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历史事件 论文

沫小兮 2024-06-06 05:26:22
最佳回答
**现代化与九一八事变后的迟滞今天,当我们回首省视20 世纪**的时候,发现在痛苦转型过程中,**现代化是伴随着列强的入侵而发生发展,同时也因受外力的干扰和破坏,而不能正常发展。九一八中日战争,对20 世纪**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极为深重。一方面它激发了民族觉醒和民族凝聚,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现代化进程的迟滞。一从19 世纪下半叶到20 世纪初,是**几千年封建帝制走向急剧衰败的阶段,也是**人探求新的生存发展模式的急迫时期,更是世界列强疯狂刮分**的危险期。以1839 —1842 年英国发动的第一次**战争为肇端,接连有1855 —1860 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战争、1883 —1885 年中法之战、1894 —1895 年中日战争、1900 年八国联军**。这一系列以彻底征服大清帝国为目的的**,虽然都以获胜而告终,并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获取**特权和经济利益,但处于急剧衰败过程中的清朝政权仍能“残存”下来。在分析这一现象时,发动侵略战争的侵略者也包括一些西方学者,总是简单地把定性为先进与落后、开放与闭守之争。玛丽·b·兰在**现代史透视中说:“满清政权之下的**古老秩序是如何的坚固,又如何善于自我保存,它竟在多次的人民**及外部打击下又残存了一世纪之久。然而也正是这种力量败坏了自己,它如此缓慢地主动接受现代工业化运动以及民族主义、科学和**,以致注定了自己的最终灭亡”〔1〕(p3) 。从一般意义上讲这种结论是对的。然而,不揭示殖**义者掠夺本质和破坏性的一面,就无法解释**现代化进程从1840 年以来迟滞与顿挫的原因。**现代化迟滞与顿挫,既有自身各种反现代化与非现代化势力的顽固抗拒〔2〕(p7) ,也遭到了外部势力的干扰与破坏。因为,现代化“后发式”和“新发式”的**,既需要有外力冲击和引导,更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列强入侵既刺激了**现代化的发生,同时也阻碍和破了它的正常发展。考察所有**或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其演进方式,都是沿着器物技术层面的现代化、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及思想观念行为层面的现代化这样三个层次来展开。无论哪一层面的推进,它都需要和平环境和制度推动。没有和平环境和制度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必然是无序和缓慢的。在列强不断入侵形势下,**全面的社会危机随着甲午战败而凸显出来,这种由列强“瓜分狂潮”引发的民族生存危机和**发展危机,也造成了**现代化进程的危机。当时“从何处获得可以与列强抗衡的能量和意识形态,便成为20 世纪****家最关注的问题”〔3〕。因此,中央**不可能在思想上和**上建立一个包含法律、商业和教育制度的新社会体制,以适应现代化顺利快速发展。因此,**以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进程,只依靠一些朝廷重臣和封疆大吏的个人力量推动,通过各通商口岸中的洋务派官员、中外企业家的努力缓慢开展。这种现代化的进程,既不同于以英、美、法为代表的“原发式”现代化进程,一切都凭社会自然地演进,人们并不清楚演进的最终结局。也不同于那些不受外力干扰并有强有力**行为的“后发式”**的现代化进程,他们既看到了样板,也看到了结局,又能吸取“原发式”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通过**以适应现代化进程的制度体制,包括思想、法律、教育制度等来推进。处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看到了现代化是必由之路,但没有“原发式”**的环境,更没有像日本那样“后发式”**的条件。所以,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现代化,只能在外力刺激和干扰下缓慢、畸形地发展。二**现代化进程虽然缓慢和畸形,但直到九一八中日战争之前,它都一直坚忍不拔地向前发展。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使许多先进的**人认识到物质器物层面上的现代化进程,已完全不可能应付**社会的全面危机。戊戌变法是在这一背景下发动的,它的重要意义是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理论结构,开始突破物质与精神分离的“中体西用”的思维模式,提出既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又要学习**制度。应当说,这是**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和坚持现代化进程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遭受了空前的损害和屈辱,它对**现代化进程环境、制度逐步完善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但它也使清朝统治者们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醒来,清朝统治者为挽救中华民族,确切地说是为了挽救他们风雨飘摇中的封建统治,而开始主动改革。