穿凿附会本来就是人类掌握复杂知识的方法和本能之一,人类几个最伟大的发现都是在联想和假设甚至妄想(当时的人看来)的基础上探索出来的,比如万有引力的发现,地球是圆的,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等等,几乎每一个科学实验都是对假设与联想的证实或证伪。(5)被**嘲笑的那个“义”字之解。特别一提这个“义”字,**讲它是“仪”的古字,本义是威仪。这个解法出自清朝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繁体字的义(义),确实是“仪”的古义,因为在古代最早的仪式就是祭祀仪式,它也是早期人类最大最隆重的仪式,的确可形容为“威仪”。而在仪式上,被推向祭坛的是羊,人们用羊献祭,下面的“我”字代表兵器。这就是仪仗的内容。“我”字的组成是一个古“杀”字旁一个兵器(戈)。古人是这样形容我的。你能接受吗?我不能,可是再看看我们人类自己,浑身带刺、不可触犯的样子,的确像是手持兵器随时要冲杀进攻或反击的样子。羊在上面,我在下面,结果自然是羊被我杀。而祭祀中用羊代替我,所以这个义字“从羊从我”,是会意字,也是以羊为声旁的形声字。为什么要用羊献祭呢?**说对了,“因羊性温和,肉味鲜明,所以在造字时用羊旁表示美好、善良”,所以古时候的“仪”和“义”说的是同一件事,这个仪式就是为了一个“义”,用羊代替我,是因为羊的性情美好、善良。而且的确是除了“义”字,“美”、“善”两字都是如此。这字透露出来的意思十分明显。献祭之后的人性,希望可以被美好、善良的羊的性情所取代。这是谁的意思?是谁希望人类可以如此善良、美好?是古人类自己?还是从哪一个渠道上受了神示?也许多数人不能够接受这个说法,但这个“义”字就是描述祭祀仪式的,怎可说“跟献祭和神扯不上关系”? [1]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2]《说文解字注》第九篇“形声见会意”、“会意包形声”、“形声包会意”、“会意兼形声”、“兼会意形声”和“以声苞意”六种标志“兼书”意义的表述。 [3]沈兼士《沈兼士学术论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4]王宁《汉字构形讲座》,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p8-9. 附**原文:错误百出的传教片《神州》** 在八十年代末,政论电视片《**》因迎合了当时全面否定传统的社会潮流而风靡一时,但其为**目的而伪造历史的学风也受到了激烈批评。不久五名撰稿人中,四位“走向蔚蓝色”到了美国,做为其思想的逻辑发展,其中的**堕入**,相信他遭遇车祸是因为在《**》中骂了龙的报应,而**和**则成了虔诚的**徒。**更是进入神学院受训成了传教士,到处传教、做见证,成了美国华人中著名的传教士。最近,由**执笔,神州传播公司推出了一部七集电视片《神州》,声称是《**》的续集。这部传教片,根据**本人的归纳,其主题是: “一方面,这部片子以大量历史事实表明,**所有问题的根源是**不是一个立体世界,蔑视昊天上帝,没有真正的信仰。另一方面,这部片子打破了西方对上帝的垄断,上帝不只是西方人的,上帝自古也是**的上帝。当然,这部片子强烈地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人2500年自相残杀自我虐待已经够了,爱、和平、宽恕才是**人真正的出路。” 胡编乱造的历史 不管《**》的其他撰稿人是否也承认《神州》是其续集,在充斥了历史常识错误这一点,二者倒是一脉相承。《神州》开头第一句话就已说错: “从炎黄算起,中华民族已有五千年历史。五千年来,**人一直把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称作神州,意思是:上帝的土地。”后面更是推测说,大概在诺亚大洪水之后,“虔诚的**祖先们就把自己居住的这块土地称作神州。”事实上,“神州”一语出现得相当晚,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才首次出现。里面记载说,战国齐人邹衍认为天下分九洲,**属赤县神州。这不过是邹衍一人的胡诌,而非五千年来的共识,王充就批评过他是“匹夫而荧惑诸侯”。以后随着《史记》的流行,“赤县”或“神州”才成了**的别称,那个“神”字,当是泛指神灵,并非“上帝”。在《史记》之前,没有“神州”的说法,即使从邹衍算起,也不过两千多年,**从哪里发现从炎黄时候起**人就一直把**叫做“上帝的土地”? 《神州》说:“一九六八年遗传学家发现,全人类来自同一个祖先。”**不明白,分子遗传学家虽然认为现代人类都来自二十万年前的非洲,即所谓“非洲夏娃”学说,只不过是比喻,并不是说当时只有一男一女,而是指几千人的一群人(其中只有一位女性的线粒体基因传了下来)。但是《神州》却自欺欺人地将此做为《圣经》记载真实可靠的证据:“希伯来《圣经》上说,上帝初造了一个男人,统管地上万物,女人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这一对人类始祖,**伯人和印度人传为‘阿耽’和‘好娃’,**祖先传为“安登”和“女娲”,希伯来《圣经》原文叫‘adam’和‘howwah’。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在《天问》中问道:是谁叫安登做了统领大帝?