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技类出版社选题策划的思考作者:xxx xxxx学e-mail:xxx@126.com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科技出版社出版了大量的大中专教材,其中一些出版社,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进军经济效益较为丰厚的中小学教材领域,并从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着出版行业竞争的加剧,传统的科技类出版社的一些问题就更加凸显出来,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选题重复、低印数、拼品种的方式来保证出版码洋规模,使编辑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加工和审稿当中,这一方面是由于加工科技类稿子相对繁琐,需要的精力要比加工那些文艺类稿子要大些;另一方面就是稿子太多、太滥,使得编辑根本无暇去仔细考虑策划选题。于是便陷入了选题质量不高,自然图书质量不高,自然印数就上不去,自然就要拼品种的不良循环当中。我以为即使是传统的科技类出版社,也应该并且能够把畅销书作为突破点,来搞活全盘。关键词:科技类出版社 畅销书 选题策划1.引言1.1选题策划的含义从本质上看,它是一种文化设计、文化创造和文化引导;是一种编辑生产力,文化生产力。编辑人员按照一定的方针和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或者说编辑人员根据编辑方针、市场需求和受众需要,分析工作目标和内容设计最佳工作方案的过程。1.2畅销书的含义在一个时代,或者说时间段,非常受欢迎的书,就是畅销书。畅销书的特点是符合当时人的阅读口味,畅销书不一定就是好书,但也有可能成为名著。这就要看它的实际价值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了。1.3畅销书的类别分析 每年的畅销书林林总总,涉及的类别也五花八门。乍一看去,令人有眼花缭乱之感。那么,在当今时代,到底有没有哪一种或哪几种图书占据畅销书排行榜的主流位置呢?换句话说,主要是些什么书在畅销呢?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市场销量和反响最大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图书上: 1.3.1公司类图书很多畅销书排行榜将这类图书归于经管类,但我们认为,经管类面太宽,不能真正反映这类图书的特性,而应对之进一步具体化。公司类图书是以公司员工为读者对象,以激励公司员工的品质为主旨,如忠诚、勤奋、求变等。每年都有至少三四本这样的书进入排行榜前十位。这类书的发行量一般都相当大,远远超过其他的畅销书。例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仅中信出版社就达170万册,而随后的跟风版如《我动了谁的奶酪》等六七个版本也都发行了数10万册。《致加西亚的信》及其跟风版如《把信送给加西亚》等共发了三四百万册,《没有任何借口》总共发了200多万册,《执行》、《自动自发》、《大败局》等也都销售了数10万册,这些数字还不包括盗版的数字。 公司类畅销书上榜的数量多、销量大是其显著特点,其之所以能畅销是与当前人们的心态密切相关的。读者购书有很强的功利性,他们恨不能直接从书中看出人民币,看出桑塔纳。而公司的总裁和经理,又想能培养员工的优良素质,他们也愿意不惜成本购买员工素质类图书发给其雇员,《谁动了我的奶酪》走的主要就是公司团购这条渠道。 1.3.2明星书顾名思义,是指关于明星或明星本人写的图书,而明星本人写的更为畅销。明星主要是指当红的影视明星和歌星,而其中又以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为好卖。自1995年赵忠祥出版《岁月随想》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明星出来作秀。 明星的书动辄数10万册,上百万册。但并非所有明星的书都好卖,作者的口碑及其文笔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1.3.3社会问题分析类图书这是指那些分析当前**社会状况和社会问题的图书,当然不是指学术报告,而是以纪实或调查报告为其叙述形式的图书。《**社会阶层分析》和《**农民调查》都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颇受读者欢迎。值得指出的是,《黄河边的**》连续多年都能卖,三年之中竟然重印十次,要是在制作、定价和营销方面再下点功夫,成为超级畅销书并非不可能。 1.3.4名作者类图书一是指各行各业已取得较大社会影响的名人,其中以政经人物的自传最为好卖,如克林顿的《我的生活》、希拉里的《亲历历史》《杰克韦尔奇自传》、吴士宏的《逆风飞扬》都发了几十万册;一是指该作者的书曾至少有一本产生过较大的社会效应,即成名了。