1901 年4 月21 日,“督办政务处”这一推行“新政”的中枢机构的设立,标志清末“新政”的正式开始,也是**现代化由**行为推进的开始。因此,它是20 世纪**的一次全方位、多层面的社会变革,其内容包括**、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其广泛性与深刻性都是空前的。如在教育上废止历时1300 年的科举制:在**上预备立宪运动的推进等等。这是清王朝以其传统的**权威发动的一场运动,它具有改革的性质。试图在保存现有秩序的基础上,渐进地完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它最终不能全部实施“新政”目标而被辛亥**所打断,其原因:一是从时间上讲,已经失去发动这样一场全面深刻的改革时机(第一次机会是1793 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时;第二次是洋务运动兴起时;第三次是戊戌维新时) ;二是从空间上讲,内忧外患的现实没有发动这样一场改革的环境;三是从社会基础上讲,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基础的各阶层人民对清政权的信任度已降到极点;四是从统治者自身的条件上讲,与要达到的目标应具备的眼光、素质、能力相差甚远。因此,在不能对现实社会进行有效整合的情势下,发动全面社会变革,最终被一场社会**所打断是必然的。1911 年爆发的辛亥**,完成了历史所赋予的**封建**、创立**共和政体的两大任务,这对**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以**为首的**党人在辛亥**进行过程中,是以**清朝统治为直接目标,也由于他们的活动始终处在一个“有纲领而无计划、有组织而无调度、有目标而无角色分工、有理想而无现实感”的层次上进行的。因此出现“建设不足”的严重缺陷〔4〕(p22 —25) 。尽管如此,辛亥**两大任务的完成,使**现代化进程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的意义是巨大的。特别是**提出的****纲领,它既是辛亥**的指导思想,也是**第一个比较完备的现代化发展战略蓝图,它对后来的现代化进程影响深远。辛亥**打破了**几千年来不断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怪圈,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制度。**党人没能将其绘制的蓝图和全新的制度付诸实施和不断完善,既有自身局限的原因,也有社会制约问题。1919 年爆发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和文化变迁的角度看,是对辛亥**的延伸和补课。科学与**两大命题的提出,表明**现代化进程开始在思想文化层面寻求现代化发展范式。这种深层次的发展,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社会**的指导思想而开始广泛传播,也为****党的创建做了准备。此后,科学、**这两面旗帜在引导**现代化进程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直至今天,这两面旗帜仍是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深刻命题。辛亥**和五四运动,在**和思想文化方面为20 世纪初的**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后虽然出现1916 年至1928 年的军阀混战时期,但现代化进程却呈快速发展态势。1911 年末,**本国银行只有16家,资本总额共约2155 万元。1912 年至1927 年,新创办银行达311 家,资本总额2 亿元。本国银行在与外资和中外合办银行竞争中,1925 年占到4018 %的份额〔5〕。改变了**金融业“完全操于外国银行及钱庄手中”的局面〔6〕(p56) 。在这期间,**的棉纺业、面粉业以及制造、化工、电力、矿业和交通运输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发展,以棉纺和面粉业发展最快。1912 年,本国仅有纱厂22 家,纱绽51 枚,1927 年增为72 家,纱绽202 万多枚〔7〕(p182 —187) 。这一时期,促成**现代化出现较快发展势头,除辛亥**和五四运动在**、文化方面的推动作用外,还有国际市场竞争需求因素和国内社会权威真空后自由度提高等诸因素。从1927 年直到1937 年全面抗战爆发这10 年间,**实行“以党治国”的**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没=能从根本上整合**社会,并还最终走向反面演化成现代化进程的阻碍因素而被抛弃。但主观上推动现代化的意愿是明显的,以强力推进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也适应后发展**的**国情,客观上也在不同程度上和不同层面上推动了**现代化的发展。在这10 年里,**在经济特别是在财政金融方面采取一系列变革措施,这些措施虽然潜伏着发展的危机,但也促进了经济发展。以1928 —1931 年和1914 —1919 年两个时间段的民间工业发展相比较,后4 年平均每年新设企业165 家,新投资本6360 万元,而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前6年中,平均每年只设63 家,新投资本1430 万元〔8〕(p435) 。