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与印度经济对比

不吃薯条的薯条 2024-05-28 00:48:46
最佳回答
去年印度经济提速,增长率超过8%,这立即在中印两国乃至世界上激起讨论。“印度将超过**”、“21世纪是印度世纪”等言论和认为印度经济积重难返不可能赶上**的言论形成了一次小论战。今年印度大选,执政以来取得经济高增长的人民党**却“意外地”败选下台,两国与世界又是一阵议论。 ( ) 然而以中印这样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展望前景岂能以一日论短长?漫道印度不能仅以一两年的时段、it软件等一两个产业而乐观,就是**已持续20年的高增长也只是历史之一瞬。比较这样两个大国,不能不“风物长宜放眼量”。 一、中印农业:百年兴衰 如今**人到了印度,总会对那里的“落后”印象深刻。简陋的基础设施、堵塞的交通、满街低档国产车、大城市的贫民窟、随处可见的乞丐,加上德里大街上悠闲自得的“神牛”,作为孟买一景的多比哈特露天大洗衣场……都给人以一种“穷国”的强烈观感。与文化历史背景差异较大的西方**和地狭而殊、人稠而不众的东亚**相比,印度作为我们的邻邦,同为第三世界中的大国,人口众多文明古老、当代政统(印度独立与新**诞生)也几乎同时建立,不是更好的比较对象吗? ( ) 于是国内通行如下说法:1949年时印度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后来由于两国选择了一“资”一“社”的不同发展道路,结果**很快超过了印度,而且现在已经把印度远远甩在了后面。于是在不少场合人们都看到这样的论战模式:你要与东亚新兴工业化地区相比吗?我就以与印度的对比来反驳你。 ( ) 无疑,就上述说法而言,有两点的确是事实:1949年时**的经济状况的确不如印度。而在改革开放时代的经济高速增长中,我们现在在经济的基本面上(尽管不是在所有方面)已经明显地超过了印度。但这两个事实如果不加以如下的两个补充,那是很容易导致误解的:第一,1949年时**十余年战争废墟上的经济不如印度,但这在中印经济比较史上只是个短暂的插曲,而在长时段历史中,不仅农业时代**经济一般都超过印度,就是在工业化问题上,虽然英国殖民印度要早于**的洋务运动一个世纪,因此印度的近代工业起步也早,但是从清末到抗战前的**工业起步后发展就比印度快,**时期**工业水平已经一度高于印度,只是后来陷入毁灭性战祸才又垮了下来。第二,**经济如今的确赶上并超过(确切地说是再次超过)了印度,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改革时代,而不是在改革前达到的成绩。换句话说,**时代**经济曾经领先于、至少不亚于印度。而改革前**经济是否领先于印度,是大可怀疑的。 ( ) 1980年代**的政策研究部门关于**史上相对和平时期**农业经济水平曾经有过一个估价。当时由杜润生班子中的研究人员完成的这项研究表明:如果把战乱中的生产剧降与战后的恢复性剧升排除不计,以1921-1936年15年间**粮食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76%视为比较正常的状况,则这个增长率要比同期未经战祸的印度高得多。**时期正常(即相对和平)年份**农业虽然远远称不上发达,与先进**无法相比,但多数指标并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更不低于发展**家一般水平,尤其是明显高于印度。1936年**人均占有标准粮529斤,当年世界平均水平为502斤,而印度仅为309斤,相当于**水平的58.4%。1934-1938年间**粮食平均亩产213斤(标准粮,下同),世界平均为163斤,而印度仅为86斤。如果以劳动生产率计,则**每个农业劳动者产粮在1921-1936年间增长了35.2%,增幅高于总产增长。1936年**劳均产粮1725斤,比1951年还高出14.3%(尽管1951年的总产已经超过1936年)。这个生产率低于当时的世界平均水平,但位次是趋于上升的:在11个对照的发展**家中,**1926年的水平占第九位,1936年第八位,1946年第七位。而且**这一水平通常高于印度:按每个男性农业劳动者平均年产食物折合百万净直接卡路里计,1934-1938年**平均为5.3,印度仅3.9;考虑到印度在牛奶等若干畜产品中的优势,**在粮食生产中对印度的优势应当更高。(注:文洁、高山:《20世纪上半叶**的粮食生产效率和水平》,**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编:《农村·经济·社会》,第1卷,知识出版社,1985年,第326-335页。) ( ) 总之,只要没有大战乱,**农业从传统时代以来,无论在什么制度下一直都是领先于印度的。这种领先不仅体现于人均、亩均与劳均粮食产量,而且体现于包括牧渔诸业在内的大农业综合指标如总卡路里生产率。 ( ) 而1949年以后到改革前的命令经济时代,**农业生产的总量虽有一定的增长,但在最能反映经济进步本质的劳动生产率方面表现很差:由于**农业产量与农业劳动者数量在此期间几乎同步上升,因而劳均产值在这二十多年中几乎没有任何增长:从“一五”时期到“四五”时期,平均每个农业劳动力年产值仅由263元微升至276元。1966年时,**农业劳均产粮仅1162.8斤,远比1936年低;时至1975年,劳均产粮也只有1931.5斤,比1936年高不了多少。