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管理?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圈师哥 2024-06-09 07:40:28
最佳回答
一、管理就是在特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有效的计划、组领导和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在某些程度上就是指挥、决策、沟通、文化传递。其目的就是将现有资源的作用最大化,使最小的力,得最大的功。其意义就在于更有效地实施,改善工作,更有效的满足客户需要,单位需求,提高效果、效率、效益。  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协调,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管理者最关注的就是个人修养和成本控制。  个人修养:企业要发展,执行是关键,而高效执行的管理者是执行力的关键。好的战略和思路如果不能落实到具体的执行时间表上,好的思路和策略往往就变成空谈。安排工作不到位,执行任务拖拖拉拉,没有紧迫感,执行过程马马虎虎,得过且过,敷衍了事。这是执行力差的具体表现。而管理者的作为往往直接影响到员工的行为。管理者执行力差,将直接导致在贯彻企业经营理念,实现经营目标上大打折扣,更重要的是削弱了管理者自身及员工的士气,破坏了工作氛围,长期以往,将断送企业的前途。  某大型国企因为经营不善导致破产,后来被一家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盼望新股东能带来先进的管理办法。出乎意料的是,新股东只派了几个人来。制度没变、人员没变、及其设备没变。股东就一个要求:把先前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这其中的秘诀就是管理者高效的执行力。  律己自省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统计团队员工人数的时候,管理者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漏掉,专列在管理者或领导者的名单里,与员工划清界限。这些人没有意识到:事实上,自己首先是个承担责任的员工,然后才是行使权力的管理者。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不是管理别人,而是先问问自己:我的职责是什么?我要怎么做?如何做一个高效的管理者?所谓管理者,分开来说就是“管”人、“理”事的“者”。要管理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管理者的惰性往往会导致员工跟风,滋生没人催就不做事的思想。这种惰性导致一些人不管事,有些事无人管,彼此推诿。管理者是员工的标杆,作为管理团队的领袖,更应该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不断反思和总结自身的工作。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管理者应不断自省,找出新方向、新办法,为自己及团队加分。自省贵在自觉,严以律己,经常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情地自我解剖,严格地自我批评,及时更正自己的过错。一个不断完善自己,敢于时刻面对自己,自省鞭策,并对自己有改进要求的管理者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才能创造“创新”、“积极”、“严谨”的团队。身为管理者,听的是“阿谀奉承”的话,自己不自觉地常处在“飘飘然”的状态。当你帮助别人多,常称为别人“师傅”时,却忘记自己也需要“照一下镜子”。因此,很多管理者不是败于对手和环境之手,更多时候败在自己手上没有严格要求自己,没有及时自省及认知。  监督检查  许多人都羡慕部队的执行力。其实,部队执行力强的主要原因,就是建立起了严格的问责制度。概括地说就是,严格检查,严明奖惩。有人误认为**领军只抓思想教育,不抓制度建设。其实,**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就是解决制度问题比解决思想问题更重要。他说:“重要任务在没有走上正轨之前,要每月检查一次”。韦尔奇曾经感慨,到现在为止,还有许多领导以为员工对他讲的什么感兴趣,其实员工只对领导检查什么感兴趣。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必须要学会监督检查。  现在企业里面比较普及的质量**o管理体系,概括起来说就是“但是要做的就必须写出规定,凡是规定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做了的就要留下记录,凡是有记录的就有人检查。”强调的也是检查。不少企业家常感叹一项任务布置下去后,总有人拖着不办,推一推,动一动,甚至推都推不动。其实,要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靠领导发火、处罚是没有用的。问题不在员工,关键还是管理者监督检查不力。如果上级布置的每一项工作、提出的每一条要求,都有严格的检查监督,彻底打消员工的侥幸心理,也许就不会出现拿着令箭当鸡毛的情况了。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应随时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员工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只有不断地推进监督检查,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只有令行禁止,没有三令五申”的良性循环。企业要发展,管理者的监督检查职责绝对不能缺位。  关注细节  在管理者的素养中,细节是最个性化、最不可复制。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被誉为“世界经理人的经理人”,但多数人对他的了解和尊重,并非是因为他在管理学基础理论上作出了多大的建树,而是他作为通用电气总裁身体力行的一些管理细节:手写便条并亲自封好后给基层经理人甚至普通员工;能叫出1000多位通用电气管理人员的名字;亲自接见所有申请担任通用电气500个高级职位的人等等。可见,关注细节对于管理者而言多么重要。工作时间的供给完全没有弹性,不管时间的需求多大,供给永远都不会增加,而且非常容易损耗,根本无法储存,管理者在时间的管理上更需要关注细节。在日本企业中,管理者就特别重视细节管理。商务会见、会议发言等计划都提前半年作出安排,时间都明确到小时、分钟。不仅使会见方、接洽方等提前做好周密准备,也使各方人员能预先调整各自的工作生活计划,保证了接待和洽谈的质量,极大地提高了每个人的工作效率。在生产检验现场,一位日方质量管理者发现产品外罩商标贴上后,由于搬运过程不小心沾上小处污点,便立刻俯身用工作服衣袖将污浊很仔细地擦掉。他的这一举动使人深刻地感到在管理者对细节的关注多么自然。面对工作,随时激发工作热情,抓住身边细节改善的每一个机会,成功的管理者通过以身作则,可以不断鼓励每位员工成为尽心尽责的骨干。  诚信感恩  心胸有多大,事业才可能有多大。做人,做事是一个道理。管理者在工作中应有“大腹能容,海纳百川”的姿态,以一种感恩的心看待工作中的得失成败。俗话说“行善可开运”,因为没有人能独自成功,所以只有让更多的人帮助我们迈向成功。