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Phot Me 2024-11-29 09:52:06
最佳回答
**财政体系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提供各种公共物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为公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从而提高社会整体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一套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不仅仅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公众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不同地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们,特别是农村居民,享受相对均等的服务。因而,构建以公共财政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公共服务、公共投资的“三公”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选之路。在农村地区建立“三公”体系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农村劳动力由乡村向城镇转移,达到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最终富裕农民的目的。从国际经验出发,一个**的农业劳动力比重与人均gdp之间是呈负相关关系的,把劳动力从农业生产部门转移到其他产业中,伴随着的是其生产率的提高,引发经济的增长…。**目前是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2%,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而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6%。而持续保持高投资增长率具有很高的风险,因此对于**而言,必须转变增长模式,充分发挥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而对农村“放活”的措施,恰恰达到了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目的: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包括农民向城市流动、迁移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既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基本途径,也是**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   第二,为农村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卫生服务,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在收入方面,平等的税收政策和收入共享机制,对于调节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支出方面,再分配的程度可以通过两种总的支出类型来衡量:社会支出(例如教育和健康)以及转移支付,这两种支出都被假设为可以使穷人受益,并因此降低不平等水平。通过向农民提供教育和卫生服务,将为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建立起长期受益的良性循环机制。   第三,推动城市化进程,消除城乡身份差别。如果取消对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迁移的限制,并转为鼓励人口迁移政策的话,到2010年全国城镇人口可能达到7亿人左右;从2000至2020年至少还将有3亿人口(比美国一个**的人口还多)转移到城市。从本质上讲,城乡两种身份制度是造成城乡间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因素,这一政策的直接后果是限制了**的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打破这种差别,将是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   第四,改变农业科学技术落后的地位,农业生产逐步向高附加值的生态型农业和绿色农业转变。**的农业产业始终是低附加值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毫无竞争力,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也难以站稳脚跟,必须积极通过有效手段,扶持农业科技发展,变单纯的补贴型农业为高技术型农业。   “多予、少取、放活”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三公”体系的建立是实现在农村地区“多予少取”的有效措施,同时建立在“三公”体系基础之上的农村治理模式改革将进一步实现“放活”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三公”体系的作用。   第一,农村地区公共财政体系应继续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同时设计**有科学、高效的涉农转移支付体系,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财政应加大对农民个人或家庭直接转移支付,由于**实行城乡居民**制度,可在大城市郊区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向全国推广。   第二,在农村建立乡镇或社区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城乡、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包括数量、质量和可及性,要对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公共卫生、农村人口饮用水、农村其他公共服务、农村公共财政体制等进行调查,对**各部门为解决城乡居民公共服务水平差距问题作出评估,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引导财政支农支出在不同地区朝着均等化的方向发展。   第三,建立规范的农村公共投资体系,包括设定最低标准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解决水、电、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关乎农村居民生活和发展的基本公共设施服务实行**全额投资,农村居民无偿使用的政策,全面发挥公共基础设施的外溢性作用,使公共基础设施覆盖全部农村居民。   第四,进一步推动涉农支出管理体系改革,建立综合性的部门对不同部委的涉农支出进行协调,同时革新政策研究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透明度。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促进涉农支出效率的提高,建立起科学的涉农政策研究体系和统计体系,广泛吸取各方面专家、学者的建议,以制定“十一五”规划过程中建立的公众参与模式为契机,推进政策制定过程中更大范围的社会参与,降低政策实施的不确定性。   第五,“放活”农村财政管理模式,扩大基层**的财政支出自**,允许基层**根据当地的政策优先级设定公共投资的主要方向,进一步缩减专项农业转移支付的份额,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积极性。要彻底改变由上级**决定所属**公共支出项目的做法,同时建立更为科学的绩效监督评价体系,对基层**的公共支出进行评价和监督,在保证基层积极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提高支出绩效。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否会给财政背上包袱
    • 2024-11-29 18:10:34
    • 提问者: 未知
    1、当然会给财政增加很大的负担。2、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广大农民的迫切需求,也是****的职责,同时也是建立和谐社会的要求。
  •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
    • 2024-11-29 20:44:53
    • 提问者: 未知
    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改革试点。积极引导和支持...
  •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
    • 2024-11-29 17:53:42
    • 提问者: 未知
    我也正困惑于这个问题,河南驻马店,新农村政策如下:把村寨集中起来,把其他村的可耕地变成新农村建设的宅基地,把老村庄的宅基地变成可耕地,新宅依然是一家一户,而且得...
  • 浙江省某市委、市**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提出了“四室一场一园”(教育培
    • 2024-11-29 14:19:31
    • 提问者: 未知
    文化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的、健康的...
  • 新农村建设
    • 2024-11-29 21:20:50
    • 提问者: 未知
    ——抓村庄规划,绘就新农村建设宏伟蓝图。我县先后投入资金110多万元,聘请省级规划设计单位,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规划和示范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同时,安排建设设计部门按高中低档设计多种户型,免费提供给镇村和农户选择。另外,对有建设规划的村镇,要求县土地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没有规划的,在规划编制尚未完成前,一律暂缓宅基地和建房审批。 ——抓凝心聚力,推进新农村示范工程建设。200...
  •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2024-11-29 22:35:46
    • 提问者: 未知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要想实现**梦,使**变得更加强大,就必须重视社会注意文化强国的建设,毕竟软实力也不可忽视,甚至有时候还能发挥出惊人的力量。2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想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可以全国范围内的开展一些活动,以此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用优秀的文化来改善生活中人们的一些不好的行为,长久的耳濡目染想必应该是有效果的。3建设社会主义...
  • 新农村建设有哪些优惠政策?
    • 2024-11-29 00:50:58
    • 提问者: 未知
    5月30日,绥中县召开新农村建设研讨会。县委书记夏雨恩作重要讲话。县委**、纪委书记常春友主持会议,副县长王跃明、县长助理袁志祥出席。 此次会议主要就如何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小城镇建设政策和试点村补助政策进行了研讨,从而**更加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在听取部分乡镇和有关部门领导对上述议题的讨论后,夏雨恩指出,在全县上下共同努力下,今年绥中县的新...
  • 保险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有什么作用?
    • 2024-11-29 06:16:53
    • 提问者: 未知
    对于农村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种、养殖业专业户,为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也需要保险业的积极参与。...如果商业养老保险能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取得较大的发展,不仅为保险业自身的持续...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 2024-11-29 00:13:25
    • 提问者: 未知
    生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建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
  • 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优缺点,并说说我们怎样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
    • 2024-11-29 19:48:46
    • 提问者: 未知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比较研究前沿冯颜利一、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式和理论对于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实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国际**主义运动史上一直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国内在这一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和思想片面或教条的理解。这样,从经典作家的论述入手,考察...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