(注:赵德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67-1984》,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358页。) ( ) 当然,由于印度的农业从来就不行,这样的水平仍然高于印度——即使在战争废墟上的1949年,**的工业固然是毁得不如印度了,而农业虽然比抗战前明显衰退,仍然还比印度强。因此新**的农业水平一直高于印度是毫不足奇的。 ( ) 但是在改革前的20多年间,**农业对印度的优势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放弃了城市化,把农民禁锢在农村,靠人海战术增加了产量,却牺牲了劳动生产率。而印度这期间城市化比**快(当然,大量农民进城也扩大了贫民窟,就像我们这次在孟买和浦那看到的那样),并且靠绿色**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产量的增长也快于**。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研究领域的一批学者在莫干山举行“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研究讨论会”,会后发表的《纪要》提出以下共识:**至改革前,印度粮食年总产量与人均产量一直低于**(按:这实际上是延续**时代已经形成的局面),但两项差距都在缩小,即印度的两项增长率都高于**:1952-1981年间,**粮食总产增长1.04倍,年均增长2.5%,而印度增长1.19倍,年均增长2.75%。1952-1978年间,**年人均粮食产量增长15.2%,年均递增0.55%;而印度年人均增长23.7%,年均递增0.8%。而且这三十年间**粮食生产商品率在下降,印度则在提高。50年代**粮食净征购量占总产量17.4%,1982年则降为15%左右。印度同期的粮食商品率却从7%上升到33%。结果,**从50年代的粮食出口国变成70年代的粮食进口国,而印度则相反,从五六十年代的粮食进口国到70年代破天荒地变成了粮食出口国。(注:王红生:《关于1950-1980年间中印粮食生产状况的一些思考》,2002年北京大学《**现代化论坛》创刊学术讨论会论文。) ( ) 至于非粮食作物,这一时期**棉、油增长快于印度,印度乳产品及水果增长高于**。综合而论,据印度学者斯瓦米《中印的经济增长:1953-1970》一书计算,也是印度增长更快:1952-1965年间,印度非粮食作物生产年均增长2.9%,**只有2.3%。合计粮食与非粮食作物,整个农业的纯新增价值增长率,在此期间**也低于印度。(注:subramanianswamy.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and india,1952-1970:a comparative appra**al.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 ) 最后,在农业方面,甚至不仅关乎农业而且实际上涉及基本人道的方面,改革前**与印度之比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阿马蒂亚·森提到的那个著名的事实:改革前**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和平时期大饥荒,而历史上饥荒比**更频繁的印渡,独立后尽管农业产量仍然低于**,却在**体制下成功地消除了饥荒现象。 ( ) 二、中印工业:世纪沉浮 在工业方面,其实**超过印度也并不始于**。**近代工业尽管起步晚于殖民地印度,但在正常条件下(即没有大战乱时)的发展速度却快于印度,到30-40年代**时期绝大多数工业品最高年产量均已明显超过印度在1949年达到的水平。而这期间印度并无大的**,工业基本是持续发展的。**却在1949年前受到毁灭性的战争破坏,1949年当年的产量自然低于印度。但这与农业的情况类似:“产量的下落并不是由于经济原因所致,而是由于战争的摧残。一旦这些不正常的外生因素消除后,情况马上就得到了扭转”。 ( ) 从那时到**改革前的20世纪70年代,在工业与交通运输业方面,笔者能够找到的24种主要制造业产品产量,和7项运输指标,它们展示了一幅复杂的图景:(参见表1) ( ) 表1**年间与1970年代中印工交经济发展对比(注:除注明者外,本表中中印**时数据据马洪主编:《**工业经济问题研究》**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10、11页各表数据合编;1970年数据,**见汪海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第857-874页;**经贸委编:《**工业五十年》,第五部,下卷,**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258-1259页。