这期间公路通车里程从312 万公里增长到1116 万公里,新建成铁路7895 公里。1933 到1935 年的币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使1935至1937 年的国内工商业增长高达20 %左右。扬格评论说:“现代化的内在力量和外在力量,在1935年的币制改革之后,都取得向前推动的巨大势头”。这说明在现代化各阶段特别是启动阶段,在各种非经济因素中,**因素是起决定性作用的。1927 到1937 年的**现代化进程,在**的强力推动下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由于过于依赖权力,缺乏创新和活力,特别是“**不与人民打成一片,而是宁愿站在人民之上”所以,在推进现代化的同时,也带来很深的**和经济发展危机。与**依赖强力、放弃广大乡村、站在人民之上不同的另一现代化模式,在这一时期正在逐步形成。****党将民族**和****结合起来,确定了新的奋斗方向,从而整合了全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个人的奋斗目标,给**现代化进程带来希望。但由于**党只在根据地或解放区里实行,还不能影响**现代化的整体进程。三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 年全面战争爆发,艰难曲折的**现代化进程虽然也受到影响,但还不是整体的。1937 年日本全面**爆发后,使**现代化进程趋于停滞。在考察一个**或一个社会的现代化程度,当然要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但工业文明是核心因素。日本全面**对**工业文明的打击是深重的。当时**极其薄弱的工业,主要是集中在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地区。全面战争爆发后,只有少数工厂仓促内迁,上海5000 多家工厂只有152 家内迁。到1940 年,各地共内迁工厂才448 家〔14〕(p87 —88) 。在搬迁过程中由于运输困难和敌机的轰炸,很多机器沉没失落。这是日本**对**工业的有形破坏。当时**明确指示,在“平汉、粤汉线以西的地带建立新的工业中心,以**西部作为抗战建国的大后方”〔8〕(p540) 。内迁工厂以四川、云南、贵州、湘西等地为主。全面战争前,西部川、湘、桂、陕、甘、滇、黔七省的近代工业只占全国工厂数的6102 % ,资本数的4121 % ,工人数的0179 %〔15〕(p165) ,而到抗战后期的1944 年底,上述七省工业已占国统区工厂数的88163 % ,资本数的93152 % ,工人数的85161 %〔14〕(p102) 。表面上看,东部工厂内迁给上述七省的工业发展带来机会。但我们换位思考,恰恰是这七省的显著变化说明对我们工业的破坏是深重的。因为七省工业指数的变化并没能带动全国的发展,相反却造成**现代化进程的停滞。战时“主要工业品的产出从未超过战前水平的12 %。棉纱、棉布和面粉的产量分别仅占战前的513 %、818 % 和513 %”〔16〕(p647 —648) 。日本侵华对**工业的有形破坏,还体现在它迫使**工业丧失了通商口岸这赖以发展的基地,使其中断与世界市场的联系。这对处于非常时期的**工业影响是深重的。日本全面**对**现代化的影响,更严重的是对已形成的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社会环境的破坏。在严重民族危机的形势下,给**集权带来了客观需要和无可争议的合法性。在“**至上”、“军事第一”、“力量集中”的口号下,使军事组织成为强大的**力量,由此“巩固了**政权机构中的**结构,使它能够利用**强制,超经济干预的方法,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控制。”超经济干预的方法集中体现是利用权力资本干预经济活动〔8〕(p529 —530) 。这种战时统制经济体制对于调动人力资源、经济资源争取**战争的胜利,发挥了作用。但它是以迟滞**现代化进程为代价的。从九一八事变到1945 年抗战胜利,日本在14 年战争中给**经济造成的损失和破坏在人类发展史上是罕见的。据韩启桐对抗战6 年来(1937 —1943 年) 损失的调研,“六年来,敌军陷我城市总达751 座。陷区战前原辖户口4499 万户,政区面积57811 万平方市里,耕地面积388847 万公亩。陷区半数以上地域作过战场,受灾面积约在上述面积的70 %以上。敌机空袭省区达23 省区。在上述灾区,我国所受损失,总计国币44967571000 元,约合美金13359416000 元。”对上述统计结果,韩启桐认为是“最低的数字,因为其中有许多有意无意的缺漏,致有多项损失都未计入。这组统计数字深刻地说明九一八事变后的14 年,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是日本**对华掠夺、破坏、杀戮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和屈辱史。这段历史对**现代化迟滞的影响是深远的。**现代化进程体现了全民族的意志和利益,它具有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是任何力量也不能扼杀的,更不能将其长期迟滞。相反却激发了**人现代化进程的强烈渴望和创造性潜力,促使人们对现有现代化模式的怀疑和否定。这种心理机制,为****党领导的****胜利,为**现代化发展范式转换,造成了关键性的契机。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历史上有哪些完胜日本人的历史事件?
