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五千年第七集主要内容

Maggie、逸百万 2024-06-06 23:17:42
最佳回答
千年书法(七)浓墨宰相
乾隆四十七年,对于六十四岁的刘墉来说,是春风得意的一年。这一年,刚刚才过
了正月,虽然还是天寒地冻的季节,但刘墉却在飞扬的雪花中早早地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这时候的刘墉虽然还在任湖南巡抚,但他已经接到了御旨,他被任命为左都御史,也
就是大清朝的**官。他终于可以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了。山东省书法家协会**张业法:“刘墉除了他的**身份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
身份,这一点,很少有人知道,但是对刘墉来说,这个身份对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这
就是能够让他在**历史上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的原因,那就是,他是清代著名的书法
家,是清代帖学的集大成者,后人称他为“浓墨宰相”。从乾隆十七年刘墉考中进士到担任湖南巡抚,除了在乾隆四十一年,回京担任过一
年内阁学士外,他就一直在地方上任职,从学政、知府进而攀升到了一省的方面大员。从山西、陕西再到江苏、湖南,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刘墉也已经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
人了。但他又怎么能甘心长期被排除在京城之外,只是做一个方面大员呢?刘墉的这种
不甘心是颇有些依据的,除了对权力的**外,还因为他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父亲,他的
父亲就是他仕途生涯里的坐标。刘墉的父亲刘统勋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备受乾隆皇帝信赖,以至于乾隆赞叹道:
刘统勋不愧为真宰相。在刘统勋**生涯的巅峰时期,他既是内阁首辅同时又兼任军机
处的首席大臣,作为臣子,这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最高点了。乾隆三十八年,已经忙碌了一天的刘统勋奉旨入宫议事,他冒着寒冷的夜风走进轿
子。当他乘坐的轿子抵达东华门前时,轿夫打开轿帘,却发现刘统勋已昏迷不醒。尽管
乾隆立即派御**赶来抢救,但这位操劳了近半个世纪的老臣却始终再没有苏醒过来。谁
也不会料到刘统勋竟是以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他最后一次的奉旨入宫。对于这位股肱之臣
的去世,乾隆皇帝非常悲痛,亲临其丧。乾隆对刘统勋一生的评价是:神敏刚正,终生
不失其正。并把对臣子的最高谥号“文正”赐给了刘统勋。北京东城礼士胡同129号,这座四合院就是清乾隆时宰相刘统勋的府邸。刘墉自乾隆
十六年入仕以后,就住在父亲府邸里面。多年以后,再一次回到这里,触景生情的刘墉
心中自然是百感交集。1782年对刘墉来说果然是一个好年份,这年11月,回到京城不久的刘墉在升任吏部
尚书后又被奉派在上书房,也就是皇子们读书之处的最高行政官员,以后刘墉长期兼任
此职,这成为他一生中兼职时间最长的一个职务。11月的京城,天气已经传来丝丝凉意,然而刘墉的心头,却涌动着融融的暖意。他
知道,入主上书房责任重大,因为这个职务最有利于和皇子们建立起特殊的师生关系,
所以担任这一职务意味着往往能受到皇帝的宠信和抬爱。当然刘墉也知道,今天自己能
够和皇上宠信的满洲贵族大学士三宝、嵇璜共同掌管上书房,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还是他那一笔出神入化的好字。刘墉的书法在当时就拥有很大的名气。清代学者徐珂在《清稗类抄》中说:“诸城
刘文清书法,论者譬之黄钟、大吕之音,清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盖以其融
会历代诸大家书法而成自一家,所谓金声玉振,集群贤之大成也。刘墉书法的风格和明代以来帖学传统最大的不同之处,便是他不追求一般学帖者习
惯的流畅婉丽或纵肆跳宕,而是以丰腴浑厚的点画、率意松散的结字和浓重的墨色,成