女娲的身体是怎么造出来的?” 《天问》原文为:“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多数学者认为,“登立为帝”是登位当帝王的意思,“立”通“位”。也有个别学者认为“登”是人名,指炎帝之母女登,亦名安登,如毛奇龄《天问补注》说:“登,女登也。亦名安登,炎帝之母也。”可见这位“安登”乃是女性,并非盘古,和亚当是扯不上关系的。 正是为了证明**自古是“上帝的土地”,**才不惜如此编造历史。这种“历史为我而编”的手法在《神州》之中随处可见。比如,为了说明**人失去上帝之后是如何彼此敌视、相互仇杀的,**举了个例子:“成了夫差阶下囚的勾践,更以惊人的意志力,卧薪尝胆,以曲求伸,直到后来亲手杀死了夫差!”但是这样戏剧化的场面并没有出现过。史籍明确记载了夫差是在兵败后**,而不是被勾践亲手杀死。 但还有比这更令人啼笑皆非的常识性错误。《神州》称:“赵匡胤宁肯军中无将,屡战屡败,向匈奴巨额进贡,也不让国中任何人有任何机会对自己构成任何威胁。”“于是,这莫须有的天理在**裸的**面前,正像孕育了它的宋王朝在野蛮的匈奴面前一样,软弱无力,一败涂地。”粗知点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初期的强敌是契丹,而非匈奴。事实上,北匈奴在公元二世纪后就已下落不明,汉化的南匈奴在南北朝之后也已消失,到了宋朝,还到哪里去找匈奴巨额进贡?赵匡胤也未向异族巨额进贡,那是要等到宋真宗订下澶渊之盟之后才发生的事。 贻笑大方的拆字游戏 为了证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崇拜**教的上帝,《神州》竟象测字先生一样玩起了拆字游戏,而完全无视汉字的造字规律。据它说,“有一些字,专门解释汉字起源的六书难以归类,根据上古神圣故事就能够应刃而解。”比如,“婪”字是“二木之下一女择果”,表示夏娃受蛇的诱骗偷吃**;“禁”字也相仿,当初上帝向亚当示明:知识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你吃的日子必定死,所以那果子又叫“**”。“船”则是“舟加八口”,表示运载了诺亚一家八口的方舟。这种游戏玩起来或许很有趣,在学术上却不过是笑话。从《说文解字》以来的解释字源的著作对这几个字的归类从来就没有感到困难:它们都属于“六书”中的形声字,“婪”和“禁”中的“林”,“船”中的“八口”,都是没有意义的、表示读音的声旁,而不是表示树木、八口人。 《神州》还考证了“义”字的起源说: “大洪水之后,挪亚及其子孙们用羔羊献祭,后来**也被称为上帝的羔羊,使一切信他的人可以称义。**祖先以‘我献羔羊,羔羊盖我’为义字,竟维妙维肖地将整本《圣经》的精意见证了出来。” 这也完全是牵强附会。“义”是“仪”的古字,本义是“威仪”,引申为“容貌”、“适宜”,跟献祭、信神扯不上关系。“义”的繁体字从羊从我,因羊性温和、肉味鲜明,所以在造字时用羊旁表示美好、善良,除了“义”字,“美”、“善”都是如此。 牵强附会胡解老子 **以《老子》专家自居,自称研究《老子》与《圣经》的比较,从中发现了老子的“道”就是上帝,“圣人”就是**,云云。在《神州》中,他说: “倒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论证说:老子的道就是上帝。老子所说‘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的‘夷希微’,就是‘耶微’即**的相似音,这个相似音在非洲、希腊、希伯来和**,都是指上帝。” 黑格尔的确认为《老子》中的“夷希微”和“**(jehovah)”读音相近,也许就是神的名字。但是他在十九世纪初如此主张时,还不知道三点事实: 第一,“**”实际上并不是神的名字,是被**徒叫错了。希伯来文往往只写辅音,省去元音,在希伯来语圣经中,神的名字拉丁化后写做yhvh。中世纪的神学家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时,不知道该如何念神的名字(犹太人不敢读出上帝的名字),错误地将它拼成了jehovah,即**。现代的圣经学者一致认为,正确的读法应是yahveh(亚维),只剩了两个音节,无法再跟“夷希微”三个音节相比了。 第二,《老子》中这三个字出现的次序未必就是“夷、希、微”。实际上,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中,这三个字出现的次序是“微、希、夷”。 第三,最关键的,是这种比较是以“夷希微”的现代汉语读音(黑格尔写做i-hi-wei)为基础的,但是汉语读音是变化的,古音与今音有很大的不同。根据语言学家王力的拟音,这三个字的古音如果用英文发音近似表示,“夷”读做yiei,“希”读做hiei,“微”差别更大,为miuei,不论将这三个字如何排列,其读音都跟yahveh或jehovah相差很远。 如果不靠生搬硬套,《老子》是无论如何和《圣经》扯不上关系的。《老子》的第一句就与《圣经》无法调和: “道可道,非常道。” 这一句,历来被解释为:“说得出的道,不是永恒的道。”但是在**徒看来,上帝之道不仅是永恒的,而且是说得出来的,要到处宣扬的。为了硬把《老子》和《圣经》揉在一起,**把“常”解释成“通常”而不是“永恒”,别出心裁地将之翻译成“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见**著《老子与圣经》)。他显然不知道,在帛书《老子》中,这一句是写做“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按任继愈的说法,是后来为了避汉文帝的讳,才把“恒”字改写成了“常”。**对《老子》的解释,恰与老子原意大相径庭。 **教能否救** 显然,**如此胡编乱造、牵强附会,是因为对**教信仰抱着实用主义的态度,其用意就是为了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历史问题
