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分析下冷战时期美国对**的经济政策

Kyocera 2024-06-23 08:09:21
最佳回答
经济因素对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美国垄断资本商业扩张服务,维护美国的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诱压结合,综合运用经济遏制与经济援助,是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以经济实力为依托,迫使**展开军备竞赛,是遏制战略的实现条件。在讨论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时,对其**背景或**含义的关注可以说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心理、**文化(美国的使命观与**由来已久的不安全感)、**利益(对东欧等地缘****和势力范围的争夺,包括英国)、**人物(**1946年的演说与杜鲁门主义)、**口号(如意识形态宣传)等等。一方面,遏制战略作为贯穿整个冷战史的美国大战略,其制定和实施毫无疑问是美国**的**行为,对它的**性解读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容易被人们接受的;另一方面,对冷战历史**视角的偏爱在解释某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尤其是冷战为什么和平终结的问题上却不能完全令人信服。本文试图就经济因素对美国遏制战略的目标、基本手段及其实现条件的影响等问题做一些分析,以加深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认识。 一 美国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在维护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和价值观念的根本前提下,为美国垄断资本开辟市场、攫取商业利润服务,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二战结束后,曾是同盟关系的美苏两国为什么反目成仇,直至剑拔**张呢?为什么双方仅仅是“冷战”,虽争斗不断却基本能和平共处直至冷战结束呢?这两个问题都与美国遏制战略的目标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现象最深厚的基础和根源在于经济,国内或国际**的发展变化都是由经济因素决定的。**之间的**问题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列宁同样指出,不研究“**经济实质这个基本的经济问题”,就“根本不会懂得如何去估计现在的战争和现在的**”。“如果说(或者只是间接地表达了这种思想)从**上看问题和‘从经济上’看问题有同等的价值……这就是忘记了马克思主义的最起码常识”。[1](p279)从根本上说,国际关系中争“权”也就是为了夺“利”,这是**行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冷战时期,美国对战略、**、军事安全利益的考虑超过对经济利益的考虑,甚至不惜耗费巨资在全球与**展开争夺。但经济利益仍然是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目标,美国甚至会不惜发动战争来摆脱经济衰退。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笼统地说是指**维护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所需的一切经济方面的条件,其核心和落脚点是经济利益。 可以说,美国商业资本扩张的本性与二战后**建立两个平行市场的努力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战后美国**制定对苏遏制战略的重要原因。这从美国当局者的政策或言论,如乔治•凯南的《**行为的根源》和nsc68就可以看出来。美国遏制**的目标是双重的,维护美国在**和军事安全上的利益是遏制战略的根本目标,维护美国经济安全和繁荣是遏制战略的重要目标。 美国**历来十分重视本国经济的安全与繁荣。美国的立国之本就是商业资本主义,即需要在不断扩大的市场上展开经济活动,使资本增殖。在立国之初,美国就将经济、贸易问题作为最重要的外交事务,将本国经济贸易方面受到的威胁视作最大的安全威胁。曾任美国**副部长的加顿认为,“美国商贸和外交的基本驱动力会持续下去,因为它深深植根于美国的历史和哲学之中。”“在美国的大部分历史中,商贸利益在外交政策中起着核心作用”。“(美国)外交政策热衷于为美国生意人打开市场。美国为过剩的小麦寻找出路,为汽车和飞机寻找市场,努力获取像石油、铜这类原材料。海外商业扩张常被看成是美国边疆的拓展,属于这个**所肩负的使命。”他还认为,商业能够推动外交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社会的独特性,“美国不是一个传统的殖民大国,其**式的行动不是体现在军事上,而是一般地体现在美国银行和公司的影响和控制方面”[2]。而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查尔斯•威尔逊1953年1月15日在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的回答更是对此做了最好的注解:“我想多年来,凡是对**有利的,就对通用汽车公司有利,反过来也是如此。 双方根本不存在分歧。”[3](p418)威廉•威廉斯的结论认为,对于自由国际主义者来说,美国**总是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责任,“保护和扩大自由竞争原则能够运转的市场。如同重商主义一样,古典的自由经济学导致一种扩张主义外交政策”。[4]自由贸易和商业扩张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最明显地体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制订的“门户开放”政策上。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仍可看作是这种“门户开放”政策的延续。美国式“门户开放”外交政策的重点不是在所在国范围内排斥他国的利益,不是实行封闭式的垄断,而是要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以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为旗号,着眼于打破民族**或**的保护主义堡垒,把世界变成由美国操纵的具有开放性质的新型商业帝国。