正所谓“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这就要求管理者对于工作中伙伴、同事、下属抱有一种感恩合作的心态。管理者要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必须要团结更多的人。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能留住人、更能留住人心。  因为,管理者做事坦荡,诚信感恩,势必能公私分明,而这正是赢得员工信任和拥戴的基础。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通人性、讲道理,尊重人、关心人和信任人,看到人才的价值,感恩人才的作用,挖掘人才的潜能尤为重要。如何才能给大家一种信任感,使大家敬重和佩服你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这是做管理者者的基本功之一。  诚信感恩的管理者,既讲原则性,又富人情味,使大家愿意与你说心里话。只有如此,管理者才能了解员工的心声和真实想法,切实收集到第一手可靠的资料。感恩的管理者,能平易近人、体察下情,了解员工疾苦和难处,为大家办实事,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把员工的注重力引导到工作上来,才能真正为公司的发展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  对于生产部门的管理者来讲,技术是根本,但不是最重要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集天下技能于一身,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听取问题时本着执两用中的原则,善于分析,舍弃过激的和不及的观点,采取较为稳妥的方式去解决;在安排工作时要做到自知而知人,切记自命不凡者未必真聪明,声音最大的未必是最强的,先出场的未必是武功最高的,做到既无不及,又无过之;既安排了就要放手去干,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给予足够的自由度,最终达到既定目的即可,在无甚大不妥的情况下尽量不要插手;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认识到道法自然,天道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切不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要正确理解“无为”,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不违反事物的客观规律去做事。  管理的起点是修身,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须知学无止境。其中,知识技能的提升要相对容易的多,而个人涵养的提升则是任重而道远的,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有些人可能一生都找不到一个突破口;而对于一个品行不佳的管理者来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这是最可怕的,且一般来讲,员工是不敢对这种管理者进谏的,避之唯恐不及。  管理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应有的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有仁慈的心和广阔的胸怀。不能斤斤计较于一些无谓的小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着眼于未来,“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嘛。要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据此安排具体的工作与休息,不可乱点鸳鸯谱,弄得员工身心疲惫,怨声载道,然后是管理者很不满意,动用制裁手段,员工则是人人自危,胆战心惊,这种情况下,工作质量不言而喻,有违“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下班”的原则,极易出现安全事故。  管理者要用于承担责任,不可将自身的过失迁怒于下属,要制定较为齐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不断的加以完善,用于规范全员的(包括自己)的行为,正所谓己不正何以正人。要一视同仁、奖惩分明,起到隐恶扬善的目的,在全员间形成一股正气和和气,并保证其生生不息,使员工对其所在的团队有较高的认同度,有一种归属感,从而心情愉快的、自觉自愿的去做好本职工作。  成本控制涵盖整个经营过程,可以说无处不在,但作为决策者不可能事无巨细全部去关心,应该抓住重点,不同的企业或不同的项目应有不同的控制范围与方法,但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值得重视:  第一、投资决定成本的大局  以往,在投资阶段常常只考虑到如何以最快、最经济的方式来完成项目投资,使项目投资能尽快产生效益获得回报,收回投资。当然这是投资决策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值得给予充分重视,但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投资决策将形成今后生产运作中成本的总框架,也就是成本为此而形成不太好修改的格局。主要体现在:  1、投资总额。分摊到每一年度,这和投资回报相一致,总额越大,财务费用、融资成本越高,成本当然越大,这已为大家所公认;  2、融资渠道。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获得资金都要花费成本,都要在今后经营中加以偿还,这也是投资决策中必然相关的问题;  3、经营规模。这是十分矛盾的,它是决定成本的关键,规模大似乎使今后平均经营成本降低,但投资大,市场需求风险变大,给今后经营造成压力,这个问题在可行性分析中加以论证;  4、生产能力配置。这个方面往往被忽视,以往追求"全"、"肥水不外流",而很少考虑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以及通过建立协作网配合生产,应该注意到因生产能力闲置造成成本提高是当前我国企业成本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  5、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愈来愈短,于是投资方式应随之而变、减少固定投资、利用协作网络构成了发展方向,但这样给予成本控制带来了挑战;  6、投资环境引发的成本。其中包括许多方面,有地域影响,原料供应影响,政策环境影响等等。不图一时一事的优惠,计及长远考虑,才使成本得以控制。 20210311
汇率兑换计算器

类似问答
  • 股权管理与投资者关系管理有什么区别
    • 2024-06-09 23:00:04
    • 提问者: 未知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指运用财经传播和营销的原理,通过管理公司同财经界和其他各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渠道,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如期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规范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外部对公司经营约束的激励机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缓解监管机构压力等。股权管理指的是所有者权益的管理,主要是注册资本的管理,就是说你的股东构成情况和各自的股权比例