    • 2024-06-28 12:36:43
    • 提问者: 未知
    北方地区,首都在北方,经济文化中心都在北方,唐宋以前南方很荒芜,南宋的时候,南方人口超了北方,后来经济中心文化慢慢移到南方
  • 关于1780年英国历史的问题
    • 2024-06-28 01:34:59
    • 提问者: 未知
    辉格党实际上并不是对**挑战,而是对执政党保守派进行挑战,辉格党当时当时的两个大党之一,对付政敌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辉格党本身只是成立调查组,针对的是当时的执政**,并非整个**。
  • 一些神符之语的问题
    • 2024-06-28 09:51:11
    • 提问者: 未知
    死灵的话,以召唤为主的,肯定是迷团了,要的就是tp 以骨毒为主的,穿蛇皮,pk都要穿迷团 pet平时穿刚毅,打boss换强制,强制**oss优于刚毅,迪头有点麻烦,安全性很高,...
  • 问几个问题
    • 2024-06-28 04:58:12
    • 提问者: 未知
    1可以换,到祖龙城西货郎旁边的月老那里换,比例到月老那里可以看到。2鬼灵不可以到乾坤袋里买材料,大力跟凤凰可以,每个需要9999个材料才能合成,但是乾坤袋里买一个宝箱...
  • 问大神们几个关于泰国**与行程的问题?
    • 2024-06-28 04:48:47
    • 提问者: 未知
    建议先办好**出发,有**,在入境时不查,也没出示回程机票,行程嘛,看自己喜欢,时间够的话,建议都去,机票嘛,自己不停的搜,总有一家航司在搞促销。飞哪里,看你在哪个城市,...
  • 关于以巴历史问题。。。
    • 2024-06-28 07:14:34
    • 提问者: 未知
    很长时间以来,巴以局势云谲波诡,令人眼花缭乱。**精神领袖亚辛及其继任者兰提西先后被以色列“定点清除”之后,持续已久的巴以冲突更是难见穷期。  巴以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历史上,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祖先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和睦共存。公元前1025年,犹太人曾在这里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也是最早的犹太**。巴勒斯坦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族入侵。公元135年,罗马人疯狂地捕杀因不满其统治而**的犹太人,**了...
  • **批评《神州》的那几个问题之一:词源与历史事实问题
    • 2024-06-28 09:58:42
    • 提问者: 未知
    另外,h在不同的语言里也有不少别的读音或说音变,有三个问题,里面记载战国齐人邹衍认为天下分九洲。一,但每一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哪一部古籍,比较谨慎的说法是,圣经在文艺复兴时期被整个拉丁语系大量翻译,包括英语圣经的翻译。整个拉丁语系中的语言很相近,但有差别,英语的e在拉丁语里就是a的长元...
  • 基金历史分红问题!
    • 2024-06-28 21:02:57
    • 提问者: 未知
    10000/10*1.1=1100
  • 一个小历史问题
    • 2024-06-28 11:27:23
    • 提问者: 未知
    是1967年六七**,亦称六七左派工会**,当时参与者称之为反英抗暴,发生在1967年**。****的左派在******的感召下,展开对抗英国殖民**的**。事件由最初的**、**,发展至后期的**、放置**。结果51人直接在**中丧失性命,另外超过800人受伤。1967年5月,位于九龙新浦岗的新浦岗造花厂发生劳资纠纷。5月6日包围厂房的劳方与**的**冲突,21名工人被警方逮捕,多名工人受伤,工...
  • 与历史相关的问题
    • 2024-06-28 11:14:03
    • 提问者: 未知
    1.因为历史上汉文化(或居住在**地区的人群的文化),一直比周围处于原始部落状态、奴隶制状态的游牧民族政权先进,如果少说民族政权占据中原后不行汉法,就只能牵连社会倒退,自己内部也会发生混乱(如清入关前的**内争,大福晋被逼殉葬)。  2.历史上融合的真相就是先互相**,剩的少得被迫隐姓埋名加入对方。  在网上搜  汉族的发展和演变  太长了,贴不下。  3.宋朝是**古代唯一长期不实行"...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