二战后,美国的战略目标就是企图建立这样一个由美国领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在美国设计的“美国世纪”中,是绝不允许建立与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政策背道而驰的“势力范围”的。这就是说,经济制度和经济利益方面的根本性矛盾使美国与战后**的外交政策产生极其尖锐的矛盾。 就**而言,“战后初期,**对外战略的设想是,尽力维护战时同盟,维护世界和平,保护已经获得的领土报酬和各种赔偿,保住自己势力范围和既得利益。”[5](p444)**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所形成的对世界体系的看法以及相关的理论,是战后初期**外交政策的基础。**战后对世界局势的基本看法主要有:一是二战的经济影响导致了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瓦解,这决定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二是**在二战中的决定性作用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瓦解的直接原因;三是战后世界局势在向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发展到数国,并由此形成了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平行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以及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阵营;四是两个相互对立的世界体系在战后的出现,将会缩小资本主义**夺取世界资源的范围,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将在缩小的基础上进行,因为这些**的生产量将要缩减下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必然会走向衰落。在这种政策理论指导下,1945年12月,**拒绝批准“布雷顿森林协议”,并且不允许东欧各国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6](p103)同时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的**影响,**通过实施**计划,强化与东欧各国的经济联系并限制其与西方经济往来,到1949年又正式发展成为苏东经济集团(经互会)。**对东欧各国实行了十分严密的控制,把东欧的贸易方向从西方转向**,削弱甚至切断了东欧与西方历史上传统的经济联系。这样,作为美苏外交战略的直接经济后果,欧洲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世界体系和彼此隔绝并相互对峙的两大经济集团。就**对战后世界局势的看法以及两个平行市场理论的出发点而言,不管是保护战争的胜利果实还是传统的俄罗斯帝国扩张传统的延续;不管是要推进世界社会主义**还是仅仅要求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也不管是**有其战略上的深远考虑还是美国**对它的错误解读,都有各自在解释上的合理性,也都能找到历史或理论的依据。但就对当时美苏关系的影响而言,这些言论以及其指导下的**外交行为极大地恶化了美苏关系,客观上加速了冷战的到来。 美国的反应是十分强烈的。从1945年9月五国外长会议开始,美国对**实行了不断升级的强硬政策。1946年2月22日,即**在莫斯科公开发表演说后的13天,乔治•凯南向美国**发出一份8000字的电报,对战后**“理论、意图、政策和做法”以及美国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对**实行全面“遏制”的政策设想。 二 美国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针对**、东欧以及西方盟国,诱压结合,综合运用经济遏制或经济援助,以服务于美国遏制“**主义扩张”的大战略 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战略,是一个包含众多子战略的复杂体系,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来实现战略目标,这就必须依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子战略,以使其战略目标具体化,使其战略目标通过这些子战略得以实现。[7]经济手段或经济战略在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运用,就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的基本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贯穿于冷战的全过程,是东西方冷战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经济遏制。遏制战略作为冷战时期美国的大战略,它强调采取除战争之外的一切手段并综合运用**的各种力量去实现战略目标,其中,贸易管制战略就是遏制战略手段的具体化。贸易管制战略是杜鲁门**制定,之后美国历届**都实施的一项重要经济遏制战略。其旨在通过管制美国及其西方盟国与以**为首的社会主义**集团的贸易,禁止向社会主义**出口战略物资,以阻止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并最终实现遏制战略的目标。1947年12月17日,成立不久的**安全委员会在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对**、东欧的出口管制》文件,指出:“**安全委员会认为,美国的安全需要立即、无限期地停止从美国向**及其附庸国出口所有美国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强**军事潜力的物资”。[8](p512)1949年2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出口管制法》,规定美国实行出口管制的目的之一是促进美国的外交政策,帮助履行美国**的国际责任;要求美国**尽可能与盟国合作,共同实施出口管制;利用美国的经济资源和在与****家贸易中的优势,推进美国的**安全和外交政策目标。[9](p104)这就把贸易管制以国会立法的形式最终确定下来。按照这一战略,美国**制定了严格的出口许可证制度,规定凡是从美国出口到社会主义**和西欧**的所有物资都必须获得美国**的批准。美国**又通过威胁利诱等手段,迫使与**有传统贸易关系的 西欧盟国加入到贸易管制的行列中来。1950年初,西方**共同成立了一个“对****家出口管制统筹委员会”(即“巴黎统筹委员会”),制定了严格的出口管制清单并付诸实施。