印度见(无署名)《世界经济统计简编》,三联书店,1974年,第72-121页;《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87》,东方出版社,1990年,第128-265页;**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亚洲发展**家和地区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汇编,1992》,**统计出版社,1992年,第180-183页;本书编辑小组:《国外经济统计资料》,**财政经济出版社,1979年;以及鲁达尔·达特、k ·p ·m ·桑达拉姆:《印度经济》,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各章附表。) ( ) a 1965年数字b 1969年数字c 1978年数字 (注:②据****世界经济与**研究所编:《世界经济统计简编1987》,东方出版社1990年,第9页:1970年**人口82992万,印度53396万,计得印中之比为0.643.) ( ) (注:③殷永林:《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7页。) 其中,在**年间可比的14种产品中,**占有优势的10种到1970年时都仍然保持优势,而且除2种(纯碱、烧碱)外,有8种优势扩大。而4种**时代印度占有优势的产品,到1970年除糖一项外,余三项优势都转到**一边。(但按人均产量则布的生产仍是印度为多,印度产糖的优势也扩大了)因此在上列基础工业领域,改革前**的发展总的来说是明显快于印度的。这使得**相对和平时代**已经存在的优势在经历战乱一度失去后,随着新**的和平发展不仅重新得到恢复,而且似乎进一步发展了。 ( ) 但同表也显示了事情的另一方面:在**时期不列入统计的10项制造业产品与7项交通运输业指标中,1970年**只有3项产品与一项运输指标产量高于印度,而且如果按人均产量,铁路货车制造与石油加工也是印度领先,只有塑料产量与铁路货运的优势属于**。此外的9种工业品和6项运输指标印度的人均产量都高于**,其中有的(如核电)**当时还是空白。有12项指标按人均计印度超过**都达一倍以上,其中民航客运、电气化铁路、电冰箱、乙烯等印度都超过当时的**十倍乃至数十倍。公路、铁路、航空、家电、汽车、石化等等印度不是总量领先,就是人均领先。而这些产业大都是20世纪下半叶的新兴产业。可见当时印度工交部门的产业结构实比**先进。今天印度软件业之类的新兴产业活跃,或许是有其传统的。 ( ) 其次,同表还显示印度工业中,低附加值的上游产业、初级产品相对落后,而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终端产品相对发达,而改革前**工业则有相反的特征。例如:1970年**人均原油产量差不多是印度的三倍,但人均石油加工量却只有印度的四分之三,而新兴石化产品如乙烯的人均产量还不到印度的十分之一。**棉纱的产量是印度的两倍多,而棉布产量却与印度大致持平。**生铁产量是印度的236%,而钢产量只是印度的190%。1970年印度成品钢材产量是原钢产量的75.6%,(注:殷永林:《独立以来的印度经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27页。)而同年**成品钢材产量只有原钢产量的66.8%。(注:**经贸委编:《**工业五十年》,第五部,下卷,**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1259页。)尤其是高档轧材的数据表中阙如,但据笔者了解,当时**在这方面对印度基本上没什么优势。 ( ) 由于当时**优势明显的基础工业初级产品附加值低,而高附加值工业品的生产**却很少乃至并无优势。加之当时**第三产业的发展极为落后,交通运输、高等教育、通讯、电影、旅游等等都比印度差得很远,因此当时虽然**的著述常以钢煤油电等基础工业的优势傲视印度,并引以为体制优越性的证明,实际上其总体经济水平是很难说比印度领先的。 ( ) 三、中印经济:200年间总体水平比较 综上所述,由于传统优势,即使在1949年**农业生产总量仍然大于印度,国民经济恢复后更是如此,但自国民经济恢复至改革前,20多年间**农业发展慢于印度,导致优势变小。工业则因战争破坏,1949年时**一度丧失曾取得的优势,变得不如印度。后来在和平时期**恢复了原有优势,而且与以往的和平年代一样,基础工业发展快于印度,使这方面的优势有所扩大。但是改革前**工业产业结构比印度落后,基础产品以外的深加工、高增值、消费品与新兴产业大都屈居印度之下,因而整体工业水平与印度相比是否领先尚难断言。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改革前**不如印度应当是众所周知的。这样,综合各部门而言,当时的**国民经济在总体上比印度如何? ( )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的研究似乎有两种判断,一是认为**经济水平当时不如印度。**的经济起飞和把印度甩在后面都是改革年代的事。二是认为历史上和平时期的**经济一向强于印度,20世纪50-70年代也如此,但是这个时期**经济比此前及此后的和平年代都更糟,因此成为**经济相对于印度而言优势最小的时期,或者说是印度经济最接近于追上**的时期。不过上述两个说法也有一个共识,即这个时期是**近两百年来和平时期经济与印度相比最不利的时期。 ( ) 第一个说法来源于世界银行。近年来,以购买力平价(ppp )计算的国内总产值日益受到重视,它被认为可以矫正以往用官方汇率美元计值的gdp.不少人根据这项指标兴奋地认为**实际经济水平比过去流行的说法要高。但是,这个新算法算出的印度经济指标比过去的算法高得更多。