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各个五年计划的时间

丫丫 2024-06-27 23:33:53
最佳回答
1、1953—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的第一个五划。它是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中心的,是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而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原**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多种形式的**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2、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一)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和扩大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发展基本建设和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相应发展运输业和商业;(四)努力培养建设人才,加强科学研究工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五)在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增强国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建议》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万吨到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时期的35%增长到40%左右,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时期增长一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长25%到30%。 3、第三个五年计划 1966年到1970年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三五”计划是从1964年初开始研究和编制的。其中内容比较详尽的计划方案有两个:一个是**计委会提出的经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讨论并原则同意的《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年)的初步设想》(汇报提纲),另一个是1965年9月**计委拟定的并经中央讨论基本同意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安排情况的汇报提纲》。 《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1)大力发展农业,按不同的标准基本上解决人民的吃穿用问题;(2)适当加强国防建设努力突破简短技术;(3)与支援农业和加强国防相适应,加强基础工业,继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增加产量,使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进一步建立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商业、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使国民经济有重点、按比例地发展。 4、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5%,五年合计**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1300亿元,1975年粮食产量达到6000-6500亿斤,棉花6500-7000万担,钢3500-4000万吨,原煤4-4.3亿吨,发电量2000-2200亿度,铁路货运量9-10亿吨。5、 1975年,**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6、1980-1985年“六五”计划的具体要求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进一步解决过去遗留下来的阻碍经济发展的各种问题,取得财政经济根本好转的决定性胜利,并且为“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 (1)工农业生产总值,计划年均增长4%,在执行中争取达到5%。(2)争取消费品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同社会购买力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大体适应,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3)大力降低物质消耗特别是能源消耗,使生产资料的生产同消费资料的生产大体协调。(4)有计划有重点地对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广泛地开展以节能为主要目标的技术革新活动,同时集中必要的资金,加强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作好“七五”发展的衔接。(5)组织全国的科技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和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努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6)加强国防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增强防御力量。(7)通过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适当集中资金,使**财政收入由下降转为上升,使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开支逐步有所增加,保证财政收支**收支的基本平衡。(8)大力发展经济贸易,有效利用外资,积极引进国内需要的先进技术,促进国内经济技术的发展。(9)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妥善安排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在生产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使城乡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继续得到改善。(10)加强环境保护,制止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发展。 7、1986-1990“七五”计划的基本原则和方针:(1)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使改革和建设相互适应、相互促进。(2)坚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财政、信贷、物资和外汇的各自平衡和相互间的综合平衡。(3)坚持把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上来,正确处理好效益和速度、质量和数量的关系。(4)坚持适应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的要求,进一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5)坚持恰当地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加快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工业的建设。(6)坚持把建设重点转移到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上来,走内涵型扩大再生产的路子。(7)坚持把发展科学、教育事业放到重要的战略位置上,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智力开发。(8)坚持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好地把国内经济建设同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结合起来。(9)坚持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10)坚持在推进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1)坚持在各项事业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精神。8、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1-1995年是**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l2月****党第十三届**第七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1991年3月第七届**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以1992年**同志重要谈话和**十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八五”时期**的一些主要产品的产量稳步增长。“八五”计划是**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小的一个五年计划。固定资产投资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八五”期间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抑制。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八五”期间对外贸易迅速发展。 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9、1996-2000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6年3月,第八届**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代表**在会上作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指导方针。10、“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11、“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2005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51%和36%,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23%和33%。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生态恶化趋势得到遏制,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5%。城乡环境质量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减少10%。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农**疗服务设施继续改善,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增加,覆盖面扩大,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好转。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表1是1961年10月**中央批准的《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 - 1962)后两年补充计划的报告》部分内容,此报告的批准表明当时(  )
    • 2024-06-27 20:50:54
    • 提问者: 未知
    钢指标(万吨)原煤指标(亿吨) 1961年初 167 1900 4.36 4100 a.重工业投资建设趋于停滞 b.农业集体化运动深入开展 c.“左”倾错误得到部分纠正 d.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
  • **计划经济的具体时间
    • 2024-06-27 17:47:13
    • 提问者: 未知
    **曾经有过三大经济政策。1918年的战时**主义政策,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1928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直到1936年**式高度集中经济**体制形成。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即1928年,计划经济才算开始真正实施。而在193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农业集约化形成,重工业已经上马,这...
  • 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内容
    • 2024-06-27 14:21:13
    • 提问者: 未知
    展开全部“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
  • 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期间,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的建设成就?
    • 2024-06-27 21:39:10
    • 提问者: 未知
    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  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1.8%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  基本建设  五年内全国完成投资总额为550亿元,其**家对...
  • 求一份五年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会计专业)
    • 2024-06-27 14:07:36
    • 提问者: 未知
    序 言  戴高乐曾经说过:“眼睛所看到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因此,要使自己的人生精彩些,首先应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理想,它有足够的难度,但又有足够的吸引力。  身为大学生的我们,一代天之骄子,正处于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面对现在过于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我们应该要有充分地准备为将来毕业后来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人生是短暂而又漫长的,在这有限的生命中我们...
  • 各位!!~~~速求一份中学生的理财计划!!~~~有高分拿!!!!
    • 2024-06-27 16:05:50
    • 提问者: 未知
    分类如下:1.收入2.支出3.每月流动资金,俗称闲钱占百分比多少!4.固定收入5.综合一下6.目标积攒多少钱这样算一下,保证能列出一张理财计划
  • 雨露计划2020年发放时间
    • 2024-06-27 00:34:59
    • 提问者: 未知
    以瑞丽市为例:2020年6月20日前发放。“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的对象是农村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53938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补助资金通过支农惠农“一卡通”或其他银行账户直接发放到贫困家庭。其中,为切实保障学生在东部地区的学习和生活,职业教育东西协作送到东部学习学生...
  •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都干什么了
    • 2024-06-27 13:50:38
    • 提问者: 未知
    “四五”计划呢于1970年开始进行编制。2月15日至3月21日**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制定1970年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会上研究、讨论、制定了《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同年9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曾作为参考文件印发。1971年3月,**中央在批转1971年计划时,《“四五”计划纲要(草案)》的部分指标也作为附件下发。  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的主要经济指标:《纲要(草案)》规定,工农业总产值每...
  •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哪年开始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每个五年规划的起始时间是什么?
    • 2024-06-27 15:46:46
    • 提问者: 未知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的直接领导下,由**、**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图为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
    • 2024-06-27 22:57:49
    • 提问者: 未知
    图为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