这以文学类作家的较为显著,如海岩的书本本都畅销,余秋雨、王文华、二月河、迟莉、贾平凹、陆德明等人的也都销量很大,如《王蒙:我的人生哲学》、周国平的《**》、杨绛的《我们仨》以及韩寒、郭敬明的书发行量也都是以十万册计。这种现象在非文学类图书中也常见。前两年由于央视“百家讲坛”的高收视率,使得其中最火的两位演讲嘉宾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和于丹的《于丹〈论语〉心得》一跃成为超级畅销书。 1.3.5家庭教育类包括励志类图书,是指导父母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以使他们取得优异成绩,成为竞争优胜者的图书。前几年红极一时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以及《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千万别管孩子》、《学习的**》、《告诉孩子,你真棒》都曾掀起书市一阵一阵的购买热潮。 1.3.6实用类图书是指指导人们进行有效养生、维权以及美容、社交方面的图书。《求医不如求己》《洪昭光健康忠告》《今日说法》《魅力何来》皆属此类。当社会出现某一危机时,指导人们如何应对该危机的书便能迅速走俏,如2003年**肆虐时,各类“**型手册”很快便上了人们的书架。2.科技类出版社的困境2.1新老教材的更替原有起到经济支撑作用的"大纲版"教材逐步退出课堂,而新课程标准教材则需要高投入的组织编写、通过教育部教材审定、小范围的试用期等一系列缓慢的介入过程,其经济效益的显现尚需时日。2.2教材市场的丢失"大纲版"教材退出原有使用地区,不代表新教材能够继续占领该市场。最早通过教育部审定的第一批新课标教材将很快占领市场空缺,而原先以"大纲版"教材为主的科技类出版社在新课标教材出版上的滞后,使其丧失了占领市场的良机,而有限的市场份额使得再介入的机率降低。2.3教材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教材不断限价,各省又都根据情况具体制定出本省的教材价格,致使教科书的利润空间一降再降。2.4投入产出比进一步降低教材的编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支持,而从上述的几点中可以看出,教材市场的投入产出比会进一步降低,若想很快取得经济效益并非易事。3.要生存 做畅销书**社会科学院的郑也夫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1995年在美国出版的法兰克与库克所著的《胜者通吃的社会》(the winner take all society)一书,令我们豁然开朗。我们曾以为“胜者通吃”是盛行于古代社会的野蛮逻辑:谁的矛长盾厚,马快弓强,船坚炮利,谁就当然地要夺取资源,占领土地,掠**女,将敌邦之人丁全部打成奴隶、**奴——一句话,胜者获取全部,败者一无所有。直到《胜者通吃的社会》一书中历数遍布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的“胜者通吃”,并分析产生它的社会结构,我们才明白古老的胜者通吃的逻辑已在极大程度上在当代商业社会中复活。畅销书的稿酬可达300万美元,另一些书的作者则一无所获;这就意味着,有时一部畅销书可以占到某一时段市场容量的很大份额,而许多非畅销书只能是保本或惨淡经营。那么胜者为什么可以通吃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一样东西无法改善,至少是人们不愿改善的,那就是人们的心理储存空间的有限。如社会学家古迪所说:“人类没有足够的时间或精力,亦即‘储存空间’有限,因此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顶尖的竞争者身上。”把这个道理引申到图书市场上就是,一定时段内读者所关注的图书类别和数量是很有限的,而大多数人只能把有限的注意力和“储存空间”投向所谓的畅销书。3.1寻找畅销突破点传统科技类选题已经很难出现畅销书,这与传统科技行业本身的特点有关,即随着时代变迁,传统科技行业,比如机械工业在工业中所占份额逐渐下降,虽然传统科技类出版社多年来培养起了忠诚度很高的读者群,但这个读者群的人数毕竟是有限的。在科技图书出版领域,现在人们普遍容易想到的是:计算机领域最有可能出畅销书。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成功抢滩登陆计算机图书市场,不但使机工社快速跻身计算机图书四强,而且树立起了机工社跟踪先进科技、锐意进取、充满活力的新形象。那么,除了时髦的计算机领域外,最有可能出畅销书的领域是什么呢?我以为是经管类图书,经管类书籍涵盖的面很宽,具有巨大的发挥空间,甚至成人及少儿科技和经济知识普及读物也可泛泛地纳入其中,无须赘言,这具有诱人的市场前景。在经管类图书方面,机工社的华章公司的引进版经管图书已经在市场上有一定知名度,华章公司的经管书是面向特定的读者群,但是如果想打造畅销书,特定的读者群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争取到最广大的读者群。