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

我是湖南人 2024-06-06 06:24:28
最佳回答
概念  三维归因理论又称三度理论, 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于1967年创立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理论。指人们在进行因果归属时需从主、客观领域中的三个范畴去着手。所谓三个范畴,即(1)客观刺激物(存在);(2)行动人(人);(3)所处关系或情境(时间和形态)。凯利认为,在把一个特殊结果归属于某个特定原因时,沿着这三个方面的线索可以很快考察出对归属中的信息资料的认识。历史  凯利(kelley's attribution theory,1921—2002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都有很大影响,主要贡献集中于群体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人际关系等方面。1971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78年当选为**科学院院士。1967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利发表《社会心理学的归因理论》,继相应推断理论之后提出三维归因理论,对海德的归因理论进行又一次扩充和发展。编辑本段凯利的归因模型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我们在知觉人的行为时,总是试图进行推断和解释。所谓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归因是人类的一种普遍需要,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社会心理学界于1958年最早提出了归因问题,但直到60年代中期才引起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并成为一个热门研究领域。1965年,琼斯和戴维斯提出了相应推断理论,以行为者的具体行为推断其行为意图。   凯利将归因现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在多次观察同类行为或事件的情况下的归因,称为多线索归因;另一类则是依据一次观察就做出归因的情况,称为单线索归因。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观刺激物;(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归因判断标准  对上述三个因素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归因都取决于下列三种行为信息:   1、 特异性:行动者是否对同类其它刺激做出相同的反应,他是在众多场合下都表现出这种行为还是仅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表现这一行为。例如,教师甲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只批评了a,而没有批评其他学生,那么,这个行为就是区别性高的。   2、一致性:指行动者是否在任何情境和任何时候对同一刺激物做相同的反应,即行动者的行为是否稳定持久。例如,如果在其他的时间和情境下也有同样的行为,那么一贯性高,否则一贯性低。例如,教师甲总是批评学生a,还是只有今天批评a了。   3、共同性:指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物是否也做出与行为者相同的方式反应。如果每个人面对相似的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我们说该行为表现出一致性。例如,所有的教师都批评学生a,教师甲也批评了学生a。那么着一行为就是一致性高的。   凯利认为这三个方面信息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根据上述三方面的信息与协变,可以将人的行为归因于行动者、客观刺激物或情境。 如果一名员工完成目前工作的水平,与其他类似的工作相同,即低区分性,而在这项工作中其他员工的水平总是和他的水平十分不同(或低工高),即低一致性,并且他的这一工作绩效无论何时都是稳定的,即高一贯性,则他的管理者或其他任何人在判断他的工作时,都会认为他自己对这一绩效负有主要责任(内部归因)。归因中的错误或偏见  凯利还研究了归因中的错误或偏见。比如,尽管我们在评价他人的行为时有充分的证据支持,我们总是倾向于低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高估内部或个人因素的影响。这称为基本归因错误。它可以解释下面情况:当销售代表的业绩不佳时,销售经理倾向于将其归因于下属的懒惰而不是客观外界条件的影响,个体还有一种倾向于是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如能力或努力,而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运气,这称为自我服务偏见。由此表明,对员工的绩效评估可能会受到归因偏见的影响。编辑本段对于三维归因理论的评价与发展凯利对归因理论的贡献  三维归因理论提出了人人在对他人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过程中所遵循的一些规律,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员工对行为的归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规律的影响。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是根据他们对事物的主观知觉而不仅仅是客观现实作出反应的。员工对于薪水、上级的评价、工作满意度、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和成就等方面的知觉与归因正确与否,对于其潜力的发挥和组织的良好运作是有重要影响的;同时,管理者在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判断和解释时也应该尽量避免归因中的偏见和误差。社会学术评价  凯利对归因理论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归因过程的严密的逻辑分析模式,对人们的归因过程做了比较细致、合理的分析和解释。但是,他的三度理论也遭到了人们的批评。这些批评主要是指他过分强调归因的逻辑性,使之成为一个理想化的模式,脱离了普遍人归因活动的实际。人们实际上往往得不到这个模式所要求的信息,不知道某人在以前同样场合中的行为,也难知道其他人在同样的场合中的行为,经验表明,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对于所发生的事件,并不是多方面观察,收集足够的信息而后进行归因,而往往是利用在生活经验中形成的某些固定的联系,根据自己的需要、期望,凭借有限的信息,对行为结果经济、迅速地做出归因,而并不象统计学家那样对信息资料进行繁琐的分析。这也就是凯利所说的单线索归因。三维归因理论的发展  凯利后来对他的理论加以了补充和完善。他提出了因果图式说,来弥补三度理论的不足。所谓因果图式,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基本认知结构,在具体的归因过程中,这种子认知结构会被特殊的事件唤醒而参与对行为的归因。后来,凯利又为他的归因理论补充了几条原则,即打折扣原则=增强原则和补偿原则。打折扣原则是指人们对于他人行为的归因,可能事先有几种假设,如果其他似乎可能的原因同时出现,那么最初假定的原因就不可全信了,需要打折扣。增强原则是指如果行为发生在有连续性的抑制原因出现的时候,那么一个可能的促进性原因的强度将理解得更高。补偿原则是指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抑制性原因和促进性原因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理论,协变原则被他认为是最全面的归因原则。