    • 2024-06-06 07:06:50
    • 提问者: 未知
    2016年,鸿海精密3888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24.7亿元)注资日本夏普公司,日本夏普正式成为鸿海的子公司。2016年7月,联想以约13亿元人民币(200亿日元)收购了联想-nec控股...
  • 通过一些事例论述研究**酒文化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 2024-06-06 02:32:51
    • 提问者: 未知
    举例茅台酒吧  茅台酒的现实意义  为历史负责  一次采访中,茅台集团董事长、总工程师季克良语气铿锵:“可以自豪地说,从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九十几年征程漫漫,国酒茅台无愧于历史。”  一、百亿背后  茅台实现百亿是时代的期盼。  熟悉茅台的人都知道,茅台有“5年底限”——茅台酒生产遵循天时,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九次加曲、七次取酒,高温发酵,高温出酒,再经储藏、勾兑...
  • 1933**历史事件和战役
    • 2024-06-06 05:21:36
    • 提问者: 未知
    板桥至台北万华的昭和桥(今光复桥)辟建。世界经济大萧条最严重的一年。河北省发生巨大蝗灾。世界三大禁曲之首《黑色星期天》被创造出来。一月1月1日**驻檀香山领事馆落成。1月3日日军侵**国的山海关。安德馨(**抗战史上第一位牺牲的**抗战英雄)牺牲。1月4日柏林10万人反****。1月5日**大桥在旧金山湾开工。1月5日卡尔文·柯立芝,美国第30届**逝世(1872年7月4日出生)1月7日**临时中...
  • 家乡现代化历史变迁论文
    • 2024-06-06 21:03:58
    • 提问者: 未知
    关键词之一:解放思想 思想解放激活一池春水(典型事例)在肇庆市鼎湖区沙浦镇沙一村,人们谈起改革开放初期的风云人物陈志雄,无不感慨万千。1979年,陈志雄开始承包集体...
  • 英国历史上有什么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
    • 2024-06-06 13:41:43
    • 提问者: 未知
    英国历史(前55~)1 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2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3 诺曼底王朝1066~11544 金雀花王朝1154~13995 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6 约克王朝...
  • **近代史发生的大事
    • 2024-06-06 12:01:31
    • 提问者: 未知
    1、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半岛称:清日战争,西方**称: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和**的战争。按**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2、第一次**战争 **战争(opium war),即第一次**战(the first...
  • **历史近代各个条约
    • 2024-06-06 05:23:52
    • 提问者: 未知
    (1842年)  ①赔款2100万银元。 ②割**岛给英国。ia}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④关税由双方共同协定。    (1843年)  ①英国可以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 ②“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    (1844年)  除取得及其附件的各种特权外,扩大了领事裁判权和关税协定的规定;还规定美舰可以出入通商口岸,美国可以在通...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大事件
    • 2024-06-06 13:44:32
    • 提问者: 未知
    ·1949年 开国大典在京举行 新**成立·1950年 **人民志愿军开始抗美援朝·1951年 **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公审**山、张子善·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4年 新**第一部宪法“54宪法”颁布·1955年 海陆空三军大授衔 十大元帅、十大将军·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国产汽车试制成功·1957年 马寅初在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新人口论》·1958年...
  • **历史朝代歌的全文
    • 2024-06-06 20:47:08
    • 提问者: 未知
    朝代歌分有多个版本: 简单版 夏商周,春秋战 秦朝以后是两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夏辽 金元明清二十朝 人教版 三皇五帝始 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版本1 炎黄虞夏商,周到...
  • **历史。朝代排名。
    • 2024-06-06 14:02:52
    • 提问者: 未知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传两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周朝 前1046年 - 前221年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1年 东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春秋 前770年 - 前403年(三家分晋始为战国) 战国 前403年 - 前221年 秦朝 前221年 - 前207年...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