功地营造出一种雍容、静谧甚至还带有一些慵怠落拓之相的美感。这里是绍兴兰亭,1600多年前,被后世书家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就在这里完成了**
书法史上的伟大之作《兰亭序》。千百年来,兰亭成为了无数书家心目中的圣地。这块
碑被称为“兰亭御碑”,无论是它的高度还是它的重量,都堪称**古碑之冠。碑的正
面是康熙皇帝手书的《兰亭序》全文,背面是乾隆皇帝游兰亭时写的七律《兰亭即事》
因此,后人把这块碑称为“祖孙碑”。康熙和乾隆,清朝268年历史中最有作为的两代
帝王,在**书法的圣地,同时用翰墨在同一块石碑上表达了对汉文化的崇敬和亲近。尽管刘墉博览群集,书名远播,又是名臣刘统勋的儿子,但他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
却是一个迟到者,直到乾隆十六年,也就是1751年,刘墉才考中进士,那一年,他已经
三十二岁了。关于刘墉在乾隆十六年的这次顺利入仕,民间一直流传着种种说法。根据记载,乾隆十六年科考的状元并不是刘墉。既然刘墉的考卷被众人推为第一,
那乾隆皇帝为什么没有让刘墉成为状元呢?据王培荀的《乡园忆旧路》中记载:“刘墉
殿试卷以前十本进呈,已名列第一,高宗皇帝欲得寒畯之士,遂有意拔吴云岩鸿居榜首
另有传闻说,因刘墉驼背,其貌不扬,遭遇乾隆鄙视。乾隆为了取笑戏弄刘墉,让
他以自身为题当场赋诗一首。刘墉忍辱负重,当即吟出:“背驼负乾坤,腹内满经纶。一眼辨忠**,单腿跳龙门。丹心扶社稷,涂脑报皇恩。以貌取人者,岂是圣贤人。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历史上的刘墉是否有驼背的残疾,史书上并无记载。问题是
民间传说中的刘罗锅是个机敏绝伦、敢于讽刺皇帝、鞭笞佞臣的化身。那么现实中的
那个刘墉,在历经了20多年的宦海沉浮,终于回到了皇帝身边以后,他的作为是否和民
间传说中的一致呢?据《栖霞阁野乘》卷下《刘文清轶事》条中对刘墉的记载:“刘墉任外吏时,清勤
刚正,一时有阎罗包老之称。黄霸入相,声名顿减。时和绅方炙手可热,刘墉惟以滑稽
悦容其间。也就是说,刘墉早年以清官的形象,直声闻天下,而进入宫廷之后,却来
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变得圆滑事故起来。1782年,刘墉回到京城时已经六十四岁了。此时,比他小三十岁的和绅因为机敏年
轻而备受皇帝的赏识,在政坛上迅速崛起。那么刘墉与和绅的关系是不是就像民间传说
中的那么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呢?我们仔细查阅了清朝的相关资料,在与和绅同殿称臣的二十多年里,刘墉并未利用
左督御史所享有的稽查之特权,以及担任吏部尚书主持京察大计的有利条件对和绅及其
朋党进行有效地监督和**。在这一方面,刘墉的确不像他的父亲刘统勋那样有棱有角
由此可见,民间传说中的那个刘罗锅是凭空杜撰出来的一个充满智慧、敢于伸张正
义的化身,刘罗锅已经同他的原型刘墉分道扬镳了。虚构的形象活跃在舞台上,而真实
的历史人物留给后人的则是充满矛盾与苦涩的回味。当时刘墉的这种处世方式在官场并非个别,由于封建**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的
极端强化,统治者并不希望他的臣属追求好的名声,因为在他看来,臣属获取好名的努
力既有碍于朝廷吏治,也不利于维护**权威。然而,士大夫要追求流芳百世的愿望自
古就是一种传统,要想改变这种传统,岂是一朝一夕。乾隆帝十分清楚这个道理。他解
释说:“朕以为本朝纲纪整肃,无名臣,亦无**臣。乾隆帝“本朝无名臣”之说,固
然说明了乾隆皇帝**天下的**心态,但皇帝的这种说法也从理论上断绝了士大夫
名垂青史”的人生理想。出身清官、名相之后的刘墉,在这种**环境中,也不得不收
起自己的求名之心。这也许是刘墉个性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他能够长期受到乾隆
宠爱的奥妙。乾隆二十年,远在西北边陲的刘统勋因一纸疏奏而遭灾祸,刘墉及其家人均被株连
家产也被查抄一空。入狱后,面对着徒有四壁的牢房,不知刘墉都在想些什么。一个
多月以后,获释出狱的刘墉即在自己的日记中提醒自己:今后为官为事要切记“敏于行
纳于言”的圣训,三思而后行。那一年,刘墉三十六岁。也许,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刘墉的为官之道发生变化了。刘墉的一生除了为数不多的诗词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其他文学作品,这可能就与