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总产值作为总体经济指标来衡量,在整个改革前时期**经济实际上始终明显落后于印度: ( ) 据表2,改革前**按购买力平价计的国内总产值只相当于印度的五分之四不到。再考虑到当时**人口不仅多于印度,而且(由于那时**尚未厉行计划生育)多出的幅度比今天为大,人均gdp 之低于印度就更加明显了。按照这一指标,甚至在改革之初的1980年,**总体经济仍然落后于印度,只是差距已经很小。随着1980年代**改革对旧体制积弊的逐步消除,此后的**经济逐渐转为领先于印度,而且由于印度的市场化改革举步维艰,**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到1995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的国内总产值已经高出印度77%了。 ( ) 表2中印按购买力平价计的国内总产值变化(注: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2001.new york :oxford,转引自胡鞍钢:《中美日饿印有形战略资源比较——兼论旨在“富民强国”的**大战略》,《战略与管理》2000年第2期,第28页。) ( ) 第二个说法可以麦迪森为代表。近年来国外**经济史研究中出现所谓“加州学派**”。一些学者以高度评价亚洲传统经济来批判过去强调欧洲先进的所谓“西方中心论”。这些学者“重新面向东方”的眼光也包括印度,看看他们的中印比较是颇有意思的。其中,a ·麦迪森的《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820-1992》据说曾被行内评价为:“经济学家们都将死去,惟有这本书是不朽的”(注:见该书中译本卷首,“译者的话”。)。该书在以若干方法(主要也是购买力平价等)对现有的各种统计作了一番考证修订后给出如下情况: ( ) 表3中印经济长时段相关数据比较(注:a ·麦迪森:《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1820-1992》,改革出版社,1997年,第109-144页。中印之比值为笔者算出。) ( ) 从上表看,**经济总量自清代、**以迄新**200年来一直大于印度,但1980年代以前其比值并没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尤其与1820年及1936年的比值相较,改革前**对印的相对比较优势明显地低了一截。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值相对最低之时不在清末也不在**,甚至不在战后废墟上的1950年(当年**gdp 为印度的156.6%),而是在三年饥荒之后的1962年(当年仅为印度的139.9%)。只是在改革后,这个比值才持续上升,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达到三倍于印度。 ( ) 但由于**人口更多,人均产值与印度相比优势要小许多。上表显示清代**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到清末则开始超过印度,1936年**这项指标比印度要高出26.3%。进入大规模战争时代后,**经济滑坡,但根据麦迪森的计算即使在百废待兴的1950年,**人均gdp 仍略高于印度,而到1956年,**在人均gdp 方面相对于印度的优势恢复到1936年的水平。然而很快**经济又陷于混乱,到1962年人均gdp 一度低于印度,甚至低于清代的中印比值,是两百年间**经济相对于印度而言最糟的时期。以后**经济复苏,人均gdp 自然又超过了印度。但直到改革前夕的70年代中期,中印之间的这项比值才达到与超过1936年水平。而进入改革时代后,中印的距离才明显拉开,到90年代**的人均gdp 已超过印度一倍以上。当然,这一方面反映了**经济的提速,另一方面也与**此期内严格计划生育而印度则保持着高于**的人口增速有关。 ( ) 就纯粹反映经济增长速度的gdp 指数而言,上表显示清代**经济增长率明显低于印度:以1913年水平为100,印度从1820年的55.8增至这一水平,**只从66.2增至这一水平。进入**后,在1913-1936年间**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印度:**增长了将近四成,而印度增长还不到两成。1936-1950年间,**经济因战争而大滑坡,印度经济仍保持增长,gdp指数也出现印度高于**的局面。1952年后,**gdp 指数再度领先于印度,但**的后果与**使这一趋势再次逆转,60年代印度的gdp 指数又高于**。70年代虽然**又一次恢复领先,但直到改革前夕的1977年,中印gdp 指数之比仍然没有达到1936年时的水平。只是在改革年代,**的gdp 指数才稳定地超过印度,而且超过的幅度也大大突破了1936年水平。 ( ) 总而言之,无论是麦迪森的计算还是世界银行的统计,都显示出**长时段(例如200年)的经济发展能力明显优于印度,但1950年后至改革前这一时段的经济发展绩效,则不能说比印度更好。 ( )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与印度的关系
    • 2024-05-28 04:02:12
    • 提问者: 未知
