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是怎样维护****的拜托了各位 谢谢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出生:顺治十一年(1654年)三月十八日 属相:马 卒年: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登基:8岁 亲政:14岁 驾崩:68岁谥号:仁皇帝庙号:圣祖 年号:康熙陵寝:景陵(清东陵) 父亲:顺治帝——福临 母亲:佟佳氏,后尊为孝康章皇后 祖母:孝庄文太皇太后 初婚:12岁结婚 配偶:16人,皇后赫舍里氏 子女:35子,16女 继位人:胤禛(雍正) 最得意:14岁智擒辅臣鳌拜 最失意:三丧皇后 最不幸:幼年丧父、丧母 最痛心:储位两立两废 孝庄训教,兼学满汉勤奋努力,学贯中西 (康,安宁;熙,兴盛)万民康宁,天下兴盛文治武功 臻于极致 康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是清顺治帝的第三子,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康熙是一位出色的**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多民族统一**的疆域。 一、少年皇帝的烦恼 1、思考:康熙帝即位时,在巩固统治上面临什么问题?(少年天子即位之初面临怎样的形势?) 准噶尔叛乱 沙俄入侵 鳌拜专权 三藩叛乱 **割据 康熙(清朝)面临的形势:基本确立对全国的统治 但根基未稳 (4种矛盾) 1、以郑成功为代表的明朝遗留抗清力量的存在——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郑成功据守**,坚持抗清; 2、造成(满族与汉族)**尖锐 —— 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地占地、剃发易服等政策 3、中央同少数民族(**)势力的矛盾 ——游牧于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对清中央不够服从,需要加强管理 4、**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 123**统一4**** 2、康熙帝的个人素质 康熙亲政——智除鳌拜年轻果敢,充满智慧--总揽朝政后--贤明有为励精图治 二、巩固统一** 1、平定“三藩”叛乱 三藩即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清王朝认为他们有功,封吴三桂为平西王,驻防云南、贵州:尚可喜为平南王,驻防广东;耿仲明为靖南王,驻防福建,合起来叫做“三藩”。三藩之中,又数吴三桂最强。吴三桂当上藩王之后,十分骄横,不但掌握地方兵权,还控制财政,自派官吏,不把清朝廷放在眼里。 康熙即位后,三藩存在威胁到中央统治。当时康熙只有20岁,周岁才19岁,一个年轻的皇帝,但是康熙在困难面前不畏惧, 1673年,清**下令撤掉三藩藩王称号,吴三桂等随即叛乱。 叛乱范围: 云南贵州福建广东湖南 四川陕西甘肃浙江江西 亲自指挥 启用汉将 重用绿营 历时八年,最终平定了三藩之乱,巩固了清朝对中原地区的统一 平定三藩,消灭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 2、** · 元朝在**设“巡检司”,管辖**、**民政,**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 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统治38年(1624-1662) 民族英雄郑成功**(1662年) 成功及其子郑经在**后,仍然用南明永历年号,以明朝遗臣身份继续与清廷对抗。“三藩”之乱爆发后,郑经乘机率军进攻福建等地……郑氏所部数年煽乱于东南沿海…… 1683年,清军进入**,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1684年,清**设置**府,隶属福建省,实现了统一。 启用降将施琅,彰显胆略见识 ****,安定东南海疆 **设府置县,促进联系发展 **后,在清廷内部产生了一场对**的弃留之争。许多大臣对**的战略地位缺乏认识,竟然认为“日费天府金钱于无益,不若徙其人而空其地”。 大臣中主张守台者只有姚启圣和施琅等少数人。施琅力陈**战略地位之重要性:“**一地,虽属外岛,实关江、浙、闽、粤四省之要害”,“弃之必酿成大祸,留之诚永固边圉”。施琅认为“红毛”(西方殖民者)“无时不在涎贪,亦必乘隙以图”,如果一旦让其占有**,**安全和领土完整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最终康熙帝采纳了什么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意义? 探究:(如何认识郑成功**和清****?) “郑成功的复台和施琅的复台虽各有具体原因,但是都隐藏着中华民族的大义。” “两人的处境不同,征台的出发点不同,但是他们对**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则有同样的认识,都坚定地主张保卫**。从他们两人对**的认识来说,我们说施琅不是郑成功的叛徒,而是他的继承者。” 3、平定准噶尔部 康熙时,蒙古族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个部分。除了漠南蒙古早已归属清朝外,其他两部也都臣服了清朝。准噶尔是漠西蒙古的一支,本来在伊犁一带过游牧生活。 自从噶尔丹(1644—1697)统治准噶尔部以后,他野心勃勃,先兼并了漠西蒙古其他部落,又向东进攻漠北蒙古。漠北蒙古抵抗失败后逃到漠南,请求清朝**保护。噶尔丹自以为有沙俄撑腰,十分骄横,以追击漠北蒙古为名,大举进犯漠南,威胁到中央王朝 噶尔丹向康熙帝提出“圣上君南方,我长北方”,阴谋**祖国 1690年,康熙帝三次御驾亲征,采取分兵合围的战略,通过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击溃了葛尔丹势力。 康熙帝决心清除葛尔丹的残兵,发誓如果清军粮草断绝,“朕必噬雪穷追,断部回师”,最终迫使葛尔丹兵败**。 学习汉族崇尚儒家文化,恢复开科取士 加强与蒙、**族的团结 多伦会盟 -------接受臣服特封四大** ---直辖于朝廷设立木兰围场、避暑山庄 册封**四大**直辖于清廷,既保护佛教,尊崇**,又达到分而治之 康熙十七年(1678),曾开“博学鸿儒科”,由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在外各地督抚,保荐有一定才学和声望的知识分子,直接进行殿试,只考诗赋,不考八股,一经录取,即授翰林院官职。这一次“特科”,招罗了汉族知识分子中的“名儒”如朱彝尊、汤斌、毛奇龄等143 人。 缓和了阶级、**,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 康熙三十年(1691)在多伦诺尔(今多伦)与蒙古各部贵族进行的会盟。 主要内容为:①规定喀尔喀蒙古须遵行清廷的法令。