这方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的引进图书《富爸爸穷爸爸》就是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这本书炒作的卖点是一种新鲜的理财观念,专业人员可以看,白领可以看,关键是有了一些积蓄又苦于缺乏理财观念和技巧的普通老百姓也可以看,同时,也契合了老百姓渴望发财致富的心态,再加上不惜代价的宣传炒作,使之成为名噪一时的畅销书,到目前为止,该系列图书已经销售了150多万册。3.2搞畅销书和出版规模之间的矛盾保持、乃至扩大出版规模不能一味地采取拼图书品种的做法来实现,而是应该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和图书本身的内容、努力提高单本书的销量来实现,更可以通过增加出版社传统精品常销书的销量来实现。方法是根据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重新修订整合原有的内容,重新制定系列框架,重新包装推出,这样要比重复的多品种策略要好得多。我认为可供借鉴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点:1.整合出新思路:把本社或其他社的传统精品书按照新设计的丛书框架装进去,或按照新的趣味走向来编织。2.修残补遗思路:将原书的缺陷找出来,改正,或补上新的插图,新的序言,新的注释。3.新的开本,新的版式,新的封面,新的书名,使之贴近现代读者的趣味和需求。4.脱胎换骨思路:先研究原书,提出新的标准,新的境界,让作者花气力改写或重写,把大书做薄,把精书做细,把贵书做廉。3.4做好畅销书的策略3.4.1不断扩大选题面,坚持打造科技类图书的专业出版品牌各科技出版社,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扩大选题面。各科技出版社,特别是中央级科技出版社,与各自的主管部委大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各相关业务司局的联系,争取获得更多的选题。更加注重与各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院士、专家、学者的联系,努力跟踪**重点项目以及大的科研项目工作进展情况,以各科技出版社的自身"品牌"为优势,争取更多的项目在结题后,尽快以各种形式出版。3.4.2关照最广泛的读者群根据最新公布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为12.9亿,其中家庭户3.4亿户,0~14岁人口2.89亿,接受初中教育的人口6.15亿,城镇人口4.5亿,即便只考虑1/4的城镇人口,即1亿人口,如果一本书哪怕只影响到其中的1%,销量也会达到100万册。**的图书市场潜力是如此之大,使我们有理由对畅销书市场充满信心。要切中社会热点和大众的兴奋点,即所谓迎合大众的潜在心理需求和趣味,但我以为更高层次的追求应该是:善于以适度超前的新奇思维制造出新的阅读时尚,引领读者到一个新的精神境界。当然前提是书本身要有丰富的内涵,具有真正的原创性,能够提供崭新的理念和视角,能独标一格,让人为之一震,并真正有所收益。3.4.3注重扩大专业类教材的出版、发行工作摒弃传统的做科技图书的旧程式、旧做法和旧观念,大胆启用年轻的不知名的有潜质的新作者。“不要总是眼盯着读者想要看什么,喜欢看什么,更重要的是多想想读者还没有看到什么。”要敢于并善于涉足市场空白领域,大胆引进外版书,绝不炒别人剩下的冷饭。3.4.5提高编辑水平如果把作者和作品比作千里马,则编辑就必须是伯乐才行。编辑不但要慧眼识才,而且要有使一部作品益趋完美的扎实的学问功底。出自高手的上乘之作,总能在书的内容之外给人以诸多美的享受。而要想成为编辑高手,编辑的“编外功”也非常重要。没有高水平的编辑,出畅销书是不可能的。3.4.6把握最佳推出时机,制定周密的市场推广计划把握最佳推出时机,善于“借势”和“借力”,以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轰动效应。周密的市场推广计划是畅销的保证。一本好书,如果不被大众知道,最多也只能卖几万本,而成不了畅销书。必须实施多方面的市场推广,并且敢于投入。利用书市、订货会、报刊媒体、签售、网上论坛、读者俱乐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进行推广,并形成上述诸多方面的互动。参考文献:[1]h.e.s.said, t.tan and k.baker.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handwriting. pattern recognition, 33:149-160, jan. 2000[2]刘敬彬,杨丽丽,《浅谈科技类出版社畅销书出路》,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1996.8。[3]万晓红,欧阳柳青,杨梅,等. 试论畅销书在科技出版社的价值〔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2003, 37(3): 4-6.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