由于对**集团实施了严格的贸易管制,东西方贸易锐减,如1948年时美国对**的出口额尚有2700多万美元,到1952年时锐减到只有1.5万美元。之后随着冷战态势的变化,东西方贸易关系时紧时松,但美国从来没有放松对能促进**经济军事实力的战略物资的管制,作为美国推进贸易管制战略有力工具的“巴统”组织也只是在**解体、冷战结束以后,才于1994年宣告解散。美国的经济遏制战略把**集团排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之外,极大地延缓了**东欧的经济发展。 (二)经济制裁。美国实施的经济制裁战略加剧了**的困难,延缓了**的发展。例如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于1962年至1965年对**实行的大口径输油管道禁运,不但延缓了友谊管道线的建成,严重影响了**石油的运输,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对西方机械和运输工具的进口。1982年,以波兰问题为借口,里根**对**实行了经济制裁,有意切断了**在西伯利亚修建一条新的天然气管道以及与日本合作开发能源计划所需要的大部分技术。这对**外汇收入影响很大。**由此损失了150至200亿美元。里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秘密实施了一个“沙特行动”计划,即通过设法使沙特**伯增加石油产量的做法使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暴跌,从而使原油输出大国**的外汇收入锐减。中央情报局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每桶石油收入下跌1美元,**每年会损失5至10亿美元。同时,石油价格下跌也使一些中东**因收入减少缩减了对**武器的购买,从而减少了**的军售外汇收入。**一位官员说:“石油价格的下跌是破坏性的,它使数百亿美元一扫而空。”[10]外汇收入的锐减给**经济带来严重困难,极大地影响了**进口西方设备、工业材料和农产品,几十个大型项目也因缺乏资金被迫停止。 (三)经济援助。“美国的行为动机从来不是纯商业的。它不像法国和日本那样在重商主义道路上走得很远,美国的商贸一直与开放市场为伍,开放的市场又和**自由相关联,**自由则伴有**,而**还连同有和平。”[2]在冷战时期,美国认为一个包括欧洲的开放贸易体系有助于这些**抵抗**主义和**,美国最大的担心就是**利用欧洲的虚弱进行经济渗透。“人们认为正像曾发生过的大萧条导致阿道夫•**的崛起那样,在经济战线上促成自由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对于保障和平并减小对**安全的威胁至关重要。”[3](p16)于是,“马歇尔计划”应运而生。“马歇尔计划”是个经济计划,它与美国“门户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一脉相承,但在美国与**的冷战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在经济援助的基础上,在帮助西欧复兴的过程中,使西欧形成对美国经济和**的多重依赖关系,把西欧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增强了其对抗**的经济实力。马歇尔计划还对**与东欧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瓦解和离间作用。东欧**迫于**的压力,在**马歇尔计划方面与**保持了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欧**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东欧与**的矛盾越来越大,为最终导致**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埋下了伏笔。为了拉拢更多“战友”遏制**,美国提出了“第四点计划”,向第三世界**提供技术援助。杜鲁门在回忆录中认为,“第四点计划是我们对受**主义统治威胁的**援助的具体表现。第四点计划是和我们保证这些**在衣、食、住等条件方面得到适当改善,从而是与防止**主义在自由世界扩张的政策相辅相成的”。[11]援助希腊、土耳其是美国在冷战时期运用经济手段为遏制战略服务的突出事例。在这个事件中,美国当局认为,只有通过经济的和财政的援助,才能“扼杀由苦难和贫困滋生出的极权统治的萌芽”,这是“根本性的”。[11](p71)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案》,正式将对外援助制度化。该法案以后虽经多次修改,但都没有改变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遏制战略目标工具的事实。 三 美国遏制战略的实现条件:以经济实力为依托,在外交上孤立**的同时,迫使**展开军备竞赛以拖垮其经济,从而最终导致了**的解体 **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变化决定着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经济实力如何变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冷战结束的必然性和方式。美苏对抗首先是建立在双方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和历史上大国的争斗一样,经济实力却是最终决定胜败的因素,而不是**的多少和**人数的多少。历史上,经济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方式。冷战时期,经济实力对美国遏制**战略的影响一如前述,由于二战巨额“战争红利”的刺激,美国的经济实力取得了质的飞跃,使得美国能以经济援助为诱饵,拉拢住西欧盟国和“中间地带”**,维持了西方世界的团结,加大了对**遏制的砝码,并达到了在外交上孤立**的目的。相反,作为**盟友的东欧各国在冷战时期经历了一个从“香饽饽”到“经济包袱”的过程。在经互会体制下,东欧各国成了**进行不平等经济关系的对象,这大大降低了其对东欧各国的吸引力,埋下了剧变的引子。 从冷战因何终结的角度分析,可以说美苏经济实力的差距同样是最终导致双方不同结局的最重要的因素。美国依靠经济实力挑起的军备竞赛使得**经济不堪重负,经济的过度军事化成了压垮**经济的“稻草”。经济上的困境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根本动因,而这成了**解体的先声。可以说,**从反面证明了经济实力差距对**解体的致命影响。在里根**时期,美国**的五年计划指令指出,要把国防建设作为对**的“经济和技术战争”的一种形式。星球大战计划就是这个战略的一部分。美国学者施韦策认为,里根**增强国防对**经济的影响完全是蓄意制造的。[10]二战后,美国人均负担军费75美元,到1982年人均高达855美元,增加10倍之多。