他慎守“纳于言”有很大关系。刘墉的这种性格,在他的书法中也有所流露。《清稗类
抄》的作者徐珂就评价他的字是“殆如浑然太极,包罗万有,人莫测其高深耳。连写字都不露棱角的刘墉,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他的书法乍一看笨拙软弱,全
无法度。但若细细品味,则点画转折全由古人法度而来,而且举重若轻,转化巧妙而不
留痕迹。丰富肥厚中藏遒媚之趣,平淡舒缓外露雍容志向,似乎在简练的外表下隐藏着
深不可测的丰富内涵。古人评价刘墉的书法,五十岁时“书精湛圆,美中有璞”,七十岁以后造诣达到了
高峰。相传刘墉的家乡山东诸城名儒臧启谟,“书体瘦金,苍劲有力”。他对刘墉的书
法历来不以为然,臧启谟认为刘墉的书法“肥而无神,柔而无力”。刘墉对这种看法嗤
之以鼻,两人争执不下,于是便各选自己的得意之书,呈送乾隆皇帝品评。乾隆皇帝历
来就很赞赏刘墉的字,当他看到臧启谟的书作之后,不禁哑然失笑。他用带有嘲讽的口
吻说臧启谟的书法是“竖如枯枝,横似干蛇,浑然一体,枯枝挂干蛇”。这个故事一时
间传为笑柄。气得臧启谟从此便再也不写字了。明末清初,一种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的官场书体大行其道,这种书体被称
为“馆阁体”。刘墉虽然学富五车,不过小金榜显示,他并没有进入第一甲。**国际书画院顾问李义兴:“其实馆阁体就是一种实用的书体,馆阁体在书写的
时候,要求是必须既传统又严格,完全掩盖了书写者本人的风格和特点。那么我们来看
书法艺术最讲究书法家本人的他的个性精神的流露,但是馆阁体呢无疑是和这一点是
背道而驰的。但是由于帝王的喜欢,而且由于帝王朝廷当时出于对思想禁锢的要求,馆
阁体这个风浪就愈刮愈烈,以至于到了后来,学子们如果写不出一手漂亮的馆阁体在科
举考试中成绩都会受到影响。北京大学艺术学系教授徐寒:“刘墉以自己的艺术实践和胆魄,首先突破了“馆阁
体”的束缚,创作出了新的书法面貌。到刘墉七十岁以后,又开始潜心于碑派书法的学习。碑派书法,是指重视汉魏、南北朝
的碑版石刻的审美主张以及主要以碑刻为取法对象的创作风气。这时候的刘墉,已经被誉为帖派书法的集大成者,他为什么又会改变方向,重新去
学习北朝碑版中的书法呢?也许,他是想超越自己,也许他已经感到了帖学的局限,也许是学习碑派书法的风
气已经开始在整个社会蔓延,他预感到了碑派书法以其强劲的生命力将会代替帖派书法
他不甘心被时代所抛弃?无论怎么说,刘墉此时已经是年迈力衰,这对于他来说,不
能不是一个遗憾,他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把自己推上又一个高峰了。晚年的刘墉崇尚佛老,对儒教、道教都有很深的研究。他晚年的字融合佛道,生平
洒脱之心性浸透字里行间。因此朝野内外渴求刘墉墨迹之人多如牛毛。可是刘墉却极少
以字酬人,甚至当朝同僚也很难得到刘墉的真迹。刘墉几乎一生都在暗流汹涌的官场左右逢源,谨慎务实,历史真实的他既不像电视
剧所描写的那个刚直不阿、毕生和**污吏水火不容的刘罗锅,也不像他的父亲刘统勋
铮铮铁骨,豁出身家性命也要为黎民百姓构建起“天下粮仓”。作为一个官僚,刘墉既
无大功,也无大过,他以圆滑事故的处世哲学平安地保住了他的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但是作为一个气贯古今的大书法家,刘墉却实实在在地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
富。嘉庆九年,也就是1804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以86岁高龄在京城去世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书法家
    • 2024-06-06 03:31:58
    • 提问者: Kitmanhsu
    三默,原名刘利斌,号禅心阁主人,陕西长。安人.自幼习书,常年不缀.师承诸碑,以<兰亭序>入手,再习欧阳旬<九成官礼泉铭>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进而临习赵孟兆<吴兴斌>.又研习现代沈鹏书法和林散书法.发古习今,逐成个人风格,三默书法,潇洒,自如,飞扬流畅,节奏明快,方圆相兼,刚柔并济,劲而不枯,秀而不俗.在视觉上给人以静雅的书卷气息.作品参加陕西省首届...