②令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具疏请罪,以结束喀尔喀蒙古内部纷争。③废除喀尔喀三部旧有济农、诺颜等名号,留汗号,依次授以汗、亲王、郡王、贝勒等爵位。④依49旗例编族,分左中右三路,设盟,实行盟旗制度。 此次会盟,改善了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之间的关系,并使清王朝对漠北地区的管辖得到加强。 **一词最早出现于元代。元朝皇帝忽必烈封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西天佛子,化身佛陀”,此后元代人就开始称**高僧为“**”,这时它指宗教修行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僧人。到**转世制度创立后,它才成为寺庙领袖继承人的特称。 三、维护**** “兵非**,不得已而用之。(俄罗斯)无故犯边,收我通达.....。”——1685年,康熙下谕抗击沙俄入侵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翦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两次雅克萨之战 《尼布楚条约》意义: 双方平等协商下签署的平等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东段边界; 肯定了“两江一岛”属**。(即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和库页岛) 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 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及附属岛屿**、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 清朝行政区划:包括18个省,5个将军辖区,2个办事大臣辖区 明清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的政策措施,较以前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外来侵略 巩固多民族**统一的重大举措 文治武功 措施 军事上:平定“三藩”叛乱**平定噶尔丹叛乱抗击沙俄入侵 文化上:文化宽容政策 影响 基本上奠定了**的版图;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四、对康熙帝的评价 康熙帝的自我评价 晚年的康熙帝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评价,他引用诸葛亮的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对历史:八大贡献(一生政绩)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第二、**,开府设县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第八、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 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称颂——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 1、机智果敢。八岁即位,十六岁智擒螯拜,稳定了朝廷秩序。 2、维护并巩固了**统一。平定三藩之乱和准葛尔贵族葛尔丹的叛乱,派兵攻入**设立**府;加强对**地区的统治;组织雅克萨之战,迫使**签定《尼不楚条约》维护了**的领土**。 3、学识渊博,弘扬了**古代文化。一生苦研儒学,推崇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编撰《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 4、重视农业发展。实行更名田制度和摊丁入亩制度,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拉开了长达150年的“康乾盛世”的序幕 另一种观点是对康熙的重新评价——延误了历史的进程 认为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住历史的机遇,因循误国。所谓的“康乾盛世”只能说是落日的余辉。 认为**近代的落伍,始自康熙皇帝,因为他处在一个巨变时代,却拒绝了重大的变革,其一生 的功业只是在人为的延长已经衰落的封建社会,使**失去了向资本主义迈进的最佳时机,给**近代留下了沉重的包袱和苦难. 从康熙所处的时代来看, **和世界都处于新旧交替的紧急关头. 英国开始了资产阶级**,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已经达到了**的邻邦,**势力已经深入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正中形势对于清王朝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能借机了解西方,加快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社会改革,率先在**建立资本主义强国,就可以避免近代**的厄运. 当时**的情况看,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到康熙时,正在逐渐滋长,这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也说明**具备了社会变革的一定的经济条件.其次,当时**的封建**思想体系也面临者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挑战:一方面清朝入主中原使”华夷有别”\”以夏变夷”论不攻自破;另一方面以顾炎武\李贽等人为代表,**出现了反对封建**的**思想,这些思想与欧洲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说明**已经具备了社会改革的思想基础。 然而就在这关键时刻,号称英明好学、文武全才的康熙帝,是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厉行变革,还是“拨乱反正”,使业已落后的封建社会复苏呢?从他的思想行为看,他选择了后者。 如何评价康熙帝:育德勤民 ★功绩: ①管理边疆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五世** 平息“三藩之乱” **并设**府 ②抗击沙俄: 雅克萨反击战;划定边界 ③发展经济: 治理黄河,奖励垦荒,厉行节俭等 ★ 消极:①兴**;钳制了思想;②对外轻视西方逐步落后 麻烦采纳,谢谢!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