军备竞赛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经济上受伤害最大的应该说是**。根据前《**统计年鉴》的资料,1987年,**的国民总产值相当于美国的64%,人均国民收入为美国的57%;而按照《美国统计摘要》1990年第7期公布的数字,1987年**的国民总产值仅相当于美国的54.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美国的46.6%;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相关数字则为39.67%和34.06%。**经济学家博洛京在《论据与事实》1991年第26期发表的文章认为,1987年**的gnp仅相当于美国的38%,人均仅为美国的30%。这些统计数字由于方法和**倾向的影响,可能与实际情况会有出入,但**经济实力与美国有较大差距则是事实。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军备竞赛对**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为了在**上与美国大体保持平起平坐,并在化学武器和其他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北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把12%至13%的国民生产总值直接用于国防(美国为6.5%),国防开支占**预算的比重为45%至50%(美国为25%至27%),**军备开支水平估计为每年2500至3000亿美元,接近美国同期的军备开支。**经济变成了一种典型的备战型经济。经济的过度军事化大大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发展的停滞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所形成的尖锐矛盾,成为后来**解体的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作为美国外交传统的延续,对经济和商业利益的追求和维护是其重要目标。美国传统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战后**保护势力范围的原则,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想和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则是**利益冲突的重要根源。历史地看,这两大原则的对立不仅推动了冷战的到来,而且是冷战的原动力,是冷战最为本质的东西。二是经济手段作为冷战时期美国外交战略的重要工具,对美国而言,既保持了其政策的灵活性,又成为了遏制**的有效工具,客观上也对国际**关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成为欧洲和亚太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但对**而言,则是灾难性的。三是经济实力是**对外战略的基础。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外交和军事战略再高明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通过战争并不能消灭和压倒社会主义,相反,大战之后的社会主义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二战就是很明显的例证。历史的教训,促使西方改变战略,在保持强大军事压力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自身经济实力的增长,试图以经济和科技的优势遏制、拖垮社会主义**,从而达到“**”社会主义制度的战略目标。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第6期 作者简介:谢 华(1971-),男,山西大同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美国史的研究。参考文献:[1]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jeffreye.garten.businessandforeignaffairs[j].foreignaffairs,vol,76,no.3,may/june1997.[3][美]杰里尔•罗赛蒂.美国对外政策的**学[m].周启朋,等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4]chr**topherlayne,benjaminschwarz.americanhegemony-with-outanenemy[j].foreignpolicy,no.92,fall1993,13.[5]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新编**史1917-1985[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6]叶 江.大变局———全球化、冷战与当代国际**经济关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7]白建才.大战略、遏制战略与隐蔽行动等诸战略[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6):27-34.[8]unitedstates**printingoffice.foreignrelationsoftheunitedstates(frus)1947:vol.4[z].washington,1972.[9]崔 丕.美国的冷战战略与巴黎统筹委员会、**委员会[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0][美]施韦策.谁摧毁了“邪恶的帝国?”[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5(3):40-43.[11]张敏谦.美国对外经济战略[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我国2007年以来历次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怎么讲
    • 2024-06-23 08:21:29
    • 提问者: 未知
    2009年经济政策2008年前三季度**gdp增长下滑至9.9%,在金融危机冲击全球经济背景下,第四季度经济肯定会进一步下滑。这意味着,08年**经济增长将跌落到10%以下。相比07年11.9%的经济增速,这将是一次经济“下大坡”!以外需而言,由于外部经济不景气,08年前9个月外贸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下跌至1.2个百分点,比07年同期少了一半,而09年外部经济环境将比今年更差。08年的经济增长形势...
