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可以全额计提坏帐损失吗?计提的坏帐损失可以冲减应纳税所得额吗?

莫生 2024-06-13 12:07:45
最佳回答
上面说的不错,给你一些补充:  坏账损失概述  坏账损失及其核算是应收账款核算的一个重要方面。顾名思义,坏账损失是指由于坏账而产生的损失,因此,了解坏账损失及其核算首先要从什么是坏账谈起。  一笔应收账款在什么时候才能被被确认为坏账,其条件通常是由会计准则或制度给出的。不论会计准则或制度如何变化,在会计实务中,坏账的确认都要遵循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尽量做到真实、准确、切合本单位的实际。一般来说,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  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履行其偿债义务,并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可能性极小的账款。  上述三个条件中的每一个条件都是充分条件,其中第3个条件是需要会计人员作出职业判断的。我国现行制度规定,上市公司坏账损失的决定权在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大会。  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转销法;二是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这种方法核算简单,不需要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关于直接转销法,我们还应掌握以下两个要点:  第一,该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第二,在该法下,如果已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应做两笔会计分录,即先借记 “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然后再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2、备抵法  备抵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估计损失,并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待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估计坏账损失时,借记 “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即符合前述的三个条件之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至于如何估计坏账损失,则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即年末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和销货百分比法。  应用年末余额百分比法时,坏账准备的计提(即坏账损失的估计)分首次计提和以后年度计提两种情况。首次计提时,坏账准备提取数=应收账款年末余额×计提比例。  企业坏账损失的审计方法  (一).企业坏账损失确认的审计  1、严格甄别坏账损失是否属因应收款内容,有无不属应收款内容却列入应收款,造成人为的“坏账”。  2、有无逾期未满三年的应收账款都按坏账损失处理的现象。  3、有无虚假的坏账损失,如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虚开销售收入,形成一笔假的应收账款,又不及时清理,挂账三年以上,名义上形成坏账损失。  (二).企业坏账提取的审计  在审计中下列各项按规定不应列入计提范围:  1、计划对应收账款进行重组的;  2、同关联方发生的应收账款;  3、其他逾期款项,但无确凿证据证明不能收回的应收款项。  另外,对企业持有未到期的应收**和预付款不能直接计提坏账准备。应收**虽然属于应收款项,相对地说应收**发生坏账的风险比较小,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即使有确凿的证据表明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也只有在应收**票面金额转入应收款后,才能计提坏账准备。对预付款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已不符合预付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也应将原计入预付款金额全部或部份转入其他应收款项后,再对转入的其他应收款项部分计提坏账准备,对未转入其他应收款的部分不得计提坏账准备。  (三).企业坏账损失的账务处理审计  企业为核销坏账准备的提取和转销,会计上应设置“坏账准备”科目。企业提取坏账准备时,应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现转销时,应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科目。但在会计实务操作中,有些企业为了简化核算,对已确认的坏账损失又收回的,会计分录直接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坏账准备”。按《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于已确认的坏账损失,以后又收回的,应先恢复应收账款明细,再将收到的款项增加银行存款,减少应收账款。这样,一方面便于分析债务人财务状况,反映出债务人企图重新建立其信誉的愿望,另一方面使“管理费用”和“坏账准备”这两个会计科目核算更加清晰,对这一现象审计中应加以纠正。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上市公司 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可以不提坏账准备吗
    • 2024-06-13 21:00:39
    • 提问者: 未知
    从财务的角度来讲,计提坏账准备,属于企业的会计估计,企业可以根据应收款项的性质等,合理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期限和比例,所以上市公司可以规定一年内应收款不提坏账,这个财务上没有强制要求的从税务角度上讲,现行税法的规定,企业自行计提的坏账准备是不允许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从这个角度,你不提坏账准备也没问题
  • 请把小贷公司从计提资产减值损失,到发生坏账,再到坏账追回的贷款损失准备账务处理方法!!!
    • 2024-06-13 01:26:27
    • 提问者: 未知
    资产减值减值损失是一类项目(如应收账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中提取,其中你说,在处理账目坏账应收账款,应收**等。当出现。当 坏账, 方式:资产减值损失-不良贷款设备 规定:当坏账 究竟发生了: 人:坏账准备 br/>贷:应收账款 如果是固定资产的减值,那么它就应该被如此对待 规定: ...
  • 什么叫核销坏账金额,是不是以前的坏帐又收回了
    • 2024-06-13 14:42:11
    • 提问者: 未知
    1、即以前发债权,被认经无法收回,于是,在做账中被处理为核账。但现在,该项又被收回。这就需要再次理行冲账了。2、应收账款初次确认的入账金额并不意味着都能收回,由于债务人的种种原因,其中有一部分可能无法收回,对债权人来讲是一种损失,即为坏账损失。处理坏账有两种方法:(1)直接转销法。使用起来很容易,但它不能使收入与费用配比,因此仅在坏账金额很小时才用。  (2)备抵法。此时,坏账费用的金额取决于赊销...
  • 应收账款超过多长时间收不回可以作为坏账损失?
    • 2024-06-13 06:04:57
    • 提问者: 未知
    一、应收账款做为坏账损失的标准不是以时间来进行的。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6133之一的,就应将其确认为坏账: 1、债务人死亡,以其遗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2、债务人破产,以其破产财产清偿后仍然无法收回的账款;3、债务人较长时期内未...
  • 甲公司自2011年起计提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为应收款项余额的5%。2011年末应收款项
    • 2024-06-13 15:19:36
    • 提问者: 未知
    参**:c解析:甲公司2011-2013年因计提坏账准备而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的累计金额:2011年计提的金额为3800×5%190(万元),2012年计提的坏账准备为(320-190)+5200×5...
  • 汇兑损失可以抵扣企业所得税吗
    • 2024-06-13 08:19:19
    • 提问者: 未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512号)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企业在货币交易中,以及纳税年度终了时将人民币以外的货币性资产、负债按照期末即期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折算为人民币时产生的汇兑损失,除已经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以及与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相关的...
  • 将应收账款出售给银行,那之前对此应收账款计提的坏帐准备怎么做分录
    • 2024-06-13 12:53:19
    • 提问者: 未知
    计提的坏账准备只要转掉就可以了。假设应收账款100万,计提的坏账准备为10万,卖给银行80万借 银行存款 80 坏账准备 10 营业外支出10贷 应收账款 100
  • 应收帐款在什么情况下就需计提坏帐准备?
    • 2024-06-13 08:04:07
    • 提问者: 未知
    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不能理解为隔的时间要计提坏账准备。坏账准备金,是指企业财度规定,企业可以按应收账款的余额的一定比例预提坏账准备金,年度终了,计入本期费用,企业发生的坏账损失,冲减坏账准备金。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冲销法,另一种是备抵法。  备抵法是指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期间费用,同时建立坏账准备账户,坏账准备账户是应收账款的备抵账户,待坏账实际发生时,冲销坏账准备帐户。...
  • 为什么坏账没发生时,要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而实际发生时,借:坏账准备,贷:应收账款?
    • 2024-06-13 01:17:48
    • 提问者: 未知
    计提坏账准备时,坏账并没有真的发生,资产减值应该没有损失,而坏账准备作为资产类账户在此时也应该增加…
  • **公司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可否税前扣除
    • 2024-06-13 02:07:47
    • 提问者: 未知
    网上**公司可靠吗?您好!根据您所陈述的基本事实,结合**法律和重庆地方法规及政策,本站律师答复如下. 汪信明律师 回答数:940条 好评数:4个 已帮助:234799 人 你好...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