  • 什么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什么
    • 2024-06-09 03:18:24
    • 提问者: 未知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风险管理流程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1.风险的识别  风险的识别:是经济单位和个人对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加以判断、归类整理,并对风险的性质进行鉴定的过程。  2.风险的估测  风险的估测: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的详细损失资料加以分析,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估计...
  • 什么是管理?为什么需要管理?如何进行管理?
    • 2024-06-09 03:54:02
    • 提问者: 未知
    如何组织若没有管理,将群龙无首,各行其是,一事无成。什么是管理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过程。管理的目的是效率和效益。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真谛是聚合...
  • 什么是irm(投资者关系管理)?
    • 2024-06-09 14:17:57
    • 提问者: 未知
    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指运用财经传播和营销的原理,通过管理公司同财经界和其他各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渠道,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如期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规范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外部对公司经营约束的激励机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缓解监管机构压力等。irm还经常被通俗理解为公共关系管理(public relation management prm)。  资料来源:
  • 什么是管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
    • 2024-06-09 06:58:42
    • 提问者: 未知
    企业管理可以划为几个分支: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成本管理、研发管理等。...1、含义:在一个组织中负责对人力、金融、物质和信息情报等...
  • 什么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 2024-06-09 06:58:04
    • 提问者: 未知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是指证券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在开展业务时,必须根 据投资者的财产收入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经验和投资需求等情况提供 相匹配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投资者...
  • 请问什么是股证管理,股证管理师主要做什么
    • 2024-06-09 23:08:51
    • 提问者: 未知
    股证指的是认购股证(callwarrants,**俗称“窝轮”)。往往想所谓的“股证管理师”应该就是对认购权证交易进行操作的管理人员吧,不知道以下解答是否令您满意。如满意请加分。谢谢  股证可以认购(call),也可以认沽(put),这次发行的是清一色的认购证,市场认为这是看好交行股价的强烈讯息。据港交所发言人陈涓涓介绍,2002年修例之前,发行股证实行无配额制,当年由于申请发行北京控股股证的机构...
  • 如何认识管理者、管理工作?管理者在企业中发挥的具体职能是什么?
    • 2024-06-09 03:46:26
    • 提问者: 未知
    管理者(managers)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兹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管理者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目的。  基层管理者  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   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中层管理者  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
  • 管理者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 2024-06-09 04:20:10
    • 提问者: 未知
    管理者决策的依据在于:第一,对于现实问题的清晰界定。只有真正了解了企业/单位/组织/团体面临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清晰分析,才可能明白如何进行决策。第二,对于自身和市场等内外因素的透彻了解。管理者了解了自身影响决策的因素,同时了解了外部制约决策有效性的因素之后,才能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第三,缜密、完整、逻辑性强的可行性分析。针对决策事项的综合论证和决策取舍,是任何管理者在决策中都会面临的核心决策依...
  • 什么是管理?什么是管理者??
    • 2024-06-09 03:16:09
    • 提问者: 未知
    管理(manage)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4.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
汇率兑换计算器

热门推荐
热门问答
最新问答
推荐问答
新手帮助
常见问题
房贷计算器-九子财经 | 备案号: 桂ICP备19010581号-1 商务联系 企鹅:2790-680461

特别声明:本网为公益网站,人人都可发布,所有内容为会员自行上传发布",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内容有该作者著作权或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清空删除。