  •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 2024-06-23 07:58:44
    • 提问者: 未知
    [摘要] 目前全球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对我国商品出口、利用外资、国际融资和外汇储备保值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金融危机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些正面影响,包括促使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和全球布局提供了良好机遇,促使我国**、银行和企业更加注意风险管理,以及提高了我国的国际经济地位等。对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化解,包括加强金融危机预警、扩大内...
  • 党在新时期的经济政策
    • 2024-06-23 06:50:06
    • 提问者: 未知
    60年来新**在经济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特别是近30年所创造的发展奇迹令世人瞩目,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取决于党和**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提出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总结前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党的工作总的指导方针的转变,是总...
  • 经济政策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 2024-06-23 09:00:40
    • 提问者: 未知
    1经济政策对于期货市场的影响一直是持续性的,也就是说期货市场的任何变化都跟经济政策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去年**的很多经济类的政策就起到了这方面的作用,相信大家都很了解。1此文章未经授权抓取自百度经验2我国今年的经济政策总体体现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和扶持,因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平衡我国的经济水平,加快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所以**会**更多关于农村经济方面的政策,大家要引起注意。3期货市场的农产品...
  •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600008
    • 2024-06-23 01:26:37
    • 提问者: 未知
    600008 首创股份 下跌阴云,后市走软,建议不碰
  • 谁能分析下北京这次积分落户政策?
    • 2024-06-23 05:03:33
    • 提问者: 未知
    12月10日《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并征求**。根据办法,持北京市...但技术人才落户硕士计算机专业当年成功办理了二个人,都是公司副总级别的股东。...
  • 韩国与**的经济**政策的对比
    • 2024-06-23 22:00:16
    • 提问者: 未知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韩国是资本主义**,当年美国和**以北纬38度为界,北面姓社(**),南面姓资(韩国)。到八十年代之前,韩国的发展都是比**落后的。后来韩国**大力扶持民营企业,牺牲了小部分人的利益,不然不会有那么多财团的。下面仅供参考,部分内容我保留意见。进入80年代,韩国**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波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改革,在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中...
  • **怎么做才能赢得冷战?
    • 2024-06-23 02:40:14
    • 提问者: 未知
    这些年涉猎了一些历史读物,对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有了大致了解,也有一些自己的观点和评价。最近试图尝试一种反转历史的想法,比如像这个问题: 二战中轴心国胜利的可能? - 历史 也算是某种对“历史上的如果”的yy吧。从贴吧转战知乎,也想看看知乎上的大神们脑洞能开的多大。这个问题: 假如冷战是**赢了,今天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 - ** 的前置条件是**已经赢了冷战。而我想让各位开动脑筋,以你自己对相关历...
  • 中美贸易战对世界经济影响的数据分析
    • 2024-06-23 03:36:48
    • 提问者: 未知
    摘要:**和美国围绕贸易问题展开了一系列交锋,针对对方的一些进口商品征收不同程度的税率。在美国对**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被迫对美国出口到**的商品加征关税,两国贸易战不仅对两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也影响了世界其他**的经济发展。美国大豆情况就显著地佐证了这样一种观点“贸易战中,没有赢家”。贸易战不但损害涉事双方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会损害其他**的经济发展。关键词:贸易战;大豆...
  • 谁能帮我分析一下国栋
    • 2024-06-23 23:38:11
    • 提问者: 未知
    持有等待股改。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