学术验证  根据三维理论,个体归因时需要同时考虑三种信息:   1 特异性信息 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   2 共同性信息 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3 一致性原则 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个体从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做出外部原因的归因。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   对于结果是互相补偿的。   麦克阿瑟对凯利的三维理论的语言性作了系统的研究。她给被试者一个简单的假设事件,并操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的变化,然后考察相应的归因结果。   共同性 一致性(一贯性) 特异性 (区别性) 归因方式 高(大家都喜欢小丑b) 高(a一直喜欢小丑b) 高(a不喜欢其他小丑) 刺激对象(小丑b) 低(大家都不喜欢小丑b) 高(a一直喜欢小丑b) 低(a也喜欢其他小丑) 行动者(a) 低(大家都不喜欢小丑b) 低(a偶尔喜欢小丑b) 高(a不喜欢其他小丑) 情境   假设的事件是一位叫玛丽的小姐看一个小丑表演时笑得厉害。   第一种情况是提供高特异性,高共同性,高一致性信息。即玛丽没有对其他小丑发笑,每个人都对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玛丽总是对这个小丑的表演发笑。这种情况下,61%的被试者将玛丽发笑的原因归因于刺激客体,即这个小丑。   第二种情况是低特异性、低共同性、高一致性,即玛丽对小丑表演总是发笑,别人几乎对这个小丑不发笑,玛丽总是对这个小丑发笑,那么86%的被试者将玛丽发笑的原因归因于行为主体,也就是玛丽本人。   第三种情况是高特异性,低共同性和低一致性,也就是玛丽没有对别的小丑发笑,别人也几乎不对这个小丑发笑,玛丽以前从未对这个小丑发笑过,这种情况下,72%的被试者将玛丽发笑的原因归于情境。   上面的研究证明了三维理论能比较准确地预测人们的归因结果。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华凯创意做的三维动画怎么样?
    • 2024-06-06 10:59:36
    • 提问者: 未知
    湖南华凯创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其前身为美景创意(**)集团,创建于2003年,伴随公司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于2011年11月24日经湖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查核准更名为湖南华凯创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华凯创意是集展示展览设计布展施工、建筑模型制作、标识标牌设计制作、三维动画制作、工业模型制作...
  • 凯恩斯的挖坑理论弊病在哪里?
    • 2024-06-06 00:24:30
    • 提问者: 未知
    凯恩斯曾经提出过: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不要作别的,就直接把工人请来挖坑就行了,供吃供住,**的钱花出去了,也就产生了消费,经济自然也就好了! 这个观点乍一看就有种反直觉的感觉,但是想要反驳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 而从一方面**也经常通过这个挖坑理论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这个观点的问题究竟在哪儿呢?
  • 凯恩斯有那些理论,背景,基本框架,他的观点有哪些,意义,对凯恩斯理论的评述
    • 2024-06-06 13:07:29
    • 提问者: 未知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一起并称为二十世纪...
  • ? 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解释西方**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原因的?这一理论对
    • 2024-06-06 02:11:57
    • 提问者: 未知
    凯恩斯,于1936年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及货币通论》中对大萧条进行了剖析,重点分析了总需求,认为大萧条的出现是由于有效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即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量会出现递减的趋势;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即资本的边际效率是随着投资额的增加而递减的;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即人们为了交易需求、投资需求等偏好在手中保持一部分...
  • 如何运用归因理论分析自我学习经历?
    • 2024-06-06 01:22:44
    • 提问者: 未知
    教育心理学中,结合自我学习经历!!拜托!!
  • 归因模型的理论成败
    • 2024-06-06 09:42:01
    • 提问者: 未知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weiner,1974)以成败行为的认知成分为中心,提出了一个归因模型。他认为,个人对成败的解释不外乎以下四种因素:(1)自身的能力;(2)所付出的努力程度;(3)任务的难度;(4)运气的好坏。其中,能力和努力两种是描述个人特征的“内在原因”;难度和运气则是表示...
  • 公共维修基金产生的利息归谁所有
    • 2024-06-06 22:28:28
    • 提问者: 未知
    您好,您可以详细说下情况吗。公共维修基金产生的利息归谁所有 您好,您可以详细说下情况吗。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您好,您可以详细说下情况吗, 你好,建议咨询当地住建部门。...
  • 如何理解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之论?
    • 2024-06-06 03:55:48
    • 提问者: 未知
    说的是为了实现“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后所确立的奋斗目标,顽强拼搏、奋斗不止的过程。为实现当初确立的奋斗目标,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也在所不辞。即使“衣带渐...
  • 举例分析归因理论如何影响人的行为
    • 2024-06-06 01:57:06
    • 提问者: 未知
    理论认为,人们把行为结果归因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大多数人习惯上把失原因归因为客观原因,把成功的原因归因为主观原因。这样就造成了,成功了,自以为是,洋洋得意;失败了,推卸责任,避重就轻。而影响工作的改进。比如小汪工作出现质量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常推卸为设备有问题、原材料不合格。质量问题始终得不到改进。小苗工作出现质量问题,认为是自身的责任,主动向领导和技术员请教,质量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
  • 蒙代尔理论的三元悖论
    • 2024-06-06 09:22:56
    • 提问者: 未知
    从“二元冲突”到“三元悖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对固定汇率制提出异议的是米尔顿·弗里德曼(mihonfriedman)。他在1950年发表的《浮动汇率论》一文中指出,固定汇率制会传递通货膨胀,引发金融危机,只有实行浮动汇率制才有助于国际收支平衡的调节。接着,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