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柠檬茶 2024-06-09 17:20:06
最佳回答
一、基层社会矛盾纠纷趋向新变化 1、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趋向多样化。基层社会矛盾纠纷从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小额债务、轻微侵权等向拆迁安置、征地补偿、劳资纠纷、环境保护、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社会热点、难点扩展,且比例明显扩大。 2、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表现形式趋向聚众化。不少基层社会矛盾由过去的多为个人行为转变为现在的聚集行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涉及面更加宽泛、复杂。拆迁安置、征地补偿、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体性利益产生的纠纷,使各类利益“抱团”群体不断增多,极易由一般性纠纷演变为群体性矛盾。聚众反复**乃至缠访、闹访、越级访现象不断增多。 3、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诱发原因趋向复杂化。各类社会矛盾纠纷中,既有因执行政策不一致、工作措施不到位而引发,如有些地方拆迁安置、征地补偿方面政策保障前后不一致、区域不平衡,事业单位改革政策执行不一,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收入差距逐年拉大等;也有在**投入环保等公共设施建设带来的**纷争而造成;还有因经济利益冲突所引发,如企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环境影响出现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而导致拖欠职工工资、银行贷款、民间借贷,部分群众因参与非法集资造成经济损失而将矛头指向**监管不力等;更有大量因突发性事件而引发,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和赔偿、医疗事故纠纷和意外人身伤害等。 4、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的发展过程趋向对抗化。一些群众处在矛盾纠纷中往往极不理性,在涉拆涉迁、医疗事故等纠纷中脱离实际、盲目攀比、误解强求,如达不到其诉求目标、满足不了其畸形利益欲望,便对**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和对抗行为。一些群众由于贫富差距、观念冲突、社会公平等因素引起心理失衡,产生仇富、仇官甚至仇恨整个社会的不良心理,遇到矛盾纠纷时情绪容易失控,采取极端手段,使矛盾趋向激化。部分群众法律意识淡薄,存在“大闹大解决”心理,认为只有闹到省里、中央才有可能迫使基层解决问题。甚至,有的居心不良者勾结境内外敌对势力或借助网络将社会上发生的各类敏感事件和传闻迅速见诸网络媒体,或歪曲事情真相渲染炒作,或传谣生事混淆视听,**不稳定情绪,制造不稳定事件。 二、确立预防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工作新理念 1、立足源头预防,实现社会管理从被动维稳向主动创稳转变。坚持从治本的高度,着力构建源头治理体系,前移社会管理关口,优化基层社会管理的宏观环境,**和改善民生、优化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科学**合法的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减少和弱化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产生。 2、畅通诉求表达,实现社会治理从行政管制向**协商转变。坚持以保障各种利益主体的表达权为前提,建立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不断扩大群众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决策中的参与度,在畅通**渠道、完善基层**和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按照**程序维护权益,化解利益冲突。 3、强化矛盾排查,实现社会矛盾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防范转变。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争取主动、防止激化,通过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社会矛盾排查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社会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乃至未萌之前,最大限度地降低维稳成本,实现社会管理的最高境界。 4、规范矛盾调处,实现维护权益从依靠**向依据法律转变。切实树立法律权威,把解决社会矛盾纳入法治轨道,使法治成为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的长效化、制度化手段。对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要引导群众依法理性反映诉求,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环境。 5、着眼多元化解,实现矛盾化解从单一模式向综合联动转变。着力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等手段为辅的“大调解”工作体系,通过创新设置调解组织、完善联调联解机制和加强建设应急管理体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方法,鼓励民众合理选择矛盾纠纷解决途径,规范相关调解程序,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多元化、合理化和制度化。。。。。。。。。。。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如何理解社会责任
    • 2024-06-09 10:43:50
    • 提问者: 未知
    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1-3]会责任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提出的社会责任指的是从责任管理、市场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四个方面评价企业社会责任发展...
  • 什么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推动力?
    • 2024-06-09 14:55:40
    • 提问者: 未知
    推进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一是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核心是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行动,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引领、组织引领、...
  • 如何创新基层社会治理,适应社会治理新常态
    • 2024-06-09 07:34:06
    • 提问者: 未知
    打造基层社会2113治理新**,建立高效多5261元的服务和矛盾疏导化解4102机制。(一)整1653合公共资源,拓展服务功能,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随着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任务越来越重,对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实行网格管理,推动干部...
  • 如何理解 **和社会
    • 2024-06-09 01:05:51
    • 提问者: 未知
    公开上市退出是指 **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 目公司首次面向非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以获得大量资金,在满足项目公 司的后续资金需求的同时,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 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依据?
    • 2024-06-09 09:00:28
    • 提问者: 未知
    1、生产力水平提高。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63036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真实反映我国发展的现状。例如,从经济总量上来看,我国目前的经济总量大约是82.7万亿人民币,折合成美元是12万亿美元,位于世界第二位,...
  •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情况
    • 2024-06-09 06:43:41
    • 提问者: 未知
    旧**主义**时期:2113**人民的革5261命矛盾是**与外4102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1653矛盾。新**主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党的**报告关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是根据...
  • 如何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用工风险
    • 2024-06-09 21:40:37
    • 提问者: 未知
    但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且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即将实施的今天,单纯靠事后救济的方式来化解用工风险的方式,越来越不现实。用人单位应当树立起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风险管理模式来化解用工风险。事前防范,要求用人单位订立详尽的劳动合同,建立招聘、入职、离职、考勤、财务等管理制度,以便在发生劳动争议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行。作为用人单位不但应当重视规章制度的实体内容具...
  • 人的本能和社会文化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
    • 2024-06-09 07:21:13
    • 提问者: 未知
    5分钟前, 当代鲁迅、作家罗玉凤**紧急呼吁: 只有绝大多数国人综合素质提高了,**才是真正富强了。!提高国人良心素质,提高法律素质,提高安全素质,提高创新创业素质,提高卫生素质,提高环保素质,提高基因素质,提高优生优育素质,提高智商素质提高音乐素质,提高心理素质,提高秩序素质,提高消防素质,提高契约素质,提高纳税素质,提高诚信素质提高灵魂素质,提高礼貌素质,提高**素质,提高感恩素质,提高责任素...
  •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及其影响
    • 2024-06-09 20:45:58
    • 提问者: 未知
    历史性成就主要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迈向更高发展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突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新飞跃,**特色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加快建设法治**进入新阶段,司法质量、效率和...
  • 如何深化多元化矛盾纠纷体制丶促进社会稳定
    • 2024-06-09 18:20:11
    • 提问者: 未知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利益关系发生重大调整,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民间纠纷的类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矛盾纠纷不断增多,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呈现出了矛盾纠纷主体多元,成因复杂,调解难度日益加大,矛盾易激化等特点,原有的调解工作机制已难以满足新形势对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新要求。目前,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已成为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和完善立...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