  • **书法家高山
    • 2024-06-06 05:37:55
    • 提问者: 陈阿陈~
    高山1954年生,现任**书画家协会理事、**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同方高级艺术顾问、**特约书画师、**一级书画师。作品多次获书画界大奖,被**纪念堂、大会堂、各美术馆、展览馆及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各国各界美术机构、知名人士、收藏界收藏。其作品走进各高校并为各大企事业单位定制书画作品。高山作品作为礼物多次被送往俄罗斯,加拿大、新加坡等国,作品走进公益慈善事业,在妇女发展基金会、少年儿童基金...
  • **书法协会**是谁?
    • 2024-06-06 01:45:04
    • 提问者: 顾小汐?
    第一届**书法家协会**:舒同(任期1981年-1984年)第二届**书法家协会**:**(任期1984年-1990年)第三届**书法家协会**:邵宇(1990年-1991年)第四届**书法家协会**:沈鹏(任期1991年-2005年)第五届**书协**:张海(2005年至今2015)现在新任**苏士澍,一九四九年三月生于北京,满族。**委员,****出版社长,**文物保护基金会副会长,**书法家...
  • 百年孤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 2024-06-06 20:52:22
    • 提问者: Queenie Qian
    展开全部《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著名的作家马尔克斯的巨著,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 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作品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深刻反映了歌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霍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后,他与乌苏拉结婚了。由于害怕像姨母与叔父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乌...
  • **书法史的五代书法
    • 2024-06-06 10:05:18
    • 提问者: 尘埃
    公元九零七年,割据者朱全忠灭唐,建立后梁,由此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称五代。又有前蜀、吴、楚、闵、南唐、荆南、后蜀、南汉、吴越、北汉十国。这种**混乱的局面持续五十四年,其间兵戈迭起。书法艺术虽承唐末之余续,但因兵火战乱的影响,形成了凋落衰败的总趋向。苏轼评及五代书法时曾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
  • **书法家 郭子良书法价格
    • 2024-06-06 12:44:27
    • 提问者: 老徐姑娘
    有缘见过郭子良老师的书法作品,郭老师的书法行云流水,浑厚大气,可谓是一代大家!郭老师写的《福》字更有人称其为“**第一福”!
  • **书法家排名崔云章排第几名
    • 2024-06-06 12:15:17
    • 提问者: 草莓?
    所谓的排名都是商业排名,真正有影响力的大家不是看他在世有多火而是数百年后他的影响力依然还在。当下书坛浮躁功利,所谓名气不过是功名利禄的诱惑或极少数书家依靠**的影响。纵观古往根本就没有所谓的书法家,所有的书法大家都有固定的职业,比如颜真卿是监察迁殿中侍御史,王羲之是右将军,赵孟頫是济南路总管府事,欧阳询是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比比皆是。当世所谓的书法家也不过是徒有虚名,真正...
  • 童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推荐这本书的理由30~50字
    • 2024-06-06 06:21:59
    • 提问者: ☜萌萌哒♡
    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这本书中写了很多高尔基童年时的趣事,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字里行间流露出高尔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 战国时期七国国内的主要货币
    • 2024-06-06 10:28:05
    • 提问者: H像冬天的可可
    战国时币的种类多,流通数量大。各国铜币的样式不同,齐、燕主要是刀形的刀币,三晋主要是铲形的布币,秦、周主要是圆形有孔的圜钱,楚国主要是形似贝壳的蚁鼻钱。金币有楚国压成方块的郢爰、陈爰。  战国初年,魏国每石粟卖三十钱,农民每户种一百亩地在平常年景的收获,除去吃饭和交税,余四十五百粟,可卖一千三百五十钱,每户除社闾尝新春秋之祠要用三百钱,每人一年穿衣要花三百钱,全家要花一千五百钱,还不足四百五十钱。...
  • 草房子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 2024-06-06 01:24:26
    • 提问者: Cmokyal?
    草房子第一章的主要讲的是:“陆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陆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使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陆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了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