    2005年4月,****访问印度期间,二国签署<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制定双边贸易额到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或更高...目前双方投资规模较小,仅限于部分领域,印在华投资256...
  • **对日本经济依赖到什么程度?日本经济对**的依赖程度如何?
    • 2024-05-28 10:12:22
    • 提问者: 未知
    但是考虑到**这个包袱(对日本贸易是顺差),中日贸易...近年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也的确呈迅速增长势头,2000、2001、2002和2003年度,日方统计的对华直接投资分别增长32。...
  • 对比**与印度的经济发展情况
    • 2024-05-28 12:59:24
    • 提问者: 未知
    **与印度经济发展比较(国际扫描  □赵建军  **与印度既是邻国,又是人口大国,目前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两个**,两国国情有很多共同之处,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为世界瞩目。印度学术界爱把**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印度经济,我国学术界对中印综合国力比较也情有独钟。本文不仅对比两国经济状况,还把两国纳入全球坐标中衡量,着重比较两国国际竞争力与经济全球化程度。基础设施对发展**家而言,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
  •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这对于印度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
    • 2024-05-28 02:41:43
    • 提问者: 未知
    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这对于印度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呢?持续放缓还是好事?印度那边都骂翻了。今年印度出了一堆的事,什么轰炸巴基斯坦,什么搞公民身份修正案,为什么搞一堆的事情,还:-...
  • 日本与**的经济实力对比
    • 2024-05-28 06:51:24
    • 提问者: 未知
    日本与**的经济实力对比,**是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但日本经济中的工业科技含量要明显高许多。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 区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对发展**家有何意义
    • 2024-05-28 14:05:34
    • 提问者: 未知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实行宏观调控,发挥其整体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首先...
  • 印度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比怎么样?
    • 2024-05-28 21:31:56
    • 提问者: 未知
    还没超过,但**绝不能再次露出自满自大劣民。应该敏锐的看到1,印度在外包软件业国发达十多倍。2,虽然**的制造业发展很快,规模很大,但基本都是挣苦力钱,净给外国跨国企业打最底层的工。而且国凄竞争力很低下,相当浪费资本投入。3,**的高等教育与印度比是很失败的,从诺贝尔奖得主就可以看出来,60年来****没有培养出半个诺奖得主,而印度已经成功。一句话评价目前的高等教育现状:有数量没质量。还有很多印度...
  • **与印度谁更强
    • 2024-05-28 00:40:58
    • 提问者: 未知
    要说在吹牛方面,印度吹得比**响,调子高,**不如它。
  • 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政策与民营制造业
    • 2024-05-28 10:25:57
    • 提问者: 未知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政策最先是有利于鼓励流通领域的体制外因素的成长,而 在生产领域中体制外...同样地,在90 年代中期之 前,个体**经济在制造业领域的企业,无.
  • 印度与**汇率是多?
    • 2024-05-28 03:27:51
    • 提问者: 未知
    印度与**汇率是多?印度与**汇率是多少:1人民币=10.5061印度卢比 1印度卢比=0.0951人民币(汇率更新时间:2019-01-15 13:53?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